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總結

縣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範文

本文已影響 1.3W人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戰略全局出發,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爲新時期、新階段“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xx縣是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全縣人口70%以上,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農村更快更好發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撐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更快更好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好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關鍵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全局,抓住戰略機遇期,圍繞“新”字做文章,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縣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範文

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既面臨着“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大機遇,又面臨資源、市場約束增強和體制、機制性矛盾凸現的嚴峻挑戰。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中央的號召,也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標誌着“三農”工作邁入了一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進入了一個大有作爲的戰略機遇期,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堅持以城市化帶動農村,工業化致富農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新思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方針,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紮實穩步地推進。

根據xx縣實際情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着力突出五個“新”字:

1、以現代農業爲方向,推動農業生產力發展新跨越。

建設社會新農村最根本的是經濟發展。只有農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農村才能走向文明,農民才能更多地分享發展的成果。當前及“十一五”期間,要着力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10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十五”期末的3900元增加到6300元,年遞增10%。一是瞄準“大效益”,提升科技化水平。加快農業科技化進程。以高效爲目標,立足高產量效益、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廣高產、穩產、優質、安全栽培技術,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爲契機,全面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廣高效農業技術,重點推廣蔬菜設施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統防、輕型簡化栽培等技術,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建立健全合理的耕作制度,重點推廣糧經套作、林農複合、稻田養殖等新型耕作模式,完善提高糧棉油經耕作制度。“十一五”期間全縣主要農作物品種要更新1-2次,全縣良種覆蓋率要達95%以上,農業新技術普及率要達90%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要達55%以上。加快農業特色化進程。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區位優勢和特色優勢,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生產,將裏灘建成優質油菜、小麥、扁豆、淺水藕爲重點的特色產業帶,外灘建成蔬菜和經濟林等特色產業帶,海州圩裏建成棉花、稻米特色產業帶,以特色爭市場,以特色增效益。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有標生產、品牌銷售,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基地建設和發展。“十一五”期間要建成30萬畝優質粳稻、2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20萬畝蔬菜、8萬畝淺水藕、5萬畝扁豆等五大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40萬頭三元雜交豬、50萬隻波爾山羊、500萬隻櫻桃谷肉鴨和10萬畝海淡水養殖等四大無公害規模產業帶,創建2個以上國家級10萬畝以上規模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申報工作,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經營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

“十一五”期間,要積極申報國家級名牌農產品3個以上,打響我縣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品牌。加快農業生態化進程。積極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繼續組織實施“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能源、清潔水源”的“四清”工程建設,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爲重點,大力推廣綜合配套生態技術,推廣以沼氣建設爲重點的農村新能源建設以及規模養殖場糞便淨化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到“十一五”期末,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要達到85%以上。加快“綠色農村”建設進程。抓好高標準沿海防護林、農田林網、綠色通道、經濟林、村莊綠化等“五大林業工程”建設。二是推進“大調整”,提升集約化水平。加快發展高效種植業,穩定糧食和棉花面積,擴大蔬菜設施栽培面積,擴大名特優農產品種植面積,擴大立體間套種面積,推進二麥專用化、油菜“雙低化”、稻米優質化、蔬菜特色化、棉田立體化、玉米特用化,主要農作物的播種收割基本實行全程機械化。加快發展規模養殖業,進一步培植養殖大戶,大力發展連戶連片養殖,發展以食草動物爲主的適度規模養殖,重點抓好生豬、山羊、櫻桃谷肉鴨等規模產業帶建設,不斷提高養殖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加快發展特色水產業,利用我縣豐富的沿海灘塗資源,重點加快貝類增養、淡水養殖、紫菜養殖等特水產業發展,提高加工層次,使水產業成爲我縣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三是做強“大龍頭”,提升產業化水平。堅持用工業化的思路發展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是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圍繞重點產業,採取一個產品制定一個規劃、確定一批重點生產區域、推廣一套配套技術、明確一個目標市場、發展一批重量級龍頭企業,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打造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積極創造條件,主動出擊,大力吸引“三資”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同時加大資產重組和擴張力度,引導江蘇桂花工貿有限公司等重點龍頭企業以資本爲紐帶,通過收購、控股、委託經營、融資租賃等方式,對各類農產品加工流通中小企業實行兼併聯合,提高行業集中度,擴大經營規模;同時引導中小龍頭企業以本地豐富的資源優勢爲基礎,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發展層次。“十一五”期間要引進“三資”累計興辦農業龍頭企業50個以上,其中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0個以上,省級(千萬元以上的)大型龍頭加工企業2個以上,國家級大型龍頭加工企業1個以上。圍繞“依託一個產品,建立一個組織,振興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大力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綜合競爭能力,“十一五”期間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發展到300個以上,其中省級“四有”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0個以上,市級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0個以上,帶動增收農戶佔總農戶的60%以上。

2、以農民增收爲目標,大力培育造就新農民。

“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這是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也是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大力實施農民教育培訓工程。要把加強現代農民教育培訓作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全面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專業技術證書培訓和鄉土人才開發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縣18-45歲的農村勞動力掌握一門專業技術的比例要達85%以上。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工程。通過大力度組織、多渠道培訓、全方位服務,不斷擴大勞動力輸出範圍和提高農民就業的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15萬人。同時圍繞市場需求,培植**縫紉、麪食、擋車、化工等特色勞務品牌。大力實施農村經濟大戶培植工程。要重點發展規模經濟大戶,培植農民中產階層。農村規模經濟大戶是新的經濟羣體和經濟力量,代表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是農村生產關係的先行者。“十一五”期間,要通過政策扶持、發展引導、環境保護等多種措施,努力培養一批大糧商、大棉商、大菜商、大畜牧商、大水產商和大運銷商,讓更多的農民擁有自己的財產,跨入中產階層行列。大力推進農民投資創業工程。建設新農村,核心是富裕農民,關鍵在於推進農民投資創業。XX年我縣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分析其構成,來自三次產業收入比重爲42.7:28.2:29.1,資產性收入比重偏低,與同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4451元、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4754元相比,差距就在資產性收入上。打工增收雖然立竿見影,但是空間有限;創業增收雖然難度較大,但潛力無窮。“十一五”期間,要把主攻資產性收入作爲促進農民增收的重中之重來抓,在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民投資創業,着力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龍頭加工企業,吸納轉化一批農村剩餘勞動力。突出“小商品、大市場”,“小規模、大羣體”和“鳳還巢、企回遷”,通過典型示範、市場連接、“龍頭”引路、“大戶”帶動等措施,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民營創業鏈,尤其是鼓勵農民直接掌握生產資料,進行經營性創業,實現由“勞務型”向“老闆型”轉變。同時爭取更多的能人回鄉、企業回遷、資金迴流,形成滾雪球式的創業疊加效應,努力提高農民的資產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全縣農民自主創業人數要達6萬人以上,投資總額20億元;新增創業人員4萬人,新增投資額15億元。

3、以科學規劃爲先導,傾力打造農村建設新面貌。

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以創建江蘇省城市化示範鎮和江蘇省康居示範村爲契機,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建設思路,高起點編制規劃,高標準推進建設,高效能實施管理,高水平經營運作,着力改善村鎮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從XX年起,通過“一年典型引路,二年逐步推廣,三年全面展開”,力爭在2010年前,建成1個江蘇省城市化示範鎮,1個江蘇康居示範村,8個創建整治村。突出抓好重點中心鎮和試點中心村建設,建立一批“規劃合理、設施齊全、富有特色”的現代化示範鎮村,以展示我縣農村現代化建設新風貌。二是科學編制規劃。按照“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嚴肅性、個性化”的要求,將鎮村規劃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規劃範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村鎮建設規劃。實行集聚發展,合理安排空間佈局。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堅持產業興鎮、產業興村,根據生產條件和經濟結構,科學規劃產業、市場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區域,使村鎮成爲集聚資金、項目、信息、物流、技術、人才的重要載體。選擇幾個規模較大、經濟實力較強和區位優勢明顯的鎮作爲重點鎮,在資金、政策和領導力量上傾斜。對確定爲示範鎮、示範村的將享受資金補助、建設用地、建設審批、幹部使用等方面優惠政策。高標準規劃,快速度建設,拓街道、興市場、建小區、抓配套、治環境,使之成爲功能完善、產業興旺、環境優美、輻射力強的區域中心鎮,充分發揮它們在全縣村鎮建設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4、以深化改革爲動力,不斷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一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核心是要建立起精幹高效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同時加強農民負擔監管,禁止鄉村發生新的不良債務,逐步化解陳欠債務,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體制保障。二是創新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流轉機制,推行土地承包權貨幣化,逐步從根本上消除束縛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優化農村生產要素配置,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的生產率,解放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推進農村社會事業改革。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改革以及農村文化、衛生、教育、金融制度改革,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拓寬籌資渠道,加快形成農民自我發展爲主,政府、集體適當補助,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投入體系。加快以農村大病保險、農民養老保險、失地農民保障爲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農村特困人羣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推行居民家庭健康服務合同,“十一五”期末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力爭達到90%以上。同時要完善扶貧幫困工作機制,落實幫扶措施,努力拓寬低收入戶的增收渠道。

5、以提高素質爲根本,着力塑造農村精神文明新風尚。

要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宗旨,培育勤勞、守紀、文明、厚道的鄉風民風,進一步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使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更富有成效。一是充實新內容。引導農民更新觀念,提高本領,適應市場,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加強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進一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法律法規教育,結合“四五”普法,向廣大農民羣衆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不斷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運用法律手

段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權益。二是覆蓋新羣體。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不再是純粹的農民,農村的各個階層出現細化,如打工者、農民經紀人、種養大戶、小企業主等,必須有針對性地擴大農民精神文明建設的覆蓋面,有針對性地對各個階層的人羣進行教育,促使他們做道德文明的示範戶,做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三是探索新平臺。實施典型帶動,在星級文明戶創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文明標兵戶創評活動,將科普教育、道德建設、文明風尚、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等納入創評內容,進一步增強農村星級文明戶創評的示範性、指導性。組織開展道德評議活動,組織農村老黨員、老教師等成立道德評議會,對所在地農民、農戶的道德行爲進行評議,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進一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經濟、法律、政策“六下鄉”活動,不斷引導廣大農民自覺養成科學文明生活方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