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人生讀後感(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38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人生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人生讀後感(通用11篇)

  人生讀後感1

爲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爲,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爲叔父回鄉當官,通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爲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爲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癡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很大,雖然我一度感覺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也是不屬於那個舊縣城的。但我卻在書中漸漸把自己融入。彷彿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癡情的劉巧珍,再一下變成了任性的黃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路遙的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臺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爲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爲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爲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我始終會承擔我選擇的人生之路。

  人生讀後感2

讀《人生》,深刻領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讚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後能再擁有像金秀這麼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慾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着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於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遊的邂逅,只是春天裏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爲“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後感3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這本書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人生》讀後感。不僅僅是這部作品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帶來的感觸······

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裏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人生的反覆無常讓人難以預料。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然而,人生也讓我們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爲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許多人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少輕狂的那份激情,讀後感《《人生》讀後感》。並且只有有了理想我們的人生纔會充滿激情和挑戰,我們纔會打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夢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不斷的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挫折。這些壓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爲這就是生活。因此我們需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去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現實是不能以個人意志力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看完《人生》後,讓我對人生的認識也明白了不少:我們在人生的矛盾中不斷的做着抉擇,然而大多數我們的決定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有時候,考慮得再多,其實也是反反覆覆,以至於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了起點。我認爲,人生就應該珍惜所擁有的,不要太過於強求,而遺失在自己的夢中······其實知足,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們不要總是等到失去時再去懊悔和抱怨,因爲也許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而是我們一時沒有發現,或許不管你失去了什麼,你的身後,總會有人默默的關心你,這就是你永遠也不會失去的。但是這也需要你的回頭,如果你連這也不珍惜,那麼到最後,失去的就是靈魂和心,這是你永遠也求不回和贏不回的·····

雖有悲劇的開頭,但最後加林開始改過自新,從頭開始了他原來的工作——老師。一切都顯得一波三折,也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前途是重要的,但是絕不能爲了它把良心給丟了。一旦認定了一段愛情,就必須堅守它,直到永遠。若在外面事業飛黃騰達,就帶上她;若是擁有繁華富貴,就與她分享;若是一無所有,就好好待她,別讓她受苦。有時,我會站在高加林的角度思考人生,如果我是高加林,我會怎麼做?我會做的比他好嗎?不見得。所以我會活用我所學到的一切,以加林所犯過的錯爲戒,走好我自己的人生!

《人生》,人生,這的確是一本改變人生的書。

  人生讀後感4

路遙的《人生》則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爲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該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於追求,男性的堅強雖也敢於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爲。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讀到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面對成績,成功時要保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爲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爲他最爲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人生讀後感5

《人生》這部小說中,擺在高加林面前有過無數個選擇,而他也就是在這些選擇中最後走向了悲劇的收場。不只是高加林,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也正是對問題不同的選擇塑造了我們一個個鮮活而各異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極力刻畫了激烈的矛盾與衝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中的掙扎刻畫的不夠,這也許是爲了讓讀者對高加林最後的決定不那麼的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學問、有抱負,這在當時的少女們心中應該是典型的白馬王子形象,這樣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愛慕這並不奇怪。然而對於高加林巧珍對他的感情他卻是在一無所有時才真真醒悟過來,他總是爲巧珍與他之間的感情塗抹上名利與階層的色彩,如果不是因爲教師職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對劉立本和高明樓的報復,他是否會正眼瞧巧珍,是否會心甘情願的與鄉下沒讀過書的巧珍在一起,這些都是

未知數;即使在熱戀的時候,他也不忘劃清學問的自己和沒讀過書的巧珍之間的.界限,他對鄉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黃亞萍出現時,他對巧珍徹底感到無話可談。他總是把讀書人和沒讀過書的人劃分的一乾二淨,標榜着所謂的讀書人的清高,實際上卻是他愛慕虛榮、自負浮躁的藉口。

高加林有遠大的抱負,不甘滿足現狀,一心進取,憧憬着繁華都市的美好生活,這一切都無可非議。然而在閉塞的鄉村,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運的擺弄,而他倔強的性格卻又絕不甘於接受命運,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貧窮,但他卻極度貧窮;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極盡風光,但卻總在人前丟盡顏面。這些都給高加林造成了無限痛苦。

然而事實上,這些痛苦的締造者正是他自己,因爲他自命清高,他愛慕虛榮,他躁動不安,他對生活百般挑剔,他過於倔強而少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應變能力,他只願過一種生活而無法接受和適應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現有生活中處理得當、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現狀,任憑慾望無限度的膨脹,但卻又少了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勇於承擔後果的決心。他智商雖高,可惜情商不足,一個不會應變、不負責任的人,他能有什麼大本事呢?

而與高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對他滿心歡喜、對他無限依戀的巧珍,巧珍專一、勇敢、堅定,她善良、寬容、堅強、豁達,她從不曾用金錢和地位衡量過愛情,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特別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後,她承受着內心巨大的創傷卻依舊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既沒有因爲高加林的拋棄而尋死覓活,也沒有因爲別人的流言蜚語而對當初的選擇有過任何遲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職查辦後依舊不改我心,爲他做着利於他而又不逾規矩的事情,她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決定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負責,即便在高加林撤職後重回故土,她也不願舍馬拴而重回高加林懷抱,因爲她知道既已作出決定,便覆水難收。

其實,人生的確是矛盾的,試想如果我們處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們敢保證我們會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確的選擇嗎?當我們作爲鄉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視時,我們就能保證自己仍能保持內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熱的舉動來嗎?恐怕到時候我們也會感嘆悔之晚矣吧。

人生的選擇本就無關對錯,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難的是我們對每個決定負責的勇氣。有些道理總要跌過跟頭纔會真正記在心裏,人生總要面對挫折、失敗、無奈等種種不如意,可貴的是面對這些仍能保持內心的清亮,儘快調整心態,學會自省和思過,最重要的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的勇氣。《人生》不過是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中某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縮影,該作何種選擇,該負責還是該逃避,我們就用我們的人生來回答吧!

  人生讀後感6

我們欣賞相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人生”回首着各自的“人生”。

新時代有句口號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身處現實的平凡生活中真的能夠如此嗎?我想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都或多或少的經歷着不想擁有的變數,高加林的人生經歷正是我們生於農村鄉下里這種普通樸實的百姓的寫照,這個看似公平的社會實則永遠沒有公平而言,且不說高加林對未來生活的慾望和對巧珍感情的對待是否正確,就他對工作態度而言可以說是個非常努力的人,也算有才華的人,可最終卻被現實狀況戲虐了,我個人覺得其實也是對社會的損失,因爲就此埋沒了一個人才,即使不是人才也算是個工作中肯爲社會服務全力以赴付出的人。

至於在感情方面我們站在巧珍的立場我們是心疼的,但如果站在高加林的角度呢?換作是我們自己會怎樣選擇呢?人心都是貪婪的,希望能夠擁有的一切都是讓自己滿意的,可事無圓滿,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總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戲劇化,每每一切都是來的那麼突然,一切都恍然如夢,未來高加林會變成什麼樣子?是從此萬念俱灰,還是依舊雄心壯志,又或是平淡且從容的在這片土地上安守流年?

說到這裏我彷彿突然切身經歷了一句話,真正領悟了這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只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後才能擁有的心境。

  人生讀後感7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於你時,你纔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裏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

  人生讀後感8

前兩天閒來無事,就把路遙的《人生》看了一遍,剛開始我還以爲這本《人生》是寫了很多又長又臭的大道理,沒想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這本書是一本小說,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在陝北地區發生的故事,故事圍繞主人公高加林從畢業到參加工作後幾年的起起伏伏的人生髮展機遇和挫折,從一個微觀的視角,講述了“人生雖然很漫長,但是關鍵處只有那幾步”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大的感觸就是,高加林的故事很像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的“小猴子掰玉米”。一開始小猴子有個玉米,但是它看見了桃子和西瓜,於是就扔下玉米去追桃子和西瓜,但是桃子和西瓜沒有追到,回頭再去找玉米,玉米也不見了。在那個年代,劉巧珍一個農村女孩和你戀愛,名聲敗壞了,以後讓人怎麼找婆家?!同時,從擇偶的標準來看,即使劉巧珍不漂亮,單衝她這個賢惠的品質,你也不能拋棄啊!更何況人家女孩還幫你“賣饅頭”,三番幾次地跑到縣城給你送錢花,這樣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然而高家林卻拋棄了她,和黃亞萍在一起,讓人氣憤。

正如我們一句農村俗語所講:“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剛剛盛了一碗飯,還沒有吃,恰好看見鍋裏有更好吃的,於是放下筷子去鍋裏撈,結果僧多粥少,鍋裏好吃的東西沒有撈到,回頭到桌子上想吃自己原來的那碗飯,卻發現那碗飯也被別人給吃了!

因此,在人生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風景,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也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多的誘惑,但是我們必須凝聚心力,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做出最優的選擇!而且,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我們都不要好高騖遠,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向前方!

  人生讀後感9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小說,像路遙的很多悲劇小說一樣看完總會讓人難受很久,但是悲劇的結局比美好的結局更讓人記憶深刻,讀完以後深深反思。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巧珍這個人物。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敢愛,熱情,大方,爲了她喜歡的加林,她不在乎村裏人的目光,爲了讓加林不再苦惱,她願意放手讓加林高飛,即使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也沒有怨恨他,“她曾想過死。但當她一看見生活和勞動過二十多年的大地山川,看見土地上她用汗水澆綠的禾苗,這種念頭就頓時消散得一乾二淨。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郎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瞧,這是一個多麼熱愛生活的姑娘,她的生命充滿的活力,她愛這個世界,“她覺得大地的胸懷是無比寬闊的,它能容納了人世間的所有痛苦。”與大地相比,自己的痛快何其微小。她還是一個善於反思的姑娘,“經過這樣一次感情生活的大動盪,她才似乎明白了,悲劇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她和親愛的加林哥差別太大了,她現在只能接受現實對她的這個宣判,老老實實按自己的條件來生活。”於是,她嫁給了馬栓!在結婚那天,妹妹巧玲曾對巧珍說了一段話“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爲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一段話點醒了巧珍,也點醒了看這本書的每一個人。是啊,“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對於書中的巧珍如此,對於加林、亞萍、克南等所有人都是如此,當生活沒有給予我們想要的東西,反而給予我們磨難,生活的道路也出現的岔口,我們該怎麼走,怎樣選擇?

  人生讀後感10

《人生》這本書,是爸爸送我的十五歲生日禮物。鵝黃的封面上,寥寥幾筆畫出一輪夕陽、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與一抹孤寂的背影,“人生”二字遒勁有力。接過書,我像着了魔似的,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夏日傍晚,悶雷滾滾,彷彿有怒不敢言似的,讓人心裏又悶又溼,不痛快。主人公高加林光着身子,汗流浹背,向我奔來。我隱隱感覺不妙。老兩口看見兒子,笑了;而他,卻一頭倒在牀邊。這是怎麼了?老兩口替我問出了答案——原來,他高中畢業後,回村裏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不料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不得不重新回到黃土地上勞動。讀到此處,我爲高加林感到不甘,可有什麼辦法?生活彷彿從來就是如此不盡如人意。

此後,高加林每天拼命幹活,卻絲毫沒減輕心中的憤懣。快陷入絕望之際,他遇到了巧珍。在巧珍眼裏,高加林是完美的,她以滿腔熱情換得了高加林的注意;而在高加林看來,巧珍只不過是一個他在跌倒時可以與他分擔痛苦的人。他心性高,自然看不上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姑娘,儘管他倆在草垛上賞月,在別離時相擁而泣……或許他流露過真情,但那隻不過是感動而已。

終於,高加林等來了機會。他進城時遇見了老同學黃亞萍,兩人有太多相似點,一拍即合。很快,他在巧珍來送狗皮褥子時,向她表明了心跡。他選擇了黃亞萍,並依靠她的關係進城工作。巧珍在落寞之餘嫁了人,與高加林再無瓜葛。可惜好景不長,高加林依賴裙帶關係進城的事情敗露,他再次回到了那片一直想逃離的黃土地。一切又回到原點,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話:“萬物走到盡頭皆是迴歸,而我還在自己的軌跡上追尋着遠方。”

合上書,淡淡的黃土氣息彷彿還在鼻尖縈繞。讀完高加林的人生,我開始相信宇宙中或許真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像老人常說的,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我不止一次地想: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意義何在?人生帶給我的困惑纏繞在我心底,剪不斷,理還亂。隨着時間流逝,我才慢慢明白一些。

初春,我去鄉間田地裏寫生。線條自筆端緩緩流出,我恣意描繪着一幅幅蘊含勃勃生機的畫面。田間有一條小溪,淺淺吟唱,緩緩流淌。拂面而來的風中夾雜着泥土的芬芳,好聞得很。遠處跑來一個小女孩兒,她用稚嫩的眼神打量着我。她身後跟着一位老人,滿頭華髮,精神矍鑠。小女孩兒掬起一捧溪水,看着水中映出自己的影子,綻放笑容。她指着小溪問:“爺爺,溪水爲什麼會流啊?”老人沒給出回答。“那溪水流到哪兒去了?”她又問。老人笑笑,蹲下身子,掐了一片綠葉,葉片上滾動着幾滴水珠;又折下一朵野花,那花尖兒上頂着一顆亮晶晶的露珠。“這溪水呀,就像人生一樣,會一直向前流動,你長大就明白了。快走吧,你奶奶要擔心了……”老人一邊將綠葉與野花放在小女孩兒手中,一邊和藹地說。我不知道她聽懂這番話沒有,我好像懂了——人生就像溪水一樣,雖不知它爲什麼流動,它要流向何處,看似沒有意義,卻一直存在。當我們老了,追逐過名利之後,心閒淡下來,再來田間散步,或許會發現這條溪流很細,流得可能不遠,盡頭就在岸邊的樹葉上、花尖上。

盡頭還可能在哪兒呢?冥冥之中,我被這樣一個聲音促使着放下畫筆,去找尋。

  人生讀後感11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青。

《人生》是我前幾個月讀的一本書,路遙用他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一個年輕小夥高加林一年的經歷,他的一年可謂是起起伏伏。

高加林是一個農村的知識青年,他擁有強健的體魄,極富文采,在當地小鎮上當一位人民教師。但平靜的生活被村中的大隊書記高明樓打破,他利用關係將自己的兒子三星代替加林當了教師,這對加林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不得不回到村裏當農民。但在村裏,他與村裏最好看卻沒文化的劉巧珍相愛。因爲加林的當了勞動局局長的叔父回來村裏,高明樓怕得罪他叔父,又靠關係將加林送到縣委大院當幹部,加林隨後與劉巧珍道別。加林進城後不久,就與高中同學黃亞萍相遇並熱戀。但由於黃亞萍之前有一個男朋友張克楠,張克的母親爲此憤憤不平,她於是舉報了高加林靠關係找工作的事。加林很快就被撤職,他有回到了農村,變回原來那個一無所有的人了。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遏制了一股憤怒的情感,加林本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普通人,但他自己卻沒經得起誘惑,因爲一個人而背叛另一個人,到頭來只是一無所有。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也不好,因爲關係而得到一官半職的事情,大家都習以爲常!去回望我們的一生,從小到大經歷了許多挫折,也獲得了許多成功。在我們的每個挫折和成功背後,我們多多少少都懂得了什麼。這些挫折與成功的經歷不正是加林這—生的起起伏伏嗎?人的一一生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得到經驗,然後憑藉這些經驗換取一次次的成功,成功與失敗才鑄就現在的我們。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岔口,在抉擇前進的方向時,要經得起誘惑,不能像加林這樣迷失自我。

柳青說過一句話:“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網絡上我經常會看到一種新聞:“某官員因受賄被抓。”這些官員不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受了誘惑,走錯了方向,於是他們人生的很大一段時期從此就受了影響。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應是理智的,在心中建立一座燈塔,讓我們在抉擇時,可以明辨出哪條纔是我們應走的道路。

高加林的一生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深愛他的人劉巧珍;高加林的一生又是不幸的,他由於各種因素最終一無所有。願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成爲高加林,在生活中要經得起誘惑,做最好的自己,讓誘惑不要衝破心裏的大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