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1

最近讀了北京十一學校魏勇老師編寫的《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這本書,內心感觸很深刻。作爲一名教師,課堂是每天守望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風景。“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也是我常常追問的一個話題。此書中,魏勇老師從“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曾是學生”“好課的標準是什麼?”“好教師擅於提出好問題”……等五個專輯中,給一線教師作了很好的解讀。怎麼讓教室充滿魅力?怎麼彰顯課堂的力量?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覺得魏勇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啓發和思考。下面,我簡單地從以下三方面來談談感想:

一、自己也曾是學生

魏老師在書中說到了作爲一名老師千萬別忘了自己也曾是學生。魏老師的課堂設計總能別出心裁,這些都來源於魏老師從學生的經驗來上課,這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讓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爲自身的素養。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時刻記住:自己也曾是學生,這樣才能給予學生不一樣的驚喜,這樣的驚喜纔會有“侵略性”,纔會有有“顛覆性”。作爲教師,我們無需總把自己擺在至高無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這無形中讓自己與學生有了距離感,我們要懂得以最真實的自我去面對學生,與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思考,對他們施加教育的同時,我們也從學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響。新時期的教育更要求教師要學會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不要過於低估學生的能力,過於霸道和專制只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作爲教師我們有各項規定需要遵守,但不代表我們沒有自己的主權,所以我們要像魏勇老師說的那樣,守住教育的一釐米主權,用良性的變革去促進教育的發展。努力做一個幽默智慧放鬆孩子氣的老師,這樣更受學生的歡迎。

二、一堂好課的標準

究竟怎樣的一節課才能稱得上是好課?相信這是所有老師都會思考的問題。魏老師認爲好課應以學生爲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一定的開放性,同時又有一定的邊界性。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要服務於學生的成長,一切爲順應學生的成長而設置。而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時,他們才能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生成新的知識和見解。但課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話題以及各種突發狀況並不是老師所能預料到的,而老師如何處理這一系列的狀況是這節好課的重點。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要僅僅侷限於某一學科的教學,學科間是融會貫通的,這樣的課堂學生受益良多。開放性的課堂要求我們吸納更多不一樣的觀點和內容,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邊界,對於那些遠離事實及邏輯的言論,我們要堅決抵制,要給學生們構建一節美好的課堂。一切以學生爲主,一切爲學生服務,我們不能爲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不能爲了預先設定的教學步驟,而忽略最真實的學生個體,拋棄課堂中突發的錯誤以及個性提問,應以主持人的身份輕鬆靈動地主持、調節一切可能,不避免衝突,不無視錯誤,以這樣的目標爲出發點,一堂好課就離我們不遠了。

三、善於提出好問題

魏老師認爲好的問題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好問題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課堂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好問題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飢渴感的關鍵。好問題應該具有挑戰性,自然地包含基礎知識,具有延伸性。我們在課堂上要擅於抓住有價值的信息提出問題,要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多多追問,引向深入,讓學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臺,更讓其的思維在課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們提出問題時,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式,引發的效果也是不一樣,這就取決於怎麼鋪墊。而這取決於老師自身,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身,與時俱進,找到適合自己天性的教學方式,要關注學術前沿,切不可閉門造車。我們可像魏勇老師那樣通過假設討論,正反對照,發現矛盾,挑戰自我等方法來提出問題,學生纔會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思考的慾望和能力,纔會讓他們喜歡上我們的課堂。

總之,魏老師所做的一切都以學生爲中心,他的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他的教學精神給人以啓迪,這對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向魏勇老師那樣學會創新思考,學會總結積累,學會逆向辯證,學會挑戰奉獻,那麼這樣的課堂纔會洋溢着自信、活力、智慧、獨特與創新,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得遇見魏勇老師,能夠品讀他的教育心得,我覺得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2

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上課習慣好,學習成績好。上課是老師傳道受業的重要途徑,老師只有上好了課,才能守住講臺這塊陣地,才能博得學生的信賴,才能讓學生髮自內心地敬仰,能喜歡自己這個老師,喜歡自己所教的科目。並且多年以後學生回憶起來仍然興趣盎然。怎樣做,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師在書中《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爲我們指明方向。

翻開這本書,裏面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和理論,而是魏勇老師作爲一線老師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是教學隨想,真真切切地從課堂、學生、如何上課、如何提問、教師學習等方面娓娓道來。他以粗獷,明晰,大將之風的文筆,向人們揭示出教育的本質,給老師點亮心中的迷惑:別忘了!自己曾經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上一節好課,纔是尊重孩子!

“別忘了,我們都是當過學生的人,我們最喜歡聽哪種老師的課呢?第一,風趣幽默;第二,他在課堂上總能給我們一種新的東西,讓我們感覺意外,讓我們感覺腦袋被拍了一下。”書中這段文字給我感觸最深,我們當學生的時候就喜歡有趣的老師上課。現在我也是一位老師了,應該回想一下當學生時對老師的期許,我們可以成爲我們學生時喜歡的老師,那應該能給現在的孩子們驚喜。

魏勇認爲課堂其實是師生共同經歷的精神旅行或者精神探險,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在驚喜中享受發現的樂趣。在這種探險中,教師的角色接近於導遊,始終在寬鬆愉快的氛圍中引領遊客有計劃地領略未知的湖光山色,去探尋茂林修竹中的某一處幽靜。教師要善於從教師這個高冷的角色轉換爲平和的'共同學習者,時刻提醒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學生,以學生的視角撥開橫亙在師生之間的霧霾。

一節好課,纔是尊重孩子!魏勇老師說,如果一節課平庸的上下來,沒有給學生以驚喜,沒有給學生帶來禮物,對學生就是不尊重。因爲學生是多麼渴望老師能給他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啊!我感覺,就是在組織教學上,也要經常變花樣,學生注意力才集中。經常一種方法下來,學生沒了新鮮感,課堂就沒有了活力。上好一節課,是需要老師多學習,多思考,多討論,多用心的。

認真學習,不斷思考,是老師在教學上不斷成長的前提!繼續讀魏勇老師的書《怎樣上課,學生才喜歡》,讓我們不斷進步!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3

對於我來說老師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應該是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能對英語學習持續保持着興趣、樂學、學得好。選擇暑期看看哪一本書的時候,跟隨着感覺走,選擇了魏勇老師的《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看完突然覺得自己的課可以提高的空間還很大。從教12年,我也一直努力地備課、上課,想着法子讓自己的課堂有趣點,所幸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心,所以我的英語課基本上孩子們還是喜歡的,但是我卻沒有更深入的總結去思考,孩子們喜歡是喜歡在哪個地方了。12年來,有過不少自我感覺還不錯的課堂設計,上過不少公開課,每每上課前總是一番思考,備課時更多的是爲了要把這一節課上好而去備這一節課。只有學會總結,路走得才能更遠更寬。

書中總結說"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跟學生相處,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需要跨界,要設計好的問題"這讓我回想起剛畢業爲師的那兩年,因爲實習是在高中進行,所以出來工作時到小學任教,小學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簡單到讓我覺得一節課40分鐘實在太長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在教室裏面對着小猴們打發這漫長的時間。還記得開學的第二個星期學校英語科組的同事們就來聽我的課,好緊張,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上,硬着頭皮在課堂上帶着孩子一個單詞讀了快5分鐘,一篇課文好幾個單詞,我帶着孩子就一直在那念,終於等到下課了,感覺科組同事們都要吐了。也正是因爲這節課,學校開始安排我去觀摩學校其它英語老師的課,通過觀課我開始學習英語教學的5步驟,瞭解到原來小學英語是應該這樣教的,應千方百計的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孩子們喜歡遊戲、喜歡錶演,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適時的創作表演的機會。不同老師上課的風格就很不一樣,我開始思考我自己可以怎麼上。一開始還是無從下手,於是就從模仿開始,模範自己喜歡的某個老師的上課風格,方式,慢慢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真正開始了小學英語的教學生涯。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教態更加自然,教學可以更遊刃有餘,同時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

"課堂是拆圍牆、開窗戶的工程。好課要讓學生滿腹狐疑,要給學生驚喜!"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它當成一個工具,用來交流在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是最有效的,但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作爲英語老師我們應該更多給學生創設與真實生活相關的語言情境,課堂上應當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去練習英語,學習英語。語言的學習很枯燥,培養學生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需要英語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涉及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給同學們帶來新鮮感,帶領這學生們走入英語閱讀的世界,探索不一樣的領域。

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需要我們從認識上去改變,從行動上去磨練,從實踐中去總結,從反思中不斷去完善。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自己的課,因爲自己愛上講英語,喜歡上學英語,這是我的一個願望,我也將爲了實現這個願望不斷地努力,與學生們共同成長。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4

暑期告別校園的最後一晚,去圖書館走走,在卷帙浩繁的書籍前,不曾想會留意到一本書——《用思想點燃課堂》,匆忙翻閱也留下極深印象,回來後網上竟然無貨,衝着著者就買了另一本——《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單看書名,似乎是課堂教學技巧的彙集,有點淺薄了。不過開卷以來,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著者魏勇老師是一名歷史老師,閱讀這本書,能看到許多歷史學科資料和大家身影,錢穆、茅海建、黃仁宇、哈耶克、托克維爾,但竟然也活躍着許多其他學科的影子,如竇桂梅老師所講的《晏子使楚》,《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司湯達,孔子和《論語》,甚至是詞人謝榛,詩人海子,對《南方週末》的評價,以及康德、波普爾等人濃厚的哲學思辨。著者汲取豐富的學科養料,有着廣博的視野,植入自身思考,傳遞出的對教育的認知和做法,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一位歷史系教授在報上說,"一個好的歷史老師講故事,一位差的歷史老師抄黑板"。那麼,這位歷史老師採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穿插講述了許多案例和故事。

比如,教育的本質。動物世界的獅子攻擊牛羣卻敗於看似弱小而懂得合作並傳授道理給後代的人類,教育就是分享前人和總結自身的智慧,通過一定的計劃,有組織的傳遞給後人,"教育是爲了讓我們的後代能夠活下去,活得好,還能夠再進一步發展",那麼,教育首先就不是填塞,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壟斷者,知識的控制者。

又如,教師應該教什麼,應該是將教育的本質和學科的目的結合起來思考。曾經我們接受的模式相當於信息複製,然後拷貝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了儲備硬盤,而今天的教學要着重強調"去幫助學生髮展這種處理複雜的學科信息的能力,從而產生創見"。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故事"傳遞的可讀性極強,因爲它們絕不僅僅是原生態的事件本身,更承載着對教育真摯的思考。

出於自身理解能力和擇書偏向,我向來是對正襟危坐的專業名詞,盛氣凌人的學術概念,擲地有聲的教學理念是內心景仰但近鄉情更怯,可遠觀卻難親近焉。所以,對生髮的出來的教學經驗,就別有一種親近感。

那麼著者基於長期的深耕細作,講出許多雖樸素然擲地有聲的獨到見解。

"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曾是學生",當初我希望老師怎麼做,今天作爲教師的我就怎樣做。此外,"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把書本世界和學生的經驗打通,既激發興趣又能真正把教育教學的知識內化爲學生的素養"。

我們曾經都是學生,而學生的世界,和老師認爲理所當然的,並不一樣,只是我們都在變成老師的過程中,忘記了原來的樣子。這種從學生經驗的視角進入教學,不同於傳統的課堂與現實的分裂,與教育的本質更爲貼近。可現實是當我們想到學生的經驗世界時,僅是爲了激趣,當我們傳授知識時,就在遺忘經驗世界。

文中著者幾次都引用到傑克·倫敦的話:如果一篇文章不能使我感到額頭被猛擊了一掌,我還讀它幹什麼!所以著者也一再追求課程的"侵略性",如果學生上課的時候,感受不到驚喜,上課還有什麼意義?"課堂中要有一些出乎學生意料、又能夠讓學生感覺很有收穫的東西(他可能在課前想到了一些,但是沒有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那麼深刻),或者學生壓根就沒想到,結果老師給了他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觀念,或者挖掘除了學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一種深深隱藏在心底的想法和觀念,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說服力"。

上課要給學生驚喜,"對學生最大的尊重,應該是在課堂上給他驚喜;對學生最大的輕視,就是在課堂上表現平庸"。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課堂就是和師生一起做一次精神上的旅遊,若無法帶領學生領略到旅途中的"奇",只是讓學生蒙了眼睛牽着繩索走一圈回到原地,他什麼也沒看到,所有的路都是一樣的走,甚至覺得沒有風景,有一天即便解開了矇眼布,他已經錯失了最佳欣賞的時光和心情,所有的美麗在他眼中都是空白,或者黑暗,他不曾領略過美,又如何讓他尋找和發現出什麼是美。

和同爲歷史名師的袁老師相比,臨時生成的機智和幽默,著者認爲自己更爲遲鈍。不過,廣泛涉獵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方面的書籍,他提出的觀點和說出的道理都有知識背景和思維邏輯的支撐,能讓人感覺到他的論辯話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深度和創見可見一斑。

針對目前幾近完美而稱上是"優秀"的公開課,著者獨樹一幟,"不精確的課堂纔是好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自我展示的舞臺",當今的課堂仍然是教師主掌的課堂霸權,這樣的聲音發人生省。面對着教育中的一些相當機械和教條的改革,忽視了人的複雜性和學科或課程內容的差異,著者喊出"有時,講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的確,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普世化,更沒有唯一正確的教學方式,只有向最合適的教學方式的不斷切近。

著者也隨波逐流地教了十幾年畢業班,也曾乏味和沮喪過,如果僅僅是幫助學生考取好的學校,教書也只是謀生的手段,必須自己去賦予教師工作的意義,這個意義,實際是在探尋教育的本質。

因而,書中尤其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本身,面對新的信息時,既不輕易的肯定它,也不要輕易否定它。教師是要幫助學生建立開放的系統,能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後作出自己的判斷。

這樣一位歷史老師,會鼓勵學生不斷髮現教科書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教學生面對陌生信息時,即便是教科書,"下意識的懸置批判",在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之前,習慣性地去尋找足夠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看法,也許不一定正確,但一定是合理的。

讀罷此書,我也在思考——"爲什麼我要教這些給學生",我們過分注重學科具體知識的傳授,經常自己也無法說服自己爲何而教,忘記教育有更加深遠的目標,這個一定是書本上搜索不到的,是不能複製給學生的,正如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所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人們去渴望大海的寬廣無邊和高深莫測。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5

近來讀魏勇老師的《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這本書,感觸頗深。魏勇老師在書中以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教育經歷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淺出的分享好課的祕密。例如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與相處;教師要發掘自己的獨特優勢,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課堂是發現的工程,也就是魏勇老師說的“拆圍牆,開窗戶”。這些心得源於作者獨特的思考和實踐,尤其是作者作爲一名歷史特級教師,關於歷史方面的思考和感觸更使我茅塞頓開,引人深思,給了我很多現有教學模式下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

對於新手老師來說,讀這本書的最大指導意義不在於怎麼教你上課,不在於掌握教學的技術,而是教你怎樣思考教學,在於思考教學的意義,使新老師確定教育的思想高度,即便現在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也要使自己在教學中充滿人文關懷。比如作者認爲教學的目的是爲社會培養新人,以使其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這樣教師才能將自己從追求考試成績的困苦中解放出來。

關於怎樣的課程是好課,怎麼教學學生才喜歡,魏老師通過多個精彩的教學案例來闡釋,教學中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思維的突破與不同,纔是教學的精華。魏老師也從自身的經歷說到重新迴歸教育本質的成長過程和經驗,讓人感覺非常親切。一切的教師與教學都是從理想跌入現實,在現實的泥沼中苦苦掙扎,再漸漸找到突破口並不斷昇華的過程。這給予我這個新入職的年輕教師很大的信心,而增強這一信心的途徑便是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閱讀、獨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習慣,還有必不可少的對現實社會與社會人的真切關懷。而魏老師對待讀書的態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們在讀書時要正襟危坐,必須集中全部的注意力,這樣的讀書叫“啃”,而我們如果能夠靜下心來,啃一些好書,也會使我們上課的狀態不一樣。我想魏老師之所以出衆的根源便是有這樣讀書的態度,而這也使我堅定了以後讀書的信念,以書溫養身體,以書塑造靈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聲的便是你在學生時代希望教師怎樣做,今天你就怎樣做。想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就必須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來跟學生對話,使教師自己成爲學生與書本之間的一座橋樑。而課堂也就成爲教師與學生一起經歷的一次精神上的旅遊,而對於旅遊的感觸學生與教師也許並不相同。對於學生來說,教師認爲的好課並非是學生認識的好課,而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認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認爲只有搭建書本世界和學生的經驗世界,使其喚起師生共同的情緒體驗,而這樣才能使老師的每句話學生都會容易有認同感,學生的每個感受也會使教師能夠傾心體會,也就是教師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認同感。

魏老師的書給人以啓迪,也對我平時的教學過程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得遇魏勇老師,能夠品讀他的教育心得,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