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薦)童年讀後感13篇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童年讀後感13篇

童年讀後感 篇1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得不到幸福,卻又在不停地追逐着幸福。來自高爾基的《童年》,小小的阿廖沙用自己的一生追逐幸福。黑暗的社會、自私自利的舅舅、貪婪狡詐的外祖父,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但同樣的,也有樂觀善良的外祖母,古板可愛的保姆,直爽快樂的小茨岡也給予了他爲數不多的溫暖。讓我們一起,重溫那個時代的喜與樂,苦與愁。——題記

阿廖沙的父親馬克西姆早亡,連帶着剛剛出生的小弟弟也去世了,只剩下母親與阿廖沙。這時,外祖母出現了。她就像一個胖胖的老天使,可愛,開朗,給阿廖沙帶來了快樂,卻有着看透一切的滄桑。她帶阿廖沙來到了外祖父家,一個人人心懷鬼胎、殘暴自私的地方。雅科夫舅舅與米伊哈爾舅舅處心積慮地想分到多一點家財,動不動就打罵妻兒;他們還以取笑格力高裏師傅爲樂,以小茨岡能偷到東西爲榮;外祖父則貪婪到了極點,總想着多掙點錢,多掙點錢,不惜用盡一切手段斂財,同時還不忘防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到了晚年甚至要與共同風雨幾十年的外祖母算明帳,不肯多花一分錢。這樣一個家庭,又能帶給阿廖沙多少快樂呢?

但是,外祖母就如黑暗中唯一的一束光,照亮阿廖沙的心。她的慈祥,她的善良,她的開朗無疑是阿廖沙最喜歡的。阿廖沙從小失去父愛,不久連母愛都失去了,外祖母的愛代替了母愛,也代替了父愛。她寵愛阿廖沙,卻不溺愛;她願爲阿廖沙擋外祖父的鞭子,卻在阿廖沙犯錯時將他大罵一頓。她有着母親的溫柔,又有着父親的嚴格。正是這一束光,照亮了阿廖沙不再清澈的眼睛,照亮了阿廖沙傷痕累累的心,也照亮了阿廖沙佈滿荊棘的.未來之路。她的光芒,是阿廖沙心中唯一的信仰。

正如高爾基在《童年》中寫到的那樣,“彷彿四周的每一事物都有一種靜靜的難以消除的憂愁滲入了我的心裏,憂愁和歡樂幾乎總是不可分離地並存於一個人的心中,只是以令人不可捉摸的難於理解的速度,互相交替出現罷了。”

那個時代或許離我們很遙遠,《童年》中記載的內容是否屬實也無從考證,但從《童年》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歡與悲,都那麼真實。真正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很容易地讓人感受到流露出來的情感,如同身臨其境。而阿廖沙所經歷的一切,彷彿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一般,其中的快樂、憂愁、哀傷、興奮……

就當我們做了一個真實而又殘酷的夢吧。

童年讀後感 篇2

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後深有感悟,明白了,爲什麼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因爲他們像阿廖沙一樣,從小就遭到了種種苦難,父親早逝,母親離去,舅舅吵分家,好朋友茨岡又意外去世……這些苦難痛苦全部攬在阿廖沙一個人的身上,這些是常人無法承受的,但是教會了阿廖沙要坦然面對,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生活,讓阿廖沙在這黑暗的社會中存活了下來!

這些痛苦促使他成長,讓他認識什麼是黑什麼是白,讓他能分辨得清這世間的善與惡,什麼是外美內醜,什麼又是外醜內美。像阿廖沙這樣的孩子理應在學校學習知識,可是可是他卻要爲了謀生不得不放棄學業。即使已經放棄了學業,但是他依舊渴望學習渴望新的知識,在打工時也擠出時間來看書。現在物質條件優越了,我們可以享受到父愛、母愛,這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在這優越的條件下理應去學習去奮鬥,我們不需要自己謀生,因爲我們有堅強的後盾——父母。

阿廖沙在這種黑暗中謀生,周圍的.人自私兇殘貪婪。失去了愛的阿廖沙彷彿在黑暗中迷茫了,就在這時那一個人出現了,沒錯是祖母。祖母仁慈善良,給予了阿廖沙愛,給阿廖沙講一些正義的故事,關於民間的故事,這些故事決定了阿廖沙的人生走向,最後阿廖沙懷揣大學的夢想,背井離鄉來到喀山,經過他的努力,最終成爲了一個革命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一段很深沉、很黑暗的童年,是他心中最傷痛的一段回憶。告訴了我們人是兩面性的,有善就有惡,我們要坦然面對生活,無論在什麼樣的絕境之下都不能放棄,勇往直前總會在這茫茫黑暗之中尋找到光明,哪怕只有一絲光,都會有無限可能。

現在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沒有飢餓,沒有欺凌,小時候有父母的關愛照顧感受到濃濃的愛,不再黑暗;現在有同學老師的關照,不再寂寞,這時父母也會在一旁相伴於你,這是多麼的美好,溫馨啊!

我們與阿廖沙簡直就是天差地別,阿廖沙承受了我們將無法承受的痛苦,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怨天尤人?嫌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們更不能因爲一個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自暴自棄,而應該積極向上,努力奮鬥,坦然面對生活,面對現實!

童年讀後感 篇3

勝利一定會到來!

一直帶着壓抑的心情讀完了《童年》,生活對於這個十來歲的小男孩來說總是沉重的,而沉重的只是他一個人嗎?生活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不易的,尤其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窮苦的人們。但整個俄羅斯人的心靈仍然是健康而朝氣蓬勃的,人所固有的善良在不斷成長。

每每讀到作者對於“外婆”的描述總能激起內心的波動,好像那便是我的奶奶,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昨晚和大叔聊天,聊起我看書的感受,也同樣感慨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早起吃奶奶做的熱騰騰的菜泡飯;放學回家吃奶奶做的黃糖鍋巴;夜裏給聽奶奶講了無數遍的諺語小故事……

事實上,現在的我又處於這樣一段時光中,那是繼奶奶在世時陪我成長後的有一段幸福時光——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親人們期盼的臉龐,溫暖的家的味道真是美好。晚飯後的休閒娛樂時光;哄睡木木後的閒聊時光;週末望湖市場的遊玩時光,一次次讓我沉醉享受。總是感慨,“我現在真的感覺好幸福啊!”是的,我愛我的家人,我愛這段美好的時光。

讀一本書,如果它能有一點啓發到你,鼓勵到你,那就是一本好書了。從未想過自己也會在書中找到快樂和滿足,這感覺真好。

《在人間》,讀得斷斷續續又似懂非懂,裏面的人名記起來着實費勁,到後來索性跳過不再糾結,進度竟也快了不少,遇到關鍵人物時纔會往前飯飯,看看這人是誰,之前發生了什麼。

太壓抑了,十五歲的男孩子過着三十五歲人的生活,如果他真的甘心就此下去倒也心安理得,難就難在閱讀使他對另外一種生活充滿了渴望。很期待《我的大學》,應該會是一切癥結得以化解的落腳點吧。唉,原來寫《海燕》的高爾基是經歷過如此深重苦難的可憐的人啊。

讓人讀得意猶未盡可能是所有好書的共同特點吧。高爾基關於“我的大學”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可是他的人生故事卻並沒有這樣結束。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他會寫“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的《海燕》,他會成爲一位作家、一位詩人,甚至是一位政論家。在他68年的人生歷程中,閱讀使他從少不更事的小男孩長成了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辨別能力的了不起的人。

讀完他的這三部曲,最大的感觸是由衷的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敬愛。更加熱愛生活吧,從愛自己開始,不求認同只求理解。

童年讀後感 篇4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候,盡情的玩,得到來自父母爺爺奶奶的關心與疼愛,如一場甜甜的夢。而,對於生活在沙俄時期的阿廖沙來說,童年卻並非如此。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穩文中的阿廖沙三歲失去了父親,成爲了一個不幸的孩子。母親帶着他來到了外祖父那裏居住。從此,他的噩夢便開始了。在這裏,小小的阿廖沙親眼目睹了當時那個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使得他小小的心裏便充滿了陰影。隨着外祖父染坊的一天天衰敗,外祖父變得越來越暴躁,狠毒,經常用鞭子抽打可憐的阿廖沙。他的工人不小心然錯了布,都會被他抽的昏過去。幸好,在這裏,還有疼愛他的外祖母,給他的黑暗生活帶來一點溫暖。他目睹了他兩個舅舅爲分家而經常吵架鬥毆。阿廖沙在這個黑暗的`地方,度過了他的童年。

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小說。親身的經歷,使得這部小說的渲染力很強。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孩子。卻真實的目睹了這個社會的黑暗,受盡了欺負,受盡了辱罵。簡直像生活在地獄一般,在這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看到了血腥,看到了人性,當然,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社會最底層的真實生活。他就像在一個陰冷,幽閉的空間裏一樣。

所幸,這個世界還有愛他的人。疼愛她的外祖母,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他們教會這個孩子什麼是愛,什麼是溫暖,什麼是光明。使得這個絕望的孩子在黑暗中能夠看見一絲光明,一點希望,並引導他成爲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沒有沙皇,沒有歧視,我們如此幸福。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人,每天爲我們噓寒問暖,照顧我們。但,我們曾多少次與他們發生爭執,我們曾多少次衝他們吼叫。我們誰曾看見過,半夜,月光下,他們悄然落下的眼淚。而他們,卻依然愛着我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才能成長。我們是不是應該體諒一下他們,回報他們。看到阿廖沙的童年,想起我們的實際,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我們的心裏會不會泛起漣漪?

童年,再回過頭來看童年,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

童年讀後感 篇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無論是開心還是無聊,都讓我們刻骨銘心。童年反映了我們童年的喜怒哀樂。我覺得這些喜怒哀樂已經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看了《童年》,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

主人公阿萊莎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普通公民家庭裏度過了悲慘而黑暗的童年。他早年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祖母來到專橫破產的祖父在一家小染坊的家中,卻經常被暴戾的祖父毆打。在他爺爺的家裏,他遇到了很多人,包括兩個自私貪婪的叔叔,他們渴望分開,還有兩個堂兄弟。簡單而又深愛着阿麗莎,“小茨剛”(伊萬)每次都用胳膊擋着爺爺的鞭子打阿麗莎,即使會紅腫。但他很強壯,卻在幫二叔雅科夫背十字架的時候被壓死了。

在阿麗莎的童年,父子、兄弟、夫妻勾心鬥角;爲了爭奪財產,人們經常爲一些小事爭吵和爭鬥.但好在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醜陋的,周圍也會有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給了阿麗莎信心和力量,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屬於光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祖母,她把蜂蜜送到了阿麗莎的心裏。祖母是她作品中最善良、最有人情味的形象。她總是用自己的溫柔給阿麗莎播下愛的種子。種子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有了翅膀的保護,阿萊莎的世界將不再是風吹雨打。祖母撫慰了他的精神創傷,真正教會他做一個誠實的人的是格里高利,一個老工人。當然,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剛”也教會了阿麗莎如何面對生活的艱辛,但他被兩個叔叔殺死了,但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殺死,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輝煌多彩的。沒有煩惱痛苦,卻無憂無慮。在家裏,父母寵愛,呵護,保護。在學校,有老師的指導,有同學的陪伴。高爾基呢?與我們相反。在這樣一個邪惡污穢的社會裏,他那顆明亮慈愛的心並沒有動搖,也沒有被污染,反而越來越開放明亮。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恨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找到了他的愛,想到了他的恨,嚐到了黑暗的光芒。

我覺得高爾基的童年告訴我們,要堅持求知,不懼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敢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6

童年是什麼?童年就是一首優美的詩,童年就是一張美麗的畫,童年就是充滿陽光的,充滿快樂的,童年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頁!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事始於阿廖莎3歲那年,他還不懂什麼叫做死,只看到父親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覺得父親的神情很嚇人,母親與外祖母在一旁號啕大哭。我想,若一個人真的能夠永遠不知什麼叫死的話,那他的煩惱或許會少很多很多。後來,小阿廖莎跟着母親、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裏生活,在這裏,他似乎很難找到所謂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敵意。他的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主,性情暴躁、乖戾,本性貪婪、自私、經常會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並且對財物貪得無厭。阿廖莎的兩個舅舅米哈依爾和雅科夫同樣是舉止粗野和自私自利,對下一代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在整個故事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圓,大腦袋,大眼睛,鼻子軟塌塌的,總穿着一身黑衣服,顯得線條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總是跪在那裏,一隻手按着胸口,另一隻手偶爾不慌不忙地畫着十字。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家還總說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一個寬大的胸懷,對誰都很忍讓的人。我想,在高爾基的生活裏,如果沒有外祖母的呵護,那這個世界上或許就不會有高爾基這個偉大的作家。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五彩的,是沒有淚水的,是沒有委屈而言的。而如今的青少年都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苦難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只是一個簡單而遙遠的名詞罷了。我們沒有忍受過飢餓的歷史,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貴;沒有受過寒冷的考驗,不清楚溫暖的含義。

讀完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我現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爲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7

西哲說:“世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它的使命。”如果成爲強者,即不可避免寂寞,而唯有那夠堅強,能面對寂寞的人,纔有力量使他的天賦才華不致被寂寞孤獨所吞噬,反而因磨練而生熱發光,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偉大。高爾基是偉大的,因此成就了流傳於世的《童年》。

《童年》真實地描述主人公阿廖沙苦難的童年。在外祖父家中,他看滿了周圍的一切:貪婪、兇暴。泯滅人性的外祖父,經常毒打外祖母,年老落魄後竟利用自己的名譽換得金錢;兩個舅舅更是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就連兒子也捲進了這場權利的鬥爭……在這個家中,是美麗善良的外祖母點燃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生命之燈,外祖母是是廖沙的所有精神支柱,也潛移默代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而他唯一的朋友----茨岡給了阿廖沙真正的`友情的溫暖。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寫道理,但他仍舊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高爾基在艱苦的環境下不向命運低下頭。在同命運的不幸的鬥爭中,他身八俄國社會的底層,和各個階級和各種任務接觸,飽嘗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成爲了舉世聞名的文學巨匠!

讀完此書,我掩卷遐思:是什麼使阿廖沙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茁壯成長,“出淤泥而不染”呢?再次回顧此書,我發現,阿廖沙雖然對自己所處的黑暗生活充滿了憤怒,厭惡與憂慮……但他並未被種種惡勢力帶來的困難與不幸所影響,憑藉着堅強勇敢的精神,在“煉獄”中接受磨練,戰勝種種困難,終於成就了一個神話。

如今的青少年都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苦難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只是一個簡單而遙遠的名詞罷了。我們沒有忍受過飢餓的歷史,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貴;沒有受過寒冷的考驗,不清楚溫暖的含義;沒有嘗過委屈作爲滋味,想象不到苦楚的可怕。於是----當苦難降落在我們的頭頂上時,便常常被命運所打倒。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五彩的,是沒有淚水的,沒有有委屈而言的。

阿廖沙的童年如此,而我們的童年卻不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的奢侈----梅花香自苦寒來。

童年讀後感 篇8

記得小學時就曾讀過《童年》,當時只是粗淺一看,只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如今再讀,真是常讀常新。

阿廖沙父親早早去世,母親把他送到了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家裏。在這個家庭裏,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劍拔弩張,好似瀰漫着一場仇恨之霧。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爲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還有一次竟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在學校阿廖沙也受到歧視和刁難。這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並沒有讓他墮落。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的小茨岡,正直的葛利高裏還是讓他看到了人間的真善美。阿廖沙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正直的人。他沒有逃避,樂觀向上,與悲慘的命運進行不屈不撓地鬥爭。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知梅花撲鼻香”我想,高爾基傳達給我們的,就是要執着追求,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如今,科技在不斷進步,,可是人們卻變得越發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仰望歷史,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多少英雄都是在艱苦血淚中成長起來的。八年抗戰中,無數的英雄爲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敵人的槍口前,他們毫不畏懼,他們勇敢拼搏,他們視死如歸。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我們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童年時期的他同樣經歷了太多悲痛,可如果不是他勇敢的面對,努力的向上,哪來以後的成功呢?被凡塵俗世所困的.心是可悲,反之勇敢的心靈就像鶴挺立於雞羣,與衆不同,閃閃發光。回想自己,現在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都當成墊腳石,將之一一踩在腳下,大步向前,向理想之路攀登,不畏艱辛,風雨兼程。

“漫漫日月,憂傷是他的節日,火災是他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這也許就是對阿廖沙最好的解讀。

童年讀後感 篇9

《童年》是1913年創作的,於同年下半年和1914年初在《俄羅斯言論報》上發表。儘管它的宣傳意味很重,但它還是非常真實描繪了19世紀三十年代所發生的事情,時代性很強。《童年》中有這樣一段話:“一想到野蠻的俄國生活中有這些令人感到壓抑的種種劣跡,有時會反問自己:這種事情值得去談嗎?但我每次滿懷信心地對自己回答說:‘值得’!因爲這就是活生生的醜惡的現實,至今還沒有消亡。這種現實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認識,以便把它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整個痛苦與可恥的生活中連根拔除。儘管這種醜行令人反感,是我們倍感壓抑,使許許多多心靈美好的`人感到難以生活下去,但俄羅斯人的心靈畢竟還是健康和年輕的,他們正在消除,而且將來一定能消除這種醜惡行徑。一種光明的,健康的、富有創造性的力量,正在順利的成長起來。人們善良的本性在增長,它喚起了我們恢復人類美好生活的永不泯滅的希望。

在高爾基童年的生活中,呈現在他面前的現實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在父母身邊生活和在外公家的生活。後來,這種分裂的生活互不相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過於外公和外婆兩個人了。

高爾基剛到外公家的時候就說:“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我都不喜歡,我覺得我走在他們中間是個局外人,不知爲什麼,甚至連外婆也失去了光彩,跟我疏遠了。我特別不喜歡的是外公,從他身上我一下子就感覺到了敵意,於是我格外地注意他,有一種畏懼的好奇心。”的確,是外公第一個鞭打小狗阿廖沙,而且打後還說這都是爲他好,還說他自己捱過的打比他多多了,沒有那些打罵就不會有他今天事業的成就。苦難的生活磨練了他,三十年的時間使外公鐵石心腸,認爲人生在世,無時不在四面受敵,人與人只能以鄰爲壑,黨同伐異,不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則就是外公的人生哲學。但外婆在阿廖沙眼中就不同了。他說:“我一想外婆,一切苦惱與委屈都離我而去,化爲烏有,一切都變得比較有趣、比較愉快了,人們也變得更加可親、可愛了。”

除外公一家外,童年的高爾基甚至還認識許多在外面過流浪生活的人,其中就有長期爲外公賣命,組後因雙目失明被踢出門,只能沿街乞討的格里格里師傅。在幼小的高爾基看來,外面的日子比家裏跟家貧困和嚴酷,但是他們家裏也很嚴酷。阿廖沙彼什科夫一踏進外公家,就感到他們格格不入,這種感覺與日俱增,最後忍無可忍,只能一走了之,去尋找另外的世界。

童年讀後感 篇10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得不到幸福,卻在不斷的追逐幸福。從高爾基的《童年》開始,小阿麗莎用一生追求幸福。黑暗的社會,自私的大叔,貪婪狡猾的爺爺,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但同樣的,也有樂觀善良的老奶奶,刻板可愛的保姆,還有直爽快樂的小茨剛,也給了他幾分溫暖。讓我們重溫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痛苦與悲傷。

——銘文

阿麗莎的父親馬克西姆和他剛出生的弟弟一起早逝,只留下他的母親和阿麗莎。這時,我奶奶出現了。她像一個胖胖的老天使,可愛開朗,給阿麗莎帶來快樂,卻有看透一切的滄桑。她帶阿麗莎去了她祖父的家,一個每個人都別有用心、殘忍自私的`地方。雅科夫大叔和米希加爾大叔故意想多拿一點錢,老是打罵老婆孩子;他們也以取笑格力高麗大師爲樂,以小慈幫能偷東西爲榮;祖父貪得無厭到了極點,總是想着多掙錢,多掙錢,毫不猶豫地用盡一切手段去收錢,還不忘爲兩個兒子辯護;晚年甚至要和一起工作幾十年的奶奶算賬,不肯多花一分錢。這樣的家庭能給阿麗莎帶來多少快樂?

然而,我的祖母就像黑暗中唯一的光,照亮了阿麗莎的心。她的善良、善良、開朗無疑是阿麗莎的最愛。阿麗莎小時候失去了父親的愛,很快就失去了母親的愛。祖母的愛取代了母親的愛和父親的愛。她寵愛阿麗莎,但不寵愛她。她願意替阿萊莎擋爺爺的鞭子,但阿萊莎犯錯時她就罵他。她有她母親的溫柔和她父親的嚴厲。正是這盞燈照亮了阿萊莎不再清澈的雙眼,阿萊莎傷痕累累的心,阿萊莎荊棘叢生的未來。她的光芒是阿麗莎心中唯一的信念。

正如高爾基在《童年》中所寫的那樣,“似乎我周圍的一切都有一種安靜的、堅不可摧的悲傷滲入我的內心。悲傷和快樂幾乎總是不可分割地共存於一個人的心中,只是以不可預測和不可理解的速度交替出現。”

那個時間可能離我們很遠,無法驗證《童年》記錄的內容是否真實,但是從《童年》開始,我們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是那麼真實。真正好的文學作品總是讓人很容易感受到情感的流露,彷彿就在那裏。阿麗莎所經歷的一切似乎都和我們親身經歷的一樣,包括快樂、悲傷、悲傷和興奮.

只能說我們做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夢。

童年讀後感 篇11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裏,讓他在充斥着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着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

《童年》讀後感100字,《童年》讀後感400字,童年讀後感100字,童年的讀後感400字,童年讀後感600字,童年讀後感300字,童年讀後感500字,童年讀後感20字,童年讀後感200字左右,童年讀後感800字高中

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裏,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

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着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童年讀後感 篇12

20xx年的一個暑假,我閱讀了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的。

幽暗的小屋,父親躺在窗下的地板上,穿着白衣裳,光腳的腳趾頭奇怪的張開着,眼睛緊緊地閉着,父親的面孔有些發黑,難看的齜着牙。這時的阿列克塞才三歲,並不明白父親已經去世了。(阿列克塞其實是高爾基本人)父親去世過後,母親就把阿列克塞送到了外祖父家。

從此,開始了他痛苦的童年。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但是隨着家業的衰敗,他變得吝嗇、貪婪、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列克塞這一羣孩子們,他暗地裏放貸款。兩個舅舅每日不僅因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還瘋狂虐待自己的妻子。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生活環境裏,也不缺乏溫暖。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的人,她有寬大的胸懷,對誰都很忍讓,她經常講一些弱者的故事給阿列克塞聽,教育他正直,正義。

很快,阿列克塞交了一個朋友――茨岡。茨岡經常爲了阿列克塞被外祖父抽的渾身是鞭痕。過了許久,茨岡意外去世。面對好朋友茨岡的死,阿列克塞眼睛溼潤了,那個曾經爲了他被外祖父抽的渾身是鞭痕的好朋友就那樣靜靜的離開了他,十字架的倒下,再也看不到美好,執着,樸實的茨岡了。舅舅們的自私導致了茨岡的死,又一種人性醜陋裸露在阿列克塞面前,他沉默的痛恨着。

過了幾天,母親改嫁了,繼父經常賭博,把家裏輸得一乾二淨。母親爲了這個事經常與繼父吵架。後來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幾年後,母親患病去世了。母親去世不久,外祖父不願意再白養阿列克塞,他只能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活,在自己生活的日子裏,他遭受過別人的欺負,嘲笑。凜冽的`寒風使他直打哆嗦,酷熱的烈日使他汗流浹背。可他卻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勇敢的去面對,在困難中一點點的成長起來。讀到這兒,我覺得有些慚愧。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衣食無憂。而高爾基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辱罵他、欺負他。我真佩服他那種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呀。

童年,本應該是絢麗的七彩,無憂無慮的幻想,可是阿列克塞卻不曾擁有,三歲就失去了父愛,在鞭打和嘲笑中一步步走出來,勇敢的面對自己眼前的一切困難。

讀完最後一頁,高爾基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13

高爾基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新紀元,爲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豐贍的遺產。我從《童年》之中獲得了一番不小的收穫。

《童年》是高爾基的第一部自傳體作品,文中主要講述了“我”在童年學生過一場大病,當“我”大病初癒,看護“我”的父親卻去世了,不得已,我和母親去了外祖父家去生活,過起了寄人籬下的屈辱生活。外祖父年輕時則是當地染坊行會的老闆,經營着一間很大的染坊,風光無限,但是之後外祖父的兩個兒子--米哈伊爾舅舅,雅科夫舅舅爲了爭奪外祖父的財產,而把家中弄了個雞犬不寧。在書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某些人物身上的兇殘自私、慳吝貪婪讓“我”震撼不已,“我”目睹了人間的殘酷與醜陋,只有外祖母,她是“我”童年的朋友,天使,她和藹可親,對“我”疼愛,關懷,給“我”講娓娓動聽的童話故事,“我”上了一段學,母親也去世了,這時候外祖父以無力撫養我,“我”便走向了人間,開始自謀生路。

毫無疑問,高爾基的《童年》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揭示了方方面面的事理,文章看似簡單,但是卻從“我”的童年中展現出了19世紀中下葉俄國社會風貌及民風民俗,真實地再現了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百姓野蠻,愚昧,污穢,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俄國人民新生命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也描寫出了人生中的美好品質。勞動人民的真善美。本書中用小孩的眼光,完美地詮釋了真善美,反映了人類美好樸實的本質,文中的“我”最好的朋友便是外祖母,正是她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種子,使得我即使是在那麼黑暗的童年下生活,但是依然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真善美使得我們生活的社會更加美好,文明,進步,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便是它們。真善美人人都會具備,可能是一件大事感動,也有可能是一件小課溫暖,它們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努力去搜尋,就一定能夠發現。身邊的人以及自己身上的真善美。

其實,真善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年齡的人身上發現,同學之間也很好地詮釋了。記得一節體育課上,同學們在比賽賽跑,跑了沒一會兒我就滿頭大汗,沒勁了,眼看就要放棄,我的同學都來鼓勵我。我突然有了力量,一起堅持到最後。

真善美,美好品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