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李笑來《把時間當朋友》有感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文章導讀】《把時間當作朋友》是一本寫得很成功的書,因爲作者是個發表過很多演講的老師,知道如何和風細語地闡述觀點,另一個網絡名人劉未鵬的文章寫得厚重,富有體系。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李笑來《把時間當朋友》有感

  【篇一】《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書中前言第一句是“無論是誰,都最終在某一時刻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且幾乎註定會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後悔。”嚴謹地說,此話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但明顯地對我適用。時間的珍貴早在中學時候就已意識到,但那是朦朧的,粗淺的,以致在後面的日子裏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光,時至今日,也不敢說對時間的珍貴有了透徹的領悟。在陽光明媚的冬日早晨睡了懶覺之後坐在電腦前把昨晚看完的這本書寫寫心得,而把另外更重要的事情擱在一邊,算不算是浪費時間呢?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方法,很多時候不是那麼重要,錢鍾書先生45歲開始學英語,1年後就成了高級翻譯,用的是最基礎最笨拙的“聽抄”,靠的是每天堅持不懈寫上幾十上百頁紙。謹以此例鼓勵那些爲學習英語苦惱的人,包括我自己。

沒有人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很多人不快樂,因爲覺得自己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客氣地說,99%的情況下並非如此。一定要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僅僅是因爲這件事兒我並沒有做好?要是因爲自己沒有做好而不喜歡,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了:做好這件事究竟對自己有沒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爲止。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並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沒興趣。往往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纔有興趣。

要是自己“沒興趣”的事情恰恰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呢?那就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態度。要知道,大腦是有自我保護和自愈功能的,會選擇性地把那些痛苦的事情遺忘。所以,很多把寄託考試當痛苦經歷的同學會發現考試過後那些單詞會被迅速地遺忘。所以,當確定某件事情無法改變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對它的態度。這點我深有體會,所以我經常在練口語的時候YY着某天能在某學術會議上口若懸河的得意場景,把口語練習儘量和快樂掛鉤,可惜並不是一直都有效,有些時候還是不得不咬牙切齒地把一個個句子從胸腔裏迸出來,但是至少能保證大部分的時間裏這事情還是輕鬆愉快的。

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我們學習的能力,或者說,自學的能力。可惜,現在的自己似乎缺失了思考的能力,已經很少打破砂鍋問到底追問“爲什麼”,很難擺脫經驗的侷限,甚至很難使用恰當的類比來理解新的未知的知識,更不用說以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去探索和理解與現存經驗相悖的知識。同時,這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隨着信息的輸入越來越多,大腦需要的用於儲存的灰質細胞越來越多而顱腔大小是有限的,於是會導致灰質密度越來越高,灰質細胞之間就越可能由神經元連接起來,從而產生我們所說的“融會貫通”的現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現在有機會被聯繫在一起,那些知識淵博的充滿智慧的人,大都如此。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地攝入更多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科學和藝術也是相通的,而哲學是所有知識的總結和昇華。吾生有涯而知無涯。這也是我喜歡house的原因,他的博聞強識不正是他被看成是天才的原因麼,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house這種人,無論幹哪一行,我相信他都是最出色的,絕不是靠鏡頭中的那靈光一閃,他掌握的是科學的精髓,而在整個劇集中透射出的是他對人生的體會和感悟,這已是哲學的高度。

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不要等機會來了,才發現自己沒準備好,這需要制定長期計劃,需要立長志。我在這點吃虧最多,向來無志以致一直隨心而爲,混混沌沌地快樂着併爲後面的痛苦埋下伏筆。無論何時懂得時間的珍貴都不算爲時已晚,讀讀林肯的一生,世上還能有人比他更坎坷更不幸嗎?老驥伏櫪尚能志在千里,今天醒悟了就從今天做起吧,做時間的朋友,以理想爲支架以知識爲壘土堆砌成自己可能依舊平凡但絕不平庸的人生。

  【篇二】《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前不久看了李笑來的書作《把時間當作朋友》,不過很是失望,可能是自己期望高了點。雖說我也從書中得到些收穫,作者態度也很謙虛。但本書概念闡述不清,知識點散亂,敘述也沒有足夠的條理。不過這些在經過九年義務教育摧殘的無數同學眼中都是小事,從另一面看 反而需要感謝李笑來,試問現在有幾位名望高重的老師有這種目光,同時也在做着此類實事,普及這些基礎知識(其實更合理的話 應該是由教育系統承擔這一責任)。這件事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件互惠互利造福社會的事,李笑來老師給出一個睿智的理念和一個美好 誘人的目標藍圖,但關鍵的是卻缺少了一個全面,清晰的指導方案。我給這本書的評價是還過得去,畢竟讀者可以從這本書裏認識到“心智”的一個方面,但我不推薦廣大學生青年購買,原因正如在前面幾篇三星評價提到的,此書更加適合作爲隨意的博客讀物。我建議李笑來老師能夠拿出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心智”知識體系,相信真正敬重李笑來老師的人肯定比我還更真誠地等待。

以下是詳細闡述本書的缺點

1 本書的中心是心智,用李笑來博客中的原話來說:

A “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根據指導其行爲。”

B “喬治.博瑞(C. 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義: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獲得知識;2)應用知識;3)抽象推理。”

現在請大家再回顧一下書中的內容,不難發現作者在抽象推理也就是想像,假設,推理用的筆墨嚴重不足,而在應用知識這兒也多是舉例而無進一步論述。爲了提出更確鑿的證據(還有照顧下已經開始遺忘的同鞋),我根據書中的價值觀點,整理了四個主題,分別是 心理學,時間管理,社會心理學以及閱讀和學習。(更具體的主題詮釋和索引在評論下方)。不得不承認,李笑來是很出色地把“心智”這一理念介紹給讀者,不過要圍繞它爲核心而構建一個敘述體系,這本書做得還遠遠不夠。這也是我認爲還不如給本書一個更合理的定位,作爲介紹其他具體學科的大門或者路燈。但即使如此,相信對於任何可以感知『獲得知識;應用知識;抽象推理』這個輪廓的同學來說,僅僅選擇這幾個方面來描述未免太狹窄了。

此外本書的題目也可以看出作者在統籌整本書的內容上 功力不足,“把時間當作朋友” 可以肯定和時間管理有關,不過最多也只可以延伸至心理學,那麼剩下的社會心理學呢,還有其他關於閱讀和學習的章節呢?更不要說怎麼才能把這個題目和本書的核心概念 “心智”的輪廓聯繫起來。

歸根究底,心智是種能力,可以習得並且通過鍛鍊提升。但如果作爲指路人的導師沒有給出更仔細踏實的描述,那麼這本書和伴隨我們從小到大的口號有什麼區別?

2 通觀整本書,很明顯地可以察覺到條理主線並不是很清晰,有太多多餘的例子和羅嗦話。這種氛圍很適合溝通不,過要做到循循善誘,還需要更多清晰的邏輯聯繫。 關於這一方面,書中突出的一點就是往往在講述一箇中心時會牽扯到其他類別的觀點 ,並且文章的分類也不甚高明。

----------需要更多求證或對本書主題內容及細節索引感興趣的同學請繼續往下移步-----------

主題一 痛苦和耐心 多來源於第二章

控制大腦意爲改變自己對事物的態度 也即控制自己的情緒

感覺痛苦時會放大自己的痛苦 換個角度 還有更痛苦的人

痛苦會隨着時間流逝而遺忘 因此需把值得記憶的痛苦記下來 (運用時間表)

記背事物時如果當作痛苦 就會忘得更快

耐心——推遲滿足感

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是人的天性 因此如果有能力控制這種慾望 就可以使自己在成功路上更有耐心 而且更加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各種誘惑和干擾因素 (結合第七章觀點 耐心)

點題:我們做的每件事事情,都因爲時間這位朋友的存在,它成爲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無法剔除,對它們還是多點耐心吧。 (第七章)

---------------------------------------------------------------------------------------------

主題二 時間安排、目標與計劃 來源於第三章

1 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衡量自己的做事效率

2.1 作時間預算,以及分清楚每項事務的重要程度(對目標實現有益)

2.2 作時間預算時留有空間 (第六章)

2.3 使用列表記錄要做的事務 要求方便實用 隨時可及

2.4 可以在任務途中記錄下關於正在或將要執行的事務的新鮮主意 也可以記錄下對當下使用的列表的感受想法 但決不能停止現在正做的事和正在使用的列表

3 審計自己的時間開銷 看哪些地方更值得改進 權衡怎麼安排更效率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