教育範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回憶魯迅先生》是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偉岸人格”的第二篇主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涌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爲藝術結晶。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恰恰是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的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採用中國曆代懷人散文的傳統手法。擷取凡人瑣事刻畫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教材實際,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感受魯迅先生超羣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2)、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中流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3、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作爲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

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能力,爲此我把教學難點

定爲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是進行學習。

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問題策略”、與“文本對話策略”等多種學習方法,分析理解課文 。多媒體課件及視頻來輔助教學,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視頻以短片爲主,既節省文字又生動形象,對學生從直觀角度激發了興趣。

三、說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三維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之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學習目標

1、出示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請同學談談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學生可能因爲閱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幻燈片1、幻燈片2)

2、實際上,魯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介紹本篇作者——蕭紅。(請同學課前收集蕭紅的生平事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師幻燈片3、幻燈片4及超級鏈接視頻《蕭蕭落紅化春雨》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因爲閱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找準話題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課堂。越是反差大的東西,越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合作探究,體會文情

讓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自主的討論,組內的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然後在班內交流,明確。

問題設置:

1、提問:本文作者選取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描寫魯迅先生?(幻燈片5、6)

2、思考,文中的魯迅給你的總體印象是怎樣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覺得是否可以?

4、 師生交流有感情朗讀部分細節 ;通過朗讀,更使學生體會,感悟魯迅先生獨特的魅力和個性特徵。

5、思考: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沒有新的認識?請談談你的體會。(幻燈片7、8、9)

板書 回憶魯迅先生

明朗的笑聲 ------- 樂觀開朗 平易近人

走路很輕捷 ------- 一往無前 義無返顧

評判衣裳 ------- 審美觀點 人情練達

對待工作 ------- 認真對待 拼命工作

(設計意圖:使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閱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的魯迅先生睿智的頭腦,開闊的胸襟、樂觀的精神等個性品質。讓學生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更顯偉大。)

(三)、深入文本體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見偉大的真魯迅。

提問:大家通過初步探討課文,都感到魯迅是非常平凡可親的。但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魯迅的平凡可親,也通過捕捉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請同學討論有關句子的含義。(幻燈片10)

1、你不穿我才說的,你穿的時候,一說,你該不穿了。

2、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的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3、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四)、交流互動,學習文法

對比研究感受通過描寫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而表現的魯迅更爲真實偉大。

提問:閱讀唐弢的《瑣憶》,談談這兩篇文章的異同,說說哪篇文章裏的魯迅,你感到更真實?爲什麼?(資料唐弢的《瑣憶》)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明確:

(1)、文章圍繞魯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風貌和個性特點記述,並非無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中採用擷取凡人瑣事刻劃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3)、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中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無從瞭解的生活細節,再現一個真實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偉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感到蕭紅通過採擷生活細節而描寫的魯迅更可親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氣息。因此有人說;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獻於魯迅靈前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四、小結作業:

查找有關資料,以《魯迅真君子》爲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薦作品:

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林語堂《悼魯迅》;孫伏園《憶魯迅先生》;施蟄存《關於魯迅的一些回憶》;周作人《關於魯迅》;藤野嚴九郎《謹記周樹人君》;唐弢《瑣憶》

(設計意圖: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充分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網絡開拓視野、增加累積。)

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祭十二郎文》是第五單元中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是古代散文,和前面的《陳情表》一樣,《祭十二郎文》也圍繞着一個“情”字。在文體上《祭十二郎文》屬於祭文,採取的抒情方式“寓情於事”,語言形式上破駢爲散,邊泣邊訴。結合本課的特點和古代散文的教學要求,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如下:

1、 教學目標

掌握重點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體會虛詞在表達感情中起的作用。

理解破駢爲散和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瞭解本文融抒情於敘事的特點

2、 教學重點

把握本文融抒情於敘事的特點

掌握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體會作者的悲痛之情

 3、教學難點

本文較長,敘事較爲紛繁,行文中文意的轉折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朗誦法、分析理解導讀法

誦讀體味,聯繫實際討論,找出文章的細節描繪片段,對重點片段進行重點閱讀,體會作者從家常瑣事敘事中的骨肉親情。

三、說教學過程

1、導語的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外國的祭文,比如說《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秀的外國祭文,我們今天來看一下中國古代的祭文方式。

2、整體感知

首先,多媒體顯示作者的介紹和祭文的相關文學常識。

其次,播放錄音,讓學生在朗誦中先整體地感知文字所浸透的情感。結合文章的註釋,積累重點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第三,在初通文意的基礎上將本文分層次理清文章的脈絡。

1. 引子 2~3與十二郎的骨肉親情。

4~9十二郎之死 10弔慰死者,告其身後之事。

 3、研讀賞析

提問:作者是主要從那幾個方面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的?

(一是強調骨肉親情關係、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以自己仕途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來深化親情)

提問:第五自然段中“邪”“也”“乎”“矣”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作者悲傷之情無法抑止,又希望“傳之非真”,因此在本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也”字,表示不願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願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後連用五個“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喪報書信決非誤傳之後的不情願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4、明確本文的藝術特色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感情真摯催人淚下,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5、總結本文的文言文知識,在練習中完成本課

 四、板書設計(略)

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臺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說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說:“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說:“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啓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說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說:“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啓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踊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啓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說:“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臺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說,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說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爲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讓學生懂得關愛別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是三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主題。愛是什麼?該怎樣去表達?則是我在這一單元學習中引領孩子思考的問題。

《好漢查理》是這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課通過講述一個自稱好漢的調皮男孩查理在幫助一個小女孩傑西的同時,也得到傑西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互相友好的幫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點,下決心做一個真正好漢的故事。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理解和尊重這種關愛的重要性。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2、從事件的發展中發現查理的變化。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要讓大家明白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鏡”看人、給人定位的不好現象,互相關愛。

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突破

重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查理和傑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髮生變化的原因。

難點

理解查理在與傑西的交往中發生變化的原因。

教學突破

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多讀多討論,理解好漢查理從衆人眼中的調皮孩子到小女孩傑西眼中的好夥伴的變化,從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明白查理決心做一個真正好漢的原因。

二、教法解析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老師的問題在和同學的討論中讀懂課文。

2、教師幫助學生理出事情的發展順序,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體會查理的變化及原因。

教師準備

1、仔細研讀教材,整理課文內容,精心準備相關課文問題。

2、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學情解析

我班現在共有學生51人,基礎都比較薄弱。尤其是閱讀方面,由於平時所涉獵的範圍比較狹窄,加之以前訓練較少,閱讀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級的學生,需要鍛鍊默讀能力了。爲了下學期更好的教學,需要在本學期最後的時間裏加緊朗讀、默讀能力的培養提高。本課的教學中應以學生多讀多想多思爲主,教師應擺正心態,避免過多佔用學生的時間。

學生準備

預習文中加拼音的字詞。

語文說課稿5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我今天要講的課是古詩《所見》。

一、 說教材

《所見》是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裏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後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作爲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爲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並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四、說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佔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五、說教學流程

1、看圖聽音樂,領會詩意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優美的音樂,教室班畫兩幅圖。爲了引導學生埋解古詩中前兩句的意思,在學生朗讀完古詩之後,我用多媒體展示《牧童行歌圖》,接着提問: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畫,上面都畫有什麼?你們都聽到了什麼?他唱的歌怎樣?他此時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心情?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展開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口語能力。使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詩中,同時隨機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詞,口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然後板書這兩句詩句,接着範讀,小組讀、個別讀、全體讀。從中理解詩意,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2、圖音並茂,激發興趣 我又用多媒體展示鳴蟬,你們聽到什麼叫聲?相機理解“欲、捕、鳴、”的意思,口頭說出“意欲捕鳴蟬”之意。爲了再引導學生口頭說出最後一句詩句的意思,我又設置了這樣的提問:你們還聽到牧童的歌聲嗎?這時他的表情、動作怎樣?相機理解“忽然、立”。要是你們在場的話,會怎麼做?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反覆吟誦,體會意境 古詩有它獨具的音樂美、節奏美;成功的朗讀就是用有聲的語言再現詩的意境。我先要學生聽錄音朗讀古詩兩遍,讓學生學習專家的朗讀技巧自由放聲地朗讀,鼓勵學生主動起來朗讀,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比賽朗讀。好的給予肯定、表揚,促進他們的上進心,加強他們的榮譽感。讓個別學生扮演詩人配樂吟誦全詩,最後全體朗讀,把詩人的情感讀出來。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詩聯想,開闊閱讀 通過讓學生從已知的古詩中找出和本文表達的情景相近的古詩,讓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意境,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5、拓展思維,語言訓練 流暢而有層次的語言表達是語文的訓練的重點。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含,加以豐富的聯想,最終目的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

朗讀是語文課不變的主題。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因此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初讀--品讀--悟讀--精讀--美讀-賞讀”這樣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從讀中品悟;在品悟中讀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讀中讀出古詩的美;在理解古詩美的基礎上去欣賞古詩、品味古詩,從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進而爲生活創造美!

六、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課前我準備了優美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及生動flash動畫,目的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完成板畫也讓學生深入感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引導學生通過對字的探究和詞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語言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配樂朗讀讓學生帶着古詩走入意境,感受音樂來理解古詩的內涵,體會古詩的音樂美;flash動畫的播放,使學生一下子走進古詩,彷彿自己就是那個了可愛的小牧童......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爲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在課結尾處我設計了擴展閱讀,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美”。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6

一、情境營造,激趣導入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放映《霸王別姬》的MTV和騰格爾的歌曲《力拔山兮氣蓋勢》營造氣氛,把學生帶入項羽英雄末路的悲壯中,調動學習興趣。

二、以生爲本、朗讀感悟。

語文新課標註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烏江自刎》一課的執教中,陳老師非常好的做到了這一點。首先陳老師在第一課時疏通了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初讀課文,想象畫面整體感知;然後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進行自由朗讀品位;再讓學生進行個別朗讀,說說自己爲什麼喜歡。通過朗讀,學生能侃侃而談。經過了這一環節學生初步的感悟到了項羽的威武,豪爽,死的悲壯,爲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三、比較閱讀,拓寬思路

《烏江自刎》是第二冊語文讀本上的一篇課文,這堂課陳老師就如何正確使用語文讀本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在同一個作者的筆下,同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現出來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鴻門宴》中項羽更多表現出來的剛愎自用,而《烏江自刎》中的項羽確是威武自信,充滿豪氣的。

在學生初步瞭解品味了文章,知道了文章是通過語言動作來刻畫項羽之後之後,讓學生思考:揣摩項羽當時的心理與處境,說說透過這些語言和行動,你看到了怎樣的項羽?這個項羽和《鴻門宴》中的項羽有和異同?你更喜歡哪一個?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入且全面的瞭解了項羽。

在此基礎上,陳老師還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就“英雄是如何沒落”的問題,還提到了劉邦的看法,又將項羽和勾踐做了比較,讓學生對英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以學生爲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中,陳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通過兩篇課文的比較閱讀,在探討了“英雄如何走向末路”之後,陳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討論“亡項羽者何也”。經過小組討論,最後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創新的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語文說課稿7

說學法

“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書課題後鼓勵學生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裏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麼?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於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着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在這裏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裏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四、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特別強調,把正確、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貫穿到各個學段。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特別是指導朗讀的層次性。一開始,教師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再讓學生自主研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後讓學生配樂讀。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美,讀起來輕巧、婉轉,在美妙、抒情的樂曲中朗讀,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課後延伸,拓展閱讀。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者回答了沒有?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另外,爲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

1、讀一讀《跟時間賽跑》和《長歌行》。

2、寫一句有關時間的句子做爲自己的座佑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這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板書重點詞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積累優美的語句。

語文說課稿8

一、說課部分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詠懷古蹟》(其三)

(一)、說教材

《詠懷古蹟》(其三),選自《杜詩洋注》,這組詩共五首,這裏選的是第三首,是詠歎昭君的出塞之作。詩人杜甫遊歷昭君村時,觀古蹟而抒己懷,詠歎自己同昭君一樣,不被賞識,遠離家鄉的悲苦。

《詠懷古蹟》(其三),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二課。這個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學習這個單元,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審美情趣;要注意聯繫不同的時期、不同創作背景和不同的創作風格解讀,注意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們在初中已經學過杜甫的詩歌,對杜甫的生平以及杜詩的風格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將文本設置爲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

2、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借詠古蹟、古人所抒發的深沉怨恨。

再結合本詩的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古詩鑑賞是高二學生的薄弱環節,很多同學在做題時無法準確理解詩歌情感;因此,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爲品味本詩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教學難點設置爲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的深沉怨恨。

(三)、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紀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這個理念,再結合本篇課文的文本特點,我確定了本課堂的教學指導思想: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

具體做法:一、朗讀法,學生朗讀詩歌,整體感知。並配以PPT圖畫展示啓迪學生。

二、以提問法爲主,啓發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三、以講授法、討論法爲輔,讓學生理解領悟詩歌情感,完成教學。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下面正式進入模擬授課環節。

語文說課稿9

說課是授課教師在獨立備課基礎上系統地談自己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觀潮說課稿,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說教材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要求:多誦讀,讀出感情,讀中進入情境,在讀中浮現畫面,根據課文特點,繼續練習瞭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對於課文中的的重點詞句,多讀多想,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的奇觀錢塘江大潮,作者通過手中的生花妙筆,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氣勢,不需要親眼所見,讀着這些清新激昂的文字。一股豪邁之情油然而生,讓人不禁讚歎: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表現力。

作者先用一句話總起: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接着寫了潮來之前在江邊的等待,通過對江邊、江上景色的描述,表現了觀潮人盼潮來時的望眼欲穿和翹首期盼。接着用細膩的筆法表現了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色。通過看潮勢,聽潮聲,眼觀其排山倒海的巨浪,耳聽其震耳欲聾的呼聲,胸中激情迴盪,最後是潮頭過後的餘波,儘管潮頭已去,但仍感力不減。

經歷過與錢塘江大潮的親密接觸,我們驚呼:好一個天下奇觀,好一篇寫景美文。

說教法

閱讀教學,讀佔鰲頭。以讀爲生線,是我在這節課中準備採用策略。如果講授這篇課文,我會採用五讀法,這是我經過實踐和提煉得出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

五讀法操作規程及其解讀:

1.默讀,瞭解大意。齊讀課題之後,你能圍繞課題提出哪些疑問。帶頭這些疑問來默讀課文,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培養生動學習的能力。

2.尋讀,發掘內涵。學生對哪些內容印象深刻,最喜歡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提倡有個性化的讀書新體驗。

3.朗讀,讀出特色,分層推進指導朗讀,先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再練習讀熟練,讀出感情,加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課文中不同的內容採取適當的形式,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指各讀,分組讀,賽讀,配樂讀,男女生交替讀,全班齊到等形式都可以嘗試。

4.誦讀,當堂積累。語文教學應重視語言的積累,尢其是小學生在現有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多讀多背優秀課文,背誦重要段落,培養語感,在抑揚頓挫,形式多樣的誦讀訓練中培養他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5.默讀,迴歸整體。與課文激情對話後,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文章的脈絡,留給他們品味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動靜相宜,張弛有度。

說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老師很喜歡旅遊,也很喜歡聽你們說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你能把自己到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跟老師說說嗎?學生各抒己見,點燃他們的激情。

一、揭題導入。

齊讀課題(指導讀出雄壯的氣勢),面對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

二、初步感知,大潮之奇。

1.頭疑問默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三、深入須司,大潮之奇。

1.課文哪些段落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來讀一讀(估計絕大數同學選擇要求背誦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2.有針對性,分層推進指導朗讀。

多種形式相結合,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3.當堂背誦積累。

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感受書聲朗朗,接受人文薰陶。

四、心潮澎湃,傾情對話。

默讀課文一遍後靜下心來思考:你想對錢塘江大潮說些什麼?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寫詩讚美,當堂朗誦,誇一誇我們的錢塘江大潮,快板,順口溜等,或者用一個詞語表達心裏的感受。在經歷過祖國語言文字的洗禮後,想必他們是有話可說,情真意切。

五、語言積累,妙詞佳句。

摘錄優美詞語和句子,打下紮實的語文功底。

六、課外拓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把你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工整地抄寫在《心語錄》

2.用上你學過的妙詞佳句,用上你掌握的寫景妙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點寫下來,一定要表現出特點。

語文說課稿10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的故事。說明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正確,是不對的。根據課文內容,說教法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聯繫插圖,查閱字典,理解生字。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觀”“答”“別”“弄”等字可用此種方法;再看插圖理解,例如“觀”(看的意思),圖中指誰坐在井底觀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過插圖“井沿”理解。最後用檢驗字義。

識字是理解課文的基礎,理解字義是識字的關鍵。通過“聯繫上下文猜義-看圖解義-證義”是理解字義的一種好方法。

2.初讀課文,觀察插圖,理解內容。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再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幅插圖,說出圖意:(1)小鳥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鳥和青蛙在談話。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回答:小鳥和青蛙在說些什麼?

“輕聲讀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

“觀察插圖”,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讀回答”,這是第二次的讀,既理解內容,又能概括主要內容。

3.角色朗讀,辨別是非,揭示寓意。這篇寓言以話爲主,引導學生同桌和分組分角色有表情朗讀,注意標點符號的語氣。再讓學生討論“青蛙和小鳥爲了一件什麼事爭論起來?”(爲了“天的大和小”)它倆誰說得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小鳥說的對,從“飛了一百多裏”看出;青蛙不對,從“天不過井口那麼大”看出)然後討論:青蛙錯在哪裏?(錯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訴它,它聽不進去(很固執),堅持自己的錯誤看法)最後討論:你讀了這篇寓言想到什麼?(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見有限,還以爲自己是對的(所見很廣),這是不對的)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通過分角色朗讀,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辨別是非,聯繫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

從識字、朗讀、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學效益。

語文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小時候父親教“我”猜謎語、編謎語的事情,表達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文章角度新穎,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祕的眼神中,並借一則描寫眼睛的謎語,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永遠帶給孩子光明與快樂。

故事雖然簡短,但要學生能從作者與父親的猜謎過程中,體會到深沉的父愛無所不在,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一樣,以“教”爲主,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優勢,但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還需教師適時指導點撥,省時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但在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學生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還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複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詞語、提綱、寫作線索等方面進行詳細複述。但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面對全體學生,讓他們能做到簡潔明瞭清楚的複述課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精心的設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獨立認識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等詞語。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課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預習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學中教師對某些較難的詞,還要進行點撥。如“深邃”一詞,除了指導書寫“邃”,另外學生在理解這詞上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本,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對“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的教學教師也採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讓學生得到紮實的訓練,並在理解的過程中感受詞語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標二:讀懂描寫父親眼睛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通過閱讀,從父親的謎語中、眼睛中,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章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祕的眼神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感悟。在學生找到句子後,不要急於朗讀,應結合課文,通過教師引讀、學生角色體驗、展開合理想象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感觀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那濃濃的父愛。

目標三:初步瞭解簡要複述的方法,並對課文的關鍵內容進行簡要複述。

語文說課稿12

一、說課內容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8課《陽光》。

二、教材分析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單從字面明白這句話的寄義,對付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大概會有肯定的難度。然而,課文以抒懷的筆調,先給我們刻畫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盼望與優美──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美麗的圖景,它讓孩子們明確了這統統都是陽光的勞績。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盼望勃勃的天下,讓孩子們充實感覺到陽光的優美與名貴。

三、教學目的

1、瞭解12個生字,瞭解1個偏旁“阝”。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覺陽光的優美與名貴。

四、教學重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五、教學難點

理解“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六、教學關鍵

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

七、教學過程

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三)賞讀課文,激發情感;

(四)迴歸整體,內化語言。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謎語。“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是什麼?生:(太陽)。

師:太陽光有什麼作用呢?(生:帶來溫暖,光明……)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陽光》。

2、板題,讀題,8.陽光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陽光給我們帶來什麼。

3、看書中圖。

師:在陽光的照耀下,大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來看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通過看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要看拼音。

2、指讀語文。

3、師範讀課文。師:字音一定要讀準,聽老師讀。

4、再讀課文。師:再讀一遍,看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讀得正確、流利。讀完後,把課前畫好的詞讀一下。(通過以上四次朗讀,不但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隨文識字,以便於更好地產生定位聯想。)

5、識字。

(1)讀書中畫好的生字詞。

(2)師:我把這些字詞請上黑板,看同學們還認識不認識。

yángxiàngjīnyěgèngmiàncháng

陽光像金子田野更寶貴河面長長的

zǎochénlājìnshuí

早晨拉開跳進誰

(3)說一說應該注意的字音。(引起學生注意)

長(cháng)早(zǎo)晨(chén)誰(shuí)

(4)讀不帶音的詞。(考考學生對字音,字形的記憶程度)

(5)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同學之間互相提示,鼓勵學生識字方法多樣化。)

(陽→說結構,並教偏旁“阝”,像→形聲字,金→一個人,他姓王,兜裏揣了兩塊糖,野→裏+予=野,面(麪包),早→日+十=早,晨→日+辰=晨,也是形聲字,拉→用手拉,進→說結構,區別近,誰,(誰的)。

(6)生字組詞:(開火車組詞)

(7)師生對口令:師說字,生說書中詞。

6、師:下面自讀課文,認字以後,相信同學們定會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詞不離句,字不離詞。這樣使生字從文中來,又回到文中去,始終不脫離語言環境,更利於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第三個環節賞讀課文,激發情感

1、齊讀題目,並找出文中稱讚陽光的一句話。

生: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1)指讀;

(2)齊讀。

師:陽光與金子有什麼相似之處。

(生:金色,寶貴)

2、師:上文中去找一找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體現在哪兒?(以課文最後一句話爲切入點,提出感悟全文的問題,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

師: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

(1)指生讀。

(2)陽光照向哪裏?(板書:田野,高山,小河)

(3)齊讀。

學習第二段:

(1)自讀。想:陽光給田野,高山,小河都帶來哪些好處?

(2)生1:禾苗更綠了,師板:禾苗綠

生2:山上小樹更高了,師板:小樹高

生3:河面像長長的錦緞了,師板:河面錦緞

師:這時的小河什麼樣?(金色,一閃一閃,像緞子),(引導學生看圖體會)。

(3)生選擇三句之一來讀,讀出喜愛之情

(通過自讀,指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內涵。)

學習第三段:

(1)指讀。

(2)師:陽光給小女孩帶來哪些好處?

生:帶來溫暖,送來光明

(3)指讀。

(4)齊讀。

學習第四段:

齊讀這一段,師:陽光屬於萬物,萬物離不開太陽。

3、說說陽光的長處和給人類帶來的利益。

灼爍與溫暖殺菌,植物生長,動物生存……

4、用一句話歸納綜合。

齊讀末了一段(板:更名貴)

第四關鍵迴歸團體,內化語言

1、讀全篇(男女生接讀)。

2、背誦全篇(寫語言)。

3、演出全文(本身想象行動)。

(使學生再回到團體,通過背誦、演出,積聚語言,內化語言。)

語文說課稿13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寫景散文,描寫了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詩一般的韻味。本文的設計理念:自主識字,朗讀感悟,語言實踐。

二,緊扣特點,說教材

《春雨沙沙》一課通過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天圖畫,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學習課文,瞭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知識目標:

認識“提土旁“,正確認識課文中的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4個左窄右寬的字;能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情感目標:

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能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2,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三,聯繫實際,說策略

教法

創境法

誦讀法

學法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四,情感互動,說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春天

1,欣賞春圖,感受春意。

2,指導朗讀第一,二節。

3,揭示課題。

(二)讀文學字,感知春天。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看課文圖片,交流聽後收穫。

3,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字詞。

4,交流識字方法,反饋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走進春天。

1,自讀課文,挑選喜歡的句子讀讀。

2,指導朗讀,體會春天的迷人景象。

3,讚美春天,配樂感情朗讀全文。

重點指導朗讀第一,二句。

小組自由合作讀第三節

(四)拓展訓練,描繪春天

1,說春天:春天還有哪些迷人的景象,向同學介紹一下。

2,賞詩歌:《春天》

(五)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1,遊戲:燕子報春

2,指導寫字:織,坡,播,植

(六)實踐活動:找春天

1,收集與春天有關的詞語,成語,歌曲或詩句等。

2,走到校園,公園,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如:畫一幅畫,寫一二句話等。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萬條絲線飄下……

語文說課稿14

一、創設情境,在具體的環境中識字。

兒童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的。低年級兒童的認知對象如能通過一些具體、直觀的事物來幫助理解,更能提高認識效率。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克服簡單的、成人化的過多追求理性的字的構成和字義講解,堅持儘可能通過語言、體態、實物、模型、掛圖及幻燈、錄像、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教學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逐幅出示“一棵樹、兩個蘋果、五朵花”的圖,引導學生用上數量詞說出圖中的東西,從而導入課題。這樣引入一能增強學生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二能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詞。

在學習課文時,我也是通過課件中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

二、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課改以來,關注生命,激活課堂,以生爲本,促進發展,已成爲教師們的共識。因

此,我設計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想在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學習課文第一小節時,我是由圖到詞再到字最後回到課文,先出示圖畫,每出示一幅圖就讓學生說出它的名字,學生說完後相應出示詞語,四個詞都出示完後指名美讀詞語,然後齊讀、開火車讀,接着從詞語中分離出生字,又指名讀,分男女生讀,讀後問:“你記

住這些生字娃娃了嗎?你是怎麼記的?”在學生識記完生字後,師指着“海鷗、沙灘、軍艦、帆船”這些詞語說:“這些詞語想請同學們幫忙找數量詞朋友,你們願意幫忙嗎?”學生找完朋友後,全班齊讀搭配好的詞。而學習第二小節時,我從課文到生字再回到課文。這樣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就不易疲勞,使課堂充滿活力。

2、兒童天性好動,他們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爲主,很難讓他們整堂課集中思想靜下來學

習。因此,針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發揮兒童“動”的特長,讓學生通過遊戲、表演等多種不同的方式,讓兒童身動、口動、心動,全身一齊“動”起來,“活”起來,以“動”激活識字教學。在鞏固練習時,我以“摘蘋果”的形式鞏固這節課所學的詞語。最後把這堂課所認識的9個生字放入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一段話中)再認讀。

三、重視寫字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語文說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一、說課本: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懷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覺、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繪聲繪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天然那份濃濃的喜好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後的次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寂靜而至,刻畫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人的雨聲,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綠色,末了寫山雨寂靜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餘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明白;摹聲狀物過細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點;寄情於景、景象融會,字字句句婉轉動人,極富薰染力。

說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爲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爲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爲: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頻,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第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着“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爲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着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爲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纔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並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第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柔美,講授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誦下來或謄錄下來,積聚柔美的句、段。

2、交換學生、老師網絡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覺到:要是我們熱愛大天然,埋頭去看每一處風景都市似人間瑤池,埋頭去凝聽每一個聲音都市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題目不但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個新的題目。這個關鍵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覺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時,也到達了課程尺度提出的讀寫接洽、學用聯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東西性與人文性同一的一個表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