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計劃

(優選)小學工作計劃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選)小學工作計劃

小學工作計劃 篇1

本學期,我工會在區教育局、教育工會、鎮黨委、政府、鎮教輔室及各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職員工的通力協作和積極參與下,我工會立足本職,開拓進取,以區教育工會授予的先進基層教育工會榮譽爲鞭策,努力履行工會的各種社會職能,爲學校和教職員工做了些服務工作,辦了些實實在在的事,取得了較爲可喜的成績,爲我鎮小學教育工會工作開闢了新的一頁。現就我工會本學期工作作簡單回顧:

一、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學習

1.幹部隊伍。我工會會員較多,現有會員230名,九個工會小組。要管理好這支隊伍肯定要靠各學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工會幹部的積極協調。我們堅持一月一次學習和議事制度,組織工會幹部認真學習每一期《中國教工》的部分核心文章,重點學習了有關教代會建設,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當前教師和學生存在的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對工會工作有實質性幫助的文章。使我們工會幹部的思想很受啓發,進一步樹立了爲教師服務的.強烈的意識,能主動做好學校參謀,爲教師排憂解難,深得教師的信任和尊重。

2.教職工隊伍。一個擁有230名教職工的隊伍,靠一個工會主席或靠幾個工會委員去關心重視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肯定不能到位,這就靠我們各小組積極做好學校行政的參謀,做到教師的合理要求主動向行政反映、溝通,學校的各項決定及時與教師解釋、反饋,起到上承下達,下承上達的作用,這樣就會減少幹羣誤會,建立和諧的幹羣關係。平時配合行政組織教師的政治學習,強化師德規範,讓教師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各工會小組還根據自身特點,開展了先進教師報告會、班主任工作交流,師德大討論,“新青年,新形象”論壇等活動,把師德教育放到了首要位置。

二、全心全意爲教職工辦實事好事

我工會堅持服務宗旨,積極協助黨政在教育改革中做好教職工隊伍穩定工作。今年我們繼續爲200多名教職工做好了住院醫療保障工作,還幫助10多名在職和退休教師做好住院醫療費的保銷工作,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好評。

近年來,教師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上學期東恩小學三位女教師相斷患重病,大大增加了東恩小學的管理壓力,但他們學校能積極從實際出發,全體教師主動爲學校挑重擔,學校在解決教學困難的前提下,還經常關注三位教師的身體動向,向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溫暖教師的心,不幸本學期二位教師相繼去世,學樣也能主動幫助家屬處理有關後事,受到家屬好評。

三、精心組織活動,活躍教師生活

我工會從今年起計劃開展教師系列活動,上半年有教工乒乓賽和羽毛球賽。爲了讓更多的教師參與活動,加強學校之間的體育交流,我鎮在體育館舉行了全鎮乒乓球團體賽,結果中心小學代表隊分獲男、女團體冠軍,這一活動既培養教師參加鍛鍊的興趣,也對學校乒乓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爲迎接下半年區教工羽毛球賽,我們提前安排計劃,要求各工會小組積極物色人選,我們想通過小組選拔,確定最後參賽名單,在暑期加強培訓,力爭在下半年區羽毛球賽上取得好成績。

在集體組織的基礎上,各小組還開展了廣泛的文娛體育活動和外出考察活動,有古林、佈政男子籃球友誼賽,各小組還組織了軍民聯歡會、燒烤、品茶、釣魚、聽歌、吃火鍋等等,極大地豐富了廣大教師的文化生活,許多行政領導還提出爭取二到三個月搞一次活動的思路,這有利於增進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也充分說明行政領導對教師的關心和對工會工作的支持。

四、積極開展信息投稿和徵文工作

今年,根據區教育工會提出的信息考覈工作要求,我工會非常重視,要求保持信息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認真組織工會幹部學習文件,按照任務對各小組落實具體指標,每次會議對完成情況給予公佈,表揚提前和超額完成任務的小組。並把獎金與撰寫人和小組長掛鉤。在區教育工會組織的“愛與責任——女教師的風采”徵文中,我工會能積極準備,先組織本鎮的徵文競賽活動,再選拔最好文章上交,最後中心小學李曉霞老師獲得區三等獎。

我工會對於幾個傳統節日依舊保質保量實行,例如爲教職工生日送蛋糕,教師結婚、做產的賀喜,生病住院的慰問等,都體現了行政和工會組織對教師的關心和重視。

爲了更好地開展工會工作,我工會將積極吸取兄弟工會的優秀做法,全面聽取廣大教職工的呼聲,配合學校行政抓好教師師德建設和學校教育工作,把我鎮的教育事業向更高目標再進一步。

小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德育狀況

上學年,經過全校師生的齊心協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學生思想穩定,德育優良率達93。7%,違法犯罪率保持爲零,普遍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校風處於一個良性循環的氛圍中。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德育爲首的宗旨和以人爲本的原則,爲全校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爭當現代文明人”爲學期教育目標,以人爲本,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原則,重教重管,廣開渠道,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以德治校的實效性,保持違法犯罪率爲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級德育工作目標

低年級:勤奮自信

中年級:求實向上

1、規範日常行爲,培養良好習慣。1、喚醒學生向初中挑戰的意識。

2、樹立自信心,艱苦奮鬥教育。2、強化紀律意識,培養耐挫能力。

高年級:拼搏衝刺

1、始終做好向學習的精神激勵。

2、加強學習焦慮的心理輔導和方法指導。

3、佈置、落實各階段工作,保持學生興奮點。

四、工作要點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每月舉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學習理論,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質;特別加強青年班主任的培養工作;繼續開展青老“傳幫帶”活動。

2、落實班任常規工作,如班會課、週記評閱、“問題學生”轉化等。①主題班會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主題、有實效。要求精心設計一兩次對學生影響較大、質量較高的主題班會,並做好班會記錄;②規範週記的.評閱,充分發揮週記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問題”學生的分類檔案,有針對性地採取及時有效措施,跟蹤教育,進行幫教工作,減少違紀現象,保證犯罪率爲零。

3、各年級長帶頭營造級組良好教書育人氛圍。如整潔氛圍、誠信氛圍、友愛氛圍、全勤氛圍、競爭氛圍和教研氛圍等。

4、加強督促檢查,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樹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觀。通

過評比考覈評估制度,構建學校——級長——班主任(科任)——學生的逐級管理體系,層層落實,在競爭環境中實行動態管理,以促進文明行爲習慣的養成,爭創“文明班”、“先進班”、“優秀級組”。

5、及時彰先勵後,擬在12月份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

6、深入進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勵班任積極撰寫德育論文,要求每學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論文一篇以上。

(二)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紫陽小學一日行爲規範》(①監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愛,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設文明校園,告別不文明行爲”的活動。

2、抓反覆,反覆抓,加強“六項十次評比”的檢查、督促,約束極少數同學的不文明行爲,淨化、美化校園環境。

2、繼續深化月教育主題活動。本學期要充分結合教育主題活動,努力營造學校德

育工作的良好氛圍,把教育貫穿到各項活動之中。

3、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誠實、守信、正義,勿偷竊、勿剽竊等,提高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

4、充分發揮少先大隊作用。擬定召開第二屆少代會,吸納優秀幹部,發揚學生當家作主精神,增強他們工作責任感,使他們成爲學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繼續督導好學生會“愛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幫助校內“急、危、困”學生,奉獻愛心。

6、抓好宣傳陣地建設。本學期除了繼續發揮宣傳櫥窗、黑板報、校刊、廣播站的宣傳作用外,並準備開闢板報心理專欄,豐富宣傳內涵,加強環境育人效果。

7、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加強宿生管理。

(三)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點一面網絡功能。

1、落實家訪工作,辦好家長學校。要求級長組織1—2次較大影響的級組家長會,每學期班任到家訪率要求達40%以上,力爭全學年普訪率達100%。校擬定11月、12月各召開一次後進生家長座談會和後進生轉化工作探討會。

2、加強警校共建文明活動。本學期聯合潘村派出所落實“交通安全學校”與“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各項工作,並擬定9月份組織學生觀看“安全與法制教育”有關方面錄像。

3、繼續抓好德育陣地建設,構建校內外德育網絡,組織好年級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學期將發揮好有專業心理老師的優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開闢板報心理專欄,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同時要加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月教育主題/活動

9月份:守紀律,尊師長。

10月份:講文明,愛沙中。

11月份:勤鍛鍊,愛讀書。

12月份:守誠信,敬父母。

1月份:惜光陰,勤學習。

  明光市紫陽中心小學

  XX年年9月

小學工作計劃 篇3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四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爲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爲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爲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爲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啓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白框:啓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爲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二、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繫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爲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於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俱進;對於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爲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爲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願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範例只是一種提示,它並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範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爲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