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熱門)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觀看一部優秀作品之後,我們會受益匪淺,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觀後感(熱門)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

令人期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落下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心中五味雜陳,幾度眼眶溼潤。

獲獎者,有紮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鍾洋;有爲雪域高原送來溫暖的郵遞員吉美多吉;有身在市井卻隻身勇鬥歹徒的.呂保民;有捐出千萬積蓄只爲家鄉發展的馬旭夫妻;有堅守海島32年盡職盡責的王繼才夫婦;有臨危不懼冷靜應對絕境的民航機長劉傳建等等。

平凡的生活中亦可見不凡,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本心,堅持信念,因而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正如鍾洋所說“不是傑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幾年,而是一輩子。幾十年如一日,將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奉獻給他人。

雖然他們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

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巨大的正能量,溫暖人心,使人觀後心生感動。看了他們的事例,再想想自己的生活,相較下感覺我們好像生活在溫室,生活中遇到的些許痛苦便不值一提了。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

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裏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爲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料瓶,去賣掉後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3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範人物的事蹟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人物》裏的每一個人都讓人非常溫暖,因爲他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裏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因爲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着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瞭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裏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麼做,因爲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於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爲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蹟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4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共看了兩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沒有雙臂的男孩兒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劉偉,他正是因爲電線杆倒塌壓斷了他的雙臂,讓他只能用腳吃飯,用腳寫字,還能用腳刷牙,洗臉······。他並沒有抱怨老天給他帶來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學習,挑戰任何困難的事情。

劉偉長大以後,母親讓他學習游泳,劉偉沒有不答應,只是嚴謹認真地去學。幾年後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賽之後,劉偉的病又復發了。之後便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後得知暫時不能做劇烈運動。劉偉並沒有放棄,只是開始練鋼琴。剛開始時,他的腳大拇指按不下按鍵,每次一按就是兩個按鍵。後來,他把大拇指側着練,雖然練的挺好的,但是腳上總是起泡,這使劉偉十分痛苦。終於,兩三個星期過去了,劉偉會彈奏小曲子了。

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我覺得它在告訴我們不管面對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努力克服,不能當縮頭烏龜。而且要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戰勝困難。我認爲大家應該以劉偉爲榜樣!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5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中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大家,感動中華兒女。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帶領科學家團研究科學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棄在城市生活、到貴州山區支教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帶領鄉親們啓程爲南水北調工程做出巨大奉獻的趙久富;爲災區捐款不願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張記清;爲了自己兒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愛陶豔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豔波。

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一起學習。因爲有一次發高燒導致耳膜出血,失去了聽力能力。這給陶豔波和一家人很大打擊。爲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很多的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她給兒子去學脣語,然後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就這樣,陶豔波辭職陪着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母子一起學習。經過不斷學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現在他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來回報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也能變得很偉大,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應該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6

今天晚上吃完飯後,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裏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

有被稱爲“氫彈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山區支教十年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還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老爺爺;有與兒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這些故事溼潤了我的眼眶,也讓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怕艱苦,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10年前,他們放棄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選擇來到貴州偏遠山區支教,他們將義務支教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完成的夢,1965年朱敏才於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意願便是能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可國家的分配卻讓他成爲了一名外交官,原本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所以,各自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把美麗鮮豔的禮服西裝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李來到偏遠的山區,義務支教。他們儘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艱苦的條件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臥室跟廁所僅有一牆之隔,夏天時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兩層口罩才能入睡。高原紫外線強烈,是孫麗娜右眼全部失明,而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風溼病等病症,他卻爲了省下錢幫孩子們買學習用品,自己扛着身體的疾病,繼續支教。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爲之鼓舞喝彩,這種感動稱爲——人間真情,再度觀看《感動中國》。使我再次真情感動,瞭解那些平凡世界的偉大人物。他們,是那春天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閃耀的七彩光芒,那樣的炙熱與耀眼。他們,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無私奉獻,捨己爲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

浪的執着,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在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開山島。王繼才,王仕夫婦以海島爲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缺衣少食,植物都難以存活的海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海防事業,現如今的'海島已經樹木成林,鮮花盛開。

六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擔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授張玉滾,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這些人物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去學習。

也許現在的我們無法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偉大事蹟,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你會發現你的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着感人至深的事情。《感動中國》帶給我的是一種深深的敬仰,是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場一次年度充電,我的心靈在充實。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今天我們在學校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感動中國》。主要講了幾位感動全國人民的偉大人物。

其中最讓我深刻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劉爺爺今年90多歲了,但是很有精神。他很熱心,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十多年都沒吃過一塊肉。要問他爲什麼這麼艱苦,是因爲他把所有積蓄都捐給了貧困兒童。十年來,他捐助的錢共有十多萬元,而自己的花銷每年才一千元,其中大部分錢都用來買報紙,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哪些地區有貧困兒童需要資助。他每天還要撿瓶子,廢品。在城市裏賣5分,村子裏3分錢都不要。走進他的屋子,只有簡單的牀鋪,破舊的`桌子,上面放着他資助的學生的照片。他收集的廢品堆得到處都是,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有多艱苦。

他很有魯迅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村裏的人經常嘲笑他,但他從不理會,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個好人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人,劉爺爺就做到了這點,,他資助了100多名孩子,這些孩子都深深的記住了這位可敬的老人。現在劉爺爺已躺在了病牀上,每天都有七八個孩子來看他,都會給他錢,但是他堅決不收。

劉盛蘭老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爲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臺上說:“我要用最後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麼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並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爲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聖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0

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爲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爲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着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着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牀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牀,將母親房間打掃乾淨,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餵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儘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着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 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着走的。”他的大孝大愛,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爲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推選委員吳孟超說: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爲社會的良藥。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1

在武漢深入一線探索,運用中醫藥診治患者的過程中,張伯禮感觸很深,對於如何加強中醫藥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問題,“第一,雖然中醫有了定點醫院,但數量及牀位仍較少,缺乏系統全面的中醫診療體系;第二,中醫藥診療方法的頂層設計有待完善,臨牀診療和研究力量的協同性需要優化,形成綜合性力量;第三,對中醫藥的.偏見或者說是信心不足還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醫生及管理人員,中醫藥在非中醫院的使用有待推進。”

他總結經驗和教訓,“第一,我們不但要整理歸納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臨牀療效,更要做理論層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溼邪爲主,潛伏期較長,病情發展相對溫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現象。這些都符合溼性黏膩、重濁持久的特點;同時溼邪易轉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們在中醫理論方面應該有所創新。第二,在體制機制方面,國家和各地區發佈了很多中醫診療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但也需要中醫在第一時間介入防治工作,掌握臨牀數據,研究歸納疾病的證候規律,基於證候變化特點優化中醫診療方案就會更有臨牀指導性。第三,應該成建制地組建醫療隊,設置更多的中醫定點醫院,以後一旦有新發的傳染病疫情,中醫應該儘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醫雖然與SARS時相比參與得更早,但還是晚了一些,以後有類似情況中醫一定要早介入,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2

身邊的人給你的幫助,我們都會感動。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外教退休後當了鄉村教師。他就是朱敏才。從事鄉村教師工作十餘年。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鄉村教師。但是,他非常熱愛這份工作。

朱敏才夫婦住在一個十八平方米的小房間裏。而且,他們旁邊就是學校的公共廁所,僅僅一牆之隔。

朱敏才說,他要培養一批有貢獻的人,讓這一切都值得。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人要孝敬師長,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如果小時候把各種功課都學好,長大後一定要回報社會,貢獻社會。

今天的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老師裏,拿着嶄新的課本,用着父母精心挑選的文具,接受着老師對我們孜孜不倦的教導,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想想我的懶惰,臥牀不起,作業拖拉,調皮,有時讓家人和老師失望。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會珍惜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在他們長大後爲全世界的孩子打開一扇窗,給他們一雙眼睛,讓他們走出小世界,走向大世界。他們努力工作,忘記吃飯,忘記煩惱。這不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嗎?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3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個令人熟悉的數字,這一年裏,一個個真實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們背後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動了整個中國,讓無數中國人記憶猶新。

在,發生了震動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來自唐山的農民,他們與汶川的受難者們素不相識,卻從千里之外不顧一切感到這裏,感到地震的前線救助受難者。當人們問起他們:爲何如此做時?他們樸實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人。“因爲唐山也曾發生過大地震,我們也感受過別人對我們幫助的溫暖。所以我們想讓這份愛傳遞下去。”

多麼簡單的話語,多麼淳樸的行動,而這一切讓那些地震中的受難者們倍感溫暖。

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素不相識,慷慨救助。他們用淳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同胞”的含義。

讓自己的生命爲別人開一朵花:一次受傷後的救助是一朵花,能爲別人生活得絢麗而付出是不尋常的人。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他們的行動爲我們,爲全中國寫下了生命的意義。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4

天上的月亮圓了,地上的星星現了,讓人分不清天上、地下。

奶奶說好人離世的時候,天上就多了一顆星。

月圓之夜,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王珏,溫州的一名鄉村醫生,化名蘭小草,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每年2萬,已經堅持了15年,並承諾希望能捐夠33年。慈善機構收到了捐款,想要尋找到這位好人,多次聯絡,王珏都沒有現身。10月20日,年僅48歲的蘭小草因肝癌去世。

頒獎詞:碧草之芬,幽蘭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濱。留下豐碑,芳香無盡。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獅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王珏,人間普通的一棵小草,天上璀璨的一顆星星。踐行諾言,躬身疾苦,經年累月,清風一縷。

王珏說: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願善款,以報答國家社會的培養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作爲一名普通百姓,王珏何以有如此遙接天地之心?

生命來自於天地,最終迴歸虛無,只有高尚的靈魂化作滿天的繁星。

一顆生長在崖畔的小草,沐甚雨,櫛疾風,感念陽光溫暖,心懷山河滋潤。

王珏,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慚愧,如一縷清風淨化我們的心靈。別說對陌生人,就是對親人、朋友和同事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