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孫子兵法》有感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讀《孫子兵法》有感1

最近,我在班級裏一直在看《孫子兵法》這本書,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孫子兵法》中的知識和奇妙的地方。

讀《孫子兵法》有感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諸葛亮巧用“木牛流馬”。“木牛流馬”是用來運糧食的。古代的時候如果要把糧食送到諸葛亮的軍隊裏要很長時間,因爲有很多地方都會受到阻礙,所以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但是敵人馬上發現了這件事,所以偷了幾個“木牛流馬”,諸葛亮又派兵去搶回來,還說:如果敵人要追的話,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個方向就可以擺脫了。“木牛流馬”的舌頭被轉了方向,就一動也不動了。我覺得諸葛亮很聰明yes。

接着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一鼓作氣”。有一次,魯國和齊國又開始打仗了,齊國敲了一次鼓,魯國卻沒有動;齊國又敲了一次鼓,魯國還是沒有動;齊國第三次敲鼓的時候,魯國進攻了,把齊國打敗了。第一次敲鼓的時候士兵的士氣是最高的,第二次敲鼓的時候士兵的士氣就會稍微減少一點,第三次敲鼓的時候士兵的士氣全沒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做事情也要爭取一次做成。devil

今天就講到這裏了,以後我還會和小朋友分享《孫子兵法》的各種知識。

讀《孫子兵法》有感2

隨着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與企業發展逐漸不協調,造成許多企業管理停滯不前,工作效率低下。既浪費了人力資源,又給企業增加了一定的發展阻力。因此,管理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顯得逾發突出。在此基礎上,xx鋁業公司領導根據公司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組織全體員工觀看《管理者的孫子兵法》與《中層變革》,我看了以後,感觸頗深,特別是xxx老師的講座給人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因此,觀看之後,特留此一感,以供各位同事共勉。

觀看xxx老師的講座,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許多我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孫老師都能一針見血的把他指出來,教授我們解決方案,這對我們基層管理者有着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今後工作協調方面、處理上下級關係方面給人一種撥雲見霧的感覺。

孫老師的講座強調管理者的職能作用,他舉了一個比較幽默的例子來說明工作沒做好,完全是豬頭(管理者)的責任。這與我們公司許多基層管理者遇事相互推究,相互指責,從不找下自己的原因有很大共鳴,於是乎,管理者下屬員工同樣養成遇事拖拉、推究的工作性格,而工作性格又驗證了孫老師所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孫老師的講座讓我如臨其境,仔細回想我們工作中的一些不好的行爲習慣,不正是阻礙xx公司發展的拌腳石嗎?

在實際工作中生產平穩的時候大家“和平共處”,遇事相互推諉,沒有多少人主動找找自身原因,正真解決問題,相反,推諉說辭變成員工茶前飯後的笑柄。同時,許多基層管理者驕傲自滿,無明顯工作責任感,當別人提出好的意見時想着他是針對你,爲難你,遇事總抱着上有領導的行爲習慣,從不主動查找原因,解決問題。這就是豬頭的責任,也從側面反應出了帶頭兵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從我們公司的管理現狀看,現在還不是談管事理人,無爲而至的時候,應該把管理工作從授能、授責、授權學起,從基層到高層,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管理者的地位優越性,放棄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管理模式,雖說結果至上,但孫老師所點評的過程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管理環節。

同時,怎樣體現管理者的價值觀,通過管理者改變員工拖拉與干擾因素,也是孫老師談管理的重點。每個班組都有我們俗稱潛水的員工,也有認真負責,綜合素質較強的員工,我們必須在管理上從管理者做起,端正思想,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着重培養品行、技術過硬的那30%人羣,培養他們對自身前途的渴望。充分調動優秀員工的積極性,通過他們,把70%停滯不前員工的思想,行爲改變過來。而不是眼看優秀員工被混水王子同化。

孫老師在講座中還強調了彙報工作談結果,解決問題談方案的思想,給我很大的啓發。是啊,以前許多基層管理者向上級彙報工作時長篇大論了半天,工作結果是什麼依舊不清爽,導致領導對你本人失望至於,你同時喪失了自我存在崗位上的價值;另外,遇事總是在領導面前講這講那,甚至事情沒做,先談條件,搞了半天,解決方案一問三不知,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去體會,自己從自身工作思路去解決。因爲,這是自身的行爲和習慣問題,而態度、行爲、習慣、性格、命運是連在一起的。也是取決於自身的。

從此次觀看講座氣氛來看,總體是好的,但是,部分管理着抱着服從指令安排的心態來看,我個人覺得是沒多大進步的,對於那些在觀看錄像過程中人在而神不在的管理者,在今後公司的發展中必遭淘汰!

關於孫老師的講座,還有許多精髓之處,我以上體會只是鳳毛麟角,諸多管理內涵值得大家去深刻檢討和體會。

讀《孫子兵法》有感3

還記得初中第八冊第四單元中要求積累一些關於戰爭的詞串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圍魏救趙”、“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風聲鶴戾”…這些四字詞語有很多同學是第一次接觸到,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思。我就講起了其中的一些故事。講完“四面楚歌”,同學們爲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末路而惋惜;講完“圍魏救趙”,大家爲孫臏的膽識和策略而激動。到後來,一些知識面寬泛的同學們也紛紛舉手,來講述“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的成語故事。同學們的心靈做了一次旅行,耳朵做了一次洗禮。顯而易見,這些詞就像種子一樣深深地埋到他們的心裏生根發芽,我也是被萌發地一個小嫩芽。 某年某月某日,我進了圖書館,突然有一種莫名其妙地衝動,我想我要去尋找它,尋找我們智慧的大家,尋找我們可敬的先人。終於我駐足了,是它讓我逗留,是它讓我眨晃眼睛,一股霸氣襲人。我拿起它,一頁頁地翻閱。不經意的路過,讓我對它一見鍾情,我安靜的坐下reading it.伴着夕陽的落下,我欣賞了它。如今我提筆抒情。

《孫子兵法》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歷史戰役,將帥們是運用什麼樣的戰略取勝的?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說軍事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事不準不看。首先孫子從戰略術概括了九種不同作戰地區的基本特點,論證了他們對官兵心理狀態的影響,並提出具體靈活的應變措施,倡導在突襲作戰中充分發揮戰鬥力。然後,孫子推崇戰略出擊,提倡深入敵國進行作戰,認爲這樣做具有士兵聽從指揮,努力作戰,就地解決部隊休養,士兵勇敢無畏等優點。第三,孫子結合戰略突襲行動的特點,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治軍主張,比如強調政令嚴明,軍令如山,禁止迷信謠言,重視保持軍隊的團結一致等。這本書裏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紀律都值得我們學習,這樣能使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孫武的一生充滿機遇,奮鬥、艱辛、危機。但他一直沉着應戰,堅持完成人生的目標。他從默默無聞到聞名天下,孫武一生的奮鬥過程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學習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可以說是他一生應變的經典,其中經典語句是“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孫子的“兵者詭道”“兵以咋立”思想,高度概括了戰爭行爲的本質,兵無謀略無以爲戰,它構成了孫子軍事思想的主體。孫子十三篇,幾乎篇篇論及戰爭的詭道。

《孫子兵法》不愧稱之爲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麗,也不愧爲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贍,邏輯縝密、嚴謹,被人們尊奉爲“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而作爲學生,我們也可以將其運用於學習中,相信我們也會有所收穫。記住:“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悠悠晃晃的我也激發了過多的大腦細胞,一談起《孫子兵法》滔滔不絕,一種好奇讓我接觸到它,也是一種機遇讓我在無意中遇見,也許這就是緣吧!《孫子兵法》是兵家巔峯之作,嘆起之魅力,用其之大道,富我之生活。

讀《孫子兵法》有感4

最近我讀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這本書上我知道了很多知識。

孫子兵法是春秋時代一位叫孫武的霸主寫的。主要寫的是用兵之法和故事實案。三十六計講的是計謀,解讀,實案。

我覺得孫子兵法和學習是分不開的,如:“兵者,國家大事,生死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打仗,是國家的大事,生死的邊緣,存亡的地方。不能不察就魯莽行動。這就像考試,我們的眼睛不能一掃而過,然後就做。所謂探之虛實而攻則必勝。,就要探虛實,看看這題到底是怎們做的,在解題。孫子兵法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真是一點也不怪。

三十六計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僅可以用在打仗上,還可以用在生活中 ,如:有一次,爸爸讓我洗衣服,可我發現洗衣粉沒了,肚子又有一點餓。可我的錢只夠買其中的一樣。這時我想起了“遠交近攻”。那麼我就可以用此計,先要把緊要的事做完再去做別的事,也就是說先買洗衣粉,洗完衣服後,等有錢再買餅乾。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孫子兵法》有感5

《孫子兵法》不應該*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決問題的書籍。可以這樣講,世界上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孫子兵法》解決。

《孫子兵法》很強調“知”,而且其理論也都是圍繞“知”而展開的,有了“知”,纔能有“謀”,而有了“謀”纔能有“行”。如果沒有“知”,就不能“謀”,不能“謀”談何“行”。

  《孫子兵法》裏的“知”有幾個意思:

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個方面的情況,知道了事情的各個方面情況,你才能根據這些情況針對性的採取行動。

第二是知道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聰敏人看第二層,智慧的人看第三層,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見到很多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都是勝利的根本。(一支股票漲了一塊錢,一般的人只看到這股票漲,就跑去跟買,老股民知道這股票上漲的空間很小了,到了賣的時候。資深股民知道這股票脫離了市場本質,已經*操縱了。別的莊家知道這股票*操縱了,還知道操縱的手法,知道什麼時候跌什麼時候漲。如果沒有足夠深刻的見地認識,你能贏嗎?)

第三是知道事情發展的規律,很多事情雖然很複雜,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規律的,這就是老子說的“道”,孫子說,知道事情的發展規律,能避免,能提前應對,能正確的處理,所以,對事情的發展要有足夠預見力。

第四是知道自己,無論你處理事情,你和別人對弈,無論你做什麼,這裏面都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自己”,在這些裏面,“自己”始終都是一分子,所以說,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缺點什麼,才能正確的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

除去這些外,《孫子兵法》還有一些很深刻的理論,都是很有意思的話,也有很深邃的智慧,如果你不能將整本書都仔細研究話,也可以根據你情況,挑出這些話,有空的時候琢磨一兩句,也是很有益處。列舉幾句“廟算多者勝。”“故兵貴勝,不貴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知己知彼。”等等。

這是一本包含了很多智慧的書,大家平時也可以多讀一讀,增長知識。

讀《孫子兵法》有感6

《孫子兵法》爲孫武所著,誕生在春秋末年。當時各諸侯國分裂,百家學說爭鳴,時代面臨着改革,軍隊面臨着整治。在 這樣的大背景下,孫武年紀輕輕就懷揣着夢想,帶着偉大的政治抱負投奔吳國,感受各國的風土人情。在這樣的時代和這樣的人物魅力下,《孫子兵法》應運而生。

此書了了近萬字,其中不僅有着文學內涵,更有政治思想,人文精神和哲學倫理等等,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排兵佈陣,戰略戰術獨具匠心,別具一格,不僅對古代行軍佈陣是一種參考,重點是即使現代,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打仗時,其結果是可預知的,從將帥才能,天時地利,自然環境,軍隊裝備,正邪旗號等等各方面都可以考究。本書從某種程度上擺脫了勝負天定的迷信態度。其次,各種戰術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比如打運動戰時要避實擊虛,打速度戰時要速戰速決等等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後,要完全掌握兵法的要理,不接近現實,從戰場上積累經驗,任何兵法都是無用的。再次,排兵佈陣,如何出兵,如何根據戰況及時調整戰略,如何調節將帥和士兵的關係,如何設置獎懲制度,還有如何依靠自然條件借力打力,如何運用間諜等等各個方面都是戰爭的必備。

本書不僅是國內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必須研究的讀物,對於國外學者等相關人士也喜歡考究的對象。在整個商界發達的現代,也必須明白,商場如戰場,孫子兵法的計謀,戰略,思維,依然可以運用到商場。本書不僅在軍事上有較大的貢獻,深入到哲學,文學,政治等等各方面,是我們所必須具備的思維力和創造力。 從某種程度上講,《孫子兵法》還有一定的侷限性,就那個時代而言,本書有統治階級的限制,它是爲帝王將相服務的;其次,過於強調將帥和君主的力量,忽視了人民羣衆這一決定因素。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但是《孫子兵法》其中的文學軍事魅力,足以流傳千古,影響亙古,的確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讀《孫子兵法》有感7

說起《孫子兵法》這本書,我就想起始計篇的戰略思想,真是意味深長。對於這本書大家都說:“是從軍必研,從政必學,從商必讀,處世必修的一本書。"

在始計篇裏講到:必須審度敵對我方五個方面的情況,比較雙方的謀劃,來獲得對戰爭情勢的認識,這五個方面是講: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將領,五是法制。靈活機變,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開始驗證是不是如此,越滅吳之戰是我國史上以弱國打強國的範例,我不想看這篇戰例,但是最後還是看了,因爲太好看了。吳國和越國是春秋後期在長江下游崛起的兩個諸侯國。春秋中期吳國通過兼併戰爭取得大量土地,後來吳越兩國爲爭奪霸權,因爲吳國對越國多次發起戰爭,越爭。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之後,494年勾踐因吳國兵力,就出兵攻吳,最後大敗。

吳國戰勝越國後,領土得到擴張,勢力日益強大。勾踐提出一系列“取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的政策,得到越國百姓的擁戴,越國從此中興。後來越國攻打吳國,攻打之前他們做了一番精心的準備,最後越國成了真正的勝利者。

從中我感受到勾踐是一位會反省自己的君王,最後獲得了百姓的擁戴,他也是一位愛學習君王。我們也要學學他的優點。

讀《孫子兵法》有感8

一直都很想讀《孫子兵法》,過去未讀,是因爲無法理解箇中含義,現如今,我重新拾起買了多年的書,細細地品讀,方知,與它相遇太晚。

或許有很多人都會認爲,《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戰略書,對現如今這個以和平和發展爲主題的世界,沒有太多價值,然而這僅僅是我們對它的粗略的理解,如果,你真的走進這本書,你會發現,它的每字每句,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不僅僅止於軍事,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的交流。走進它,你會發現,這本流傳一千多年的中國文字精髓,它給你傳達的思想的瑰寶精華。

《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每篇篇幅不長,短小精湛,字字珠璣,令人讀後,餘味無窮。這要歸功於文言的精煉,文言,使得中國漢字,變得韻味無窮。然十三篇中,令我最是印象深刻的要數第三篇謀攻篇,篇中,“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因此,百戰百勝,並不就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能是敵人屈服,這纔算是最高明的。此句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孫子所主張的一種智鬥而非蠻鬥。他主張的是不費一兵一卒,讓敵人自動投降的將者纔是真正的將者,以一種求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纔是真正的解決問題,通過暴力去化解問題,就好像金玉在外,敗絮其中,非治本之法。這使我想到了,在數學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應是教師積極尋求的。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運用好的教學法。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因而必須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神聖使命。

一、分層教學法

“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上區別對待,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中學生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徵,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爲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啓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佈置的複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夥伴。

(1)教學目標層次化。分清學生層次後,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爲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爲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爲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並將層次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

(2)課前預習層次化。針對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鑽教材,領會一“綱”兩“說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已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

(3)課堂教學層次化。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爲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於受冷落。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後再給C層學生講。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即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儘量做到銜接無縫、自然,層次分明。

二、“探究—研討”教學法

“探究—研討”教學法注重協同效應,它強調讓學生獨立地研究問題,以學生爲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它特別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教學的難點是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係或變化規律)。課前老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制定研究項目及其所需要的各項材料,並在這個基礎上寫好教案。課堂上教師主要是觀察學生的探究,傾聽他們的意見,不輕易地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不用言語或表情去幹擾學生的思考。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利用學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設計一個蘊含着所要研究的問題的實踐活動,創設一種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自覺地進入到這個問題中來,迅速成爲整個認識活動的主體。

2.探究研討,建立模型

學生只要沿着“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的探究線索,注重同學之間的研討與合作,就能發現問題中隱藏的變化規律,並用代數式表示。

3.求解反思,拓展應用

數學觀察課結束前,要有教師引導學生對已獲得的認識加以引申推廣,用以解釋新的事物和現象,不斷髮現新問題的過程。

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保證了面向全體學生,並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教學力度。由於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發展。由於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讀後感 )由於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一定的提高。“探究——研討”教學使他們掌握正確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爲達到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從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讀《孫子兵法》有感9

《孫子兵法》乃中國著名的一大兵書。其用兵之法有很多篇,而我看過的也就幾篇而已。

“兵者,詭道也”是說戰爭就是採用詭詐的計謀取勝的。告訴我們取勝不一定要生搬硬套,有時候耍耍小聰明利用詭詐的計謀同樣能夠取勝。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是說,能打,卻裝作不能打,要打卻裝作不準備打,在近處打而裝作在遠處打,在遠處打卻裝作在近處打。告訴我們,不要給敵方看到自己真實的那一方面,要出乎敵方的意料之外,從而做到百戰百勝。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告訴我們,要準確地找到敵方的缺點,從而給對方致命的一擊。

這些戰術都可以運用到生活中來。在競爭中,如辯論賽,在辯論中要不燭地揣摩對方所想的,所要說的,然後再將對方引入一條錯誤的道路,使其麻痹,再根據情況使出致命的一擊,殺對方一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文明社會的發展讓所有人都具有了“文明思想”——不違反道德規則。甚至同情對方,但如果要取勝,並不是必須規規矩矩的較量。即使採用詭詐的計謀取勝也並不是錯誤的。

或許你會覺得自己是多麼多麼的高尚,多麼多麼的有能力,不可以或者是沒必要用不正當的手段來取勝。但是你也要知道,世界上並沒有任何法律規定過在“戰爭”中是不能用其它手段的。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找到了曹軍不熟水性的缺點,假投降來減少曹操的戒心,再利用火攻殺得曹軍全軍覆沒。在這次戰爭中,周瑜用幾萬兵力就將號稱八十萬的曹軍打得落花流水。有誰敢肯定地說周瑜做得不對呢?

所以說,不應該反對不正當的手段在平常生活中的應用。只要你的目標是取勝,只要你知道對方的缺點,那麼你就可以使計。

讀《孫子兵法》有感10

《孫子兵法》寫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全書共分十三篇,分別是: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主要論述的是軍事學的主要問題。但是我覺得他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

自古以來哪一位志士,不期望自己有深謀遠慮的本領;哪一位仁人,不盼望自己在複雜的角逐中扶搖直上;哪一位經濟工作者不渴求自己得心應手,一本萬利。孫子的思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戰略戰術,許多計謀良策,不但對軍事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各個方面都有相當有效的啓發性和借鑑作用。看完後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何不把孫子的思想引導在教學中呢?所以我又把《孫子兵法》讀了幾遍,也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孫武對戰爭的基本思想把握教學。

(一)不擇手段探知敵情

進行戰爭,事先摸清敵人的情況,這是自有戰爭以來任何軍事家首先必須周密,細緻地考慮的問題。即使是兩個人的搏鬥,也要事先看對方的架式,纔好動手。孫武在《謀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未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就是說幹一件事情特別是大事情要儘可能的瞭解相關的情況。

教學就如戰場,要使這節課上好,也就是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作爲教師的你,就必須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結構,對於什麼事物感興趣等。這樣知己知彼才能讓這節課上的生動活潑,而且效率高。如果僅僅是明於知彼而暗於知己,或者明於知己,而暗於知彼,都是沒有把握戰勝敵人的。如果在教學中這樣,學生的思想很活躍,學生的想法和所提出的問題卻讓教師感到無法解答或講解,就會讓學生感到失望。

能用什麼手段讓你知己知彼?在戰爭中軍事家爲了知己知彼,間諜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在教育,教學中,可以主動找學生談心,派學生做“間諜”等來了解學生。瞭解自己,可以通過同事的觀察以及學生所期望的教師等來了解。

(二)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戰備是孫武對戰爭的另一種基本觀點,總的來說,他是建立在“無恃而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這個最根本的考慮之上。就是說,把希望寄託在敵人不會來的想法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是自己對待的辦法;把希望寄託在敵人不會進攻的想法也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自己具備有敵人不敢進攻的準備。

常言道“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也就是說: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周密的考慮。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在教學之前教師應準備好滿滿的一桶水去教學生,而不是用半桶去灌溉他們,這樣可以防止學生提出一些疑難問題。而且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一點來,教師也可用其它方法來講解問題。這樣準備滿肚知識,就能讓孩子得到高質量的知識和能力。就不會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做好“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二、孫武的戰略戰術思想指點教學

(一)先發制人

先發制人的問題,《孫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以逸待勞”。如何才能做到在戰場上以我的安逸來對待敵人的疲勞呢?這就必須掌握主動權,集中力量,一切搶先一步。

先發制人的精髓在於掌握主動和集中力量。其實這在教與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知識面前,不能讓知識圍繞學生,應讓學生主動的迎接知識,集中精神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在問題出現之前用創新的思想去解決準備發生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事倍功半。

(二)速戰速決

孫武在《作戰篇》提出:“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東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這是說:“發動戰爭,動員十萬大軍,財力、物力耗費大,可想而知。因此,必須採取速戰速決的方針,戰爭如果持久,就會挫傷軍隊銳氣,要是進攻城池,就損失更大,軍力就更會衰竭;而且大軍長久滯留國外,不能解決戰局,經濟就無法維持。

這種現狀在教學中表現的尤其突出,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暫的,要讓學生能在這短暫的時間裏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就必須在這短暫的時間內速戰速決,不然,時間久了,學生的精神就會衰竭,而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用各種手段在有效的時間裏,高效率的完成教學內容、重點以及難點,讓學生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靈活機動

《孫子兵法》中關於靈活機動的論述,如《形篇》中“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這是說,採取防禦,是因爲自己力量不足,或是時間或是地點都不利,沒有戰勝敵人可能,這樣呢就防禦;根據條件可以戰勝敵人,這樣呢就進攻。總之自己力量不夠就守,力量充足就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