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6篇】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設計初衷

“溫州眼鏡”主題活動已接近尾聲,孩子們還意猶未盡,“老師,爲什麼眼鏡腳這麼光滑?”“老師,爲什麼太唚琬有計多顏色呢?”“老師,眼鏡製作要多少道工序啊?”“眼鏡框有大有小,工人叔叔是怎麼製作的呢?"......針對孩子們的求知慾,我們抓住了這一教育契機,利用本地的資源,走進了鄰鎮的眼鏡廠,和孩子們一同探求其中的祕密!

二、活動目標

1. 初步瞭解眼鏡的生產過程。

2.啓發幼兒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座客教師:朱師傅(以下簡稱“朱”、姚驍琛(眼鏡廠負責人,以下簡稱“姚”)四、活動對象:大班五、活動準備1.與眼鏡廠聯繫,商量活動內容2.準備好幼兒接送車。

六、活動過程

(一)客座老師介紹,提出參觀注意事項。朱:小朋友,你們好!非常歡迎你們來我們眼鏡廠,我是這裏的車間管理員朱師傅。

幼:朱師傅,你好!爲什麼你脖子上掛着個工作牌啊?

朱: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這是我們工作人員的證明,有了這個工作牌,我們工人才能進入車間工作,眼鏡加工車間裏有許多機器正在工作,小朋友參觀時,不能亂碰,要注意安全。

(二)認識眼鏡的製作材料。

姚:孩子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看到過哪些眼鏡?

幼:太陽鏡;L爺爺奶奶戴的老花鏡;老師的近視眼鏡……

姚:小朋友知道的這麼多了,誰知道製作眼鏡要用哪些材料?

幼:不知道!

姚:叔叔今天就帶你們一起去找找、看看這些東西吧!

(三)觀察主要的配鏡材姚師傅邊操作材料邊介紹一副眼鏡的組成配件:

(1)鏡框;

(2)腳絲;

(3)中樑;

(4)橫旦;

(5)腳套;

(6)鎖塊;

(7)酒杯;

(8)鉸鏈;

(9)托葉;

(10)鏡片。

(四)簡單介紹眼鏡製作流程。

朱:小朋友,製作眼鏡要許多道工序。先要設計眼眼樣,製成,還要磨片,把眼鏡的鏡片磨成一定的`規格,然後拋光,最後把鏡片裝裝上。幼:製作一副眼鏡可真麻煩朱:還沒好呢,我們還要調配眼鏡,按照裝配眼鏡的國家標準進行調整,這樣纔算完成了

(五)。

師:今天朱師傅和姚師傅給我們介紹了眼鏡的製作過程,讓我們知道眼鏡加工的要求很高,必須把好每一關,纔可以達到整體的細緻準確,才能讓顧客戴上舒適的眼鏡。他們真辛苦啊!讓我們把我們新學的兒歌《溫州眼鏡》說給他們聽好嗎?

幼:溫州是個眼鏡城,城裏有個王瑞政,人人都誇眼鏡王!還有一個周順考,他是眼鏡的先行人。溫州眼鏡美又多,太陽鏡、兒童鏡、光學鏡,還有游泳鏡,溫州眼鏡頂呱呱,我們大家把它誇,把它誇!

七、活動成效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動力,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認識了眼鏡加工製作的全部過程,學到了書上學不到的知識,讓孩子會到一副小小眼鏡的製作有這麼複雜的程序,體會了眼鏡製作人員工作的辛苦和細緻的工作,這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小明有一雙靈巧的手,他能用報紙做風箏、用廢品箱裏撿來的一堆東西做漂亮的火車。火車的一個車廂拆下來給媽媽裝草莓,火車變成了汽車;汽車的排氣管能給奶奶插花,汽車又變成了雪橇,小明又把雪橇做成了弟弟妹妹的玩具。現在,火車只剩下一個大紙箱了,小明又會做出什麼玩具呢?

(二)主題分析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生活中那些看似沒用的“廢品”,其實是可以重新利用,併發揮大用處的。只要你肯動腦筋,有新穎二奇特的想法,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來實現。鼓勵幼兒養成利用廢品、珍惜物品的習慣。

(三)情節分析

打開故事書,坐在各種物品中間的一個全神貫注的小男孩吸引了讀者的視線,大家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小明那雙手真靈巧。那份專注,活脫脫一個“小大人”。

俯身在垃圾桶中尋找“廢品”,小明踮着腳、差點要摔進去的樣子;捧着一大盒“廢品”拿也拿不下,卻如獲至寶的神情,一個執著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

隨着故事慢慢的陳述,小明始終笑眯眯的,讓我們感受到他創作的快樂、幫助別人的快樂……

故事的結尾,小明用包裝紙做成了紙飛機。放飛紙飛機時的歡呼雀躍,一個頑皮孩童的形象又歷歷在目。放飛的是紙飛機,又豈不是滿滿的快樂呢!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小明,始終是笑眯眯的:做風箏時的專注、撿到一大堆“寶貝”時的興奮、刊作火車時無所不在的開懷、給媽媽和奶奶盛裝草莓與鮮花工具時的得意、改裝小火車寸的認真、看着弟弟妹妹玩時的欣慰、摺疊和放飛紙飛機時的憧憬…… 這笑眯眯,源於變廢爲寶創作的快樂!

(五)畫面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一個場景一個跨頁,隨着故事中小明“能工巧匠”般地將一堆廢品變成各種玩具、用具的同時,也讓我們目睹了小明發現“寶貝”、製作玩具、幫媽媽奶奶想辦法、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放飛希望的快樂。

畫面的場景非常簡單,使小明忙碌、快樂的`形象凸顯,更突出了主題。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小明衣服上遍佈的花紋,五彩斑斕一如他豐富多彩的創意;那張笑臉,映襯着小明無限的快樂。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頻繁出現反問語句:“廢品可以用來做什麼呢?”“箱子和易拉罐可以用來做什麼呢?”“小明要做什麼呢?”“這個紙箱可以用來做什麼呢?”以此引發小讀者隨着小明一起思考;這些反問句又是故事情節展開的一個個轉折點,清晰細緻地將小明創作的過程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經濟給孩子們帶來了層出不窮的新式玩具,孩子們想得到、想不到的玩具,在玩具商店裏都能找到。孩子們在盡情享受的同時,又缺失了什麼呢?

故事中的小明,生活在和孩子們一樣的現代社會,卻有着一種不一樣的執著:喜歡找來一大堆“廢品”,在拼拼、剪剪、貼貼中,有趣的玩具誕生了;“廢品”變成了媽媽和奶奶裝草莓與鮮花的器具;“廢品”又變成了弟弟妹妹玩耍的玩具……

能不能讓孩子們跟着小明一起,尋找那缺失的快樂呢?

2.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聽聽中瞭解故事內容,並能完整講述

(2)在“變廢爲寶”的想象與創作中,感受發明的奇妙,激發好奇心

3、活動準備

圖畫書《小小發明家》、ppt課件

收集廢品:紙盒、易拉罐、玻璃瓶若干

4、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

①出示第1、2頁,介紹故事主人公。

②出示第3、4頁

—小明在幹什麼?

—他找到了什麼?

(出示紙盒、易拉罐、玻璃瓶。若干。)如果你是小明,你會將這些“寶貝”變成什麼呢?說說自己的設想。

(2)看圖片,猜故事

—小明會將等這些“寶貝”變成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演示ppt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小明把這些“寶貝”變成了什麼?

—和你猜得一樣嗎?

(3)聽故事,動腦筋

—小明用這些“寶貝”變成了什麼?

—分別用哪個“寶貝”變成了什麼?

(集體看課件。)看誰猜得最準確

②出示第7、8頁頁:

—小明的火車完成了嗎?又發生了什麼事?

一小明給媽媽裝草莓用了哪個“寶貝”?原來,這些“寶貝”還能給媽媽裝東西。

一如果你是小明,你會用剩下的“寶貝”做什麼?你來變一變。(幼兒利用紙盒、易拉罐、玻璃瓶等動手操作。)

③出示第9、1 O頁:

一看看小明用剩下的“寶貝”做了什麼?(這些“寶貝”又變成了不一樣的玩具。)

④出示第1l、1 2頁:

一奶奶拿着一大把花進來了,小明怎麼說、怎麼做的?(噢,“寶貝”還可以變成花瓶。)

一汽車上少了什麼?還剩下什麼?

一如果你是小明,你會用剩下的“寶貝”做什麼?誰來試試看?

⑤出示第1 3、14頁:

一小明叉把剩下的“寶貝”做了什麼?

一好玩的雪橇玩具到哪裏玩最開心?

⑥出示第1 5、1 6頁:

一快看,小明來到了哪裏?還有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一小明爲什麼抓着頭髮直髮愁呢?

⑦出示第1 7、1 8頁:

一小明怎麼又笑了?他想了什麼好辦法?

一弟弟妹妹在玩什麼?怎麼樣?

⑧出示第1 9、20頁:

一好玩的雪橇只剩下什麼了?

一如果你也有這樣的一個大紙箱,你會做什麼?說給大家聽聽。

一小明會怎麼辦呢?

⑨出示第2 l、22頁:

一誰來說一說,小明叉怎麼做了?

一大紙箱變成了什麼?

一小明把這些“寶貝”分別變成了什麼?

一你家裏有這些“寶貝”嗎?平時,你會怎麼做?

小結:原來,沒用的“廢品”只要你肯動腦筋,就能變成好玩的玩具、裝東西的器具……

(4)活動延伸

①想一想:你能用這些“寶貝”變出和小明不一樣的東西嗎?

②試一試:回家用這些“寶貝”做成喜歡的東西,要和小明做的不一樣。

(二)活動設計2

1、活動目標

(1)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種廢舊物品製作有趣的玩具。

(2)激發利用各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創造的興趣。

2、活動準備

·圖畫書《小小發明家》、PPT課件

·家裏完成的創意作品(可以是第一次活動的延伸內容),布主在教室環境中

·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品,放置在若干“百寶箱”中

·每人兩顆五角星粘紙、“小小發明家”掛牌

3、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

教師出示圖畫書:

一小明找到了哪些“寶貝”

一他用這些“寶貝”做成了什麼?

一小明有沒有請人幫忙?

(2)作品展示

一你回家後用這些“寶貝”變成了什麼?

一誰來介紹一下?(鼓勵做得和小明不一樣、有創意的幼兒。)

(3)創意DIY

一如果你有另外的“寶貝”,你最想做什麼?用什麼做?

一角色遊戲的“超市”裏最近商品很少,你們願不願意幫幫忙?

一這裏有兩個紙盒、兩個易拉罐、兩個瓶子,你們能把它們做成一個火箭嗎?

一要求:和你的朋友一起,可以選用“百寶箱”裏的其他小材料,在1 5分鐘內完製作。完成後,請你們一組的代表來介紹。最後,請大家把五角星送給自己最喜歡的火箭,最多者勝出。

(4)活動延伸

①繼續收集各種廢舊物品,充實到“百寶箱”中。

②區域活動中,鼓勵幼兒創意製作,並展示作品。

(三)活動拓展

1、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廢舊物品。

2、親子DIY:幼兒園可舉辦“大小發明家手拉手”的創意比賽。

(四)閱讀區的活動

1、觀察圖畫書中小明的製作,並嘗試向他學一學。

2、“我是小明”故事大擂臺:將自己的創意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並願意大膽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時鐘的認識,學會看整點、半點。

2、感受時間的長短和更替,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教師出示教育掛圖〈我當報時員〉、學習包〈製作玩具鍾〉

2、準備鬧鐘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育掛圖,指導幼兒思考圖中分別表示幾點鐘,他們在做什麼,引導幼兒看圖撥出對應的整點或半點。

2、指導幼兒取出卡紙〈製作玩具鍾〉,自制一個玩具鍾。

3、教師與幼兒溫習辨認整點。請幼兒看掛圖撥出相應的時間,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在操作的基礎上獲得經驗,當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整。

4、轉動時鐘,請幼兒觀察半點鐘的.基本特徵。利用玩具鍾,請幼兒嘗試看掛圖撥出半點鐘。引導幼兒在操作的基礎上活動獲得經驗:當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兩數的中間就是半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多人配合創編各種舞龍的方法,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對民間舞龍活動的興趣,體驗舞龍的快樂。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舞龍。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能夠跟隨音樂熟悉舞龍動作。

龍頭、龍身、龍尾在跑動的過程中動作協調一致 。

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做操紅旗、舞龍視頻、自制成龍一條。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舞龍的視頻畫面,引起幼兒的興趣。

他們在幹什麼?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總會在電視裏看到好多人興高采烈舞龍、舞獅,今天我們也來學學舞龍。

(進行熱身活動,活動一下。)

二、學習舞龍,主動合作

1、小朋友自己學一學舞龍的動作(幼兒自由練習)

2、教師示範:舞龍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下“蟠龍出海”。

教師先做一遍。講解動作,手上動作:雙手伸平,先向左,左手在上向上伸直,換右手在上伸直,向右伸平。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動作。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3、幼兒人手一面做操紅旗,手拿紅旗自由組隊進行練習。(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糾正動作。)

4、教師小結幼兒剛纔舞龍情況,並請各組舞給老師看。

三、激發思維,開拓創新:

小朋友想到的舞龍動作還有那些?(幼兒積極表演,師幼共同總結)

搖頭擺尾 (左右擺臂、上下抖動、後面的人緊跟着龍頭做動作彩龍旋轉)

靈龍戲珠 (龍頭跟着綵球靈活運動,後面的人跟着龍頭運動)

首尾合一 (龍頭與龍尾連接在一起圍成圓圈狀) 等等

四、鞏固練習,不斷提高

1、師幼第二次舞龍,要求是聽着《金蛇狂舞》的背景音樂舞。

2、師幼第三次舞龍,手拿成龍舞,教師拿綵球,帶着幼兒聽着歌曲《金蛇狂舞》表演數次。

五、活動結束,幼兒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了步調一致的簡單舞龍動作,體驗了活動的樂趣,但在龍身部分有的幼兒動作與其他幼兒不一致,出現了脫節現象,需要進一步熟悉動作,協調配合,提高合作能力。

小百科: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着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爲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目的`

瞭解水遇冷結冰的知識,學習製作各種形態的冰花,激發興趣,發展動手能力。

準備

各種小容器、水、顏色、線、彩紙、剪刀等。

方法

把水倒入容器,放入不同的顏色,或剪各色窗花,圖片放入水中。

用彩紙剪成紙穗掛上線頭,把線對摺,放入水中。一頭留下線圈放在容器外,一頭留下紙穗放在水中。

放在室外凍成冰後拿進室內,等待片刻,即可提起線圈取出冰花,把它掛在室外,裝飾庭院、樹木。

建議

用這種方法可玩冰燈猜迷遊戲。把謎語紙條放入各種形狀的水中,然後凍成冰塊。誰猜對了就把冰花作爲獎勵。

也可用各種飲料製作冰棍兒(注意衛生,用開水、加蓋),請大家品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遊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遊記"的遊戲時,積累着關於水的經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裏會沉下去的”經驗,提出了“爲什麼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於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並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

過程與指導

一、在幼兒園裏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裏

——孩子在教室裏、花園中、操場上尋找,並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裏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裏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遊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裏找了5樣東西,現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東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複。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孩子的思維衝撞。

三、驗證假設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裏,這個樣子是沉在水裏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裏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裏原來的樣子(重複是爲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後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麼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爲。

3、說說自己的實驗,並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衆幼兒:沒有用的。爲什麼?

幼兒1:那是因爲,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裏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再引發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裏,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麼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複,以反問的語氣,引發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象。

——瞭解沉與浮的另類現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象。

老師:你們剛纔讓一樣東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老師將“郵票”作爲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爲一種學習資源來開發,從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爲線索,將引出的衆多問題,設計成教學活動,並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習有助於多途徑地培養幼兒綜合學習的能力。

看了應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瞭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藉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於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製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徵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驗

這裏教師預設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圖案?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爲什麼都放在本子裏?

爲什麼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爲什麼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爲什麼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後,師生共同小結: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爲圖案,把它設計在郵票上是爲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學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慾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採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設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於向他人提出質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一個互動學習的契機也在此產生,向同伴學習成爲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最後,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採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爲後面個別試驗起到了示範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幼兒帶着新任務,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嫺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整與應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設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設“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幼兒更多創意的又一舉措。

應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傳統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出高度的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教育藝術讓觀摩者讚歎,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素養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