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達摩流浪者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達摩流浪者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達摩流浪者讀後感

《達摩流浪者》號稱是《在路上》的續篇,那麼,達摩流浪者讀後感怎麼寫,你知道怎麼寫嗎?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編整理的內容吧!

凱魯亞克的書,你可以隨時拿起來看。從哪一頁開始都成,隨便看到哪,書裏面沒有結構、高潮和懸念,但換句話說,書裏的每句話都是高潮。因爲他書裏描寫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不尋常和充滿吸引力”。我手裏晃着《達摩流浪者》,滔滔不絕。“那麼,你這篇書評就叫‘句句高潮’吧”,同伴眼中閃着狡黠的目光。

其實按我低調的風格,這篇小文應該叫“打開書本,隨時出發”。凱魯亞克的書總是讓人有種獨自流浪的衝動,但是既然一時半會逃不開朝九晚五的生活,那麼隨着書本,跟着凱魯亞克來一段瘋狂的旅程也是不錯的。

《達摩流浪者》號稱是《在路上》的續篇,我剛看見的時候還以爲這本書叫《顛覆平庸》——腰封上那幾個字可比書名要大和顯眼的多。拆掉腰封,封面上就只剩下凱魯亞克的簽名,空無一物的設計倒蠻切合書中禪宗“空”的理念。可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空白的不過是書皮兒。拆下書皮兒,手裏終於是本裸書,那封面像是拿毛筆瞎畫了一個“十”在上面,不知所云的很有範兒。

翻開書頁,上來就是一段洛杉磯到舊金山的旅程。我每次看他的書都要備份美國地圖,跟着他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瞎躥。但這本書和《在路上》相比,總里程少了很多,瘋狂的派對也有所減少,多出來他們打坐、沉思還有拈花微笑的故事,流浪的路上也帶着禪的領悟和信仰。但不要把這本書和一些參禪悟道的小品文聯想到一起,他們還是一羣愛喝酒的小夥子,餓的時候會想吃好時巧克力棒。

小說以雷蒙?史密斯(原型即傑克?凱魯亞克本人)爲第一人稱敘述,真正的主人公則是以詩人加里?斯奈德爲原型的賈菲?賴德,內容上是凱魯亞克本人的'流浪回憶錄,充滿了對“垮掉的一代”整體精神面貌的刻畫。

寫作風格上還是“自發性寫作”,簡單講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像杜魯門?卡波特嘲諷的:那不是寫作;是打字。這批評真沒錯,1957年11月26日,凱魯亞克在奧蘭多開工,十一天之後,也就是12月7日,七萬五千餘單詞的《達摩流浪者》便告完稿。但是這種風格讓我讀起來有狂飆突進的快感,你就像能感受到他雙手在打字機上的節奏,那麼的流暢。翻開書就像看老朋友的日記,嘿,瞧這傢伙又去了哪,聽他給你講路上的見聞。那種生活是我們常常向往但總是缺乏勇氣去踐行的:穿二手店的衣服,搭便車上路,在睡袋裏夜宿河谷,在杳無人煙的深山裏做林火燎望員。在揹包裏裝滿可以應付世界末日的裝備,來和這個消費主義的工業社會說再見。

看完這本書總會勾起我對狂放不羈的粗糙生活的嚮往。如果你不滿足於只是看書,對日常生活精神出軌,那麼就拿起揹包出發吧。或者可以買一個睡袋在自己家的地板上睡覺,至少可以做一鍋鷹嘴豆培根湯,和他們一起在深入骨髓的疲憊後,享受最美妙的晚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