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十篇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十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尋找身邊大小不同的物體,對大、小有初步的認識。

2、教學具準備:大小標記人手3-4張;活動室內佈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櫃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書架上擺放大小不同的圖書、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盤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大小標記。

教師出示大小標記,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大和小標記的形態,理解標記所代表的含義。“老師送給小朋友每人一張卡片,卡片上畫的是一個娃娃。請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麼樣子,請你來學一學它的樣子。”

二、鞏固認識標記的含義,學習爲標記匹配相應的物體。

1、爲標記找椅子。

“教室裏有許多椅子,它們一樣嗎?”(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標記的小朋友應該坐什麼椅子?拿小標記的小朋友坐什麼椅子?”幼兒根據標記找到相應的椅子坐下,並檢查“你拿的什麼標記?坐的是什麼椅子?”。

2、爲物品匹配標記。 “在我們的教室裏有許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標記做朋友,請你選一張標記,給它找一個好朋友。”幼兒自由選擇標記貼在相應物體上,遊戲反覆進行3-4次。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是小班幼兒學習的重要階段。集合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關。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集合非常感興趣,對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也不陌生非常喜愛,結合《綱要》思想理念,教學融知識與趣味性於一體。因此我結合故事選擇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通過在"挑戰灰太狼,營救美羊羊"這個遊戲中積極思考想辦法,在遊戲中初步領會感知集合,最後解救自己好夥伴美羊羊。

活動目標

1.聽清顏色和形狀的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在遊戲中與同伴一起尋找安全的家,體驗幫助同伴的快樂。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聽清顏色和形狀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活動準備

PPT、紅色和藍色的長方形、圓形房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遊戲聽喜羊羊音樂進入活動室,扮演羊進行吃草、喝水等活動並相互問好。

2.認識房子師:今天羊村裏有件大喜事,造了幾間大房子,它們是什麼樣的呢?

師小結:我們的家有不同的顏色,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藍色的。我們的房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圓形。

師:這件事情被一個壞傢伙灰太狼知道了,還抓走了美羊羊,我們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二、挑戰灰太狼

(一)按顏色躲貓貓1.灰太狼去紅色的房子裏找小羊。

師:現在灰太狼到紅色的房子裏找小羊了,我們趕快躲起來吧。(鼓勵幼兒提醒找錯家的同伴迴歸隊伍)2.播放ppt和音樂,幼兒自主進行躲貓貓遊戲。

師:灰太狼在紅色的`房子裏沒有找到小羊,那你們躲在哪裏?

師小結:小羊們你們真聰明,不管什麼形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只要躲在和灰太狼顏色不一樣的房子裏就可以了。

(二)按形狀躲貓貓1.灰太狼在長方形的房子裏找小羊。

師:現在灰太狼到長方形的房子裏找小羊了,我們趕快躲起來吧。

2.播放ppt和音樂,幼兒自主進行躲貓貓遊戲。

師:灰太狼在長方形的房子裏沒有找到小羊,那你們躲在哪裏?

師:不管什麼顏色,只要躲到和灰太狼說的形狀不一樣的家裏就安全了。

三、挑戰灰太狼和紅太狼

(一)播放ppt讓幼兒觀察師:誰要去藍色的房子,誰要去圓形的房子?

師:那藍色的房子、圓形的房子安全嗎?那我們應該躲到哪裏呢?

師:灰太狼和紅太狼沒有找到小羊,那你們在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房子裏呢?

師小結:我們捉迷藏的時候要先看看灰太狼在什麼顏色的房子了,再看看紅太狼在什麼形狀的房子了,和他們兩個都不一樣的,纔是最安全的房子。

四、營救美羊羊師:我們打敗了灰太狼拿到鑰匙,現在我們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裏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

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裏,有誰在裏面?有幾個你自己?”並告訴幼兒:“小鏡子裏還有你的好朋友。”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後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係

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裏有誰?(引導幼兒說一說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遊戲。

遊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裏唸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後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隻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遊戲重新開始,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後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麼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隻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隻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裏怎麼會有許多隻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隻)。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遊戲活動,讓幼兒反覆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並分辨物體輕重。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平的介紹

2、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輕重

1、出示兩個沙袋

大小相同,一個輕(棉花),一個重(豆子)

引導幼兒觀察並猜一猜,哪個重?哪個輕?

2、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再說說,哪個沙袋重?哪個沙袋輕?

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輕重。

二、初步認識天平

1.課件演示

告訴幼兒天平器是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觀察天平的變化

1、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並說說:天平有什麼變化?

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麼?

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2、看圖分辨輕重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

你是怎麼知道的?

四、比較體輕重

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五、評價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提高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爲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麼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瞭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後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爲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後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後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一.導入

同學們好! 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光陰勝似無價寶,日夜累計時分秒”。時間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人們爲了能夠更好的掌握時間,製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鐘表。

二.整理

(一)複習鐘面

你知道鐘面上有什麼嗎?

1.鐘面上有3根錶針,他們分別是什麼呢?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哪個是秒針呢?

最短的這根是時針, 比較長的這根是分針,又細又長、跑得最快的是秒針。

2.鐘面上還有什麼呢?

鐘面上還有1至12,這12個數。

3.鐘面上還有小格。

從12到1之間有()個小格?從12到2之間有()個小格?你能很快地說出從12到7之間有()個小格嗎?整個鐘面一共有()個小格?

口答:通過剛纔複習鐘面的知識,你知道()裏填什麼嗎?

鐘面上有( )針、 ( )針、 ( )針。

鐘面上有( )個數。

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有( )個小格。

整個鐘面一共有( )個小格。

(二)時分秒的認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1.我們已經熟悉了鐘面,你

知道:時針從()走到()是1時嗎?

時針從1走到2是1時;時針從7走到8也是1時。

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 ) 時。

2.時針從7走到9是 ( )時。時針從12到走8是( )時。

1.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 )分。

分針從12走一圈回到12是()分?

2.你知

道:1時和60分有什麼關係嗎? 1時=60分

1.分針走1小格是1分,秒針走1小格是多長時間呢?

2.“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我們跑60米用多長時間?就要用秒做單位。

4.你知道:分和秒有什麼關係呢?

1分=( )秒

練習:

1分= ( ) 秒 1時= ( ) 分

120秒= ( ) 分 1時10分

= ( ) 分

(三)讀、寫法。

1.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時間,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4:00圖 9:05圖 2:50圖

① ② ③

訂正:

(1)這是4時。

我們可以這樣看:分針指向12是整時,時針走到4,是4時整。

(2)這是9時5分。

可以這樣看:時針走過9,是9時多;多多少,看分針,分針指向1,是5分,就是9時5分。

(3)這是2時50分。

可以這樣看:時針走過2,是2時多;多多少,看分針,分針指向10,是50分,所以是2時50分。

2. 寫出鐘面上所指的時間。

(1)有的同學這樣寫(4時),有的同學這樣寫(4:00)

這兩種不同的'寫法都寫對了。

看這種寫法(4:00):時和分之間用兩個點隔開,兩點的左邊表示時,兩點的右邊表示分;爲什麼兩點的右邊寫兩個0?

(2)有的同學這樣寫,( 9時05分 )對嗎?

不對!應該寫成9時5分;

有的同學這樣寫,(9: 5對嗎?

不對!要這樣寫9:05。

(3)2時50分 2:50

三.練習與應用。

1.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時間?

圖① 圖 ② 圖③

9時 11時55分 2時10分

訂正:

(1)這是9時。你是怎麼讀的呢?

分針指向12是整時,時針走到9,是9時。

(2)這是11時55分。

時針走過11是11時多;分針指向11是55分,是11時55分。

還可以怎麼想呢?

時針走過11不到12,就是快到12時,差多少,看分針,分針指向11,就是差5分12時,也就是11時55分。

(3)這是2時10分。

時針走過2,是2時多;分針指向2是10分,就是2時10分。

當時針、分針比較接近的時候,我們看鐘表應該注意什麼?

我們要看清楚哪一個是時針,哪一個是分針。

2.哪兩個鐘錶所表示的時間相同?請你用線連一連。

鬧鐘圖鬧鐘圖鬧鐘圖鬧鐘圖

4:20 7:15 8:05 11:50

3.畫出時針和分針。

6:00 12:00 8:05 12:55

圖圖圖圖

(1)先讀一讀這是什麼時間?(6時。)

(2)再想一想6時的時候,時針走到幾?分針指向幾?(時針走到6,分針指向12。)

(3)畫表針的時候,時針要畫得短一些,分針畫得長一些。

4.說一說誰寫得對?

6時15分圖 7時5分圖 2時圖 9時50分圖

6:15 7:5 2時

9時50分

亮亮( )()()()

3:30 7:05 2:00 10時50分

蘭蘭()()()()

(1)亮亮寫對了,蘭蘭錯在哪?蘭蘭沒有分清楚時針和分針,時針走過6,是6時多,分針指向3,是15分。應該是6時15分。

(2)蘭蘭寫對了。亮亮錯在哪?這是7時5分,不夠10分,我們寫的時候,寫成7:05。

(3) 都寫對了。鐘面所指的時間是2時,他們都寫對了。

(4) 亮亮寫對了。蘭蘭錯在哪兒?時針走過9,是9時多,分針指向10是50分,是9時50分,亮亮寫成10時50分了。

看了亮亮和蘭蘭做的幾道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看鐘表的時候,要分清楚時針和分針;時針和分針比較接近的時候,要看清楚時針走過幾;寫時間的時候,如果不夠10分,想一想應該怎樣寫。)

5.你和家人外出旅遊過嗎?在有些賓館的大廳,會同時擺放幾個鐘錶。

8:45圖 9:45圖 10:45圖 3:45圖

北京東京悉尼莫斯科

(1) 北京、東京、悉尼、莫斯科是世界主要城市。

(2) 鐘面上所表示的北京現在是什麼時間?(上午8時45分)

這時東京是什麼時間?(9時45分)

(3) 這時悉尼是什麼時間?(10時45分)

=( )分 1時20分=( )分

90分=( )時( )分

作業2:在家長的幫助下,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

總結:希望同學們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做學習的小主人。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並說出總數。

2.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大膽迴應教師的提問。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在操作中學習數學的快樂。

活動準備:

蛋寶寶每人5個,蛋盤每人1個,課件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律動引入

1.師: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小動物了,那今天我們一起來來學學小雞,好嗎?律動《小雞出殼》。

2.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好玩的地方,模擬小雞的聲音,引導幼兒自由交流:這是誰在叫?它在找誰呀?

二、欣賞故事《小雞找媽媽》.

1.聽故事,想一想小雞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

2.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出小貓、鴨子有幾隻? 雞媽媽下了幾個蛋?學習在點數的基礎上說出總數.

三、"數蛋"--學習有序點數5的.數量物。

1.小朋友們瞧,這是什麼?原來雞媽媽給老師送禮物了,那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2.那送給我們小朋友的禮物呢?啊,原來在這。那大家數一數雞媽媽送給我們幾個蛋寶寶呢。

3.出示課件,數一數蘋果有幾個,漢堡包有幾個,西瓜、冰激凌各有幾個?

四、"補蛋"--根據點數配相應的數字。

請幼兒根據"破蛋"上面的點數把蛋補完整。(補上相應的數字)六、小結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家媽媽家的花園裏哪些東西是5個數以內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2、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物品的排列規律。

3、積極參加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定位在: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因爲活動目標中既有認知、能力的要求,有對幼兒的態度、情感的發展尤爲關注。因此本次活動以樹葉爲主要材料,通過設置給小樹葉排隊的情境,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活動準備:

1、教具:森林場景創設、花園寶寶依古比古、演示板、紅旗、音樂。

2、學具:人手一份:4紅4黃樹葉共8個、帽子底版一塊。

設計理念: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學法、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設計思路:

結合小班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環節開展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情趣--給樹葉排隊,初步感知兩種物體按規律排序的美--做帽子,嘗試爲樹葉排隊--戴帽子,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排隊去森林,欣賞交替排序的楓樹和銀杏樹帶來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實物,相互問好。

2、排隊去森林,瞭解森林裏樹的顏色,欣賞楓樹、銀杏樹交替排序的美。

(評析:依古比古是幼兒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通過與動畫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排隊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順序排列的,無形中給予幼兒排序的概念,同時在到達森林以後,對楓樹和銀杏樹的.欣賞,又一次感受到了間隔排序)

(二)排樹葉,瞭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排序的興趣師:一陣大風吹來,把美麗的樹葉都吹倒了地上,讓我們一起和小樹葉玩排隊的遊戲好嗎?

2、幼兒個別嘗試排樹葉。

教師:可以怎麼排呢?誰上來試試?

教師小結:原來小樹葉排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一片紅樹葉一片黃樹葉這種方法間隔排隊,另外一種是兩片紅樹葉兩片黃樹葉間隔排隊的。

2、幼兒模仿。

教師:小朋友,風兒把小樹葉吹到了你們的盤子裏了,請也用這兩種方法排一排。

(評析: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出給樹葉排序這個環節,這樣的設計使環節過渡自然,幼兒容易接受,通過請個別幼兒展示給樹葉排隊,總結出樹葉排隊的兩種方法,並在幼兒模仿的環節中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排序方法給樹葉排隊,感受兩種顏色的樹葉交替排序的規律)

(三)做帽子,學習應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每人4紅4黃共8片樹葉)

1、明確製作要求。

教師:依古比古要開舞會啦,小花瓣要把我們寶寶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張操作卡,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觀察。

完成快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評析: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兩種顏色樹葉按規律排序這個知識點,老師提供的三種材料具有層次性:第一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黃紅黃四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二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紅黃黃紅紅六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三種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兒可以任選一種進行方法進行排序,這三種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體驗活動的快樂。

1、講評。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給小樹葉排隊的?

2、參加舞會。

(評析:本環節是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講評,同時也是讓幼兒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以及成功感)

(五)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繼續感知兩種物體按規律交替排序。

反思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但是活動的結束並不代表這個知識點的結束。老師在區域中繼續提供各種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讓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爲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花(櫻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油菜花開了,櫻桃花也開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飛來採花粉了,你們也想當小蜜蜂採花粉嗎?”

二、遊戲;學做蜜蜂採花粉。

1、出示蜜蜂圖片,讓小朋友學做小蜜蜂。要求;兩隻小蜜蜂就是兩個朋友手拉手,三隻、四隻分別是三個、四個手拉手。練習1至4數與量的關係。口令;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兩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三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四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

2、師:“小蜜蜂採了許多花蜜,要飛回家中釀花蜜了,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找自己的'家吧?”

3、講述遊戲規則;操場上分別擺放的有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凳。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蜜蜂要分別找到相對應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錯,否則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樂,幼兒找相對應的小凳子。

5、音樂停,檢查小朋友找家的情況,從而鞏固數物對應的知識。並對小朋友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活動小結。

引導幼兒知道小蜜蜂又愛勞動又聰明,他們不僅採了很多花粉,還能準確地找回自己的家,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按顏色、大小分類。

2、複習3以內的數。

3、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小紅蘋果若干、大小綠蘋果若干。

2、大小籃子共4個。

3、操作板人手1個、果園場景。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感知蘋果的顏色大小。

1、數一數這裏有幾棵果樹?

2、樹上有什麼?蘋果是什麼樣的?這些蘋果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樹上的蘋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

(二)聽指令摘蘋果,教師要求逐步遞進。

1、區分顏色

要求:小妹妹摘1個紅蘋果、1個綠蘋果。

驗證:你摘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

2、區分大小

要求:小弟弟摘1個大蘋果、2個小蘋果,一起數數盤子裏現在有幾個蘋果?

3、根據蘋果的不同特徵分類。

老爺爺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籃子,看看這些籃子有什麼不一樣?數數有幾個?

要求:大的紅蘋果要放在大的紅顏色的籃子裏?小的紅蘋果要放在哪裏?

驗證:互相看看放對了嗎?

(三)結束活動:把蘋果送回去。

困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否讓幼兒同時按兩種特徵(大小、顏色)進行分類。

四、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能按順序給物體排序。

願意嘗試進行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掌握3以內的點數,並能說出總數。

課件準備:“禮物”圖片;“3只玩具熊”組圖。

材料準備:大中小三種規格的瓶蓋、積木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禮物”,引導幼兒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

——小貓蜜蜜的媽媽送給小貓蜜蜜一份特別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吧?

——蜜蜜的禮物是什麼?一共有幾隻玩具熊?

——3只玩具熊有哪裏不一樣的地方嗎?(大小)

——哪隻大?哪隻小?哪隻不大也不小?

操作課件,引導幼兒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1、操作課件,將玩具熊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可喜歡3只玩具熊了,準備和它們一起玩遊戲。但玩具熊們沒有排好隊玩不了遊戲,請小朋友們按順序幫玩具熊們排個隊。

——小熊排在第1個,哪隻熊應該排在第2個?哪隻熊排在第3個?

——如果大熊排在第1個,其他2只熊應該怎麼排?

2、操作課件,將小牀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還給3只玩具熊準備了小牀。請小朋友們按順序給玩具熊們的牀排排隊。

——玩具熊們的牀可以怎樣排隊?誰在第1個?誰在第2個?誰在第3個?

——還可以按什麼順序排隊?

小結:我們在給物體排序的.時候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將最大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後依次往下排;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最小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後依次往下排。

發放材料“3個瓶蓋和3塊積木”,鼓勵幼兒分組進行排序,鞏固按順序排序的能力。

1、幼兒分組進行排序活動,教師巡迴觀察。

——桌面上有幾個瓶蓋?幾塊積木?

——瓶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積木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小)

——請小朋友們將桌面上的瓶蓋與積木按順序排排隊。

2、分享交流排序結果。

——你們是按什麼順序排隊的?

——誰排在第1個?誰排在第2個?誰排在第3個?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將圖書角的圖書、美工區的籃子、紙張按順序進行排序,鞏固幼兒排序能力。

家園共育

1、家長可讓幼兒根據家人年齡大小,分發大小不同的碗、勺等物品。

2、鼓勵幼兒按順序將自己的玩具或圖書進行排序整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