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黑暗中的舞者》的劇情圍繞女主人公悲涼的身世進行,在故事的敘述中,結合着舞蹈,用不一樣的手法向觀衆展示內心世界。下面是《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歡迎閱讀。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1

《黑暗中的舞者》,一聽就是一種黑暗的世界,讓人感到黑暗的窒息。也許會有人認爲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着和立於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種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與最溫柔的情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那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母愛。

女主角莎蔓的堅強的女性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家族的遺傳,莎蔓的眼疾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失明。但是她毫無怨言,有條不紊地經營着自己的生活,在暗地裏爲兒子攢錢,自己無時無刻把手裏剩下的錢藏起來,只爲兒子的眼睛能夠好起來,徹底地擺脫眼疾。當艱苦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她的臉上總是呈現出一種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麼的平凡啊!她能夠安然的面對周圍的一切。

母愛是偉大的!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在享受着這份偉大的母愛,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把媽媽的囑咐當成是刺耳的嘮叨聲,有時候會把媽媽的責罵當成是媽媽對我們不好……熟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媽媽對我們的愛啊!只是我們還理解得不夠透徹而已……母愛像一股清涼的風,在你有煩惱時,它會輕輕地撫慰着你的心;母愛像一顆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開心時,它會讓你得到應有的甜蜜;母愛像一個美麗的笑臉,在你遇到困難時,它會激勵着你,讓你勇往直前……

莎蔓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影片中莎蔓一直純真地活在自己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莎蔓套着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知道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脫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同時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將上絞刑臺時,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捍衛死去的比爾的尊嚴。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2

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可以說是自好萊塢成功塑造《雨中曲》這一經典歌舞片之後的又一成功之作。而兩個影片中,兩種舞蹈也向觀衆展示了現代舞蹈的發展,並通過對一個熱愛舞蹈的平民的刻畫,表現她對舞蹈的感情,刻畫出舞蹈這一逐漸走向平民,走向更人性更生活化的的藝術。

從故事劇情上看,《雨中曲》是平和發展的,而《黑暗中的舞者》則是提取每一個生活細節中的藝術,用舞蹈與暗藏的節拍表現出來。這也讓觀衆看到了現代藝術的發展方向——更少受到政府或者傳統理性的約束,向以前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向探索。也像各領域的藝術一樣,逐漸豐富並體現不一樣的意義,在其中收穫不一樣的效果。

無聲節拍,內心節拍。影片的每一個帶有節奏的情節都被導演捕捉,並由女主人公用不專業的舞姿,跳出影片的旋律,跳出心中的感覺,跳出觀衆心中的旋律。每一個動作都用平凡的動作、平凡的唱功、平凡的事件,用舞蹈展現出來,與《雨中曲》中的舞蹈不一樣,《黑暗中的舞者》的動作更加形象,雖然從視覺美感看來,《雨中曲》似乎更勝一籌,但是《黑暗中的舞者》的舞蹈從內容表現上看,更是在敘述主人公的內心。隨着節拍,爆發出發達國家被壓迫者的吼聲。而影片的每一個惡性事件發生之後的舞蹈,更是向觀衆展示了女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此帶給觀衆震撼和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也帶給觀衆反思。

生活化的舞蹈。前面說過,《黑暗中的舞者》在生活中,提取每一個細節,用舞蹈展現出來。在影片中,觀衆可以看到主人公在家裏,在鐵路上,在工廠裏,當意識到什麼節拍的時候,主人公會合着節拍,邊唱邊跳。動作並不專業,並沒有刻意的設計,但是她卻比平常舞蹈所展示出來的內涵更多,更貼切,也更易讓人們理解。從這方面,我們也看出了舞蹈的變化——由只有少數人跳的專業舞蹈,變成了生活化的,更多在意人內心的舞蹈。

舞蹈演繹生活。《黑暗中的舞者》的劇情圍繞女主人公悲涼的身世進行,在故事的敘述中,結合着舞蹈,用不一樣的手法向觀衆展示內心世界。隨着人類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人性化,這一思想也融入藝術中,現代舞就是很好的例子。芭蕾舞用舞蹈講述一個故事,民舞展現一個個人物,現代舞展現內心,誇大表現。但我們卻從《黑暗中的舞者》簡單的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她的故事,她的痛苦,她的堅韌,猶如在看一個紀錄片電影,只是這是用舞蹈,在電影中合着節拍、旋律,帶給觀衆一陣陣的震撼與心靈的衝擊。

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需要體會,在體會後用我們的肢體把我們的理解,展現給自己,展現給觀衆,展現給社會。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3

《黑暗中的舞者》從片子一開始就表現出與衆不同,即以一卷長達3分鐘的白色畫布爲開始,慢慢地畫布中有細微斑點躍然其上,長號聲恰到好處地響起,悠悠聲讓人更加莫名,也讓人覺得有點心慌,因爲不知道這樣的開頭將帶來什麼樣的人生。當觀衆還在想像這鏡頭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色彩開始緩緩變化了,從一片白茫茫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到路邊飄落的黃葉……它的變化一刻不停,即使我們沒有發現。

影片中,音樂部分幾乎是由主人公用自己的歌聲來完成的,這樣一部音樂片不同於大多數的音樂歌舞片,它沒有漂亮的演員面孔,沒有抒情的音樂旋律,更別談豪華的場面和美輪美奐的舞蹈。它只是主人公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唱黑暗的世界中自己小小的卑微的幻想,唱自己終將埋葬在黑暗的世界裏。主人公只是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儘可能地完成生命的絕唱。在她眼中,世界同舞蹈與音樂是一體的,在轟鳴的機器節奏中起舞,在火車的奔馳中起舞,在莊嚴的法庭中起舞,在無情的斷頭臺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號,是對命運壓迫的反抗,正像它的電影海報中向人們訴說的那樣:在這個世界的陰影裏,她憑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主人公左躲右閃着每天的不幸,但生活並沒有因爲她的善良而出現奇蹟,黑暗的世界最終埋沒了她倔強的身姿。影片最後,主人公即使在被判絞刑的法庭上,也沒有說出事實的真相爲自己辯護,她依舊信守與比爾共同許下的“沉默是金”的諾言。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塞爾瑪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捍衛死去的比爾的尊嚴。可面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脫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爲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讓人難過的是當純真與粗鄙的生活遭遇時,總是特別容易破碎。

是啊,從開頭到結束,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沒有商量的餘地,沒有預知。公平與無知肆無忌憚無所不在,卻又理所當然。畫面在變,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着。不管你接受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規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可能存在希望和失望。

那既是這樣,就盡情地不要有所顧忌地舞動吧,在黑暗中舞動自己的靈魂。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4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並不是很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太藝術的電影。這次去看這部電影大概緣於我在前一個博客裏寫過的一篇同名爲《黑暗中的舞者》的文章吧。

可以說這是一部迄今爲止,我唯一無法具體說出觀後感的影片,因爲這之間夾雜着我太多矛盾的感情,有敬佩、有憐憫、有憤怒、也有感動。也許芳的形容比較貼切,那就是這絕對是一部讓你看時思緒幾近崩潰,看後心情又非常鬱悶的電影。

對於女主角,我確實有太多的不理解。不理解她爲何能夠如此堅強地生活、如此樂觀地面對自己將瞎的事實但卻不能勇敢地在法庭上爲自己的無辜做出最後的聲辯。或許這之中體現了她的善良,她的朋友義氣和她的從容淡定以及許許多多的作爲一個女性而言難得的優秀品質。但是我卻還是忍不住想要罵她一句“真的好傻!”她的傻在於她在別人用極其卑鄙的手段和陰險的計謀傷害了她之後,卻依然那麼執着地要爲那個卑鄙小人去保守一個會致她自己於死地的祕密。

對於女主角,我也確實有太多的感動。感動她對於音樂對於舞蹈的執着追求,感動她面對無望人生的堅強樂觀,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她作爲母親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和偉大!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上或許只有一種愛的力量是最爲強大和永恆的,那就是母愛。母親們總是不求所報地爲自己的子女爭取他們的幸福。我也常常在想,這個世上又有多少子女是可以真正體會到母親對他們的那份深沉的愛的呢?如果體會到了,那爲何子女回報給父母的愛總遠比不上母親所給予她孩子的愛呢?覺得這或許是因爲母親大多不會用語言告訴她的孩子她的愛,這一句“我愛你我可愛的孩子”似乎成了母親永遠難於逾越的鴻溝。這一溝讓木訥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來自媽媽最深切的愛。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爲,既然愛,那就要勇敢地說出口。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5

影片講述一名叫莎曼的女人爲給兒子治療眼疾從捷克來到美國,辛苦賺錢,但房東比爾卻想把她的錢佔爲己有,被逼無奈殺死比爾,最後因不願把給兒子治病的錢爲自己申訴,而被絞刑而死。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洞悉導演對兩種制度的態度。莎曼及其兒子的遺傳疾病,不正像捷克那社會的無藥可治嗎。來美國可以治療但美國社會就是樂土嗎。答案是否定的,爲了孩子的健康,她付出的不只是辛苦,金錢還有她的生命。金錢至上,律師可以爲錢顛倒黑白,看似公正的法律卻無視弱者等等。看似美好的美國家庭——比爾一家,卻隱藏着各種危機。妻子無休止花錢,並以此爲榮,而丈夫繼承的遺產早已花光,他們面臨舉債,被銀行收房的危險,但比爾卻依然讓她大把花錢。他愛她,好像就是應該讓她揮霍。

人性的脆弱虛僞在比爾一家展示的淋漓盡致。首先是,比爾一家對莎曼一家最多的是展示他們的富足和身爲富人應有的同情心,莎曼在他們家做客時的對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再者,有一天比爾告訴莎曼她已沒錢難以承受其妻子的揮霍,他痛苦難當,怕他妻子知道他沒錢後會不愛他。莎曼出於同情,告訴了她的一個祕密,她一直都在努力攢錢爲兒子治病而自己的眼快盲了。當比爾知道後他做的不是努力賺錢,而是向莎曼借錢。影片雖沒描述比爾打算借錢的思想過程,但我們可以想象,他一直把莎曼當做可憐人而且她還是一個有孩子的女人,莎曼拒絕後他的慌張和口不擇言充分說明了他人性複雜虛僞的一面。最後比爾偷了莎曼的錢,在他們爲錢爭執時,槍走火打中了比爾德腿,比爾看似羞愧難當,要求莎曼殺死他否則就別想拿回錢。事實是怎樣,比爾設了個局讓他妻子認爲莎曼勾引他又頭他的錢,又讓莎曼打死他這樣在他死後也可以讓妻子繼續揮霍,自己繼續做個好丈夫。即使死,也要虛僞,對比爾的刻畫不可謂不深了。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對他有深深地同情。他不能在黑暗中舞蹈,他沒有精神勝利之法。通過比爾,我們也不難知道其妻子是怎麼樣的一個女人,他的家庭如何了。這種虛僞,在現實面前土崩瓦解。

其實,大部分的人生就那麼幾件事,但就是這幾件事交叉後情況就複雜了,人生便有了百味。莎曼是個簡單的女人,只想給兒子只好疾病,她喜歡跳舞,她有一個好朋友。爲了給兒子做手術,他拼命工作,工作中傑夫愛上了她,但爲了兒子,爲了節省不多的時間,她只能拒絕,愛與不愛交織。自身的缺陷(眼睛快瞎了)對舞的喜愛,工作生活的壓力,又讓她只能在想象中歌舞。比爾的突然插入,爲兒治病的信念,又讓她選擇了死亡。簡單的組合卻釀出了悲劇。

人活着,是要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或信仰來支撐的,當它破滅時,人便會陷入瘋狂。比爾選擇了死亡,他目標的破碎也讓莎曼的破碎莎曼也選擇了死。

在這種選擇中,比爾是有路可退的,但他的虛僞隔絕了退路。莎曼卻無路可退她已無法賺更多的錢,她的兒子要在十三歲之前做手術,她要爲了“沉默是金”的約定。一切的退路都已隔絕。

在平時,她都可以用心中那歌舞來緩解,及時生活再,累壓力再大,她還有舞,有這片可以給人慰藉的世外桃源。影片中她只有一兩次是因爲內心的歡喜而舞蹈的,但更多的是有壓力而引發的。

在影片中,每當敲擊聲—機器聲火車聲—響起時,她心中都會有一段歌舞。她喜歡歌舞,她甚至在醫院署兒子名字時都用的洛——一個有名的踢踏舞者。由她的心中之舞,我們可以聯想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全面的否定取笑這種方法是不恰當的,阿Q用這種方法固然可憐可恨,但莎曼卻是用來暫避緩解壓了這未嘗不是個好方法。比爾有的話我想就不會選擇死亡了。生活中有誰能一往無前,勇敢無畏的不斷挑戰生活。我們生活中更多的是各種事物交雜產生的各種情緒。黑暗中亦即在俗世雜亂中擁有自己的一片空間,這裏有本性,也可以更美好。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6

今天我們又看了一部電影《黑暗中的舞者》,我先說一下我的感想吧。通過連續幾次看電影,我發現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才發現自己每次看的電視都好單調無味,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和啓發。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看一下對自己有意義、有感觸的那些電影,我當然也不能再沉迷於什麼偶像劇了,因爲這個檔次不同,不能讓自己更加的成熟。

《黑暗中的舞者》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母愛的偉大,一位堅強的母親爲了自己心愛的兒子,寧願自己失去生命也不願意讓親愛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失去光明。一位靠着一點點微薄的工資經營着自己的生活,拼命的積攢錢,爲的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治病—治眼睛。因爲這篇電影的主人翁耶莎蔓自己的視力就很差,基本上看不見,生下來的孩子當然遺傳了自己的病因,所以極力掙錢,藏錢,爲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她還是安詳坦然的面對生活。直到有一天,當自己發現自己的錢被比爾偷走的時候,那時她的心涼了一下截,那可是她的命根子。她不顧一切的去要回自己的錢,儘管比爾的妻子說話難聽,說她勾引自己的丈夫,但她還是跑上樓去找比爾要回自己的錢,但是比爾爲了自己的利益極力搶住錢,莎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用槍殺死了比爾。

在被絞刑的法庭上,莎蔓一點也不害怕,怕的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夠完成手術。即使到了最後關頭,她也沒有說出真相,沒有真正的爲自己辯護。最後還是出乎意料,吊死了。但她還是很害怕,一直哭,面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脫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爲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當聽到自己的孩子完成手術時,她毅然唱起了她最愛的音樂。

比爾和他的妻子無比狠毒,用語言傷人,用卑鄙的手段搶奪別人的錢財,這種可恥的行爲,試問誰能夠忍受,但是善良的莎蔓死到臨頭還是維護了比爾的尊嚴,因爲“承諾是金”,這當然就體現了她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這篇電影確實感觸很多,爲這位死去的母親不值,心裏痛恨,痛恨那些卑鄙的小人奪取了她寶貴的生命,心裏惋惜。回想到自己的母親,每年也是拼命的工作,爲的是什麼,難道不是自己的兒女嗎?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一直惹自己的父母親傷心,一直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知道“天下父母心”,在這大好青春的年華里,作爲大學生的我們,難道不應該體諒一下嗎,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將要人爲父母,更因該能夠體會到這種心情。

在這裏我祝願所有的父母親身體健康,你們辛苦了。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7

最近,看了不少殘酷的電影,但是都不如這部《黑暗中的舞者》更爲殘酷,在悲劇性的故事中,總會有戛然而止的生命,這次,是塞爾瑪,一個幾近失明的普通移民。影片很殘酷,講述的是一個殘酷的故事,拍攝上現實場景用的是很紀實片的手法,塞爾瑪幻想的載歌載舞的場面又拍的很幻象,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出幻境,就等着塞爾瑪殘酷的被喚醒。這是那種如果在影院觀看,看後大家一定會默默離場的電影,就如我雖然不是在影院觀看,但是,影片結束後,我仍然怔怔的對着屏幕。

這部影片最讓我覺得悲劇的地方是,在其中,我找不出一個“惡人”,找不出一個可以讓我發泄失望,憤怒情感的對象,只能靜靜的品味這份現實的殘酷,在塞爾瑪被絞死的那一刻,爲一個無辜逝去的生命和她留下的命運未卜的孩子黯然神傷。誰是我可以譴責的惡人,是那個直接導致塞爾瑪“犯罪”的警官比爾嗎?可是,在影片開始他也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他與妻子給塞爾瑪提供住處,照顧她的孩子,爲孩子買下一輛自行車作爲生日禮物。他也顯得那麼可憐,那麼無助,作爲一個男人,爲無法掙到可以滿足妻子生活的錢而痛苦。所以,我相信他偷走塞爾瑪的錢不是一個惡人的罪行,而是在一陣絕望中,一個弱者試圖去傷害一個更加弱小的人的殘酷的自然反應。甚至當塞爾瑪找他要回那筆錢時,他也表現的是無助的懇求,而後他侮蔑塞爾瑪偷盜顯然是一種衝動下的行爲,以至於塞爾瑪也在驚惶失措的衝動與絕望中,使得這個令我既憐之又恨之的警察失去了生命。

那麼是比爾那花錢無度的妻子嗎?顯然,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對更舒適生活的嚮往也似乎無可指摘,何況她起初也表現的那麼善良,讓人無法對她有絲毫怪罪。其他人就更無法歸罪,那個法庭上咄咄逼人的律師?在我們知道了塞爾瑪的不幸的前提下,我們會對她充滿無限同情,而對那個對塞爾瑪一問到底的律師有些反感,可是,他只是履行他的責任,更別提塞爾瑪漏洞百出的說辭使得她的獲罪看起來那麼“自然”。而那拖延她的樂團導演也只是在盡一個公民的責任,那些冷冰冰的行刑者們雖然顯得冷酷,但也沒有做錯什麼。那麼,誰造成了這一切?誰把一個柔弱善良的女子推入了絕境?或許,我只能說是社會了,可是這個過於抽象的“責任人”無法令人釋懷,只能令塞爾瑪的死更添悲哀。

這部片子中,不少善良的人還是令人感到一絲溫暖,如那個一直幫助塞爾瑪的凱西,那個深愛着塞爾瑪的傑夫,那個在獲知塞爾瑪死緩獲批後和她相擁而泣的女獄警。但是這些人物和這些溫馨的點滴結合塞爾瑪的悲劇更令人感嘆,悲劇彷彿在無聲無息中漸漸降臨到了塞爾瑪身上,突然之間,一個喜愛歌劇,蹦蹦跳跳的善良女子就一下子滑落到絞刑架下,這樣的過程既突兀,又顯得那麼自然,加上記錄片般的拍攝效果,讓人感覺到它無比真實,真實的令人心痛。當最後一出塞爾瑪的幻覺歌劇中,她一步一步走向死刑室,唱着走向死刑室的步數,這組鏡頭令我印象深刻,心中竟也隨之數數,直到屏幕上,突然數到107步,那死亡的步數。最後那幕行刑的場面更是真實的令人恐懼,我頭一次看到了一出現代社會的絞刑過程,看到了那黑色的頭套,看到了爲防止犯人站不起來而準備的支撐板,看到了死刑居然可以在衆目睽睽之下進行。更看到了一個人走向死亡時那種驚恐,剛開始,塞爾瑪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可是誰不是這樣。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爲了治好孩子的病,讓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孫子結婚長大,她從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來到了美國,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她一直心存感激,但是她一直守住孩子有失明可能的祕密,以至於她甚至無法在孩子生日時給他買件生日禮物,顯得那麼不近情理。

她玩命般的工作,默默的爲孩子積攢着治療費,甚至清楚的記得那十美分,同時她又在心中懷着歌劇的夢想,從生活中的一切聲響中去發現音樂的美,即使她陷入失明帶來的黑暗,也仍在心中跳起黑暗中的舞蹈。可以說,孩子和音樂就是她的生命,爲了孩子,她甚至願意拋去翻案的機會,去犧牲自己。最後,當她得知孩子得到了治療時,她終於放心了,用音樂趨散對死亡的恐懼,在我正爲她的歌聲深深吸引時,她腳下的踏板突然打開,一出悲劇的落幕也顯得那麼突然,那麼殘酷。

這部影片,我認爲很好,但是我卻沒有以往那種看到好片要迫不及待推薦給好友看的衝動,因爲它好,但是不“好看”,它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沒有渲染很多悲劇所特有的那種所謂的悲劇中“美”來。讓你看完了,突然像失去了什麼,我想是失去了對這個善良女子得到拯救的希望。和任何一部出現不幸者的影片一樣,在觀看過程中,我一直期待着轉機,當那個試圖爲塞爾瑪翻案的律師出現的時候,我還以爲接下來會是在一陣媒體的聲援中,塞爾瑪走出監獄。但是,很快因爲不願將給孩子治病的錢付給律師,這一線曙光馬上破滅,那一刻,我不由的怪罪那個律師爲什麼這麼冷酷,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那種打抱不平的律師,這個時候,記者哪去了,街頭遊行哪去了?導演特里爾揭示了生活的最常態,最真實,卻讓我無法對他產生敬意,無法灑脫的說一句“這就是生活”。我想每個人都在心中懷有對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期待,我不願這樣的期待被特里爾殘酷的擊碎,所以,看過這個黑暗中的舞者的故事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這部片子真的很好,但是,我不會去看第二遍。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8

感覺心中有很多東西想傾吐一下,可是不知道該怎樣動筆,想起朋友那句“想表達什麼就直接表達出來”的文論,我還是慢慢地在灰白的頁面上打出了字。

有人說現在的人活得太壓抑了,所以看電影、戲劇等便成了抒發、釋放感情的一種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或者說不知道這方面的因素所佔的比重有多大,只是今晚我是實實在在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哭得走出圖書館的地下多功能廳時直低着頭不敢讓人瞧見那張淚跡斑斑的臉。

在黑壓壓的地下多功能廳裏,看着主人公耶莎曼以一個善良的弱小者的身份被生活、被社會的黑暗與作爲人的渺小的無奈慢慢吞沒,及至慢慢地走上死刑臺,旁觀者的心也慢慢地變得沉重了起來,變得困惑起來。爲什麼那樣一個一心只想掙足錢爲兒子治療家族遺傳的眼疾的母親、那樣一個一心只癡迷、追求着自己心中的音樂劇夢想的女人,不能好好地活着,不能享受着作爲人而應當享受的人的權利與幸福?她辛辛苦苦、日夜工作攢錢有什麼錯?她用生命護住苦心爲兒子積攢的手術費有什麼錯?如果真的有錯,那也是錯在不該生下帶有遺傳基因的孩子,可是,作爲一個女人,“想把一個小嬰兒抱在懷裏”,又何錯之有?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可是爲什麼這人情之網就不爲她而開呢?人生於世,是爲萬物主宰,可是,當比爾爲了那筆錢而不惜出賣良心時,當律師因爲無辜者沒有錢打官司而狠心置人命於不顧時,當社會的執法者因爲條條闆闆的律令而不管那些真情切切的喊冤語時,究竟是物役於人,還是人役於物?這一個個的“不解”,隨着劇情的進展不斷地在心頭加重,直到我走出圖書館,回到明朗朗的宿舍。

本來以爲觀後感之類的東西最佳者應該是抒發觀看之後最直接的心靈震動,而不是用生硬的文學評論術語來對其手法進行一次長篇探討,畢竟各種手法、技巧都是爲達到前者這個目的服務的。但是當那些最直接的感情刺激慢慢消退後,我發現自己眼睛依然紅紅的臉竟然笑得這麼甜、這麼美,讓人有一種入畫的感覺。我知道這種莫大的快樂的緣由——因爲享受了一場富有藝術內涵的文化盛宴。這部戲的亮點之一就是它沒有像很多作品一樣去磨合觀衆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一正常的審美要求,而是異筆突起,將人生的最黑暗的一面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而且這種灰色面的展現也不同於很多的悲劇,它讓人的眼淚不僅是爲主人公的命運而流,也爲人的命運而流,讓人能切切底底地感到一種生命的無奈、可悲甚至絕望。它將人的懦弱,人的.渺小,人的善美很好地展現在了人的面前。而爲了達到這種目的,製作者也頗具匠心,把音樂劇很巧妙地融合在戲中,在人物身上,讓音樂來傳達人的內心情感、人的生命追求,以及濃濃的母愛,同時也讓音樂來舒緩灰色的感情基調、舒緩緊張甚至有點讓人近於窒息的氣氛。這部戲能夠達到賺人眼淚、引人深思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爲音樂在劇中的巧妙利用,因爲音樂昇華了主人公。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都會對劇中那種曠遠的歌聲、都會對主人公在音樂中那種陶醉的、幸福的笑忘懷不了吧。

《黑暗中的舞者》!我彷彿看見耶莎曼在漆黑的舞臺上忘我的起舞,嘹亮而動情的歌聲在空曠的舞臺上回蕩着,舞臺中心那點光明慢慢地,慢慢地滲透開去,慢慢地將整個舞臺的每一個角落照明。這個舞臺,不僅是人的舞臺,也是藝術的舞臺!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9

如果你覺得沒有一部歌舞片能超越它本身的舞蹈歌曲,傳達它深層含義的話,那你就真該看看這部《黑暗中的舞者》了,真的這是一部撕心裂肺的歌舞片,雖然它跟其他歌舞片一樣無時無刻的尬歌尬舞,但是它所表達的更是直擊心靈。這,是一場善非善終,惡非惡果的心靈之舞。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1960年代的美國,捷克難民塞爾瑪與獨子吉恩移民來到美國,住在從小鎮警察比爾和她妻子琳達家租來的貨車庫裏。塞爾瑪在生產不鏽鋼水槽的工廠工作,業餘時間做些小飾品賺錢。她酷愛音樂劇,常與好友凱西去看音樂劇電影,參加社區音樂劇排練,所以歌舞就是她在這種艱辛環境下的一種精神寄託。而當塞爾瑪把自己不停賺錢的原因(爲了給遺傳自己眼疾的兒子做手術)讓比爾知道後,比爾因深愛妻子把大筆的遺產都濫花後,就偷走了塞爾瑪辛辛苦苦攢的手術費。當塞爾瑪得知後,她並沒有很震驚而是很平淡的去要錢,但比爾卻自殺,並把偷錢,殺人的罪名全部推給塞爾瑪。最後塞爾瑪被判死刑,在臨死前留下了“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叩問心靈的言語。

再來捋一捋影片中的不同角色

深愛着女主的傑夫,永遠只是塞爾瑪生活中的一個隱形保護者,他每次對塞爾瑪告白但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並沒有打擊他對塞爾瑪的保護欲。買自行車給吉恩,在塞爾瑪下半時的默默等候,爲塞爾瑪找律師等等,這是不是也說明了,愛一個人,不在於對方愛不愛你,而在你對她的喜歡的程度?所以如果你愛一個人,那就勇敢一點去愛吧,即使結局不如人意,但至少你愛過。

那個關係最鐵的閨蜜凱西,跟傑夫一樣,是塞爾瑪一生中不可磨滅的一份子,但是她的存在也給了塞爾瑪一些光亮與希望,讓塞爾瑪在眼瞎處於黑暗的環境下,獨自起舞,無所畏懼。

而那個比爾和琳達則是與塞爾瑪不一樣階級的存在,他們的存在可以說是導致這一場悲劇的最終原因,比爾對琳達的滿足欲,琳達的貪婪慾望,都是那個時代的墮落表現,也是人性的一種缺失。當然,此間也穿插了一些美好的回憶,但是如果你看了那個塞爾瑪殺掉比爾的那一場景,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你會覺得比爾和琳達是如此的可惡,可惡到你想衝進鏡頭裏殺掉他們。

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敘事與表現十分緩慢,可能你在看的時候不耐煩,不像其他歌舞片把每一個鏡頭都排的滿滿的,但通過這樣緩慢的敘事,你才能更好的進入塞爾瑪的生活,更好的瞭解塞爾瑪在黑暗中所跳的不是普通的舞蹈,而是一種心靈之舞。所以如果你沒耐心看下去,請你堅持,畢竟這像塞爾瑪說的“我不喜歡看到故事的結尾,我相信人生沒有句號”一樣。

所以當你在生活中處於逆境也不要吝嗇自己的笑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開心一刻也是一刻。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10

就故事本身而言,《黑暗中的舞者》並不具備離奇的情節,不過是社會底層的人們基於某種時空的巧合遭遇的種種幸與不幸。但這個單薄的故事卻足以撕破現代人心靈的厚繭,讓你不得不佩服導演“講述”的能力——他在簡單中包含了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與最溫柔的情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塞爾瑪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形象,她有條不紊地經營着自己的生活,爲兒子攢錢,精心地藏錢,聯繫醫生,一切都是爲了兒子。當苦澀艱難的日子降臨時,她的臉上呈現出的是一如既往的似笑非笑的安詳神態,平凡的她總是那樣安然地面對生活。但殘酷的命運似乎連這一點點安寧都不給她,從口袋裏預先寫下的視力表,從上下班放棄騎自行車而沿着鐵軌步行,都可以得知她的眼疾在不斷惡化。從凱茜的手指在她的手掌上模擬電影中舞蹈演員的舞步,從社區導演力排衆議讓她扮演音樂劇中的女主角,都可以看到他人眼裏柔弱的塞爾瑪。從傑夫在茫茫大雪中爲她尋找洗冤的證據,從凱茜在法庭判刑後仍堅信她的清白,可以明白她的善良。

即使在被判絞刑的法庭上,塞爾瑪也沒有說出事實的真相爲自己辯護,她依舊信守與比爾共同許下的“沉默是金”的諾言。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塞爾瑪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捍衛死去的比爾的尊嚴。面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脫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爲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當純真與粗鄙的生活遭遇時,總是特別容易破碎。

黑暗(暗指生活)、舞蹈(暗指理想)的對立統一是整部電影的主題,導演在其中呈現了真實和虛假的碰撞、人情味和抽象的碰撞、真情實感和虛情假意的碰撞。塞爾瑪一直純真地活在自己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塞爾瑪套着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知道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脫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

影片着重突出的是一種紀實的風格,它潛移默化地向人們訴說着人生就是如此,平實而悽慘,沒有一絲暴躁黑色的影像風格,卻足以令觀者動容。

《黑暗中的舞者》的片頭出現的不是片名而是一幅長達3分多鐘的“畫布”,白色的畫布中點點斑駁躍然其上,悠悠長號悄然響起,當觀衆還在依着畫面的情景想像這畫是什麼時,色彩漸漸地變了,畫中的形態也變了。從茫茫雪原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陽光下的水面上金色的波紋,玫瑰的花瓣,黃色的向日葵,白雪皚皚的山巒,路邊飄落的黃葉……其實它一直都在變,你發現了也好,沒發現也好,它不停地變化着,幾乎所有的色彩都在這一畫布上出現過。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着。不管你接受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迴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有機會出現。也許會有人認爲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着和立於生活的信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