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600字(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讀《昆蟲記》有感600字(通用10篇)

讀《昆蟲記》有感600字(通用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昆蟲記》有感6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昆蟲記》有感1

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在人生的最後35年間,享受着他的世界,記錄下了他的摯愛,留下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1880年,法布爾借來一筆小錢,購得一處坐落在聖皇地上的老舊民宅,他用當地的普羅託斯語給這居所起了

命的馬力,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從事昆蟲學的研究,終於,在十九世紀末,凝聚着法布爾勞動成果的《昆蟲記》問世了。

《昆蟲記》是一部昆蟲的研究記錄。雖說是研究記錄,但一點兒也不枯燥。相反,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手法,使得《昆蟲記》中的昆蟲擬人化,栩栩如生。最難得的是,在書中時常出現作者對社會的看法,思考。全書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熱愛。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蟋蟀。它們的鳴聲婉轉動聽,惹人喜愛,人們根據不同種類的外形及顏色的深淺,給它們起了不少美妙的“藝名”,如青麻頭、紅麻頭、關公臉、蟹殼青、大元帥、黑李逵、金琵琶、長尾梅、花翅膀等。這可愛的昆蟲,勤勞地翻修着它的小別墅卻又不失浪漫情懷,時常用它那獨一無二的歌喉在月下吟唱。

最人敬佩的莫過於《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他一絲不苟地研究昆蟲,甚至冒着生命危險去收集資料。他無疑是成功的。但在人生的路上,他成爲了孤獨的行者,獨守着荒石園,獨守着不被世人所瞭解的寂寥,矢志不渝地完成了著作。讓人敬慕之時又添了一份同情。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偉大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奇蹟。絕不要沾沾自喜,也絕不要妄自菲薄。

  讀《昆蟲記》有感2

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書迷,最近我看了一本讓我如癡如醉的書,它就是一個文學史上的奇蹟——《昆蟲記》它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的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爲學家、文學家。他再在這三樣上面,樣樣都是出類拔萃。他還被世人稱爲“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我被法布爾深深征服。

這本書講了大自然中非常有趣的一種生物——昆蟲。他通過細緻的觀察分別描寫了綠色蟈蟈、神祕池塘裏的生物、愛好昆蟲的孩子、被管蟲、黃蜂等。描寫了生物的生命過程。這是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自然昆蟲界的太多太多。我不知不覺對我之前瞧不起的昆蟲的肅然起敬。從他的字間我瞭解到建築師:蜘蛛,編織家:被管蟲,預測天氣的大師:松毛蟲我瞭解到他對昆蟲們的熱愛,讓我也被這奇妙的昆蟲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非常佩服達爾文,他是這樣的頑強在身體十分虛弱的情況下還能依然堅持著出《昆蟲記》這樣的在科學、文學都堪稱精品的好書。他擁有對觀察的熱心、熱情、細緻、用心,使我佩服。我認爲這是一種天才般的觀察。他的辛苦沒有白費,在四十年後,他用他的觀察和昆蟲一起努力終於鋪成了一本精品《昆蟲記》。我非常敬佩他爲了自己喜歡的昆蟲世界而不惜自己的生命時間也要創作的精神。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嚮往,把他引進了科學這個奇妙的世界。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

法布爾的讓我瞭解了昆蟲世界,而他的著作《昆蟲記》則令我永遠記住了法布爾這位偉大的人。

  讀《昆蟲記》有感3

《昆蟲記》是我讀過最有趣的一本書,之前我還不知道有人會用盡一生的心血,寫一部關於蟲子的書,這個人就是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實地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以優美的語言爲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作者人性化的蟲子們紛紛登場,展開了一段段神奇、有趣的故事。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原來好多昆蟲是天才的建築師、藝術家,它們的巢穴就是一件件無法模仿的藝術品,而它們的本領是與生俱來的,簡直太奇妙了。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比如: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小甲蟲是如何關心下一代的;還有蜘蛛是怎樣通過電報線獲取獵物的等等,一個個小故事看了讓人着迷。不過也有讓人害怕的,螳螂外表看上去非常美麗,其實它們相當殘忍,是天生的殺手,它們不僅吃其它昆蟲,同類間也自相殘殺,簡直太讓人難以置信了!昆蟲記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也讓我對作者產生了深深地敬佩。

法布爾克服了重重困難,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寫作,爲人類世界奉獻了一部不朽的作品。書中對各種昆蟲細緻地觀察,生動地描寫,都體現了作者的用心,在他的筆下一隻只昆蟲都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達爾文稱他爲“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這本書讓我覺得法布爾的探索精神是最爲可貴的,他求真、求實值得我們學習,激起了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探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爲我們開啓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

  讀《昆蟲記》有感4

最近我迷上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在我一開始讀它的時候,就深深的被裏面的昆蟲吸引了。這本書寫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種類繁多,有會做“圓球”的蜣螂、“音樂天才”蟬、兇殘的黃蜂、亮晶晶的螢火蟲……

在這麼多昆蟲裏,你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母甲蟲。不是因爲她有着美麗又可愛的外表,而是她對孩子的那份堅韌的愛。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她的卵存放在一個粘得很緊,只有少許的空氣的空間裏。她的卵可能會被悶死在裏面。但爲了不讓小甲蟲受到死神的威脅,她就想出一個好辦法,預備一個牆壁薄且精緻透氣的小房間,讓她的孩子居住。母甲蟲爲什麼會想出這麼聰明的辦法呢?因爲母愛的力量激發了她們無限的創造力,讓人敬佩不已!

當我還讀到“但到了相當的高度,仍然難免後退。只要稍微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落下來,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過一二十次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成功”的時候,我的深深地被震撼到了,一二十次,對於一隻揹着沉重的小圓球的小甲蟲來說,這是怎樣的毅力呀!還要攀上陡峭的斜坡,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有時甚至可能性命都搭上,但他們依舊不放棄,勇往直前,讓人肅然起敬。一隻小甲蟲,都知道“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何況我們人類呢?當老師佈置幾道難題時,有人便會失去耐心和信心。這些題雖然有些難度,但也不是困難到極點。而且,別人能做出來,我們爲什麼不能呢?因爲我們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缺乏了迎難而上的進取心,克服困難的自信心,一個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挑戰,那麼他永遠是弱者!

我很喜歡《昆蟲記》這本書,從中可以學到昆蟲身上可貴的品質,來提高自己,激勵自己!

  讀《昆蟲記》有感5

當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後,有了一個很大的感想——實踐出真知。

《昆蟲記》這本書主要記載了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自己對昆蟲的研究。作者法布爾通過親自的實踐,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祕。

書中作者驗證松毛蟲是通過它們沿路吐絲所織成的絲帶引導自己回到窩裏時,他是通過實踐去探究的。最後,他得出了結論:松毛蟲是靠沿路吐的絲來回到窩的。書中說到“昆蟲的‘自殺’”時,作者通過實踐去檢驗了“蠍子自殺”這一說法。結果發現,蠍子並不知道自殺,人們被它那只是突然失去生命力的假象矇騙了。

是的,實際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比如古人看見日月星辰東昇西落,以爲它們都是圍繞地球轉的,後來還出現了“地心說”。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問題的假象所迷惑,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實踐才能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過很多令我疑惑不解的問題、不知真假的說法等。其中,有很多我也是通過實踐去得出結論的。比如我之前做物理作業時遇到一道題不會做,我便尋找材料,通過實驗得出了答案。後來評講時,我的答案真的是正確的!所以,實踐真的能出真知!

是的,40年前,歷史也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讀了這本書,我更懂得了:我們應該多動手,多實踐,並分析實踐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這樣不但能讓我們知道結論,而且這樣的結論纔是具有權威性的!

  讀《昆蟲記》有感6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這本風靡全球的好書,它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書裏一共講解了17種昆蟲的繁殖、習性和食物等內容。其中我最感興趣的章節是蠍子,作者法布爾重點描寫了它們的捕食方法、幼蠍的蛻皮,以及蠍子們如“狂歡晚會”般的聚集在一起。

《昆蟲記》爲什麼能在它誕生後的100多年以來始終受人喜愛、長盛不衰呢?我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充滿詩意的語句描寫和大量採用擬人、比喻等手法來傳遞科學內容,使我們能在有趣的閱讀過程中獲得昆蟲的各類知識。而且,作者法布爾耗用了大約三十多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本鉅著,幾乎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融到了這本書中。

其實,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非常討厭昆蟲。我覺得大部分昆蟲的外形都特別的奇怪和令人噁心。但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開始明白和了解昆蟲的世界了,原來蟲子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愛。比如,母灰蝗蟲在產卵的時候,公灰蝗蟲會一直待在一旁,像個警衛似的守護着產婦;大蠍子會讓幼蠍子睡在自己的背上,而自己整夜不睡保護着幼蠍,等等……

《昆蟲記》就像一把鑰匙,爲我打開了通向蟲類世界的大門。它不僅有很多有趣的標題,也有許多多彩的語句。“陽光越熾熱,它們演奏的情緒越要高漲。如果此時一片雲彩將陽光遮住,蝗蟲們便會馬上停止演奏,彷彿在表達着對雲彩干擾自己的不滿似的。”(摘自《蝗蟲》)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另一個感悟是許多蟲類比人類更勤奮也更強大,而且團結友愛。如果這些昆蟲變得像人一樣大,會不會威脅到人類生存呢?

  讀《昆蟲記》有感7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起關於昆蟲的書,最著名的非法布爾的《昆蟲記》莫屬了。

這本書講述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穴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以及捕食的過程等等。在這衆多介紹昆蟲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大孔雀蝶家族》這篇文章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在實驗室裏培育出一隻大孔雀蝶,引來了一大羣孔雀蝶的故事。法布爾見了這一大羣“外來者”,顯得異常興奮,迫不及待地說“快!咱們去看看那稀罕玩意兒!”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是多麼的喜愛、癡迷。

爲此,法布爾還專門對大孔雀蝶進行了實驗—減掉他們的觸角,看看他們能否返回這裏。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兩次實驗都沒有成功。作者筆下的大孔雀蝶裝備精良,穿越重重障礙,勇往直前,目標準確。作者將大孔雀蝶在黑暗中飛舞的狀態描寫得惟妙惟肖,彷彿我的眼前就有一隻只大孔雀蝶在翩翩起舞!

大孔雀蝶到底是靠什麼樣的信息器官來感知環境的呢?

帶着這個疑問,作者對大孔雀蝶展開了一系列實驗,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是作者卻意外地發現小孔雀蝶卻是可以晝間活動的,它們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行婚禮。這與大孔雀蝶是截然相反的。至於大孔雀碟爲什麼在夜間活動還需後人進一步研究。

法布爾的《昆蟲記》,使我走近了昆蟲,走進了大自然。要知道,以前我連一隻瓢蟲都害怕,現在我竟然覺得它很可愛!我喜歡這本書,它讓我改變了對昆蟲的看法,讓我走進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讀《昆蟲記》有感8

《昆蟲記》——這部由法布爾撰寫的史詩級昆蟲著作,它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多年來觀察昆蟲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學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實驗室裏用手術刀爲蟲子開膛破肚來實驗,而法布爾是在蟲子自然生活的情況下觀察,他們探究死去的蟲子,而法布爾研究活着的生命。

走進《昆蟲記》,它告訴我:我們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等昆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受到保護,得到尊重。

法布爾總是珍惜每一個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從不殺死它們。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會有自己可愛的小寶寶,它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領,只不過它們不會說話。

法布爾的一生過得十分艱辛,56歲時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荒石園,用來觀察他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滿足了自己兒時觀察昆蟲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靠着刻苦自學,學懂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文學並寫出了許多爲後世廣爲流傳的科普讀物;他靠着刻苦自學,用生平只上過一節化學課的履歷成功當上了一名化學老師,併發明瞭一種化學染料;他靠着刻苦自學,雖然從未上過大學,但他卻成爲了一名大學教授。

直至56歲,他才用他的積蓄買下這片荒地,搬到那裏去住。他整日裏與昆蟲打交道,他說:“我收穫的不是穀物,而是大自然的祕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昆蟲記,不僅僅是對昆蟲生活習性的記錄,更是一位執着的追夢人用畢其一生的熱情來對自己的夢想進行描繪的結果。

那也是法布爾在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展現出,他眼中的最真實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9

今日午時,我最終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爲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爲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爾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趣味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爾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爲此,法布爾還被稱之爲“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爾曾所以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爾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本事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十分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爾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着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景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僅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提高,讓自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貌,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能夠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讀《昆蟲記》有感10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創作的一本描寫昆蟲的礦世佳作。這個暑假,我初次接觸其書,便被書中這個現實、美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

法布爾幼年生活在一個村莊中,從小他便對在空中飛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愛真理,更熱愛生命,這促使他們探尋那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打下了基礎,再加上他對昆蟲的滿心好奇,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才構成了這本佳作的誕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讚揚,流傳千古。

巴金曾經以“用人性觀察蟲性”來讚揚這本書,的確如此。作爲一本科普書,本應該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法布爾的筆下變得生動形象,富有“人情味”。書中對昆蟲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與死亡的描寫無不滲透着對人文的關懷。例如:“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筱懸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此處爲法布爾對蟬的描寫,將它們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卻領略它的生活與習性,從而使蟬的鳴叫更形象,具有意義,這必定也是一種真諦吧!

同時,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個孩子,帶着滿心的好奇去看昆蟲的世界,還抱有一種嚴謹,求真的態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樣描寫昆蟲的科普書籍就顯得遜色了不少,難怪法布爾本人曾說過:“別人是將昆蟲解剖進行研究,我是在昆蟲活蹦亂跳時進行研究,別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樣的“思”,美術家一樣的“看”,文學家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中,他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家,一個昆蟲學家,而是一個科學詩人。他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的與人社會一般複雜,也用人性觀察蟲性,更用蟲性展現人性的醜惡,讓我深有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