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3.7W人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1

世界那麼大,但是關愛他人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近期我看的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書中就曾提到這樣的人物,接下來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

小說以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從十月開學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發生在其身上的感人的小故事。這本書中有很多地方讓我深有感觸,尤其是那一篇《聾啞學校》,這一篇講的是聾啞學校中有幾位老師每天都辛苦的教着聾啞學生知識,讓他們發聲。老師雖然知道這很辛苦,但他們爲了祖國的未來,爲了這些學生依然堅持不懈,沒有放棄。

從這些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愛,看到了無私,看到了許多許多,這些用文字是無法表述的。他們用自己寶貴的青春爲那些聾啞學生們送去了希望,送去了信心和勇氣,使那些聾啞學生變的樂觀、堅強。看着這些老師的無私,又不禁使我看向自己的身邊。現實生活中不也有這樣的人們嗎?有的人舉行慈善拍賣會,將所得的錢數捐給那些貧困的地區,幫助了那些人們。我建議大家來讀讀這本書吧,讀一讀這本能給你啓迪的書,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2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然而,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

讀了《愛的教育》,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讓人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甚至對自己的父母不尊重。

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之餘,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我們每天都會對新東西有所感悟,並在學習中懂事,在愛中長大,在父母的傘下成長。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用愛編織成的教育讓我學會了不少,長大了不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還要屬《愛國少年》,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少年,他父親是貧農,可老天並不放過對他的“考驗”,“絕症”襲擊了這位少年的父親,但爲了生存,這爲父親忍痛割愛,將自己的兒子賣給了馬戲團當小丑。這爲少年很懂事,爲了救活他父親被強迫拉走了。在那,這位少年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忍受了巨大的恥辱。終於有一天,他逃離了這“人間地獄”,搭上了一艘輪船回家去。可是,他身無分文,三天沒有進食,天天躲在角落裏不敢見世人。但是,他這一舉動卻引起了幾個西班牙人的注意,他們知道了這位少年的身世,很是同情。很快的,這件事傳開來了,船上的乘客紛紛捐出了愛心,頓時,感恩之情涌上了這位少年的心頭。到了晚上,少年無意間聽到了這幾位“好心人”的談話,聽到了他們在侮辱自己的祖國,剛纔的感激之情消失的無影無蹤,憤怒衝進了七經八脈傳遍了全身。他將手中的銅板用力砸向那幾個“好心人”,在這幾個大人面前,他毫不畏懼,像要把滿腔的熱血迸發似的。

這位少年真是人窮志不窮啊!他寧願自己餓死也不願意收幾個侮辱自己祖國人的錢,還勇敢的敢於奮鬥,儘管自己孤單力薄,但他毫不退縮。其實,他可以假裝沒聽見,可他沒這麼做,這種任重而道遠的精神是如此偉大呀。我們中華民族這樣的例子也是舉不勝舉的,我們崇敬的英雄少年王二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名流千史。我們做爲炎黃子孫更應該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爲己任,將我們的中華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的愛國熱情洋溢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做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 ─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3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的詩人埃.德亞米契斯寫的,作者通過多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安利柯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大雪的一天,在雪地裏發生了一件可憐的故事,剛一出門,孩子們就把凍的像石頭一樣的硬雪球,相互投擲,有一個年過花甲的老爺爺正巧路過,帽子被打掉了,人也搖搖晃晃地,老人用雙手遮着臉,一個少年在旁邊喊着:“救人啊,救人啊!”原來雪球打傷了老爺爺的眼睛,小孩子被嚇得四處逃散,卡洛悲被嚇得臉色蒼白,有個路人說:“是誰打傷的?”卡隆走到卡洛悲面前說:“卡洛悲,快去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卡洛悲說。老人被送去了醫院,卡洛悲和卡隆也跟去了,剛到病房門口,卡洛悲跑到老人跟前抱住老人的大腿跟老人道歉,老人被感動了,卡洛悲還是慚愧,就把幾個月收集的郵票全送給了老人,老人和卡洛悲玩得很開心。

我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想起了還有一首歌叫《愛的奉獻》,歌詞很感人,歌詞又讓我象棋了2008年汶川發生的地震。全國人民爲汶川同胞捐錢,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捐款活動,我們學校同學們有捐了5元、10元、20元......捐款的同學們表現的很主動,都把自己的零花錢捐出來。人民爲同胞們表示哀悼,學校也舉行了哀悼會,在電視上,看到汶川變成了廢墟,解放軍叔叔在廢墟中救人,學生們在路邊爲解放軍叔叔送水,人民爲災區送日用品和事物。看到這,我以淚流滿面。

愛無處不在,愛像一條鏈子,永遠不會斷開,愛是偉大的,愛是無私的,每個人都有愛,真愛無疆!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4

愛,一個熟悉的字眼,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才領會到了愛的境界。

意大利的一個小孩11個月的日記裏,包含了師生的愛,朋友的愛,親自的愛,還有故事裏對國家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不過時的書。

在這裏的人品的都是高尚的,處處爲別人着想,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個小孩在扔雪球時不小心砸着了一個老人的眼睛,我想這個老人一定會像中國一樣讓人賠錢,可出乎意料的是道個歉就行了!

我常常感感嘆外國人人人之間有多麼慷慨,他們多麼無私啊!而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是尊老愛幼的,爲什麼現在一些芝麻大小的事都要賠償,在外國一句道歉就行了,我覺得人人都應該無私,展開大愛的胸膛!

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的一些中國的想法被洗去了,人人只要都奉獻出一點愛,那麼我們的祖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5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最近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的心久久被感動包圍着。

《愛的教育》是一本淨化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是那平實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愛,多麼溫馨的字眼,在一生當中要經歷無數的愛:朋友之愛,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子女之愛等等.當然,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這愛的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全部奧祕就在於何熱愛兒童。”蘇聯教育家馬卡連軻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孔子有“仁愛”思想;墨子有“兼愛”思想;陶行知有“愛滿天下”的思想,他們都是偉大的教育家,教育中的愛是什麼?

托爾斯泰認爲: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師愛是師德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正像教科文總幹事馬約翰先生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身爲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地,讓教師永遠做了愛的播撒者。那麼,平凡的師愛就會產生非凡的力量.我開始對此感受並不深切,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說: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心能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能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愛心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是的,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敬愛的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常會令人終身難忘.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實驗的效應我想就是愛的結果.愛是神聖的,師愛偉大!愛像空氣,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生命的始終都貫穿着愛。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次永遠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經歷着許許多多或快樂,或憂傷,或感動,或幸福的風景,它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絢麗多彩,教育中有愛,纔會真正讓孩子,讓教師擁有更加豐盛的心靈。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6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去探尋案。《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榜樣;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天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假如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天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假如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非凡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爲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7

《愛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譯介來後,被譽爲著名的兒童讀物。爲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讀。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華章,尚不及這部小書對無數人的益處。

我是在高中一年級讀到這本書的,安立柯這個小孩子的所行所爲、所思所想,讓一個初經啓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燒。那些書中的故事讓我把它居爲奇書一部,拿書中的章節向多少同學炫耀。

《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這個補充體現在哪裏呢?體現在二者的分別與心理進展的連續性上。《愛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學生的心理記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續集則是他做中學生時的記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譯者所說的,可以看到,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軟教育,而續集所寫的卻是意志教育,硬教育、《愛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傷性,而續集中卻含有較多的興奮性。

這書一般被認爲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爲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爲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然而就是這部能讓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能僅僅作爲一種兒童讀物繼續地廣泛閱讀下去。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爲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爲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爲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從這一點上來說,《愛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標準要求一種教育,我們畢竟不能與兒童一樣生活在兒童的世界中,兒童也在成長,他們也不會永遠地停留在兒童的標準上。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看到安立柯進入中學後沒有任何的驚詫,而是覺得順理成章的緣由。

這就是我爲什麼要寫寫這本曾經影響過很多人,但現在已波瀾不驚的《愛的教育》的原因。不僅僅因爲我短暫的教師經歷,也因爲在採訪中我看到的那些貧窮的兒童和深受傷害的幼稚心靈。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8

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

這本小說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教育中的愛是什麼?讀了《愛的教育》,對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心能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能春風話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愛心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是的,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敬愛的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常會令人終身難忘。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實驗的效應我想就是愛的結果。愛是神聖的,師愛偉大!

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對學生一視同仁,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也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倘若爲了某種利益去虛僞地愛學生,一旦目的達到便不管了,這樣反而事與願違,甚至扭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想,愛對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整個課堂比作是河牀的話,那麼師愛是浮動在整個河牀上面最耀眼、最燦爛、最動人的浪花,是大海富有生命的潮汐。

“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詮釋了愛的內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愛滿天下”辦教育,不也正是有愛的奉獻精神嗎?!教育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師如果沒有愛,實在不能算是稱職的教師。愛是學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學生生命成長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聚合力量。

教育中有愛,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舒展,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涌動。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願我們老師心中有永不枯竭的無限情愛,愛滿校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