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範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範文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1

這幾天在閱讀美國作者羅蘭.巴特先生著的《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這本書,作者羅蘭.巴特先生是哈佛大學高級講師,有着多年擔任公立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經歷,後來作者在哈佛大學創辦校長研究中心,對如何當好校長、如何讓公立學校有更好的發展等有很獨到的研究,並且非常有成效。《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其實是作者的鼎力之作,飽含作者幾十年求索之辛酸。何爲學校內力?文中沒有確切的定義和表述。通讀全書,我以爲作者所指學校內力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學校內力應當是全體教職員工的合力,僅憑某一兩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形成學校內力的。校長個人的力量不能代表學校內力,教師個人的力量也不能代表學校內力,即使是某一兩位名師的力量也不能代表學校內力。學校內力應當是全校全體教職員工所匯合起來的力量。要想提升學校內力,必須充分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綜合力量。

其二,學校內力應當是全校最能發揮作用的力量,而在學校內最能發揮作用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在多年的辦學歷程和體會中,一所學校會逐漸養成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會支持和鼓勵更多的教職員工去辛勤努力與工作,爲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辛勤工作。這種精神力量對學校內力的提升會產生非常難得的效果。

其三,學校內力更應當是學校自辦學以來所能夠形成的學校文化的凝聚。學校文化是一種傳統的東西的積澱,有其自身的形成規律,但是我們感覺到學校內力的提升,的確需要學校文化因素的支持和幫助。很難想象,在一個文化積澱非常落後的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狀態和思維狀態都是在非常孤立的情形下表現出來的,他們的羣體哪來共識與共鳴?在缺乏共鳴的羣體之中,有怎麼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形態。學校內力的提升應當是學校文化朝着符合自身發展趨勢的方向有規律的發展。

其四,學校內力的提升更重要的還在於外在力量的學校內化。內力是內在的力量,但是,如果我們的思維僅限於這種理解,無疑是限制了學校自身的發展。學校內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方面是學校內部能夠借鑑到來自學校外部的影響和支持,而且會將外部的影響和支持化爲自身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就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學習和借鑑兄弟學校的的成功經驗,積極思考自己學校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條件,通過充分的討論和研究,將學校以外的.一切積極因素都借鑑過來,爲學校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

其實學校內力提升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過程,迫切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熱情關注和積極思考,並且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迫切需要全體同仁的聚精會神的關注和努力,並且能夠進行不斷的自我反思,迫切需要管理人員的齊心合力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如果真的有了這種精神,我相信學校內力一定會得到提升的。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讀後感2

近日,細讀了美國作家、哈佛大學高級講師羅蘭·巴特先生寫的《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一書,受益匪淺。本書就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從建立學習型社區、創建領導團體等幾方面做了詳細、生動的闡述,同時更引入了“共同管理”的學校管理新理念,爲提升學校內力,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答案。

“環境就是生產力”。而在作家巴特看來,建設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其祕訣就在於所提出的“共同管理精神”。什麼是共同管理精神?作者對這個詞語沒有給出一個很清晰的概念,但卻用了一個生動的現象做了很好的描述:在一個大約6萬隻蜜蜂的蜂房裏,一直有偵查員在田野裏尋找着新的花蜜,然後通過它們精巧的舞蹈告訴其它蜜蜂。在炎熱的天氣裏,爲了給整個蜂房帶來新鮮空氣,扇風的蜜蜂站在着陸板上震動着它們的翅膀,一次能扇上幾個小時。運水的蜜蜂找到一個水塘或小溪,然後把這種珍貴的物質搬回去給蜂房降溫,加工蜂蜜。搬運花蜜的蜜蜂爲製造蜂蜜搬回了原材料。封口的蜜蜂把蜂巢用蜂蠟堵上,而雄蜂則與蜂后交媾,保持這個蜂房在數量上的強大……由此看來,引入到我們學校的共同管理精神,則應該是教師和校長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共同合作,同事之間的互相傾聽,每一個教職員工對學校整體工作的付出,師生之間的知識共享等。學校應該是一個共同學習、共同管理、共同領導、共同承擔責任的社區。

一、共同管理

共同管理是學校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共同管理,能使學校建立起一種專業的文化氛圍。作爲一個學校,它的最高目標應該是教育所有的人,應該鼓勵所有的人共同參與管理和領導工作,並從中受益。校長在確立自己領導地位的同時,更應該倡導學校人人都有機會當領導。

在教師教研層面的管理上,引用朱迪斯·華倫·利特爾對學校共同管理精神的定義,其主要體現在四種具體行爲中:首先,教師一起談論教學。這種交談具有經常性、連續性、明確性、針對性。經過交流,想法得到豐富,對教學也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第二,教師相互觀摩學習,從而促進思考和討論。結合學校實際,可以開展互動教研活動,通過活動促使教師人人蔘與,在互補共生中合作成長。第三,教師通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研究和教學評估一起規劃課程安排。在國外,課程的設置和安排都是由學校、教師自己規劃制定,這不同於我們中國,但是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制定不同學科的教學安排。第四,教師相互傳授各自在教學、學習、理論方面的知識。學校則可以通過教研活動、教師培訓等方面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先進理念的平臺。也因此,正如書中所寫:只有共同管理才能夠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二、共同學習

學校是一個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地方,在巴特看來,在一所好的學校裏,每個人是教師,每個人同時又是學生。學生學習知識,同時也傳授知識;校長教授知識,同時也學習知識,教師在教的同時也在學習,這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在這個共同學習的地方,校長應占據中心位置,應該是全校學習者的表率。我們期待教師和學生做什麼、怎麼做,校長就應該先爲大家做出個榜樣。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共同學習的重要性已成爲了大家的共識,各校都在積極營造教師的學習氛圍,在鼓勵老師積極自學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提倡了老師作“反思型”教師,教師養成了自我反思的習慣,同事間平時能利用課餘時間,就某個教學問題或教育現象隨時進行研究,並努力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師、校長和學生一起學習,其學習的本身對學校的影響將遠遠超過他們學習的內容。

三、共同承擔責任

巴特認爲,理想的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和學生去冒險,併爲冒險的人提供“安全網”保護。我們理解,這裏的冒險應該是我們所說的創新,同時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擔負起責任。

當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爲一名校長,在任何時候都要無條件地支持、維護學校教師,要成爲老師可信賴、受尊敬的同事。在賦予老師權利的同時,更要勇於同老師共同承擔責任。 “我會盡自己所能同大家一起管理好學校”的同時,感覺又有了變化,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多了一份尊敬與愛戴。因爲相信“每個教師都有領導潛質”,因爲希望建設一個如雁陣般的“領導團體”。“雖然我們中很多人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看作是雄鷹,強壯、自信,但我相信上帝創造我們的時候更希望我們是那些大雁,成爲補陣的大雁。

“任何真正徹底的改變,都源於事物內部本身,學校管理也同樣如此。”相信共同管理精神的引入會成爲學校發展、提高的催化劑,使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走向幸福的教育之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