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8篇

本文已影響 1.33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8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量,但是要讓他們能夠根據實物和數量進行相應的匹配,這其實有一定的難度,應該說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同時,小班孩子活動的形式應該以遊戲活動爲主,讓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習得各種經驗,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給孩子們的是秋天西山常見的銀杏果—白果,而且選取的又是農民們要扔掉的廢舊的浮頭白果,老師只是挑選大、小白果來組織活動,讓他們在“數白果”、“舀白果”、“裝白果”、“爆白果”和“送白果”的過程中體會到遊戲帶來的愉悅,同時在數一數、玩一玩的過程中鞏固對3以內數的實物進行數量匹配,充分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

活動目標

1、在玩白果的遊戲、操作中感知3以內的數量。

2、初步感知1和許多。

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並能按要求進行操作。

活動準備

1、每人:勺子一個、小盒子、瓶子(瓶子上貼上圓點)

2、盤子(粘上三顆白果)、杯子、籃子、白果。

3、三個小動物的家,分別貼上1~3的點子數。

活動過程

1、數白果:出示盤子(盤子裏有三顆白果)

師:這是什麼?我們來數數有幾顆白果?指一個數一下。(師帶領幼兒邊指邊數)

師:誰來幫我放白果。(請一幼兒上來放,邊放邊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讓孩子直觀地觀察白果,爲孩子正確示範手口一致點3以內數,也爲下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2、第一次舀白果:複習1和許多

師:現在我們來玩白果。

第一次操作:

師:請小朋友一隻手按住小盒,用勺子從小盒子裏舀一顆白果,放在圓盤子裏,舀幾顆白果?誰來說說你舀了幾顆白果?(引導幼兒說出:我舀了一顆白果)

師:請小朋友把你舀的一顆白果放到老師的盤子裏。便放邊問:你放了幾顆白果?

請小朋友放到盤子中,師:你放了幾顆?你也放了1顆白果、你也放了1顆白果……現在籃子裏有多少白果?

:一顆一顆白果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白果,也就是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設計意圖:以勺子舀白果的形式符合小班的孩子好動的特點,在玩中鞏固複習1和許多,也激起孩子參與玩白果活動的興趣。)

3、第二次舀白果:感知3以內數量。

師:剛纔我們一勺舀了1顆白果,現在還是舀一勺,可以舀多一點,比比哪個小朋友最能幹!一勺裏裝的最多?只能舀一勺哦!(幼兒舀白果)

(1)看看、說說、數數:你舀了幾顆?誰也是舀到了3顆?你能數給我們看嗎?點一顆數一下。

你舀了3顆白果,誰也是3顆白果?(師:你舀了3顆白果,你也舀了3顆白果、你也是……。你們都是3顆白果)

師:小朋友,你們是幾顆白果?(你是2顆白果、你也是2顆白果………你們都是3顆白果)

(2)數數、說說:你舀的白果長得一樣大嗎?(大、小)大白果有幾顆?小白果有幾顆?

(把白果放好)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繼續滿足孩子用勺子舀糖果的興趣,在前面的環節中孩子們對於這個舀果遊戲還是意猶未盡,因此在這個環節中繼續機會滿足孩子們的這一願望,同時重點要求孩子按照要求舀白果,另外,這個環節的介紹也是一個重點,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要創造機會讓他們想說、敢說,因此在這裏我引導孩子們介紹自己舀白果的數量、白果的大小的時候提醒他們要用簡短的語句說清楚自己舀了幾顆白果。)

4、裝白果:按點子數取物

師:小動物也想吃白果,我們來幫小動物裝白果,好嗎?(幼兒從椅子底下取出瓶子,引導幼兒看瓶子上的點子數)

師:瓶子上有什麼?有幾個點子?你的瓶子上有幾個點子?

師:這個瓶子裏可以裝幾顆白果正正好?

師:瓶子上有幾個點子就裝幾顆白果,我們先打開蓋子,用勺子一顆一顆舀,邊舀邊數,舀完後把蓋子蓋好了。(幼兒操作)

師:你的瓶子上有幾個點子,你舀了幾顆白果?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嘗試聽好老師要求進行裝白果活動,滿足孩子急於舀白果的願望,同時也鍛鍊孩子按照點子進行操作的能力,另外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的習慣需要老師潛移默化的培養,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還要求孩子在操作按點子數裝白果的過程中能夠儘量說清楚自己裝了幾顆白果,鼓勵孩子能夠大方地在集體面前進行表述。)

5、爆白果:複習許多、3以內數數

(1)爆許多白果。

師:白果裝好了,我們來爆白果,先檢查檢查蓋子可要蓋好了!

師:許多白果可以爆幾下?(幼兒盡情爆白果)

師幼共同搖瓶子中的`白果。

(2)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分別爆1、2、3顆白果。

師:白果爆熟了。(放好瓶子)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根據生活中人們用微波爐爆白果的情節來設計,既調節課堂氣氛,又同時爲滿足小班孩子玩的特性有目的的設計先爆許多白果,讓幼兒盡情玩夠,再按要求爆白果,邊爆邊複習3以內數數,真正體現玩中學。)

6、送白果:

師:白果爆熟了,好香哦!小動物也聞到了香味,你們願意送給小動物嗎?

現在我們把爆好的白果送到小動物家裏,看看有幾個小動物家?(出示小動物的房子)

(師幼共同說出小動物)

師:你發現什麼啦?(小動物房子上點子數,一起數數點子數)

師:聰明的小朋友肯定知道,你的瓶子應該送給那個小動物?(請一幼兒試試)

師:小動物說:小朋友!你瓶子裏裝的白果要和我的點子一樣多哦!我才喜歡!

(師帶領幼兒送白果)

師:小動物分別收到了多少瓶白果?(師幼共同數動物家中的瓶子數)

師:我們送給了小動物,高興嗎?小動物們說謝謝你,我們說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孩子把爆好的白果送給小動物上,是孩子對3以內的白果在數量上進行匹配的一個提升,本環節還巧妙的設計小動物分別得到了:2瓶、3瓶、和許多瓶白果,是本次活動的一個昇華環節。)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和白果玩了遊戲,(出示染色的白果)這裏有許多穿好彩色衣服的白果,他們也想和小朋友們玩一玩,想玩的小朋友可以去益智區玩。

(設計意圖:把這些白果繼續投放在益智區,滿足小班孩子繼續遊戲的願望。)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目標:

1.能進行5以內的數與量、量與量的匹配活動,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2.瞭解雨天常用的雨具,並嘗試根據雨具的兩種特徵(種類、顏色)同時進行排序。

3.能按相應的數或量的'提示進行單獨或合作遊戲,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準備:

雲朵圖片(上標數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裏面放數字卡片或雨點數量卡片,充當小水圈)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6頁(雨衣雨傘雨鞋圖片操作材料)

過程:

一、聲音導入,激發興趣。

1.這是什麼聲音?(教師播放打雷下雨錄音)

2.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下了幾滴雨?(教師模仿雨滴聲,如"滴答滴答",下了兩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雲朵和雨滴

1.數與量的對應。

2.出示雲朵,請幼兒根據雲朵上的數字,在雲朵下面貼上相應數量的小雨滴。

3.如圖出示雲朵和小雨滴,請幼兒根據小雨滴的數量在雲朵上貼上相應的數字。如圖2

三、雨點和水圈

1.小雨點落在地上,會變成了什麼呢?(一個個小水圈)

2.你覺得地上的這個小水圈會是哪爲雲朵媽媽身上落下來的呢?(小水圈的圈數與雲朵上的數字或雨滴數匹配)如圖33.請你來幫這些水圈寶寶都找到自己的雲朵媽媽吧!

四、遊戲(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誰想上來踩一踩?(請兩位幼兒上前分別踩兩個不同的水圈,如一個水圈內標有數字5,一個水圈內標4個小雨點)

2.他們剛剛是怎麼踩水圈的?爲什麼踩的不一樣?各踩了幾下?

3.穿好我們的小雨鞋,我們一起來踩水圈吧!(幼兒自由選擇雨圈踩一踩)

(二)雨傘、雨衣來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錄音)下雨啦,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吧!(幼兒自由躲到雨傘底下)

2.發現雨傘上的祕密,學會看標誌提示信息。(如雨傘上是數字5或者5個小雨滴,就請5個幼兒藏到這把雨傘下)

3.如果個別幼兒落單了,無法組成雨傘上的數或量,教師可提醒幼兒穿雨衣來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個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們把手裏的雨具都收起來吧!(請幼兒說說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規律給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雨衣雨傘雨鞋排排隊。(教師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圖,幼兒在作業紙上進行後半部分接龍排序)如: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

(按顏色排序)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

(按種類排序)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

(按顏色和種類兩種特徵排序)

六、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複習基數1~4,初步感知序數1~4;

2、認識卵生動物。

教學準備:

1、圖片:10個蛋(從中間剪開,背面粘貼動物圖片),分別是1鳥2雞3鴨(紅、黃、藍3色)4魚(紅、黃、藍、綠4色),老爺爺、老奶奶各一;

2、音樂磁帶《小雞走》、《烏龜爬》,磁性數字卡1~4兩套(紅、黑兩色)、1~3(黑色)一套,白紙四張;

3、一個烏龜玩偶,將其翻轉整理成蛋的形狀。

4、板書設計:(各部分均用白紙矇住,逐一掀開。)第1天,撿到 個蛋。 第2天,撿到 個蛋。

第三天,撿到 個蛋。 第4天,撿到 個蛋。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音樂《小雞走》進場。

2、基本部分:欣賞故事《蛋蛋圓溜溜》,複習基數1~4,初步感知序數1~4。

⑴出示老爺爺和老奶奶,講述故事《蛋蛋圓溜溜》。“老爺爺、老奶奶經常外出散步。”

⑵“第1天,他們撿到了1個蛋。”複習兒歌《一個蛋蛋圓溜溜》,學習什麼是卵生動物並用數字“1”表示數量。

⑶“第2天,他們撿到了幾個蛋?猜猜蛋蛋裏藏着什麼寶寶?”幼兒自由回答,列舉常見的卵生動物,目測並用數字“2”來表示。

⑷“第3天,他們撿到了幾個蛋?猜猜蛋蛋裏藏着什麼寶寶?”“紅色的小鴨藏在哪個蛋裏,請告訴大家。”創設問題情景引出序數的.概念,幫助幼兒理解序數的實際應用價值。

⑸“第4天,他們撿到了幾個蛋?猜猜蛋蛋裏藏着什麼寶寶?”要求幼兒給蛋標上序號並回答第幾個蛋裏藏什麼顏色的小魚,鞏固對序數1~4的認識。

⑹通過提問複述故事,進一步感知數1~4和卵生動物。

①老爺爺老奶奶外出散步撿到了什麼?

②從蛋蛋裏生出來的動物寶寶叫什麼?你知道有哪些卵生動物嗎?

③第1天,他們撿到了幾個蛋?蛋蛋裏分別藏着什麼寶寶?第2、第3、第4天呢?

④第4天撿到的蛋中,第1個蛋蛋裏藏着什麼顏色的小魚?第2、第3、第4個呢?

3、結束部分:“老師也撿到了一個大蛋蛋,裏面藏着什麼寶寶呢?”複習兒歌《一個蛋蛋圓溜溜》,展示蛋裏藏着的烏龜玩偶,全體幼兒模仿烏龜爬出教室,活動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設計精巧,手法新穎,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流暢,活動趣味十足。活動方案對“教”的內容的完備性較爲重視,所預設的教學行動目標與所選擇的方式、載體渾然一體。

2、操作要點:

⑴故事、兒歌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關鍵手段,要靈活運用好,注意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不應太多,以免喧賓奪主;⑵活動的難度及綜合的知識方面多寡可根據所在班的孩子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將大小配對的兩隻鞋盒用相同的包裝紙包裝:一隻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雪花積木若:一大一小兩隻塑料筐;自制示意網兩張;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1.教師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師:(1)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2)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爲什麼?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盒子包裝相同的兩人組成一組,分組比較,區分大小。

(1)根據相同的包裝特徵兩兩分組。師: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較相同圖案的紙盒。區分大小。師: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3)加深幼兒對大小的認識。師:請紙盒媽媽們一起打個招呼,請紙盒寶寶們也相互親一親。

(4)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裏。再次比較。師:紙盒寶寶要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的懷裏去。

二、情境遊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1.遊戲一:運果果。教師扮紙盒爺爺,拖來一個大盒子,裏面裝滿大小不同的球。

(1)師: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2)師: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麼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裏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圖一,請幼兒看圖說出要求,並根據要求操作: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遊戲二:吃餅乾。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師:紙盒爺爺爲了感謝你們,給你們準備了餅乾。誰吃大餅乾?誰吃小餅乾?一共吃幾個’盒子爺爺全都畫在圖裏了,你們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圖二,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裏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裏放兩片小雪花積木。完成後,師生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三、拓展延伸,體驗樂趣

1.紙盒來唱歌。師:紙盒媽媽和寶寶都吃飽了,今天真開心,我們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師指揮,幼兒有節奏地搖晃放有雪花片的紙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紙盒回家。

活動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輕便且容易收集。它們也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常看到區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車”叫房子,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用它們來堆砌、拖拉。爲幫助孩子們學會區分大小,並按照物體的特徵配對,我藉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積木、筐子等多組物體,在遊戲的情境中讓幼兒反覆操作、比較、分類、配對,感知物體的大小及數量。

在最初設計這節活動時,我用兩隻紙盒和孩子們一起操作,採取“教師示範、幼兒操作”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操作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在後續的其他活動中卻發現,孩子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區分大小,如何根據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和配對。於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原先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是教師帶着孩子走,缺少讓孩子自己思考、主動發現的過程。導致孩子們在活動中“會做”,其實並沒有真正“學會”。

於是,我重新修改活動方案,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學習在先”。在第一個環節,我出示兩個盒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尋找到答案後再進行操作,將大、小盒子配對。接下來的環節,我採用作業單的形式,將操作要求用圖示展示,讓幼兒自己看圖理解要求,並進行操作。

對小班的孩子用圖示的方法進行示範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次挑戰。有部分教師認爲,直接用語言提示可能會比圖示更節省時間,但是。我覺得孩子讀圖、理解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爲便於小班的孩子看懂圖示,我儘量使用實物照片,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小百科:紙盒是一個立體的造型,它是由若干個組成的面的移動、堆積、摺疊、包圍而成的多面形體構成的。立體構成中的面在空間中起分割空間的作用,對不同部位的面加以切割、旋轉、摺疊,所得到的面就有不同的情感體現。紙盒展示面的構成關係要注意展示面、側面、頂部與底部的銜接關係,以及包裝信息元素的設置。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和黃色。

2.能按物體的顏色配對。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創設春天花園的情景,花園裏有紅黃良種顏色的花若干。

2.紅黃蝴蝶胸卡若干,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着輕柔的音樂,跟老師開火車到春天的花園裏去參觀。

1.教師:小朋友好!老師想帶小朋友到一個神祕的地方玩,你們想去嗎?

讓我們開着火車去吧!

2.提問:花園裏有什麼顏色的花?

3.認識黃色和紅色

二、出示胸卡黃蝴蝶紅蝴蝶,引起幼兒興趣,學習配對。

1.教師:今天有兩隻蝴蝶也來到這個花園裏,他們說找不到好朋友,

想請小朋友幫它們一起找好朋友。

2.介紹黃蝴蝶紅蝴蝶的好朋友分別是黃花和紅花姐姐。

3.請個別幼兒帶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後說出“××跟××是好朋友”

4.評價幼兒十分找對好朋友,對的給予表揚,錯的給予評價改正的機會。

5.請小組幼兒帶胸卡帶好朋友回家玩,教師評價。

6.幼兒按顏色找花並把花帶到相應顏色的拱門進去。

三、操作

每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鞏固顏色配對,師巡視指導。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扮演小雞體驗在草地上捉蟲的快樂。

2、在遊戲中根據任務尋找相應的蟲子,並能按數、大小、顏色取物。

知識準備:

1、已學會兒歌:小小雞,早早起;來到花園裏,張大眼睛看一看,小蟲小蟲捉住你。

2、瞭解小雞基本的特徵及簡單的生活習性,知道小雞最喜歡吃蟲子,常常會到草地上捉蟲子吃。

物質準備:

1、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蟲子(撒落於戶外的草地上);小雞頭飾

2、三套任務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數字;第二套——上有數字和對應的顏色;第三套——上有數字和對應的顏色及大或小的蟲子

3、三種顏色的盒子(任務卡片放在盒子裏)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興趣

1、今天天氣真好,小雞都要到草地上去玩啦!(孩子們帶頭飾,邊唱歌邊來到草地上,雞媽媽帶着小雞在草地上玩)

2、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去草地上捉蟲子吃吧!

二、遊戲操作,體驗樂趣

大家一起來找蟲,每次唸完兒歌才能去捉蟲。

1、自由找蟲

自由念好兒歌開始去找小蟲,看誰找的又快又多?(提醒小雞們取了盒子去找蟲)數一數你找到了幾條小蟲?(幼兒點數,說出總數)

2、按數找蟲

你們吃飽了嗎?再去捉點小蟲,(每隻小雞自選一張任務卡:卡上有數字)提醒小雞根據數字找相應的蟲子。

3、按數、色捉蟲

寶寶們吃飽了,現在幫媽媽也去找點蟲子吃吧!可是媽媽要吃的蟲子是有要求的哦!(每隻小雞自選一張任務卡:卡上有數字與顏色)小雞們根據數、顏色找蟲子。

你幫媽媽捉了幾條什麼顏色的小蟲?放在相應顏色的盒子裏。

4、按數、色、大小捉蟲

我們大家都吃飽了,可是家裏的爸爸還沒有吃呢,我們一起來給爸爸找些蟲子吃吧!爸爸要吃的蟲子也是有要求的哦!(每隻小雞自選一張任務卡:卡上有數字與顏色、大小標記)小雞們根據數、顏色、大小找蟲子。

你幫爸爸捉了幾條小蟲?什麼顏色的?大的還是小的蟲?放在相應大小的盒子裏。

三、高高興興回家

今天我們的本領可真大,自己的小肚子吃飽了,還幫爸爸帶了這麼多的蟲子回家,它一定很高興,那我們快點回家給爸爸吃吧!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裏,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裏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小朋友開展着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葉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黃樹葉,老師你看這是片樹葉真大呀!”,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向老師訴說的時候,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願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遊在樹葉多彩的世界裏。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幹爲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裏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裏(老師指着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裏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後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並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爲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並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遊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願望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逛蘋果園

一、活動構思

剛入園2個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分散,不能時時注意教師的講解,因此我以“蘋果”這個孩子最熟悉的水果爲主角,採用了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逛蘋果園”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感受數量,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不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引發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物品顏色、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

2、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

3、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遊》、《蘋果》。

2、椅子若干,皺紋紙鋪成的小路一條(寬25cm),紅黃綠籃子各2個。

3、彩色蘋果夾若干,紙杯製成花狀(比幼兒人數多,花瓣數分別爲2、3、4)。

4、數碼相機一個。

5、事先在門口爲每個孩子發一張果園的門票,上面印有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㈠ 引出活動內容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去蘋果園玩玩,瞧,前面有一條小路,我們必須走小路、跨過小溝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的時候要當心,千萬不要踩到旁邊的小草。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2、幼兒走小路,跨過小溝進入蘋果園(這個環節使活動更具真實性,同時又鍛鍊了幼兒的平衡與跨的能力)。

㈡ 撿蘋果

1、走進“果園”,師:“呀,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我們快來幫忙撿蘋果吧!”

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2、幼兒集中,老師請小朋友們摸摸蘋果寶寶、親親蘋果寶寶,滿足其好奇心。

3、老師出示自己撿的蘋果寶寶,利用夾蘋果的機會讓幼兒集體數數。

師:“瞧,我也撿了幾個蘋果寶寶,你們來幫我數數吧!”

4、請幼兒把小蘋果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夾蘋果,目的一是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目的二是爲下面的活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蘋果數量奠定基礎)。

⑴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跳蘋果舞吧!音樂一停小蘋果樹就不能動嘍。”

放音樂,音樂聲停,給幼兒拍照:“讓我來看看哪棵蘋果樹是一動不動的,我來給他拍照。”(孩子都特別喜歡拍照,因此這個環節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動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兒是好動的,拍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以“許多”表示。)

⑵第二次遊戲,要求音樂聲一停,幼兒坐下休息:“我們再來玩一次吧,不過小蘋果樹們剛纔站得很累了,這次音樂一停,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放音樂,音樂聲停,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再次拍一張集體照。

㈢ 送蘋果。

1、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去?……”

2、幼兒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裏去,老師引導幼兒發現送錯的蘋果寶寶,並請幼兒自己糾正。(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㈣ 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自己門票上蘋果的顏色去取相同顏色的紙杯花。

師:“我們在進入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門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門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麼顏色的?我們來爲它們找個好朋友吧!瞧,那裏有許多小花,請你去找一朵花心顏色和你蘋果寶寶顏色一樣的小花,會嗎?”(幼兒第二次嘗試顏色配對。)

2、師:“小朋友們,花心的顏色和你門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一樣嗎?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

“聽,那裏的蘋果寶寶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看看老師手裏的花心是什麼顏色的?那我該找什麼顏色的蘋果寶寶來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蘋果夾子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夾一個夾子。

3、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子來裝飾,先做好的可以再選擇另外的紙杯花。(再次讓幼兒用夾子夾物,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並第三次進行顏色配對的練習。)

老師巡迴指導。(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發現有錯誤的進行糾正。(利用拍照使幼兒迅速地集中到老師的周圍,同時也便於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㈤ 回家,自然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幹的小朋友,現在現在讓我們帶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啓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看誰抓得多》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1、怎樣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環節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爲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環節幼兒操作記錄由於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遊戲,孩子通過玩遊戲自然的導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通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並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展和延伸。因爲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必迴歸生活。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後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麼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去探索發現。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

2、通過各種遊戲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 趣味練習--在圖畫裏找數字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轉轉手、搓搓手。

2、手指遊戲:

一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咬!

二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

三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咬!

(幼兒邊做動作,邊伸手指頭)。

二、找找123

1.教師: 1、2、3,這些數就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教室裏,在我們玩具中,我們不僅要會讀數,

而且要認識數,以後逐步學會寫數。

2.幼兒數數,教師出示卡片

(1)引導幼兒數數老師有幾個鼻子?有幾張嘴巴?

幼兒邊說,教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1。

(2)幼兒再數數老師有幾隻眼睛?幾個耳朵?

幼兒邊說,教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2。

(3)引導幼兒數數教室裏有幾盞燈?

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3。

3、讓小朋友觀察,1、2、3這3個數的長相不是一樣的,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教師: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

4、教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寶寶,送給你們,喜歡嗎?

老師說出水果的名稱和數量,幼兒將水果的數量粘貼在相應的`數字下面;

反之根據水果的數量粘貼相應的數字。(貼對了,發給小紅花給予獎勵)。

5、趣味練習

找找圖畫裏的1 2 3

三、活動結束

1、師幼一起跳數字舞,一個小孩手摸地,二個小孩顛顛腳,三個小孩轉又轉。

2、小朋友回家以後數數你家裏有哪些東西有1個,哪些東西有2個,明天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聽,好嗎?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能按順序給物體排序。

願意嘗試進行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掌握3以內的點數,並能說出總數。

課件準備:“禮物”圖片;“3只玩具熊”組圖。

材料準備:大中小三種規格的瓶蓋、積木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禮物”,引導幼兒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

——小貓蜜蜜的媽媽送給小貓蜜蜜一份特別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吧?

——蜜蜜的禮物是什麼?一共有幾隻玩具熊?

——3只玩具熊有哪裏不一樣的地方嗎?(大小)

——哪隻大?哪隻小?哪隻不大也不小?

操作課件,引導幼兒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1、操作課件,將玩具熊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可喜歡3只玩具熊了,準備和它們一起玩遊戲。但玩具熊們沒有排好隊玩不了遊戲,請小朋友們按順序幫玩具熊們排個隊。

——小熊排在第1個,哪隻熊應該排在第2個?哪隻熊排在第3個?

——如果大熊排在第1個,其他2只熊應該怎麼排?

2、操作課件,將小牀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還給3只玩具熊準備了小牀。請小朋友們按順序給玩具熊們的牀排排隊。

——玩具熊們的牀可以怎樣排隊?誰在第1個?誰在第2個?誰在第3個?

——還可以按什麼順序排隊?

小結:我們在給物體排序的時候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將最大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後依次往下排;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最小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後依次往下排。

發放材料“3個瓶蓋和3塊積木”,鼓勵幼兒分組進行排序,鞏固按順序排序的能力。

1、幼兒分組進行排序活動,教師巡迴觀察。

——桌面上有幾個瓶蓋?幾塊積木?

——瓶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積木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小)

——請小朋友們將桌面上的瓶蓋與積木按順序排排隊。

2、分享交流排序結果。

——你們是按什麼順序排隊的?

——誰排在第1個?誰排在第2個?誰排在第3個?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將圖書角的圖書、美工區的籃子、紙張按順序進行排序,鞏固幼兒排序能力。

家園共育

1、家長可讓幼兒根據家人年齡大小,分發大小不同的碗、勺等物品。

2、鼓勵幼兒按順序將自己的玩具或圖書進行排序整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