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裏,從腐舊的家庭裏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爲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爲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今天爲大家準備的是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

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一

在這算不上傳奇的傳奇裏,只有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題記

“在傳奇裏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面尋找傳奇。”似乎張愛玲的寫作都離不開這樣一條矛盾的宗旨,但就是這樣一種情感糾結,價值錯位的安排,才使她在華彩益彰的文壇走出了自己的與衆不同。

大凡傳統的愛情模式都擺脫不了類似三毛、瓊瑤古典浪漫唯美的神話格調。我們膜拜的愛情常態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誓旦旦。。但在<傾城之戀>中,這種被我們視爲必不可缺的元素卻通通找不着影子。是的,裏面也的確沒有。

張愛玲的愛情慣性呈現的幾乎是一種悖乎倫理,暴露人劣根性的病態。例如,<傾城之戀>中的女主角白流蘇並不是瓊瑤筆下冰清玉潔的大家閨秀,而是一個離過婚的,並有點灰頹的女子。男主角範柳原也並非是一個超凡脫俗的正人君子,頂多算個風流倜儻的富款大少。而他們之間摩擦出的愛情火花卻並不亞於那些被聖化的男女。因爲愛得世俗,所以才顯得真實;因爲不類同於愛情神話,所以它才成了世俗愛情裏不可小覷的神話。

<傾城之戀>並未過多侷限於以背景環境渲染人物。她頂多在故事的開頭談到:“白公館有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裏忽忽悠悠過了一天,世上卻已經過了千年。”在這壓抑的闡述裏,我們不難想到生活在這館裏的主人公—————白流蘇的單調和孤獨。在舊式年代,流蘇只能順理成章地陷入價值觀的誤區,認爲: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所以她急切想找到另一個能安放自己青春和情感的歸宿。命運的調侃,讓原本和自己妹妹寶絡是一對的範柳原義無反顧地鍾情於她。在範柳原的熱烈追求中,她有過徘徊,有過退步,但再多行動和言語都是不能和心與之抗衡的。

範柳原說:“中國化的外國人,頑固起來,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頑固。”他對流蘇的愛也確如自己所言——————倔強,頑固。而也正是這種無所顧忌的放肆他才得以俘虜流蘇銅牆鐵壁的心。他出口成章的情話似很狡黠,但又讓人頓生一種蠢蠢欲動中純粹的被征服。流蘇則覺得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個冰清玉潔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而這樣兩面性的女子身上散發的魅力註定不會被異性忽視,所以柳原這塊磁鐵不由自主地向這塊冰冷的鐵吸了過去。

作爲愛情經典,<傾城之戀>確有與衆作迥異的地方,譬如:愛情軌跡沒個着實的起點和終點;愛情邏輯也沒分個徹底的孰是孰非;最傳奇的是<白樺林>是戰爭焚燬了一場苦等的愛情;而<傾城之戀>是戰爭成就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的平凡愛情。

它的結局也確實像<西廂記>裏所倡導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錯,流蘇最終有了可以停泊,依靠的岸,只是這岸沒有她想像中的結實。柳原給不了她所要的天長地久,所以她只能聽着胡琴,在回憶的過程裏尋找。也許正像<紅與黑>中所說的:愛情可以超越理智。而如果一旦理智讓步,我們只有淪爲不折不扣的愛的奴隸,不過與其他奴隸不同的是:奴隸主是我們自己選的`。也許也正像<圍城>中透視的:婚姻只是感情幸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愛情的距離有時會由於親情而被擱置得更加遙遠。

可無論它屬於何種,人還是得學會愛着,體味被愛着,而不問值得與不值得。流蘇的愛情悲喜劇就像我曾寫的一首韻味小詩:

香滅了,煙盡了,胡琴在暗夜裏長嘶。

也許曾經的美麗還蓋着一層保護色,

也許海誓山盟的諾言還醒着。

而愛已無法回頭,也無法在向前走。

曲終了,人散了,空餘這座城市的僞裝和寂寞。

也許往昔的回憶開了一扇窗,

也許歲月會給個答案。

但愛已打不開,也無法再走進來。

心醉了,夢碎了,徒留獨角戲的心酸和疲憊。

也許逝去的真實終究成幻影,

也許堅強的背後流淌着澀澀的淚。

但別忘了,

金玉王朝愛的天國裏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是的,還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二

張愛玲的書適合一個人的時候看看品味,給自己一壺熱氣騰騰的茉莉花茶,在點上一盤檀香,悠悠的翻開書,一行一行的細讀。

這是第一次看傾城之戀,一目十行,只略了一個大概,理順了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現在叫我說出個人名也許我會想很久,可你提起也許我會記得這個故事,這個主人公。

看完最後一個故事是在春分,下着雨,因爲纔看完的原因我現在還記得這場景,只是忘了這題目是什麼了,霓喜,其實是一個很美的名字,當然女主本身應該也是一個吸引人的美人兒,只是落得最後的結局無非是爲了生存,人的出生好壞無論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其實都受着不公等的對待,只不過現在沒那麼嚴重而已,霓喜也不過是爲了生存,她想要的就只有一個家,一個溫馨的家,從小沒受過家的溫暖,但內心卻無比嚮往着一個家,老公,孩子,一家子的其樂融融。可正因爲身份,是她無法有一個安定的家,男人只當她是一個被買來的小丫頭,說情,也許動過,可收了受了身份的隔閡,終究無法娶她,一個女人,如果生了孩子沒有一個光明的身份,難免不了受到外人的斜眼,這才導致了霓喜悲哀的一生。

也許有些人覺得霓喜前後跟了幾個男人,會很蕩。可是每一段情她也都有過真情的時候呀,只不過這真情最後都被金錢的誘惑所打壓,好的生活好的壞境誰不喜歡,只不過太癡迷於金錢也不會過的太好,因爲你的眼裏除了金錢就沒有任何東西,包括最開始的嚮往與幸福。

傾城之戀的每一篇都不是完美的結局,也許跟她自身的經歷有關,可正因爲這不完美才使我們這些讀者看着心疼,但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現實,現實不過如此。

一盞茶的時間很快,但這一本書,是需要反覆閱讀,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傾城之戀心經讀後感三

《第一爐香》裏的葛薇龍雖然經過一番掙扎,覺得毅然決然的離去,可是卻生了病,她自己內心也對自己說,也許生這場病是自願的,也是她下意識的不肯回去。那麼究竟是爲了什麼呢?因爲習慣了這種煙紅酒綠的生活,還是因爲喬琪喬?

從後面的發展可以看出葛薇龍確實很愛喬琪喬,甚至願意爲了她繼續留在這個圈子裏面,願意爲了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她甚至說了,她是自願的。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喬琪喬僅僅只是她留在這個圈子裏面的藉口可以,表現得好像是爲了愛一個人才如此的淪落,而其實是自己的本性如此。渴望着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渴望被很多很多圍着、注意、喜歡,她嚮往自己姑媽的生活,可是卻又不想得到和她一樣的壞名聲,所以只能利用喬琪喬這個藉口。

現實是骯髒、複雜、不可理喻的。

《第二爐香》從一件婚姻談開去,一個不懂得“性”的女人結婚之夜弄出了笑話,把實施房事的丈夫當成了禽獸,並搞得人盡皆知。之後便是整個社會對這個丈夫的態度——冷漠、鄙視、憤怒、害怕等等之類的態度,誤會不會被澄清,禽獸、色情狂的稱呼像蜘蛛網一般黏在了他的身上,逃也逃不了,社會終於沒有了他的容身之處,他只能選擇死亡。

他是脆弱了,明明只要在堅持幾天,逃避到遠方,遠離這個圈子,他就可以重新過生活,會有一種新的生活。然而他害怕了,留在他心裏的傷永遠也不會痊癒。

《第一爐香》、《第二爐香》都表達了一個人習慣了一種生活後,要去面對一種新的生活是做不到的,人的慣性總是會讓人沉溺於生活的漩渦之中,你只能一點一點的淪落,直至死亡。人,面對着殘酷的現實(社會),註定是悲劇的!

《茉莉香片》和《心經》描寫的則是三段畸形的愛。《茉莉香片》裏兒子愛上了母親的情人,《心經》裏女兒愛上了自己的父親,而父親卻愛上了自己的同學,以前兩者更爲着重。兩篇故事裏的兒子和女兒都註定得不到幸福,他們身上註定着一種命運似的悲劇。而這有跟前兩篇的人物是一樣的,或者說,整本小說的每個故事裏面的人物都是充滿着悲劇色彩的,他們得不到解脫,只能任由命運擺弄。《金鎖記》裏的曹七巧的命運和她的兒女們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封鎖》和《傾城之戀》則是還描寫一種非 常態下的愛戀。在《封鎖》裏面,當生活又回覆了常態,愛戀也隨之結束,而又或許並未結束,然而故事卻止於結束。在《傾城之戀》裏則是相反,在非 常態下愛戀生成,故事也隨之結束,但是當生活回覆常態後,這段愛戀是否還會、還能持續下去嗎?

相反的兩種結果,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這要看讀者的人生觀了。悲者觀之視爲悲,樂者觀之視爲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