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總結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總結-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總結-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在紀念唐山抗震30週年之際,xx同志來唐山考察時強調“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xx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爲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進程,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幾年來,海北鎮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有經驗也有思考,把解決“三農” 問題作爲固本強基工程的切入點,把工業引領農業、第三產業促進農業作爲新農村建設的強有力抓手,圍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不斷創新思路,不斷向前邁進。
海北鎮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幾點經驗:
一、立足農業,發展農村,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
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業是基礎產業,必須加大力度、下功夫加快農業的發展,這一點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是不容忽視的。第一,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從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入手,積極鼓勵和引導養殖業的發展,狠抓養殖業基礎建設,政府協調,統一佈局,搞好養殖小區規劃,簡化用地審批手續。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全鎮範圍內先後建成規模養殖小區13個。利用小額貸款放手發展,XX年利用小額貸款500餘萬元,全鎮畜禽養殖戶已達到2839戶,其中規模以上的有300餘戶,養殖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17.5%,在生產過程中有20%的養殖戶通過以張莊富興生態養雞場、小韓康樂萬頭養豬場爲基地,採取“公司+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實行訂單生產,解決了農戶的生產、技術和銷售難題。養殖業的發展已逐步走向規模化,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第二,在種植業的生產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大科技服務力度,不斷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以西雙和杜莊兩個棉業加工企業爲軸心,輻射全鎮,帶動棉花的規模化生產。棉花種植面積佔全鎮總種植面積的84%。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由政府來進行引導和調控,鎮政府正是抓住了這個調控農業經濟發展的槓桿,使得全鎮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已經脫離了土地經營,爲農業生產的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全鎮由承包大戶承包規模化經營的土地佔三分之一,農戶間相互流轉土地不再是偶然現象,形成聯片生產,規模經營的格局。目前,全鎮的種養業正在向農莊型格局發展,這正是建設新農村所要實現的目標和內在的具體要求。
二、發展農村產業化經營,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
發展農業農村產業化經營,就是要實行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通過實力較強的、具有服務支持、市場開拓能力的農副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做龍頭,把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農戶和市場緊密聯接起來,使分散的農庭經營種養有指導,生產有服務,銷售有市場,價格有保護,可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生產的社會化水平,使千家萬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通過龍頭企業順利實現同國內外市場的接軌。通過實踐探索和政府積極引導,全鎮已經形成四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一是加工企業帶動型,就是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爲龍頭,圍繞大米、棉花產品,實現市場帶企業,企業帶農戶,形成產加銷一條龍,如東董元鑫米業,西雙、杜莊、桐城、大海北棉業加工。二是貿易公司帶動型,就是以內貿或外貿公司爲龍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形式,張莊富興生態養殖場、小韓康樂萬頭養豬場分別依靠天津康地.萬達公司和塘沽外貿公司,自身形成基地,帶動農戶進行養殖生產。三是中介組織帶動型,就是以溝通信息、協調關係的中介組織爲龍頭,帶動農戶實現產業化經營。如通過中介組織,瓜籽銷往北京、小辣椒銷往東三省。四是主導產業帶動型,依靠當地技術工人、熟練操作工人和地理位置的優勢,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帶動第三產業,逐步擴大經營規模,形成全鎮特色主導產業。目前,全鎮自行車零配件生產銷售份額佔華北市場的67%以上,暖氣片生產銷售份額佔東三省市場的三分之一。
三、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是全鎮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途徑。從“調亮產業特色,調大產業規模,調高產品檔次”的思路出發,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全鎮主導產業。一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小站稻、散熱器片、自行車零配件的名牌優勢、技術優勢和規模化優勢擴大生產。二是面向市場。以市場爲導向,根據市場需要合理安排農業的生產和規模,強調農業產業優勢轉化爲商品優勢、市場優勢。利用小辣椒、棉花、西瓜的知名產品優勢,不斷加強規模化生產。三是依靠科技。科技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是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量,以科技爲依託,通過優良品種的引進和開發,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不斷增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擴大節水管灌和膜下滴灌技術的推廣,促進農業增產、增效。進一步實施以大北農企業爲依託的科技服務鏈條,爲農民提供技術、良種、醫藥的支撐,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四、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不竭動力。
【1】 【2】



從海北鎮的實際出發,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合作制經濟。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採取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認識上重視農村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新生力量,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牽引力、推動力。所以在政策上給予各種所有制以同等待遇,在政治上關心幫助,爲民營企業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和諧的空間。近幾年來,海北鎮在亨通、祥文、爍寶、來源等公司選址新建、擴建項目上,政府支持,充分發揮協調服務作用,積極與土地、工商、稅務、水電等部門協調,爲企業擴張發展、規模化生產“鋪路搭橋”。二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規範農村稅費體制。堅決落實免除農業稅政策和糧食直補政策,鎮政府在規範農村稅費制度上,徹底治理了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並制定出與稅費體制相配套的《村級報刊訂閱的管理規定》等8項財務制度,實行“一事一議”,建立和完善了“規範稅費、公開透明、民主監督、責任追究”的農民負擔監督機制。同時,利用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和農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促進交叉任職比例,進一步壓縮農村基層組織編制。通過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相關的配套改革,確保了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