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幼兒園講述活動課總結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上學的時候就覺得講述活動難上,對老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聽了陳老師的這節看圖講述活動,受益匪淺。這節活動課是描述性的看圖講述,一開始只出示了兩張圖片(第一張和最後一張),讓幼兒上學的時候就覺得講述活動難上,對老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聽了陳老師的這節看圖講述活動,受益匪淺。這節活動課是描述性的看圖講述,一開始只出示了兩張圖片(第一張和最後一張),讓幼兒猜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小雞是從哪兒來的?”老師複述時引導幼兒學習說“可能是…”然後出示所有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你們看到了誰?小雞怎麼出來的?”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線索。然後給幼兒兩分鐘自己講故事,老師到幼兒中間傾聽,有針對性的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講的好不好,好在哪裏?然後引出小雲朵,認識對話框並討論它的作用,然後擺放小云朵,豐富講述內容。提問最後一幅圖,小老鼠的表情是什麼?引導出“奇怪”然後請幼兒自選圖片,用這個詞來說一說角色的話,然後請幼兒相互講故事,提了要求:豐富、生動、有對話的完整講述。最後當幼兒熟悉理解並能較完整生動講述這個故事時,給故事起名字,集體討論。

幼兒園講述活動課總結

老師在活動設計上花了心思:先是初步講述幫助幼兒理順故事情節,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清晰地表達,然後加入角色語言進行講述,最後運用一個貫徹全篇的情感關鍵詞、線索“奇怪”,將故事講的更完整、更豐富。層層遞進地爲幼兒的即興講述活動提供支架。因爲幼兒對於如何講得更好是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也不知道具體的方法,需要老師的引導,可怎樣才能讓幼兒真正學習到講述豐富故事的策略方法呢?老師該如何做到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通過加入角色的語言,加入“奇怪”的情感線索,幼兒講述的故事更豐富、更生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時,也有一定的方法,整體觀察與細節觀察相結合。大班孩子不僅要看到畫面,主要結構線索,還要讓孩子看到細節,事物之間的聯繫,觀察對象的心理狀態,如小老鼠試探、小老鼠的表情等。

講述活動都必須有個憑藉物,但是講述活動是語言活動中的特殊題材,如果範本太強烈就會扼制孩子自己運用語言進行創造性講述的能力,所以選材要慎重。爲了讓幼兒真正提升能力,在已有的講述經驗水平基礎上,需要創造性的講述與學習性講述相結合,如在主要的敘事段落中,老師可以給一些示範;在故事的可能性講述中,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

語言課都是通過提問以及孩子的回答的提升來鍛鍊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的,這節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追問”的藝術。語言教學活動是在對話和交流中學習的,所以設計提問和事實的追問可以幫助幼兒用比較完整的、清晰地語言理清自己的思維。在課中評價時,老師會經常問孩子:“你覺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怎麼好?你認爲什麼樣的纔是好?”在孩子沒有說清楚的時候,通過追問幫助孩子將自己的思路表達清楚。

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些理念、方法:儘可能地提供語言信息量,讓幼兒在作品的情感世界中不能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在活動過程中,如老師對孩子說:“外面風和日麗,裏面狂風大作。”這對孩子的語言是一個長期的薰陶,慢慢積累多了就知道運用成語會把故事講得更好,而且書面語言的感覺也更強烈。在動作的體驗和想象上做一些渲染,比如在洞裏推蛋這個情節,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示一下,做一做,把孩子更深入的帶入作品中,以此來體驗故事情感。教師對幼兒語言的提升、歸納和詮釋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評價孩子的表達很重要,但不是簡單的“好”就打發了,教師應該有很多更豐富的語言來幫助幼兒將自己的語言更豐富。比如表揚幼兒講述的好時,可以用精彩、非常好、生動、形象、完整來表示。隨着幼兒精細語言的發展,評價幼兒講述的標準也不同,這對幼兒也是一種語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活動中發現有個問題:有些孩子覺得自己講得不好,但是也不知道怎樣更好。如:小雞破殼的地方說不清楚,他需要一個詞,這就生成一個討論,教師提供了“破殼而出”,引導孩子去嘗試運用,主要是瞭解孩子對老師提供的信息的敏感度,希望孩子知道在語言課中要追求“好上加好”,運用從老師和同伴那裏學來的經驗將故事講得更好。這一點讓我很佩服老師的及時應變,抓準時機實施教育,這對老師課前備課的充分程度是個考驗。

不過最後環節,讓孩子給故事起名字時,幼兒始終說不出最核心的關鍵,覺得很奇怪,明明這個故事講述的很明瞭了,孩子也理解了,並且運用了“奇怪”這一關鍵情感線索,可爲什麼會這樣呢?老師只好自己說啦,對“奇怪的洞”的引出,幼兒反應也不強烈,由於時間問題,教師對幼兒的態度沒做什麼迴應,匆匆結束了。看來孩子永遠充滿了神祕,她們的世界,想法思維是很難琢磨透的,只能用心走進他們的世界,尊重她們的一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