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眼淚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導語:《朗讀者》作爲2017年開年的大型文化節目,形式新穎,以其真情實感打動觀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節目的觀後感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眼淚

  《朗讀者》觀後感作文精選【1】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我認爲《朗讀者》是央視從《中國詩詞大會》之後打造的又一爆品。

邊看節目邊發朋友圈談了一點感觸,沒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鳴。此刻我從我的角度給各位朋友做一點分享。

董卿變得柔和起來

前幾年在看董卿主持節目的時候我就判斷董卿是一個控制型的女人。節目中不斷展現她的強勢,經常打斷嘉賓和評委的話,讓人覺得有些反感。之後就沒怎麼關注她,直到詩詞大會董卿的蕙質蘭心讓很多觀衆驚訝,這次《朗讀者》讓我對董卿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發現董卿變得柔和起來,無論主持還是表達讓人覺得很舒服。董卿作爲製作人及主持人,用一個個“遇見”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經歷。

這就是她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別人交往,做事的時候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在很好表達自己的同時還讓別人舒服。

如何與人交往?我認識的李局有幾句經典的話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下,與人合作要學會:

三把最管用的鑰匙:尊重、微笑、謝謝。

三個帶來:帶來快樂、帶來利益、帶來希望。

世界小姐張梓琳分享爲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世界小姐帶給她的是驚喜,而作爲一位母親則是更多感性和感動。也正如她在節目中給孩子朗讀的《願你慢慢長大》:“願你被許多人愛,如果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夠睡到自然醒。”

許淵衝老爺子詮釋熱愛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許袁衝是源於《朗讀者》,老爺子今年已是96歲的高齡,每天卻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他的名片上印着“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第一人”看完這個是不是覺得老爺子很狂?其實不然。

許淵衝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此言非虛。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言:"足下譯著兼詩詞兩體制,英法兩語種,如十八般武藝之有雙槍將,左右開弓手矣!"迄今爲止,有哪一位外國學者能夠用中英文互譯?有哪一位中國學者用英法兩種外語翻譯過中國的詩詞?"

當老爺子和董卿聊起翻譯時,活力四射、兩眼發光、樂在其中。我想這就是愛好的最高境界,翻譯乃老爺子的真愛。他說自己有一個小目標,如果能活到100歲,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亞的著作翻譯完。老爺子都如此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幹呢?!

  《朗讀者》觀後感作文精選【2】

濮存昕朗讀《宗月大師》,回憶相遇與感恩;鄭淵潔朗讀《父與子》,徐靜蕾朗讀《奶奶的星星》,追憶往昔故事;“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朗讀《陋室銘》,感受先賢哲思;李亞鵬朗讀《背影》,柳傳志、麥家帶來給子女的書信,感念血脈親情……央視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通過邀請嘉賓登臺朗讀,令觀衆從中感受溫暖與力量。此節目推出以來,各方好評不斷,在豆瓣評分、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均贏得不俗口碑,收穫了觀衆“零差評”,被追捧爲“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

有位觀衆在其文章中述及,他是一個晚上用電腦看完了四期“朗讀者”節目,看完天亮了,也並不困。在文化綜藝節目氾濫,已引起許多人審美疲勞的今天,“朗讀者”以其“重拾人們內心深處的文化渴望”爲己任,精心烹飪文化盛宴奉獻給觀衆,使觀衆得緣找回內心最深處那份久違的感動,它的成功,與其說是主持人、嘉賓默契配合,做到了完美演繹,毋寧說,它順應了觀衆需求,填補了文化消費的現實空檔。

其實,對朗讀投之以“桃”,朗讀會報你以“李”。欣賞“朗讀者”節目,打動我們的固然是朗讀的人、所涉的事,可誰又能說,不是朗讀本身獨具的魔力加深了我們的內心體驗,令我們備受感染?我的一位朋友,自幼喜好朗讀,他常感慨,朗讀令其獲益匪淺。從初中、高中、大學,到攻克博士學位,在求知路途上朗讀與其始終不離不棄。他說,條件許可之時,朗讀一段文字,既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沉浸進去,又鍛鍊了口才,使心肺進一步復甦,朗讀帶來的享受,“妙不可言”。

“朗讀者”節目嘉賓、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套用此言,可不可以說,“閱讀並不是你讀了多少文字,而在於你徹悟了多少文字”?從文字中徹悟的方式不一而足,如果,朗讀恰好給予你以助益,那麼,珍視它,“毋相忘”。

  《朗讀者》觀後感作文精選【3】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羣裏。之後,董卿在微信羣裏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羣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爲,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着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衆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衆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