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精選14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精選14篇)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

在這個星期三的上午,我們十一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着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京劇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着舞臺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讚歎的神色,好美麗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得這麼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臺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臺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讚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我相信,中國的京劇必定會閃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2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後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後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齣戲,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鬍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後,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3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當幾位優雅嬌柔的侍女登臺亮相時,我心中就斷定,這是一場大戲。

那幾位侍女身着薄如蟬翼豔如雲霞的粉色衣裳,雙袖輕盈舞動,如纖雲弄巧般,那靈動的碎步如同仙女在天上嬉戲。當婉轉的戲腔響起,貴妃的可愛、眸動與羞澀被我們盡收眼底,身於臺下,卻又好似我就是那盛唐之主,盡享榮華富貴,沉醉於其中,欣賞着侍女翩翩起舞的步伐,如臨仙境。

一曲終了,還未於那盛世中緩於神來又上一曲,那是名爲《梁祝》的'名曲。跪下的祝英臺用杜鵑哀鳴般的長調訴說着對梁山伯的愛戀,梁山伯也用愛的臂彎保護着祝英臺,美好的感情卻因現實的殘酷而無法實現,“死要與哥哥同墳……”一句如泣如訴,令人淚涌如泉,爲他們有情人難成眷屬而扼腕長太息。

現代京劇《江姐》又將熱情調動起來,江姐那堅定的眼神望向遠方,望向未來,望向鮮豔的五星紅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也激起我心中對黨的嚮往,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曲暫終了,而歷史的大戲、我們人生的大戲卻纔起幕……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4

中國戲曲,對於年輕人的我們未必十分關注,但我對中國戲曲還是很關注的,從小受爺爺的影響,我對戲曲也有點興趣了,在大學,沒想到我可以選到這樣的課,我根據我的愛好就選了,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我學到很多關於戲曲的知識,我通過查一些資料,自己寫了一些對該課程的感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隨着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爲後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爲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5

今天上午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學校下午要舉行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

下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遠遠的看見了舞臺,我趕快上樓吧書包放下。接着,同學們搬着凳子下樓,去西廣場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後,主持人開始倒數時間了。宣佈活動開始了,還介紹了很多戲曲內容,重點介紹了x豫劇。第一個節目是《花木蘭從軍》第一個出場的`是穿藍色衣服,帶有一把寶劍上了臺,在臺上唱,這時,第二個人也出來了,穿着紅色衣服手裏也拿了一把寶劍上了臺,盒穿藍色衣服的人對打了起來。

接着我最喜歡的《紅燈記》講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孫女,不怕危險爲革命做出貢獻的事。還有《轅門外三聲炮》等······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結束後,我們還興奮不已。

今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真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戲曲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更喜歡戲曲了。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6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這個星期四的上午,我們齊禮閆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着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今天我們觀看了戲曲,一共有五個首先是家人把我請進來、接着是花木蘭征途、見皇姑、痛說革命家史、轅門外三聲炮。

我最喜歡的是花木蘭征途,主要是對戰鬥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爲什麼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的孝敬父母和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一個女孩兒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戰功,其勇武強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並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超人,所以,戰場上的廝殺作者幾筆帶過,而把“木蘭是女郎”作爲構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寫木蘭作爲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的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嫋嫋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人們向來不稀罕雄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之流,中國也不缺嬌滴滴鶯聲燕語般的“崔鶯鶯”這樣標準的美人,但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的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只有木蘭這獨特的一個!。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7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比如:我們河南的是豫劇,北京的是京劇,四川的是川劇,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黃梅戲……

俗話說:“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11月3號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後操場觀看豫劇。主持人不僅爲全校師生講解了豫劇的基本知識,還帶領大家欣賞了四大板式的節奏和傳統曲目,如:《花木蘭》、《擡花轎》、《三哭殿》、《鍘刀下的紅梅》……中間主持人請同學們上臺跟着老師學動作,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師生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戲曲進校園活動,不但讓我感覺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而且需要我們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8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劇進校園有感

我是一名高中生,來自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在參加活動中,我感受到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需要有人去延續傳承。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黃梅戲。據瞭解,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爲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爲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那天我們觀賞了衆多戲劇,還有戲劇大師親自給我們講解戲劇的知識,是同學們更深刻的瞭解到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那天的天氣晴朗,藍天白雲,映襯這戲劇的舞臺,更顯得自然和諧,賞心悅目,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戲劇的魅力,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跟我相同的感受,至此,有感而發。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9

戲曲進校園作爲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組成部分,其意義在於通過創造戲曲與年輕人的交集,對戲曲事業的振興和青少年精神培育兩方面同時產生深刻影響,讓青少年因親近戲曲而變得高雅,讓傳統戲曲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到賡續。

當前,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覺開始強化,西方文化的影響仍然存在,兩種文化的衝突正影響着成長中的孩子們。文化的尋根之旅不只存在於漂泊在外的華僑華裔後代,也廣泛存在於國內校園的在校學生中。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的年青一代應具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來積澱而成、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戲曲作爲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融合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華,可以很好展現中華美學風範。通過戲曲傳藝、傳神、傳德,講述中國道德故事,褒揚家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傳承中國精神。因而,戲曲進校園將爲學生們架起文化上聯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讓孩子們自覺地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從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思想涵養和價值支持,進而帶動整個社會向善向上。可以說,戲曲進校園爲校園文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觀衆老化分流,“戲迷”“戲粉”銳減,戲曲衰落,前景堪憂。中國戲曲孤獨的守護者們一直堅忍不拔,孜孜以求,堅守定力,苦練內功,遏制流失,用心傳承。當然,在西方文化劇烈衝擊的背景下,我們在思考戲曲的存在與發展問題時,也有一種現象,即習慣於在繼承與創新這對關係的討論中本能地維護傳承的價值。強調對戲曲本體的堅守,這是不錯的,多年來正是這樣的價值傾向保證了戲曲的.存續。但是,對於一直在尋求更好發展的戲曲來說,另一對關係也同樣重要,那就是戲曲傳承與傳播的關係。傳承保證戲曲本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走樣,保持其內在的規定性,保證這個文化種子的基因不變異,保持其特殊的審美質量和精神。傳播則是傳承得以存在的陽光雨露。在戲曲行業走向復興的初始階段,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傳播的價值,捕捉傳播的機遇,選準傳播的途徑,瞄準傳播的優先羣體。

最近兩年來,全國範圍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戲曲繁榮,戲曲界應順應變化,努力將多年傳承積累的成果轉化爲全社會的價值資源,主動將傳播作爲階段重點,在中小學普及戲曲常識,講述戲曲所承載的中國故事,科學引導孩子們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培育更多年輕觀衆,涵養更多的戲曲人口,從根本上解決戲曲事業發展後繼乏人這個瓶頸性問題。可以說,戲曲進校園政策爲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0

11月30日下午八、九節課,我們在北一階觀看了“戲曲進校園——評劇專場”,讓我們得到了精神食糧的補充。

首先,由侯順成侯老師爲同學們系統地講解並普及了戲曲及評劇的知識,使同學們瞭解了戲曲。

戲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共三百六十餘種。每一個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劇種,根據數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劇種,分別是:北京的京劇、河北的評劇和梆子、河南的豫劇、上海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而在這六個劇種中,京劇和評劇是唯二有國家級劇院的劇種,其它的則都是地方上的劇院。評劇是從唐山地區發源的,評劇的代表作有《花爲媒》和《小二黑結婚》。侯老師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各個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如:曲劇和越調、山東的呂劇等等。接着又給我們講了唱戲的唱法,現在90%以上的戲曲演員都是用普通話的唱腔、唸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員趙麗蓉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戲曲演員,她唱戲的時候就是用唐山話唱的.。還有就是評樂隊,它是由古代樂器和現代樂器結合而成,古代樂器有絃樂、二胡、笙、嗩吶、梆子、鐃鈸等,現代樂器有提琴、黑管、長號、小號、大號等。

之後,就是劉和軍老師介紹笙。劉老師先講了笙的歷史。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它最早發源於3500年前,並且很多西洋樂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啓發而創造出來的,例如:口風琴。笙還有17、21、27、30孔之分。之後,劉老師還親自現場爲我們吹奏了笙。

接着,馬旭峯老師爲我們講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識。它們兩個的用處很多,如:電影《地道戰》和電視劇《西遊記》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激發大腦,保持體形。

最後,還進行了互動,還進行了現場演唱,並且唱得都很好,臺下掌聲雷動。

我相信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了許多戲曲知識,還讓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精神上的緩解和放鬆。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1

京劇之所以被譽爲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代表,還被稱爲是〝國粹〞,我想原因應該就在眼前的戲曲表演中。充滿繽紛色澤的服裝,濃重的中國氣息,一位位邁着京劇步伐的演員們登場了。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氣息紛撒至劇院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劇的大殿;一個眼神讓大家把吸引力紛紛投向了他們,在他們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國京劇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着舞臺上的演員們,沒有搖頭,沒有做別的什麼,只有注視,眼中充滿着讚歎的神色,好美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的`這樣脫俗富有虛實的色彩。

烏黑的環境中,皎潔的月光下,〝咕咕……咕咕……〞貓頭鷹在啼叫着,是什麼讓它緊張起來了?是什麼讓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場打鬥,悄無聲息的來臨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緊皺着的眉頭,表現着他的焦急與憤怒。依然伸了伸頭,苦苦地尋睨着,他在哪裏,我要殺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憤怒的神色溢於言表。啊,拿命來!探着手,伸着頭,咦,就在此時,旁邊是個人!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嗎?砰砰乓乓,開打了。演員們的紮實功底頓時顯現了出來,恩,沒有語言的修飾,只通過兩名演員虛擬的表演各種武鬥招式,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三岔口》登場了。

一招一式,行雲流水,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納。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便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沒有一樣不是信手捏來的是的,在我們看來的十分普通的一個動作,他們爲了做到精益求精,也無不讓我們由衷的讚歎。敬佩。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劇場,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我們爲他們吶喊,爲他們的精神而祝福,演員們臉上的微笑,折現了他們內心的喜悅,沐浴在讚美聲中,多年裏來的艱苦鍛鍊也變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相信中國的京劇必會閃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2

衆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戲劇文化博大精深,京劇又是我們國家的國粹。但是_月30日下午我們在學校裏聽到了被譽爲京劇之後的第二大劇種——評劇。其實之前在我心裏,戲劇都是一樣的,我聽不出戲劇裏的抑揚頓挫,咿咿呀呀的曲調更是讓我們這些青年學生摸不着頭腦。可是通過這次學習,我瞭解到評劇,是流傳於我們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二。而且評劇還在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戲曲文化都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精華。我們作爲新一代的中學生,更應該瞭解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不僅是我們愛國意識的體現,更是我們對我們精神境界的一個提升。

今天我們在校園裏聽到的評劇非常震撼,評劇老師還教給我們一個評劇演出裏的基本臺步——原場。通過跟老師近距離的接觸。教學。我們真心瞭解到戲劇工作者的不易,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簡單的臺步卻有如此繁雜的肢體動作配合。身形如此優雅。雖然我學得很一般,但是卻得到了老師的`誇獎並得到一個獎品作爲獎勵,我很開心。

另外,評劇裏的樂器也是十分獨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來的聲音也是非常好聽。一個只有兩根弦的樂器,通過老師的演奏卻能演繹出喜怒哀樂各種情感。這些樂器都是我們平時沒有聽過沒有接觸過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師討教學習。

這次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戲劇方面的知識,更懂得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付出才能獲得讚美的掌聲。這就像我們學生學習一樣,雖然有時候很枯燥乏味,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學習了,去付出了,我們不僅能收穫知識,更能在我們以後的成長之路上奠定堅實的基礎。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努力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校園生活纔會無悔!

最後,感謝學校。感謝班主任樑琦老師給我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一定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3

黃梅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並在安徽安慶地區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小戲。兩百多年來,它繼承了古代戲曲的優良傳統,博採衆長,吸收各藝術門類的精華,逐漸發展成爲一種以抒情見長且通俗易懂的劇種。黃梅戲唱腔優美動聽、韻味豐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深受各地人民羣衆的喜愛。 中國的地方戲曲品種繁多,每一個地方戲都是一個地域的文化精華,也是維繫某一地域人民的精神紐帶,特別是對那些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家鄉戲更是他們思鄉的精神寄託,聽一聽家鄉戲、哼一哼家鄉的小曲,便可足以慰藉自己思鄉的心靈。黃梅戲是安慶個家鄉戲,也是慰藉遊子離別愁緒的鄉音,特別是其代表曲目《天仙配》,更是百聽不厭,我曾經買過各種版本的《天仙配》卡帶、CD、VCD等,當然其中最經典的還是嚴鳳英版的《天仙配》了,可以說《天仙配》的故事、唱詞、唱腔,對於我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了,只可惜自己的嗓子不行,不然的話肯定也會是一名黃梅戲的票友。 《天仙配》爲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內容講的是董永賣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爲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樹下與董結爲夫婦。一百日後,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剛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樹下忍痛分別。

《天仙配》之所以成爲黃梅戲經典,是因爲其劇情、唱腔、唱詞、演員表演等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黃梅戲的傳統曲目,解放前就已經在各黃梅戲幫演出,但真正成功還是解放後五十年代新中國文化團體對其進行改編版,同時也造就了嚴鳳英、王少舫等著名黃梅戲演員,並在全國引起了轟動,最後該劇也被搬上大銀幕,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欣賞黃梅戲藝術精華。所以說,《天仙配》劇目在黃梅戲中的地位相當於九鼎之尊,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黃梅戲的代名詞。

藝術來源於生活且也高於生活,影片中的七仙女真實得猶如我們身邊的身着古裝的.鄰家大姐!她的身上沒有半點仙家千金的架子!縫衣、補衣、織布、粗活、細活動手就來!她對貧窮賣身爲奴的漢子——董永的一往情深,感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大衆善良人心!嚴鳳英優美的戲曲身段和動聽的黃梅戲曲唱段,特別讓人們喜愛和欣賞!那身段柔美無限!那唱腔委婉動人心絃!草原此時此刻雖然不會唱黃梅戲,但時而不由得跟着這動聽的黃梅戲曲調、慢慢地輕輕低聲和着哼唱??

《天仙配》的劇情非常簡單,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節卻非常的討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戲詞通俗易懂,達意深刻,故事情節悲喜交加,簡潔卻勾人心絃,非常的適合普通大衆的品味。《天仙配》的劇情是歷史上有關孝子董永的傳說演變而來,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都重視孝道,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經過民間或野史不斷的流傳,最終就成了神話愛情故事,其本義也就是宣揚孝道、盡孝能夠感動上天,給自己帶來好運。五十年代經改編後的劇本,並沒有放棄神話的因素,只是將主題昇華,加入“玉皇大帝”、“財主”的反面角色,將整個劇情改編成包含“勞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與封建制度(統治勢力)做鬥爭”寓意,既保留了傳統的文化精華(“孝道”),又貼近時代的特點(反封建),滿足時代進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該劇本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了高度統一。

戲曲絕對是一種以音樂爲主的藝術,戲曲中的音樂絕對是戲曲的靈魂,不同風格的戲曲音樂也就造就了中國不同的地方戲,黃梅戲被譽爲“山野吹來的風”,可見其戲曲音樂風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濃郁的地方鄉土氣息。《天仙配》的戲曲音樂,不論從詞或是曲來看,都是非常地樸實,就和家鄉的百姓一樣淳樸。《天仙配》的唱詞,極其通俗,接近大白話,就算是沒有一點文化的勞苦大衆也能夠理解,比方說其中背廣爲傳唱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段,很通俗地告訴大家,勞動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隨、夫妻恩愛、家庭和諧,體現在具體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很簡單但又非常真實,不需要過多的華麗詞藻、不要過多的典故來裝飾。戲曲的唱腔也比較單一,沒有過多的花哨、技巧,沒有像京劇、崑曲那樣有複雜的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黃梅戲這種音樂特點,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發展,也就是說有些曲目,比方說武戲等,就不太適合黃梅戲來演繹。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觀後感 14

10月21日上午,全體高一年級學生前往風雨操場參加“戲曲進校園”活動。

首先演出的是《貴妃醉酒》,唯美的唱腔訴說着長安往事,楊貴妃與唐玄宗沉睡千年的故事被世人知曉。古代戲曲中很多題材都是才子佳人,《梁祝》這個節目的精彩表現帶領我們跨越千年,我們爲他們相遇而高興、又因他們離別而惋惜。《小鎮小城》、《紅燈記》、《打龍袍》、《大聖歸來》等淮劇、京劇無不令我們眼前一亮,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繡紅旗》這個節目,主人公是大家熟悉的江姐,講述了在解放前期被看管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大牢裏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牢房的女同志們拿出了稀有的紅色布料以及黃色針線,每個人夜以繼日、一針一線繡出了這面國旗。這不僅是一面鮮豔的國旗,更是她們對這片廣袤土地深沉的愛呀。節目最後,她們閉上眼睛將臉緊緊的貼在這面嶄新的國旗上,或許她們知道自己也許看不到共產主義的旗幟插遍全中國的那一天,但她們知道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此刻我才明白原來政治書上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論,真的`是先輩們視作一生的信仰。

戲曲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做自信的中國人,就要堅持文化自信,“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就是在播撒熱愛戲曲的種子,讓我們高雅的情趣和美學素養得到培養,讓戲曲藝術之花在學校生根發芽,綻放異彩。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戲曲定能迎來它的高光時刻且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