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三人行有感(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人行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人行有感(精選11篇)

讀三人行有感 篇1

他永遠不會拋棄,自己鍾愛的革命事業;他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同志。即使他們都掉了隊;即使是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即使是在步履艱難的情況下;即使每個人都受了傷,他也會自己來揹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他比誰走得都踏實,走得都堅定,走得都沉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指導員,他卻是一位不平凡的指導員。

在那泥濘的路上,那腳印,一個比一個沉重,每一個都記錄着王吉文的艱難。他又快撐不住了,“頭開始發暈,腿也軟綿綿的,脖子因爲用力往前探着,扯着脖筋暴跳作痛,真擔心在一用力就會咯嘣掙斷的。特別是胸口的傷口,隨着他急促的呼吸,裏面那條紗布捻子像一把小挫在來回拉動,痛得連路也像突然變得崎嶇了。”而他也不放棄,因爲通訊員小周那雙潰爛的腳要緊,自己……沒關係,不能休息。在這條路上已經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了,一次次的疼痛沒有使他休息,反而讓他加快了前進的腳步,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我彷彿看到了,他那蒼白的臉上滿是堅定的神情。

而他哪裏會想到,現在的自己已經這麼虛弱了,竟讓兩個受傷的同志奮力“拖”着自己前行。

“天無邊無際,好像爲了襯托令人目眩的藍色,幾朵毛絨似的白雲輕輕地掠過去。在那白雲下面,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隊伍,輕輕地向南飛去。它們靠得那麼近,排得那麼齊。”沒有一隻大雁想讓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掉隊,它們相依相偎,“不拋棄,不放棄!”努力地向南飛去。

互靠的大雁下面,兩個受傷的人,“拖”着另一個人,向前去,血水的印記,隨着他們的軌跡,無限的延長,永無止境……

讀三人行有感 篇2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具備的高尚品質。自從我讀了《三人行》這篇文章後,深刻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指導員王吉文不拋棄戰友黃元慶,使他重新有了信心,同時也幫助着傷員小周爲着目標追趕部隊,他們三人不放棄一線希望,努力前進。這看似簡單的一個過程,其實在這中間他們三人都付出了多少哇!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境,痛苦的回首,堅定的信念,執着的付出,頑強的精神難道這都是簡單一句話所能概括的嗎?我們和他們不是同一個年代,或許永遠感受不到那種悲壯而又淒涼的哽咽,三個人沒有以淚洗面。在他們的一生中,很少有淚水的沖刷,只有那鋼鐵一般的意志,在指引着他們前進的道路。單從這三位共產黨員的身上就有着這般精神,可見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這樣:捨己爲人,視死如歸,爲革命而奮鬥一生的高尚品格。

我從:“他驚奇地扭着頭看去,只見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在旁邊的水草裏,兩條糊滿泥巴的腿再往前移動,一條腿上正流着血水。”看出了兩位戰士在被指導員給予他們信心的感動下,也幫助了指導員,並沒有顧及自己的傷口,表現了他們團結一心,生死與共的信念與高尚品質。

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呢!

母親以前一直教導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很深地記住了,直到我真的需要朋友幫助時,也沒有求助,自己蠻幹,錯誤地理解了母親的用意。反到來什麼也做不好。有時,看見朋友的圍巾和衣角夾在了房間鐵門縫裏,很難拿出來,她正用勁拉着,我看了看只是去叫別人幫她,而恰恰忘了自己也有一份力量的。好多年過去了,慚愧一直伴隨着我,那個陰影何時能擺脫呢?

讀了《三人行》這篇文章後,我悔悟了許多。團結、互助就是力量。長大以後,我也要學習指導員那種關心他人,愛崗敬業,爲着自己的目標與信念而不懈地堅持、努力!

讀三人行有感 篇3

《三人行》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今天,我還真的看到這篇文章。

《三人行》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紅軍在過草地時的一個故事。寫了指導員王吉文揹着小周在草地上緩緩地行走。他們在一棵已經沒有了葉子的小樹下,遇見了另一個落隊並受了傷的戰友黃元慶。王吉文很想幫助他,可是,小周怎麼辦?正在這時,班長騎着一匹小馬,揹着一個傷員走來了,並讓王吉文把黃元慶也揹走。王吉文想到了,揹着一個走一段路,再折回去背另一個人,這樣幾次後,他終於倒下了。醒來後,看見黃元慶和小周正拉着他向前走呢!

在這篇文章裏,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吉文這個人。他因揹着受了傷的小周走,而落隊了。如果他放下小周,就能和大隊一起向前走了;如果他不管黃元慶繼續向前走,就不會暈倒在地上了。其實我們人生中,也需要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需要。幫助就如無助中的援手,給予別人力量。

在以前,我的體育很差,我也不愛跑步。因爲我覺得自己的體力很差,及時媽媽叫我去,我也是慢慢的走。自從讀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到做事是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後來,我經常跑步,不但體質增強了,還愛上了跑步呢!

這僅僅是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故事而已,紅軍在二萬五千裏中,不僅要過草地、爬雪山,還要抵禦寒冷、飢餓,更要與敵人作鬥爭。紅軍就是堅持着爲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努力。難道你能說堅持不是一件好事嗎?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但明白了做事要堅持,不對的事不能繼續做,還明白到我們的革命先輩爲了我們中國的解放不惜犧牲自己,我們要好好地敬仰他們啊!

讀三人行有感 篇4

《三人行》 葉開/著上海文藝出版社 開始讀《三人行》就像享受一場語言的盛宴,葉開用他幽默、辛辣的筆觸端給讀者一道道味道各異的小菜,拌着智慧、博學、調侃、嬉笑怒罵以及屬於這個時代的俚語趣聞。但是隨着敘述的行進,當我們漸漸走進人物和事件的核心時,心底不免會涌現一些沉重、一絲傷感、一聲嘆息:與其說作者在嘲諷筆下的那些庸俗醜陋的當代知識分子,不如說作者冷靜地記錄着他們的悲哀,以及這個時代的悲哀。

人到中年的梅子川雖然在批評界小有名氣,但因爲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摸不着其中的“門道”,一直沒有升職;而早年離婚的他,在愛情婚姻上也是一個失敗者,他迷戀性感的女研究生安可,卻總是“狗咬烏龜不知道怎麼下牙”,而安可的室友,平凡的周曉萍鍾情於他,但他在她身上始終找不到愛情的感覺。當他評職稱初審未通過,周曉萍也離他而去之際,卻突然出現了轉機——升職,周曉萍回到身邊——這一切僅僅是由於一場荒唐的誤會:別人以爲他要自殺。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結局充滿了對人世的嘲弄,也隱隱透着苦澀和悲哀:梅子川就像一把被慾望的鏟子翻炒的青菜,在辛辣的鍋子裏被隨意地翻來覆去。他已經喪失了知識分子曾經擁有的人文精神和精英意識,被物質利益、權勢等低級慾望所糾纏、所啃噬,在他身上依然殘留着些許人文氣質,這種氣質只不過讓他在慾望面前成了束手待斃的俘虜,他想要踏上時代濁流的浪尖,然而處處不得意,只是淪爲一個滑稽可笑的小丑而已。

小說的背景是上海一所著名高校,作者也以戲謔的筆調刻畫了教師們的種種醜態,不由讓人聯想起《圍城》裏的大學教師,但閱讀《三人行》,更有一種“破牆而入”的感覺,讀者無需站在大學的門檻邊,帶着無數想象和傳說向裏面作浪漫的張望,“圍城”的牆已經轟然倒下,你可以隨意地踏在塵土四揚的廢墟上,看看大學裏面那些醜陋而滑稽的真相。

這些大學教師,爲了職稱、金錢互相鬥爭,不惜使出卑鄙的手段,對女學生,也有着赤裸裸的慾望,知識分子的身份,並不能掩蓋他人性中的軟弱和卑劣。比如文中有一段梅子川觀察螞蟻的敘述,他捉起螞蟻,掐掉它們的尾部,再扔進蟻羣,擾亂螞蟻的爬行秩序,這種殘忍的遊戲,讓梅子川“感到一陣陣快意”。可以說,作者不僅要撕去大學這張文雅的面具,也要撕去當下時代的僞裝,讓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人——清楚地看到了它的病痛和荒唐。

讀三人行有感 篇5

《三人行》一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駭、他的爸爸和他的老師。這個小男駭名叫陽陽,他活潑可愛、乖巧,惹人喜愛。他的爸爸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過得快快樂樂的。陽陽的老師是個很熱情的人,她做到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可這也許是老天註定的——陽陽媽媽在澳大利亞留學時突然車禍身亡,一剎那間,陽陽的媽媽再也不能照顧陽陽了,她的生命結束了。在媽媽死後,陽陽的爸爸就挑起了照顧陽陽的重任。爸爸爲了不讓陽陽那顆幼小而脆弱的心受到傷害,用一個美麗的謊言把陽陽的內心撫平了。可瞞得了一時,瞞不過一世啊,就在陽陽十歲生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媽媽一直不回家的祕密,又得知與自己相依爲命的爸爸早已身患絕症!這殘酷的現實並沒有把陽陽壓倒反而到使他更加堅強。陽陽在班主任於樂老師的熱心幫助下,自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照顧父親的重擔,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呵護這個原本美好的家庭…… 這一幕幕感人的鏡頭,怎能不使我們感動,看看陽陽,他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家庭分憂解難,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再看看我們自己,連手指頭破了都要大哭一場,是不是落後了!陽陽爸爸不愧是個好爸爸,他以寬厚、嚴厲、純樸、正直的愛去教導陽陽,激勵陽陽,告訴他怎樣做人,怎樣自理。這對父子間濃濃的親情,你能體會到嗎?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展現出了父愛的偉大,同時電影還告訴我,男孩要儘早自立、自強,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男子漢。

親情,什麼是親情,到底什麼是親情?親情就是愛!而當今社會,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在追求庸俗的社會潮流,而我們原本擁有純樸的愛都哪裏去了,在社會中正直、純正的人又有多少?虛情假意到處都是,正是因爲這樣的虛情假意和人們的僥倖心理,才造成當今社會的現象。電影總歸是電影,但它寄託着人們一個美好的願望: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一片淨土,愛心的種子就會撥撒到每個人的心裏,那麼,愛的果實也將碩果累累。

讀三人行有感 篇6

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出自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論語》,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爲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孔子認爲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說的是幾個朋友在一起相處,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不能憑藉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人品的好壞,就算一個人腦子再笨,那他身上肯定也會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就那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由於不小心把王俊輝的鼻子撞出血了,於是班主任劉老師把我媽媽和王俊輝奶奶都請到了學校。王俊輝見他奶奶來了,趕緊對她奶奶說:“奶奶,您不要着急,您先坐下來。”他奶奶走的時候,王俊輝又說:“奶奶,下樓梯您要慢慢走,不要摔着。”我看到了這一幕,心理很是佩服,王俊輝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覺得王俊輝在禮儀方面做得比我好。在學習上,王俊輝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寫,如果寫的話也是糊,成績也不好,每次考試總是排在全班的倒數,和我的成績根本就不能比,但是我今天卻發現了王俊輝還有懂禮貌這個優點呢!所以王俊輝這方面還是值得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七個字教會了我看人不能往他的短處上看,要多看看他的長處,並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更上一層樓,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應該成爲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這就是我對“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的理解。

讀三人行有感 篇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爲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爲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爲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對於提高我們邊檢人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是有益的。

當今社會,很多人總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爲別人都不如自己,結果只能導致自己沒有任何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爲。其實,沒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權威的、是專家,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這就需要我們想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同樣,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時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只有我們放開心胸,廣泛的接納世間萬事萬物,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檢討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那麼世間萬物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加強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爲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爲師。同時,這句話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爲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爲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學習其善、誡之其惡、與人爲善,多向同事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爲旅客服好務,爲國家守好門。

讀三人行有感 篇8

今天,我坐在書桌旁,望着幾隻鴿子在空中結伴而飛,隨手翻起了小學語文第10冊第25課《三人行》讀起來。

“一定要走到前面那棵小樹再休息!”這是怎麼回事?我一口氣讀完第一段,頓時眼前浮現出指導員王吉文高大的背影,浮現出通訊員小周不斷地給王吉文“增加營養”等場面。這一段敘述多美呀,字裏行間流露出王吉文和小周的相互關懷。可我經常和妹妹吵嘴,甚至動起手來。妹妹對我說話,我不理她,來個老和尚唸經—閉眼。而王吉文和小周呢,他倆非親非故,卻親如兄弟,一片樹葉都要分着吃,我要向他們學習。

接着我又讀了第二段,這段主要講王吉文和小周在路上又遇到傷員黃元慶。

讀到三人同行的時候,我的眼睛好像出了什麼毛病,淚珠在眼眶裏打轉轉,這段實在太動人了。師長命令王吉文一人背兩人行走,王吉文毅然接受了任務,他先背一個走一段路,再放下背另一個,就這樣王吉文支持了八趟十趟。這時我再也看不清書中的文字了,我從內心欽佩王吉文的毅力,若是輪到我,說不定我把傷員放在哪兒呢?

最後,又寫了王吉文昏倒了,小周、黃元慶甸v着拖着王吉文一起前進,看了這些,我眼前又彷彿出現了小周那潰爛的雙腳,黃元慶那正流着血的傷口。

啊,他們三個人就是這樣艱難地走出草地,表達了長征中紅軍戰士互相關懷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讀完這篇課文,我又望着空中那幾只鴿子。它們靠得是那麼緊,是那麼親密……

讀三人行有感 篇9

讀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子

三人行,沒有我師

佚名

毫無疑問,世上第一個老師是無師自通的。

那是大師。

大師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地泯然於衆人之間,大師在歷史中,不在大街上。

如果同行的三人中,肯定有一個能夠做你的老師,那麼老師就遍地皆是了。

講臺上的老師已經足夠多了。

不一定總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最低的位置,不一定總要把自己的大腦變成一個容器。

盲目吸收是危險的。

這不是說學習不重要,而是很重要。正因爲很重要,我們才應該學會慎重地選擇。

該接近的接近,該遠離的遠離。

該容納的容納,該屏棄的屏棄。

該尊重的尊重,該蔑視的蔑視。

三人行,沒有我師——把這句話當成鈣,堅固你的傲骨。如果必須有一個人是老師,那麼就讓他們三位向你學習吧。

讀三人行有感 篇10

這篇文章短小精幹。在作者本人眼中,寫出這樣的文章可能很平常。而在讀者眼中,這可是一篇讓人恍然大悟、神清氣爽、筋舒骨暢的好文章啊!(笑)

滿是贊同。雖然我們表面上要謙虛。

希望與信心,加快了我們前進的腳步。而信心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環。

這世上只有兩種人:

很簡單,就是自信的人與自卑的人。

第一種,自卑的人。如果你就是,那我很慶幸。因爲你的發展空間比任何人的都要寬廣。我要在你逐漸強大之前提醒你,要不斷的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學習是神聖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慎重的對待它。你要嘗試在強大自己的同時,給予自己信心,直到變爲“第二種人”。

第二種,自信的人。如果你足夠自信於自己的能力,那就不該退縮。藝高人膽大。勇敢的去面對風雨,面對挑戰吧!這就夠了。不要理會別人的看法,因爲最瞭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我相信此時的你已深深的相信自己。即使你是對能力以外的東西自信,也不要害怕,至少你擁有自信,這一成功重要的特質。也一同勇敢的面對風浪吧,做一隻海燕,你會在風浪中得到歷練,吸取經驗,充實大腦。相信你就是老師。當然,山外有山,走出這“三人”,世界那麼大,還是有很多人可以做你的老師的。學習,向前!向前,向前,繼續向前,還要向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乘勝追擊,不斷超前。

總有一天,你會自豪於你的能力與當初的這個決定。

如果你發現你不是這其中的任何一類人,那麼你就是心平氣和,修身養性的大師或山林隱者了。(再笑)

讀三人行有感 篇11

我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覺得不是很有道理;凡是三人中,真有能做我的老師的?我有些不服;遇到高人能當我的老師,但這樣的機會不是每次呀,我經常與同伴、同事一起,他們不見得比我強呀,咋能都當我的老師?所以,我覺得這句話不準確。

經歷數十年,我逐漸懂得這句話的精妙;我舉個列子:當年年輕力壯,論挑擔,論肩背,論手力,在小隊數十個勞力中,還真名列前茅,有一次午間休息時,來一個小孩子,與大家較量手力氣,兩人腿挨腿,手握手,拉也行,推也行,腳移動就輸,結果幾十人都輸給這個小孩子,我不信,我覺得這毛孩子,那是我對手?我比他高一個頭,體重起碼多他五十斤,我只要稍一用力,就能把他拉過來,我與他比試,我用力一拉,結果他順勢送過來,他上身動,腳卻沒動,而我失衡啦,腳動啦,我要求再來一次;我用力推過去,結果他順勢拉我一把,他還是上身動,腳也是沒動,我又失衡,腳又動啦,就這樣連續好幾次,都是我輸,敗在這樣的毛孩子手下,心啊真不服,但又不得不服。要說論做事情、論挑擔、論馱木頭,他是我對手嗎?可這項比手力,他還真能當我師傅!

有一次去砍柴,山上光禿禿的,真的沒柴砍,身邊有幾棵松樹上有好多幹的枝幹,極好的柴火,可松樹有十幾米高,我爬不上,夠不着,正在無奈之際,我同隊的老拐來了,他的一隻腳走路不方便,很差的勞力,他把我的柴刀拿去,一手一把,輪流紮在松樹上,人就上去了,不一會兒,砍下一大堆很好的松枝,我們兩人都挑不了,我就沒看出來,老拐這樣的勞力居然比我強!要說做其他事,我絕對比他好,可這爬樹,我還真不是他的對手。從這兩件小事中,我悟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

不管誰,不論你多能幹,只能說明你在這個方面有特長,不能代表你所有方面都厲害,總有你不如別人的方面,所以,人家當你的老師也就理所當然!舉個列子,製造衛星、發射火箭的專家,厲害吧?聰明吧?如果去搞雜交水稻,也許就得拜一般農技員爲師,籃球運動員打籃球精彩,去體操比賽也許就不見得好!,舉重運動員力氣無敵,去游泳行嗎?這就說明世間的人,各有各的一技之長。

人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面對各種人,當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吹噓時,你心裏感覺怎樣?你會覺得這人沒涵養,一定鄙視,討厭,或者覺噁心是吧?但是自己某項事情比別人優勢時,是否也會流露出自豪,沾沾自喜的感覺?這就是不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僅告訴你,三人中就有當你老師的人在,何況世間的人有千千萬,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告訴你要面對現實,外面高人多,各人都有一技之長,告訴你要謙虛謹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不懂,必須尊重他人,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做一個知識面寬,真正有涵養,有道德的人。

時至今日,我懂啦,孔聖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寥寥幾個字,確是含蓋着許多哲理!無限精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