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觀《死亡詩社》有感1400字大綱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這部影片給予我的最大的感觸是生活不只是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觀《死亡詩社》有感1400字

我不能否認這部優秀的影片激起了許多處於黯淡無光的生命裏的人們的夢想、激情、血性和對於“改變”這個使命的責任感;它使無數在面臨人生的選擇、躊躇不定,或是在自己的道路上孓然行走而無所適從的人們勇敢、堅定地追隨自己的內心;使渾渾噩噩者尋找到生命之重以及活着的意義和價值。

我相信片末學生紛紛違抗校長的命令,站在桌上以示對傳統、守舊的教育方式的批判和基丁老師開放自由的教學方式的認同以及對老師本人的敬重打動了不少人。當一潭死水般的腐朽體制內出現一個活躍的變數時,被舊體制長期壓迫的人自然渴望藉此而掀起改革。從觀衆的角度而言,大家喜歡看到角色身上的反抗精神,因爲反抗精神象徵着新生思想誕生和新生力量的注入。反之,當依舊固守傳統舊思想的人出現並以各種方式對革新者進行壓制時,大家自然會將該角色置於“反派”的定位且對該角色恨之入骨,就如《飛越瘋人院》裏的護士長,也像是《死亡詩社》中的校長。爲什麼?因爲當我們坐在熒幕前時,往往是站在一個制高點上去審視影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對於一部影片說,自然有其思想導向性,但作爲信息接收者的我們,往往會乖乖地跟隨它的思維引導而極少去換位思考並置之於現實中去考量。

看完《死亡詩社》,腦海中逐漸浮現起《飛越瘋人院》的片段。兩部影片所設定的時代背景十分接近,一部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另一部是六十年代初;同樣是對舊體制的質疑和反抗;同樣是以反抗的失敗而悲劇收尾。我相信許多看過這兩部影片的觀衆都會投身於對校長教育方式的批判和對基丁教育方式的讚揚中;還有對護士長蠻橫專制、固守教條的表現的厭惡和對墨菲勇於挑戰陳規、追求自由,但最後還是被非人道手段逼瘋的深深痛惜。

人類的失智之處在於,永遠都可以在價值判斷的平衡點上爲自己的觀點找到合情合理的依據和解釋。高牆外,墨菲是個不折不扣的社會秩序破壞者,於是爲了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人們把他送進了高牆內。大家厭惡護士長,因爲她手握權力,是規矩的制定者和實施者,她對破壞者會毫不留情面地懲罰。但是我們從沒有想過,在我們把墨菲強制送進瘋人院時,我們就是在充當護士長的角色;而在對墨菲行爲的認可和對他的同情上,我們從沒有記起他是個性質極爲惡劣的地痞流氓。墨菲最後不可能逃出瘋人院,因爲犯罪就是犯罪。基丁老師鼓勵學生們撕去那些他認爲是廢話連篇的`前言並且跳過解讀現實主義詩歌的部分,去濃墨重彩地賞析浪漫主義詩歌——當他其實很明白“應該要學的知識”和“想要學的知識”的界限時,當他其實很清楚學校的規矩以及臺下那些學生所要揹負的未時,他依舊選擇那麼做,其實是害了學生。學生們最後不可能掀起教育方式的變革,因爲現實就是現實。

“兇手”是“船長”,就某種意義而言,我覺得是正確的。基丁老師教會了學生去探求真我、發掘潛能、懷抱夢想,但是他並沒有很好地教會他們在大環境下生活。他教會了學生們什麼是愛、熱情、浪漫,教會他們成爲了理想主義者,但是卻沒有教會他們如何應對現實的殘酷——就好比是他教會了學生如何去織夢,但是卻沒教會他們如何獲取麪包。理想固然是美好的,但是終究要回歸現實。

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口碑極高,是因爲它的劇情與許多學生產生了共鳴。誰都在荷爾蒙的驅使下激情過、黯然過、魯莽過、青春過,壞過事、闖過禍、破過規矩、敗過秩序,更多的是因曾或多或少受過教條的壓迫而感到不甘,亦或者是沒有遇上這麼一位自由開放的好老師。

每個人都有去做夢的權利,但是唯有珍惜現在的青春時光,去磨鍊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品格,將才能在現實的漩渦中處事不驚,纔有去實現夢的權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