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1

《誰的青春不迷茫》是80後作家劉同著的,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家,因爲他不是靠文字生活的。但是他有寫文字的習慣,中間也出了不少書。他講話犀利,語速也快,應該說是講話犀利的人語速都快。這本書不是小說,ta是一本青春紀念冊,通過ta看到其實每個人都有曾經的惆悵與彷徨,也懂得了其實每個人都有那麼段青春的衝動與迷茫。

曾經聽人說過寫小說,其實是寫自己的故事,不管你是用什麼形式表達出來,都是你所想的映射。只不過有人用文字表達出來,有人用藝術的形式表達。看的人明白哦,其實我曾經也是那樣,我怎麼沒有發現呢。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經過敲打出來的文字一般是經過提煉的,那麼也就是同時提升了自己。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手,多寫寫,你會發現慢慢地你心智成長了很多,當然了你不能記流水賬,要寫你所想,所思。

看了這本書,解決了自己的很多困惑。ta不是職場勵志書,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書,但ta確是能爲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解決疑慮,特別是22到28歲的。讓更多的人活在當下,而不是被人永遠馴養。

曾經以爲自己是個鍾情的人,以爲自己不會很快忘記初戀,其實那只是一種緬懷,就像劉同說的忘記初戀的期限就一年,一年過後你可能就記得ta的名字,其他的一概不清楚了吧,不管當初是怎樣的刻苦銘心。其實人的大腦沒有那麼大的存儲容量,會定期清理那些久遠的事情。

曾經爲了即將失去的朋友卻無能爲力而難過,現在看開了。有些人的出現就是爲了給你上個課,上完課ta就會退出你世界,去其他地方。不再爲擁有的,失去的而難過,但是我會真心記住那些曾經給予我幫助的人。

曾經看到人家年紀輕輕就小有成就會羨慕,然後比比現在的自己,相差甚遠而自行慚愧,現在不再這樣了。做好當下的自己比天天在那哀悼好多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朝而就的,是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所以不要只做仰望的人,趕快行動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2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你認識自己的機會。

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你認清朋友的機會。

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

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

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邂逅了這本書。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中午,我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閒逛。正午的太陽格外地毒,曬在身上火辣辣的,路邊的樹耷拉着蒙了灰的葉子,大地也散發着一股焦味。撐了傘還是覺得這太陽曬得人發燙,我只想盡快找個避暑的地方,於是步子也不自覺地加快了,沒有了漫步的悠閒勁兒。突然,一張巨幅的海報吸引了我,放滿了腳步,原來是新華書店近期圖書排行榜----《誰的青春不迷茫》幾個大字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瞟了一下作者,劉同。一個陌生的名字。但不知爲什麼,我心裏卻覺得有些莫名似曾相識的親切感。我決定回去要把這本書買回去看看。想着想着,思緒彷彿已經跑到了書裏,好像聽見這個叫劉同的大男孩兒在說着關於青春的故事,這樣想着,我原本枯燥乏味的出行心情瞬間煙消雲散,連陽光也變得溫和起來。

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將這本身通通透透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冰天雪地裏,天空是灰色的,像是蒙了一層紗。懷揣着灰色心情的年輕人正走在青春的路上。左手插在褲袋裏邊,右手拖着行李箱,盯着自己的影子一路向前。雖然畫面呈現的是他的背影,但我好像已經看到他的雙眼,那是一雙充滿希望與自信的眼睛,精神而明亮。書附着這樣一句話:成長中的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

書中記載了他從20xx年到20xx年,從23歲到31歲近十年的心路歷程,他近十年的自我對話。這何嘗不是一種勇氣---看十年前自己的模樣,與十年前的自己對話。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一份勇氣。這將是一個怎樣充滿坎坷曲折的奮鬥歷程?

劉同,出生於湖南省郴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因爲從小對傳媒業懷揣夢想,畢業後開始從事於傳媒業,從此也便開始了這位夢想小青年的奮鬥之路。從他決定走這條路開始,他便知道未來有太多的曲折荊棘在等着他,但是他不害怕,在夢想面前,一切困難都不再是困難了。“因爲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他經常這樣鼓勵自己。可是現實永遠比想象中更加殘酷。20xx年,他最好的搭檔離開了他去了北京。這對剛剛進入湖南衛視不久還不怎麼熟悉的他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一起成長的動力突然就沒了,身體也似乎被抽空了一塊。臨走的時候,他的搭檔給了他一句話:無論好或者是不好,這兩個月的工作你一個人撐下去就是成功。從那時起,到兩個月之後,半年之後,兩年之後,一直到現在這句話仍清晰地刻在他的腦中。正如他所說的:一些人存在的意義總歸是讓另一些人成長,然後消失。

“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得別人和你一起做不可,總有絕境的時刻,能鼓勵你的人也只有自己。任何事情,不要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無論是情感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這句話至今仍是正確的判斷。在湖南電視臺做節目的時候,由於年輕缺乏經驗,好多東西都不會。總是要請教前輩。可是並不是你有問題別人就可以幫你解答的,別人也有自己的事。所以就要學會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裏做出最有效率的作品,既學到了技術又能保證沒有妨礙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熬夜趕出來的稿子只因爲一句主題不夠突出只能重新再來,直到上面的人對你點頭。每次累到心力憔悴的時候,心裏彷彿有個聲音在說,何必呢?太累了,想要放棄。可馬上又有另一個聲音出來阻止,還記得你的夢想嗎?這都是你自己選擇的路,只要你低頭,就前功盡棄了。每次他都是掙扎着從放棄的這座大山裏爬了出來。十年,也不過如此。毫無疑問,他是勝利者,他打敗了自己。

把鏡頭拉回到現實,想想自己,大學的第一年即將過去,問問自己,堅持過什麼?每天都生活在生活的最表層,吃飯,上課,睡覺。渾渾噩噩。任憑理想發黴發臭。我明白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過要堅持,我也掙扎過。但在衆多誘惑面前,我那一絲絲的想要堅持夢想的決心顯得那麼地不堪一擊。一點一點被淡化,最終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了。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大學生活?這難道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不是這樣的。活在自己的年齡裏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讓夢想成真的最好辦法就是醒過來。所以,是時候把夢想拿出來讓它發光發亮了!人生無處不是轉角的地方。好在,從現在開始我還可以整裝再發;好在,我還可以繼續走,讓青春不再。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3

最近,青春有關的東西都特別的火熱,所以,理所當然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也火了。

《誰的青春不迷茫》。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就情不自禁地多留意了一眼,不得不承認這個書名很有誘惑力,青春,迷茫,類似的詞語對於20多歲的我們來說總有着特殊的意義。我們可以翹着課,打着dota,吃着外賣,然後大喊一聲:嗚呼,這樣的青春真迷茫。然後繼續享受着這種迷茫帶來的快感。

彷彿我們理所當然地應該迷茫,彷彿這樣的年齡,說一句迷茫就顯得特別酷。趴在窗臺點一根菸吞雲吐霧,像思考者一樣,用沒有焦點的眼神看着遠方,或是在湖邊醉飲,周圍是七零八落的啤酒瓶。每個人似乎都在享受着這樣的感覺,引以爲傲地向世人宣佈:你看,老子這大學過得真迷茫。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因爲大家都有一個迷茫的青春,所以,我們都會以爲青春而共鳴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4

坦白講,這本書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好,其實吧,感覺有點糟。劉同作爲光線傳媒聯合事業部總經理,有過往十年的傳媒工作經歷,只是覺得他的書,讀之乏味,內容空洞,亦或者是,內容高深我不能夠理解,就像太極一樣四兩撥千斤。坦白講我更願意是後者。本書主要是收錄了劉同在20xx年到20xx年近十年個過往經歷,然而大多數是以隨筆的形式呈現,然後加上自己在20xx年新的感受,新的體悟。

我在想,我以前的生活我還能夠有記憶嗎?答案是模糊。而劉同,通過文字記錄了他的歷程,他在變,朋友在變,生活在變,不變的是變化。他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每天過着打雞血的生活。我在裏面收穫最多的是,對於解釋的理解。都自己的人,真的不需要解釋,不懂得人真的沒必要解釋。有的人,解釋,行動,解釋行動,行動,再解釋,再行動。累不累,當然累了。

摘錄一些我認同觀點吧:我選擇了閉嘴,進行了這幾年的自我修煉。我們可以過得很富貴,也可以很平窮,因爲我們從來不抱怨。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你就別上來就回答,太狡黠太聰明的答案反而是最大的破綻。暗戀的美好就在於永遠不會失戀。寧肯做一個草率的決定,也不要一直後悔的回憶。不要太在意無關緊要的人對你的評價,但你要在乎給你發工資的人對你的評價。我一直認爲,人生最大的冒險是不冒險。

徵求意見只不過是爲了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一致的,就放手去做;不一致的,小心去做。總之,必須去做,因爲這是我自己告訴自己的。我以前也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是我只是在尋求一種認同感,好來支持自己的理論,放手去做。現在我知道,任何帶有目的的徵詢意見都是在驗證自己的答案正確。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

青春的勵志,文字的共鳴,我們都在努力。

劉同,光線傳媒副總裁,一張厲嘴說遍傳媒世界,從20歲到30歲,摸爬滾打的十年,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這是即將開始的十年。

認識劉同,是他的第一部職場小說《這麼說你就被滅了》。20xx年年末,《誰的青春不迷茫》問世,每一個文字代表的不僅僅是商業作品,更多的是勵志文學。一個北漂夢,一路走來的艱難,都是成長的軌跡,所經歷之事不盡相同的有太多,如果,我們也每天記錄着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

薦,《誰的青春不迷茫》。

鑑,愛和夢想。

見,青春中人。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自序,寫給20歲的自己。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有感,寫給18歲的自己,寫給依然年輕的你。

漸成熟的心智,漸老去的年齡,再看看過去的自己,那些焦躁與不安,那些熱血與淚水,如果,我們都還能回去,會不會後悔自己做過的決定,愛過的.人?只可惜,我們都不再回得去,歲月會幫我們忘記愛恨離愁的心情,但是文字永遠都不會騙人,永遠可以複述多少年前的心情。

《誰的青春不迷茫》裏,劉同最想和最先感謝的,是朋友。

大一的第一個假期,也許更能體會離別相聚的情緒。青春中人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相談半年時光的匆匆過去,大學所承載的一切新奇,故事不須反舊依然嶄新,相談甚歡沒有半點生疏和不適應,把酒言歡大時代的我和你,任何時候,朋友總是讓過去變得更有意義。或許,我們還在任性妄爲地不以爲然這個世界的現實和殘酷無情,可在荒寥時代,朋友總是讓自己覺得格外安全和安心,因爲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只爲給你上一課,然後又走了,但是,永遠的青春,永遠的朋友,我們都懂。

至少“告別時的主題,怎樣歡樂的頌,都是歡樂的送”對於我,是喜。

關於夢想,仍然相信,人的偉大之處,就是擁有夢想,劉同的夢想,我們的夢想,萬千世界,在路上。

剛從高考中脫離的新一批,時隔半年仍舊記得一場一場命,志願填寫的一個“確定”鍵投遞的就是一生的命運,命和認命。他說:“美好,似乎往往,很難在回憶中留下那麼深刻的印象,覺得幸福時,只顧記下父母的笑臉了。覺得甜蜜時,只顧聽你發出爽朗的笑聲了,而其他,卻丁點兒也想不起,其實我覺得這個特點尤其好,因爲念念不忘往事,也就不會過於沉溺現在的不如人意。”

其實,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能許我們至少一場故事的情景,沒有那麼多因爲所以,埋怨改變的不過是越來越糟糕的心境。細數得到之物,或許滿足會大於失落的心,我們還在繼續走,好在,人生無處不是轉彎的地方,有夢想的人,都是積極的。

糾結與愛情,書裏分開卻又合爲一體的兩個動詞,名詞,形容詞?

有種感覺叫難以釋懷,難以釋懷的也無非感情,愛情似乎永遠是年輕人歌頌的主題,你儂我儂是我們荷爾蒙爆發的濃情蜜意,“我愛你”,所有感情裏最美好的美麗、追求、信仰,無關於過錯,成爲她的信徒,應該驕傲的告訴全世界,分享愛情。

關乎愛情,相愛就是甜蜜,單相思,和自作多情卻泛泛了多少的苦情。“失戀不會死,期限是一年”,糾結或許也有好處,因爲徒留了不少回憶,那都是最寶貴的東西。

28歲的劉同,他說:“能從你的一個眼神中讀出歉意的纔是你的真命天子,能從你的一個擁抱中感受不捨的纔是你的知己,誰讓我們都不是偶像劇演員,但是愛你的人,是會代替鏡頭捕捉你所有的一舉一動一矯一情。而那些需要你浪費時間向TA解釋一切的人,必定是上帝派過來收你的人,撤吧。”

家人。成長的陪伴,他們永遠是最多。遠走在外,電話的關心,掛念着遠在他鄉的我和你。

心靈的港灣,高興的喜悅與分享,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人,永遠在另外一座城市等着你歸去的人,永遠祝福你幸福的人。

他說:“過程是風景,結果是明信片。”

他說:“生活有那麼多的奔頭,在該綻放的年紀綻放。”

他說:“讓夢想成真最好的辦法就是醒過來。”

他說:“青春不過就是這副樣子,矯情與清高混雜,自大與自卑交替,迷茫與勇敢並存,你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從未端詳的自己。”

他說:“活在自己的年紀裏,一秒鐘都沒有浪費,真爽。”

願,你能在你的年紀裏,端詳自己,勇敢地走下去,誰的青春不迷茫,生命所經歷的一切,永遠都是對自己最好的禮物。

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6

劉同的心路歷程和奮鬥故事,沒有想象中的勵志。本以爲這是一本指導我不迷茫的書,然而讀完我卻更加悵然了。那種回首時的再度感悟夾雜着對時光流逝的無奈,細膩的筆調道出青春一點又一點離逝的滋味,足以讓人哽咽。

身邊的親人走了,朋友換了一波又一波,身邊曾經纏綿的那個人也已不知去向何方。自己好像成長又似乎一成不變,一切恍惚若一場夢境。城市裏霓虹閃亮,酒吧觥籌交錯,夜裏伏案。一個青年爲了夢想疲於奔命,耗盡青春卻一無所有。其實所有人都難逃時間的魔掌,只不過有的人敢於面對,而有的人卻只選擇逃避,害怕茫然失措,於是麻木不仁地沉溺於燈紅酒綠的生活。

關於愛情與前途,關於現實與未來,其實誰都迷茫。關於成長的故事每個人都有發言權,用文字與照片記錄下青春的點點滴滴,十年逆襲人生不僅屬於劉同,也屬於我們的未來。讓這本書爲你的未來做個見證,十年之後,你會在哪裏,過着怎樣的生活,身邊又換成了誰,夢想是成了泡影還是變成了現實?

不覺得這本書有多好,只是一不小心就有太多共鳴,有太多話說到了心裏,大概主題除了青春就是愛情和夢想。亦或者說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書,在她面前再多的語言,都顯得品淡無味。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在於它能爲我的青春做個見證,十年之後,再翻看它,我不知道我的結論是否還是一樣,誰的青春都迷茫。

雖然在時間面前一切都顯得無能爲力,但我們能做得就是揮灑青春,贏得未來!雖然迷茫,亦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7

第一次接觸劉同的書是因爲偶然看到表姐在看,於是就死纏爛打得求她把書借給我。憑我的三寸不爛之舌,表姐終於肯把書借給我了。那些個月我基本每天都待在書房,仔細地品味着劉同的書……

劉同,一個文字上性情的舞者,就像他說的:理性的時候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感性,而感性的時候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相比他而言,我就差了不僅僅只是“十萬八千里”可以說的,也罷,這就是我吧。

自從看了表姐給我的書以後,我就特別喜歡劉同的文字以及劉同,感覺在面對他的文章時與我對話的不是別人,而是靈魂深處那個沉默的自己。因爲他所表達的方式以及他的感情就彷彿是我早已想到只不過沒有能力用文字描述的。看見他我就好像看見了另一個真實存在的自己:喜歡自由,愛旅行,嚮往童真與簡單…這是他或者說也是我。說到童真,我就想到自己都奔初二得人了還跟個孩子似的。

看完他的書時,有種感覺就像是看了一本寫滿了自己心情的日記,雖然這本書說的是獻給處在青春迷茫期的我們,但全文我卻找不到任何應對青春迷茫或者不解的建議或答案,如果硬要問我爲什麼,我想我能告訴你的就僅僅是因爲我知道我的青春不迷茫,而我也早已經想好這輩子要怎麼走完這條漫長且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路途…

體味劉同文章附帶着的清新的筆觸時,每每看到某些語句竟然會有種想哭的衝動,呵呵,這個我也不懂爲什麼了……我想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共鳴吧…

看書的過程中隔壁班的有個朋友把書借走瞭然後順帶把我在書上寫的感受看了一遍,回來直接把我給剖析得那個透徹。奇了怪了,我就隨便寫了幾句話,竟讓人看到了我深埋在心底的自己,這個朋友真厲害,分析能力太強了!

初二的夏又這樣莫名的回到了原點。時常會聽到有人抱怨不明白路途前進的方向,人生的意義。我想這樣也好吧,至少我們就應該在該迷茫的時候迷茫一下,這才叫青春。而按照劉同的說法,如果自己都知道了未來的路怎麼走,那人生就不叫人生了,叫認命。或許說我也早該認命……誰讓我那麼早就明白這些。是不是每個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思考,對待感情又十分認真?我想,習慣於前者的人一定早於習慣於孤獨,因爲孤獨的人有種習慣叫作自我對話,而於後者,我想說,只要我們對感情認真起來,我們就輸了,而我也就常常處在這種輸掉的境地……

我很慶幸,我在比作者早了十年的時間裏就明白了很多東西,關於友情,愛情,親情,人和事。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強大到能撐起一片藍天,還不夠成熟,不夠洞悉世事,但我一直在努力!

這本書給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它讓我深刻的明白時間的力量真的很強大,強大到可以該變一切。不懂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時間就是把殺豬刀,宰下去,刀刀生痛。我想生痛的不是我們被傷得有多深,而是我們不得不在時間的荒洪裏選擇對回憶的遺忘。這一年我們在這裏,做這樣的事,但我們不能保證十年後我們在哪又做着什麼,即使我們現在定下了海誓山盟直至海枯石爛,但終究這裏存在着期限,長一點也不過就是山無棱,海水竭,可這真的有麼?只要過了這個期限,一切曾經我們珍視的美好在時間面前都會顯得慘白無力。時間讓曾經以爲自己舍不去的曾經暗淡直至風化,它改變了很多。同樣在別人的時間裏我在改變,在我的時間裏我以爲自己停留在了過去,但事實上我錯了,我也一直在路上,只是我還對一些人一些事念念不忘罷了。我想我也該走了,不等了,我有理由相信時間已經改變了一切,劉同說:失戀不會死,一年是期限,我也該給自己一個期限。

我也該懂真正能陪自己走到時間的盡頭的也只有自己了…

劉同執着於簡單、真摯,我也一樣,難免這可能會讓人感覺到有些傻氣,傻就傻了,人活得太聰明會累死的,沒事就別把自己搞得跟個哲學家一樣,老想些人生的深層次,你看他們,哪個不是被自己糾結死的。嘻嘻,開個玩笑。活着就是要有點玩世不恭的好…再說,矯情出來的矜持都不叫矜持,它讓我感覺,不說了。

也許只有在重走青春後,我才能大吼出:我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

青春的挑戰教師裏靜得讓人窒息,所有人都屏息凝視着老師欲要開啓的嘴脣——馬上就要到運動會了,輕鬆的項目早已“人滿爲患”了,只剩下幾個無人光顧的項目。“×××1000米,××400米……”每個人的臉上固然不敢流露太多的情緒,然而手心裏沁出的汗卻全然詮釋着內心的憂慮。快到我了吧。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依稀能夠聽見胸膛澎湃的心跳聲。老師走到我旁邊,鏡片下折射出那道犀利的目光:“就乒乓球吧!”知道結果更是欲哭無淚。我對乒乓球簡直毫無興趣可言,拿過乒乓球的次數也屈指可數。無奈,迷茫,莫名得沉重了好多。星期六剛起來,還沒等大腦完全清醒,像是非條件反射似得冒出“乒乓球”。算是剛剛起步的我有些心慌意亂,總是力度把握得不夠到位——當拍球力度過大從牆上彈回時,那氣勢似千軍萬馬,直衝而來,還未來得及躲閃,便砸中了腦門;可力度過小,球又似打焉一般,默默地滑落到腳邊,簡直又氣又惱。好不容易,把握好力度,可配合上球拍,手無足措之感涌起,顯然也想過放棄。可爲了班級也值得一戰——當球在半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之際,我的眼睛緊緊得盯着球,一側身,球輕輕從球拍上反彈了出去……如今,我的乒乓球在班裏也算佼佼者,但由衷得感謝這份青春得帶我給得精彩。番外:每次看到班裏的同學因打不好乒乓球而抱怨時,我總會放聲大笑,好像看見了自己七年級的身影,然而,總免不了同學那“意味深長”的一瞪,額,完了。青春的挑戰帶給我了滿滿的沉澱,然而青春的一次失意也能帶給我感悟。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9

青春的收貨天空中佈滿了灰調的雲,雨肆無忌憚地洶涌着,一陣接一陣,乘着風一起濺落在我的臉上。獨自一個人走回教室,撐着一把傘,雨滴“啪啪”地打落在傘面,輕輕一彈,在地上綻開一朵枯敗的花,沉默着,愁它悄悄得跟在我的身後。沉重得推開教室的門,教室裏似乎只有她一個人,她的筆桿揮動着,背朝着我。懊悔,心酸,如同浪潮一般洶涌而來——只因當時心中冒出一股無法遏制的怒火而隨即脫口而出的“……”。望着她的背影,我悄悄地走回到座位上,她轉過了頭,霎時間我們四目相對,閃射出一道電閃雷鳴時獨有的火花,刺痛了我的視覺神經,我趕緊低下了頭,感覺整張臉都在發燙。似乎感覺她在朝我走進,心緊了一緊,近了,更近了。我擡頭,又一個四目相對,只看見她咬了咬嘴脣,嚥了一口唾沫星子,“那個,今天,其實我也有錯……”她清澈的眼眸瞬間閃爍出溫柔的光芒,似綿綿的糖,融化出片片的暖,墜在心底,“那什麼,我其實…有錯在先,對…不起。”我顯得有些語無倫次,不約而同,我們的嘴角都揚起了一抹弧度。番外:“這次我語文好差,才94”“我這次更差”“哈哈,幾分?”“98,”“我好想掐死你。”青春的難過,失落或許會長伴於你左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也許會收穫那份不經意間更深的友誼和釋然。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10

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在衝動時打開,迷茫於故事情節中,卻依舊期待一個完美的結局。青春是一條河,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也許途中會迷失方向,也許沿途會有風浪。但是隻要堅定信念“心若在,夢就在”,我的青春可以一樣絢爛。青春,不怕。

《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書用日記形式的,記錄一個北漂的從04年到12年的迷茫,孤獨、自信與奮鬥。他就是光線傳媒資訊事業部副總裁,歷任《娛樂現場》等多檔王牌娛樂節目總監的劉同。劉同在書中講到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我們會很驚奇地發現原來有些故事也曾經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也曾過同樣的心情。只是讀他二十到二十五歲的人生對話,我深有共鳴;但對劉同三十歲的閱歷故事我讀起來卻有晦澀之感了,所以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我只是草草略讀,可這並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正如書中一句經典的話—— “活在自己的年齡裏”。那纔是快樂的。

在20歲到30歲這十年的過程中,每個人的道路不同卻又有種種相似。我們期盼未來,我們試着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我們會狼狽,會瀟灑,會不知所措,也會自信滿滿。劉同告訴我們:“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麼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成長不易,青春不難。“寧肯做一個草率的決定,也不要一直後悔地回憶”,有人說過“劉同無關完美”,但他用努力與汗水讓自己更加完美,像功夫小子,無天資卻有野心,跌一跤爬起來繼續揮拳,每打輸一架,回家舔着傷口日日勤練,擇日返回再戰一回。因爲年輕,所以不怕。不怕轉機,不怕突然,不怕失敗,不怕迷茫。

也許前路依然望不透方向。但是,我們不能因爲看不到而感到無望。時間裏有悲傷,現實裏有殘酷,生活裏有無奈,這是上天賦予青春沉重卻珍貴禮物。張愛玲在散文《非走不可的彎路》中有言“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練就好筋骨,怎能長大呢?”既然“非走不可”又何必退縮?收拾行囊,背上你的正能量大步向前!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們總是在摸索中成長,在跌打中茁壯。用心走好每一天,堅實出信仰的力量,青春的路上依然會有多彩的音符流淌。青春,我準備好了!

因此。青春,不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