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範文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一、活動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範文

隨着農村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孩子對現代化的東西越來越熟悉,而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蔥蒜卻分不清,特別缺乏對自然的洞察力。加之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有限,活動場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區角活動開展得不夠到位,種植區的創設對農村幼兒園顯得尤爲必要。種植區不僅能美化室內環境,而且能豐富孩子們的活動內容。由於種植區陳列物品的多樣性、變化性、具體性,給孩子帶來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經驗,爲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隨機觀察和探索的機會。種植區彌補了集體活動中觀察、探究不足的缺憾,爲孩子們提供的是感性經驗,在摸、看、說、養等過程中,能爲孩子的科學探索提供良好的機會,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培養探索精神。在種植區,教師還可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種植的興趣,啓迪幼兒智慧,陶冶幼兒性情,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爲幼兒提供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通過幼兒的雙手和感官,使孩子對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確的認識,開闊視野。

3、讓幼兒接觸自然,關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長,從而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4、通過觀察、管理等活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參與活動的人員:聰聰貓班全體師生。

四、主要方法:

1、調查法。帶領幼兒多方查閱種植的有關的理論與經驗資料,向有經驗的農民瞭解種植技術。

2、行動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開設“種植區活動”、舉辦“自種蔬菜展覽會”等,讓幼兒享受種植區的快樂。

3、參與觀察法。爲幼兒創設綠色種植活動環境,努力營造濃厚的種植文化氛圍,通過參與觀察法,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生長特點。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將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用於指導今後的種植活動。

五、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準備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運用調查法的方法,查閱相關書籍及網上資料,向農民家長了解種植的技術和方法,瞭解組織幼兒進行種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對種植的興趣等,選擇適合幼兒園種植的蔬菜或農作物。成立種植小組,選出小組長,明確分工,各小組輪流值日。(小組成員及分見附件)。

(二)實施階段:

1、設立種植區角。由於幼兒園活動場地有限,不能在戶外進行種植,但爲了讓孩子有更多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在班裏都設立了種植區,運用盆栽的方法種植一些蔬菜,如蔥、蒜、土豆、蘿蔔、白菜、豆角、黃瓜等,農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們蒐集各種植物的種子,選擇土質肥沃的土壤,一起製作精美“花盆”,用來種植植物。

2、組織幼兒在泥土裏進行種植,還嘗試了水養大蒜、洋蔥等蔬菜。孩子們嘗試不同的發芽方法,如有的將種子放在水中發芽後在放入土中養,有的把種子直接種在土裏,但總體發現大蒜、洋蔥容易在水中發芽、生長,長勢良好;但黃瓜、豆角等種子在水裏不容易發芽,如果有芽兒發出來也容易黴爛。老師針對以上的不同的情況及時組織幼兒進行新一輪的發芽實驗,將黃瓜、豆角等種子用溼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種植興趣。

3、觀察與記錄。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管理,觀察植物的變化,記錄其生長變化過程,大大激發了幼兒的種植興趣,增強了幼兒的責任心和堅持性。

第一,做好標籤。家長、教師幫助孩子將帶入園的材料做好標記,儘量做得詳細些。同時教師和家長鼓勵孩子,主動將自己帶來的材料介紹給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據幼兒平素的能力差異,好次搭配,分成小組,小組之間輪流負責。

第三,引導觀察。老師和家長平日裏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如學會用眼看:認識動植物的外觀、顏色等;用手摸:感覺粗糙還是滑膩;用鼻子聞:植物的花、果實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們在長時間的照料植物的過程中,逐漸會養成了自覺和不自覺的觀察習慣,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會不斷提升。

第四,做好記錄。小朋友每天到種植區觀察,發現有變化就記錄下來。只有讓幼兒把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才能讓理論的東西在孩子們頭腦中生根發芽,進而指導孩子進行實踐活動。小朋友不會寫字,由教師代筆記錄,或畫圖記錄。通過觀察比較,瞭解了哪種植物喜歡水,哪種植物喜歡陽光……

4、與教育內容相結合。巧妙利用各種農作物的果實、莖、根等,師幼共同製作教玩具,共同創設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盡情體現農村特色。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計劃地引導、支持、鼓勵幼兒進行有趣的探索活動。如:在益智區內提供各種豆豆,供幼兒進行排序、分類等活動;美工區內爲幼兒準備樹葉、花生殼、植物種子等,供幼兒做粘貼畫;在科學區裏,爲幼兒準備各種植物種子做發芽實驗等。我們還把採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

5、分享快樂

(1)在班上開展種植區成果交流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互相評價,分享成果,展示自己。

(2)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家長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進而對學校和班級的工作大力支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果實成熟,一起欣賞我們的勞動成果,品嚐果實做出來的美餐,用植物果實、莖葉製作精美的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

(三)總結階段:

孩子們親手進行實踐種植活動,嘗試在泥土和水裏的不同種植方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從而發展了幼兒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種植後,老師就跟幼兒一起討論並形成一些比較穩定的步驟性策略體系: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施肥——除蟲等,形成了種植活動實錄。通過孩子們的努力,種植區裏的蔬菜綠油油、水靈靈的,可愛極了。孩子們臉上的愉悅、自豪與滿足,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結出果實的情況並不理想,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結果,有的瓜剛長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開花了,並沒有結果。我們詢問了農民家長,也在網上查了相關資料,盆栽的蔬菜瓜果不結果的原因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

1、盆栽種植容易缺少結果的微量元素。

2、無法和其他植株傳粉。雖然我們進行了人工授粉,但由於技術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頂不及時,坐果率不高。

3、由於我們選擇的是盆栽,盆多是我們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長受限制,吸收的養分不足以供應結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種植區裏有喜有悲,我們更關注的是種植裏蘊藏的教育功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是全面的、啓蒙的,各領域間的內容應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種植區的創設正是實現這樣教育的一種途徑,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發展幼兒認知水平。

孩子在幼兒階段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年齡越小,給孩子感官刺激就應該越多。而種植區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個多彩的、真實的世界,裏面的東西摸得到、看得見、聞得着,是孩子們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積累得到的認知概念,而非靠語言和視覺圖片來間接認識。種植區有助於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的科學信息、直接經驗,並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認知和概念。

又如讓孩子瞭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莖、葉”三部分組成。何爲根?何爲莖、何爲葉?教師如果利用圖片在集體教學中講上半天,才能讓孩子獲得“一知半解”的經驗。如果讓孩子們到種植區真實地面對植物,孩子們會在觀察、比較中獲得這些概念,還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爲什麼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樣的,爲什麼有的植物會落葉,有的不會。隨着種植區植物的增多,孩子們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

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在種植區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把三粒黃豆按上、中、下的順序用線繫好,放入水中,讓最下面的一顆完全浸入水中,中間一顆剛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顆裸露在空氣中,沒有水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發現最下面的那顆黃豆腐爛了,最上面的那顆乾癟了,只有中間的那顆黃豆發芽了。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瞭解了發芽與空氣及水之間的關係,掌握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理解了空氣、水和種子發芽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

2、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提高幼兒技能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及科學領域的目標爲“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這其實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礎,當孩子運用自身感官越積極主動,他們所獲得的外部信息也會越多,積累的經驗也會越廣泛、越豐富,形成的概念也會越具體。種植區的創設提高了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蘿蔔開花了,通過看,瞭解了花的顏色、花瓣的個數;白菜花也開花了,比較一下,蘿蔔和白菜的花有什麼不同呢?葫蘆和黃瓜摸上去感覺有什麼不同呢?生動、有趣的形式,使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利用多種感官習得了經驗、發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種植區的創設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是孩子學習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過觀察獲得了對世界的第一手經驗。在觀察中,孩子能不斷地發現大自然的奧祕,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從而進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細緻的觀察。

種植區的設置直觀、豐富、生動、具體,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種植區,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觀察。豆角秧苗越長越高,他是怎麼爬上去的呢?在觀察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快樂,還逐漸培養了他們觀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美好情感。

種植區生動、活潑、豐富、富有結構的物質材料激發了孩子探究的慾望,使孩子們的好奇心蠢蠢欲動,逐漸使孩子自發的好奇心轉化爲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對科學的好奇、對探究的興趣、對成功的嚮往,爲幼兒播下了愛科學的種子,爲今後學科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對事物的喜愛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等外形特徵吸引,漸漸的由欣賞美逐漸產生良好的情感萌芽,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具體表現爲關心、愛護、保護種植區的植物。當有其他班的孩子想來採種植區的花時,他們會着急得說“這朵小花能結出豆角,不能碰!”“花是給小朋友看的,不能摘!”……出現了自覺、認真的保護植物的行爲。通過觀察、澆水、拔草等管理等活動,使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勞動的辛苦,培養了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六、今後的設想: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利用好種植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幼兒園開設種植園。在種植園裏分班、分類進行初步的種植活動,讓幼兒認識各種蔬菜瓜果的名稱、用途,更主要的是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探索,在勞動活動中鍛鍊,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增強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發展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