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習慣》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習慣》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習慣》讀後感

《習慣》讀後感1

感恩,你學會了嗎?有人會說:“感恩還用學嗎?當別人向我做出友善之舉時,我就會感謝他呀?”可是,如果別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還會再像剛開始一樣無比感激嗎?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會再如開始時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會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時還會因此抱怨、生氣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習慣》。講的是卡羅爾爲了向鄰居史密斯夫婦表示友好,做了一個餡餅給他,史密斯夫人無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婦也是很感謝,第三次史密斯夫婦只簡短地說了一句“謝謝”,第四次時甚至有些抱怨時間有些晚,接着,卡羅爾因爲忙,沒有做餡餅,史密斯夫人異常生氣。

看了這篇文章,我也很生氣。當別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時,你爲什麼會覺得理所應當呢?你怎能可以從驚喜萬分,變得比較激動,變成平淡,再變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貪得無厭了呢?當你接受別人的友善時,爲什麼沒有想到要禮尚往來,也對別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報呢?

還記得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被稱爲“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僅僅3根能微弱活動的手指和一雙不會說話的眼睛,面對記者的提問,霍金用電腦艱難地打出了一下幾句話: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着的親人與朋友。”最後這位科學巨人又艱難地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要心懷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我還要感恩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邊的人!

馬驫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會坐着馬驫爸爸的車去上學。有一次,馬驫爸爸出差了,馬驫姐姐開車送我們去上學。因爲姐姐剛學開車,車開得有些慢,所以我們倆就遲到了,當時我們還埋怨姐姐,現在想一想,真的很慚愧,這麼冷的天,姐姐還早早出門送我們,我怎麼能還埋怨姐姐呢?姐姐,對不起了!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會更加留心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情,我會感謝身邊的人對我幫助,對你們心存感恩,就像樹木會感恩陽光的德澤,小草會感恩大地的饋贈,魚兒會感恩海洋的胸懷,飛翔的雄鷹會感恩藍天的遼闊。

感恩要常記心間,真情永駐心田,成長路上,感謝有你!

《習慣》讀後感2

今天,我在《心靈雞湯》這本書上讀了一篇我們都有過這個壞習慣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甩掉拖延的壞習慣》,主要講了一個女士在懷孕期間買下了毛線,給孩子織衣服,然而他卻一拖再拖,孩子出生了,然而那些毛線卻不夠給孩子織一件衣服了。

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過拖拉的壞習慣——今天的作業拖明天,明天的作業拖明天,明天的作業拖後天,這樣一來,大後天的作業是不寫都不行了,寫吧,那會被寫暈的,不寫吧,下一次還要受更大的罪。唉!!!我們必須克服拖延的壞習慣,莎士比亞說: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所感悟。

《習慣》讀後感3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一部研究教師習慣的經典之作。它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習慣。全書總共分爲獨立的五個篇章,列有五個小標題。第一篇,教育習慣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第二篇,教學習慣篇:成爲有魅力的教師;第三篇,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第四篇,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第五篇,行爲習慣篇: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我一篇一篇仔細地閱讀,每一篇都由名言導入,接着闡明道理,再配上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真讓人歎爲觀止。我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覺得自己可能讀得太快,太匆忙,學到的太少了。於是我又讀了一遍,並做了大量的摘錄。讀完全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書中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教師心理健康、教師自身的生活態度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吸收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學到寶貴的經驗,找到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更可喜的是從一些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的教學方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好習慣之35——追求課堂的簡約,這個內容給我的啓發特別大。

文中談到簡約課堂應做到:六簡,即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媒介簡單,教學用語簡要。透視簡約課堂的教學觀,我對教學的”大道至簡”有了更爲深切的認識。所謂大道至簡,意思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真可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藥物騙錢;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高人指點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爲學日增,爲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簡約課堂,我認爲:教學目標要科學、可測。“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的教學要有效得多。選擇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作爲教學的內容,對繁雜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大膽刪減。學習過程應該是科學的、順暢的、符合學習規律的,根本沒有必要搞得那麼複雜、玄乎和深奧。課堂語言除卻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莎士比亞說過:“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約,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簡單,它應該是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方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掌握知識結構,減輕學習負擔。在簡約的課堂中,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真正實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從而,最大意義上接近教學的本質,師生真正享受到由簡約帶來的輕鬆而愉悅,自由而深刻。簡約是教師長期實踐形成的一種教學風格,是教師高度凝練的教學思想的結晶,是教師努力追求的教學藝術境界。總之,一句話:解放教師,解放學生,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悅。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感到羞愧難當:課堂效率低下,不受學生歡迎,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學以致用,我開始嘗試走簡約課堂的教學之路,對每一堂課用簡約課堂的教學思路進行大手術。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個多月的實踐,我的課堂教學面貌出現了新氣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聽課效率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許多,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我的課了,而我自身也更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的課堂了。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猶如喝到了一杯仙露瓊漿,那種感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所說:教師只有重視讀書和學習,其視野才越開闊,思想境界才越高,敬業精神才越強,教育教學質量才越高。

《習慣》讀後感4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雲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裏行間處處閃爍着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

有這樣一本好書,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認真閱讀,一定會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孫老師的這一名著會激勵我們奮發向上,會在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巨大的精神力量。

孫雲曉老師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範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繫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範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裏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嚮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爲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爲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爲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節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芸曉老師提倡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小到一句話,一個眼神。告訴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勵孩子告別不良行爲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每次安排寫字都要檢查孩子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直到養成習慣爲止。

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爲範,學高爲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爲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牆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教育無小節。在學生活動的世界裏,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爲是細枝末節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爲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不同的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跟染絲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們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世界,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讀孫雲曉老師的著作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快,把從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那纔是教師最有價值的人生。

《習慣》讀後感5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完此書,感覺有很多收穫,現將體會談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從書中所談到的"七個習慣"來看,人的品德和觀念是取得高效能的基礎。七個習慣分別是:

習慣一:積極主動 ------個人願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爲自己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在互賴關係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彷彿施力於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爲動力。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的前三個習慣可以使人從依*達到自立,而進一步養成了後四個習慣的人則是最高境界的人。

《習慣》讀後感6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的,在這個假期我也讀了不少好書,也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今天我有讀了一本《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想就裏面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想。書中說到第一個習慣,養成習慣,習慣不是造就你,就是毀掉你。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讓成習慣,養成好的習慣,可以造就你的一生,但如果形成不好的習慣,有時候將會毀掉你的一生。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斷的改進自己,把壞的習慣改掉,向更好的餓方面發展;書中說到的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把握自己的命運,不然別人就要來把握。

這句話說的非常好。是的,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個人只有有了自己的目標,纔會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的努力。自己把屋不了自己的命運,那就只有等別人來把屋的了,把自己的一生交在別人的手中,你的命運將會是如何,可想而之。看完這本書,書中的這兩點讓我感受真的很深,以後我還會多看些好書,讓自己更加的優秀!!

《習慣》讀後感7

假期裏,認真拜讀了由楊冰主編的《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

書中一共講了80種好習慣的培養。這108種好習慣,涵蓋了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如:學習習慣、行爲習慣、勞動習慣、品德習慣、個性習慣……該書不僅有明確的指向性,而且還具體介紹了究竟怎樣培養這些好習慣,具有可操作性。

正如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在序中所說“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習慣對於孩子一生成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一說到習慣,父母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平時也比較注重這兩方面習慣的培養,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且聽話的好孩子。

但科學家認爲,最終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特殊的品質,即人格在起着主導作用。因此,對於孩子人格的培養不可忽視。所以,在《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中,濃墨重彩地講到了個性、品德等習慣的培養。書中指出,應該培養孩子誠實的習慣,養成豁達的性格,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寬容,學會與人溝通,還介紹了怎樣培養孩子精益求精、謙虛謹慎、堅持不懈的習慣……這一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孩子在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書中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因爲在過去,我儘管也滲透了這些方面的培養,卻沒有它們提高到習慣的高度。

今後,應有意識地從孩子的學習、行爲中挖掘教育因素,加強這些方面進行培養,讓孩子成爲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孩子,爲他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各種習慣的同時,要起到榜樣和表率的作用。要想讓孩子尊重老人,那父母首先就要關愛家裏和周圍的老人;要孩子誠實,那父母就得做一個誠實的人……在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

我喜歡讀書,空閒時,喜歡給兒子讀讀故事書,或是自己捧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長期以來,兒子耳濡目染,也漸漸愛上了讀書,養成了自覺閱讀的好習慣。爲此,我頗爲自豪。但在培養兒子自信、遇事不急躁這些習慣方面,我就嚐到了自己釀成了“苦果”。都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言傳勝於身教。”我是一個缺乏自信且脾氣比較急躁的人,所以給兒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他也變得脾氣急躁、愛發火。

今後的日子裏,我得先改改自己的壞脾氣,相信我會通過改變自己,從而影響兒子,把他的一些壞習慣給改過來。孩子年齡小,就如同一張白紙,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做父母的應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着手培養孩子方方面面的好習慣。

在培養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當孩子出現某方面的習慣問題時,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應耐心地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和孩子一起共同想出適當的辦法進行矯正。同時,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有信心,因爲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父母要給孩子時間,相信孩子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拿破崙.希爾說得很好:“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將來,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爲他們美好的人生播種下健康飽滿的種子!

《習慣》讀後感8

正如一個人的傑出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並不因爲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爲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衆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爲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爲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以下就七個習慣具體談一談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積極是書中提及的第一條習慣,作者認爲: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並且可以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積極迴應;人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爲自己創造有利的機會,做一個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選擇的自由",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的個體擁有選擇的自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潛規則是不能妨礙他人選擇的自由。接着,個人必須爲自己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承擔責任。當外界出現刺激時,積極主動的人必須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然後給出個人特色的迴應。這種自由被視爲"人類最終的自由",即在任何環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及迴應方式。這給廣大沒有做出選擇的人提供了一線光明和希望。

我們經常說:"我不小心忘記了……,"我遲到,因爲……","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找藉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爲自己的行爲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爲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爲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爲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爲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爲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爲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實際中的創造是由心智來創造的,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麼書中提到了創造的順序:第一步是規劃預期的結果,二是實現預期的結果;區別只在於一個是規劃,另一個是實現,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書我也明白了,爲什麼有的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不是因爲機遇,也不是因爲能力,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又怎麼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麼呢所以說,活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是很悲慘的,這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時候,問問自己要過嗎有多麼強烈的想要

目標都可以設定,會寫字的人都會,但〖以終爲始〗說的是"以結果爲目標",因爲目標有可能得不到,但結果是一個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結果如何,用此來刺激自己,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這纔是好習慣,高效能習慣。

在以往的工作習慣上,我做事總是要問自己目標明確否但也僅侷限在做單件事情上,缺乏系統的目標,對事情過程控制不好,經常有頭沒尾;〖以終爲始〗講了一個"個人宣言",我認爲很好,我太缺乏與自己溝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是就事論事,很多事情都偏離了目標,而我們還在拼命的去常識,這很是低效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要事是我們前一階段討論很久的一個概念,多麼的好我就不說了,我認爲要事是目標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則爲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應該被稱爲要事,如果弄不懂什麼叫要事,就難以把時間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爲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爲始的延續。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雙贏思維我認爲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於佛家學說,既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數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後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己,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認爲是七個習慣中最難作到的,也直接影響着"統合終效"。

在雙贏思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維上都提到了人際關係,我也這樣認爲,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麼要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都好,就必須有兩好的人際關係,而書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點也說了"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實現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雙贏還要需要勇氣和體諒,所以要學會雙贏的思維。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爲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爲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爲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纔會有合作產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瞭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爲自己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瞭解到此習慣的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衆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統合綜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爲了同一個目標研討的過程,我們目前有兩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獨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說:大家很難達成共識,商討出大家都認可的一太方案。

統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後果就等於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爲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習慣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對於不斷更新這項,我認爲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總結,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總結的層面,這是不夠的,應該全面審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素養就在提高整體,提高前面提到的六個習慣,這一切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教師。

《習慣》讀後感9

有時我們刻意做出的選擇會在自己停止有關思考後持續,而且是日復一日地持續。在某一刻,我們會有意識地決定應該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時去辦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麼時候去慢跑,然後就不再作選擇,這些行爲會自然而然地持續。這是人類神經系統作用的自然結果。這就是習慣!通過弄清楚這背後的原理,你可以重新構建你的習慣。

當習慣前面加上定語,就變成好習慣或壞習慣,例如:菲爾普斯賽前減壓的慣常行爲;癮君子的酗酒行爲。多少雞湯類書籍向大家介紹瞭如何培養好習慣,殊不知改變壞習慣同樣重要,甚至比養成好習慣更具有研究意義。《習慣的力量》一書從嚴謹的科學研究開始到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束,教會讀者如何發現習慣迴路。

從腦受傷患者腦電波變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清楚地闡述了什麼是習慣迴路。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迴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爲。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爲,改變自己的習慣。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幾乎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變習慣,僅僅行爲上做到了還不夠,許多戒菸戒酒者重新吸菸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要從心理上必須相信改變是可能的,但是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似乎有點吃力。同樣的過程也讓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療屢屢獲得成功,它利用團體的力量教人們學會去信仰,將人們聚集起來互幫互助,協助對方進行改變。因此,當處於團體之中時,信仰更容易建立。

總結起來,習慣是怎麼改變的呢?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爲。但這還不夠,爲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的。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習慣》讀後感10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閱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於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告誡人們:只有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爲當代大學生已經可以深刻體會到現在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

因此,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不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展的最新資料。不至於成爲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要想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養成前三種習慣,遵循相應的原則。爲什麼說前三個習慣,是因爲這七個習慣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從低到高、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爲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爲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雲密佈的時候就無精打采。而我們要爭取成爲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價值觀纔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精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