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跑來要求我幫她打開食品包裝,我有意識想引導她自己想辦法,小女孩首先想到利用剪刀或是找人幫忙,就再也想不到打開包裝的其他竅門了,其實這只是很簡單的齒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剝開。但是由於家長包辦多,照顧過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兒正在吃已剝好殼的蛋,已剝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剝了包裝紙的點心。其實這種潛意識裏,是把幼兒的獨立動手的機會剝奪了,不僅如此,幼兒的依賴性也會滋生而長,而當他們身邊沒有輔助工具的時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藉助這次活動讓幼兒通過實踐,引導他們學習一些生活技能。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學會打開幾種食品包裝,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2、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優良品質。

3、繼續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新詞“剝”(bāo)。

三、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剝食品包裝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賴別人,會自己動手剝。

四、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組一份可供選擇的動物貼紙。

2、教師準備:幻燈儀器、“生日歌”音樂磁帶、錄音機、“豬你生日快樂”歌表演VCD、狗寶寶家圖片、狗寶寶毛絨玩具一隻、裝有各種包裝的食品籃。

五、預設過程:

(一)“狗寶寶過生日”引入,帶出活躍熱烈的氣氛。

1、播放生日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狗寶寶,引入遊戲的主題。

(二)通過“狗寶寶送禮物”的遊戲環節,在嘗試中知道不同包裝的開啓方式。

1、出示禮盒,摸禮物。

①教師出示禮盒,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②讓幼兒摸禮物,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慾望。

2、說說禮物,嘗禮物。

①通過提問,讓幼兒說說他(她)得到的禮物,引導發現包裝的不同。

②通過嘗試,讓幼兒自己打開禮物品嚐,探索不同的開啓方式。

3、討論嘗試結果,知道開啓方式。

①通過討論,讓幼兒說說怎麼打開禮物,從中學習科學的開啓方式。教師結合順口溜加深印象。

②通過比較,讓幼兒感受較好的開啓方法,從中學習較難的.技能。教師結合講解示範正確引導。

教師小結,引出學習新詞“剝”(bāo)。

(三)通過“幫狗寶寶剝糖果”的遊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幫狗寶寶招待小動物,幫忙剝開糖果貼上(請誰吃的)小動物頭像。要求幼兒數數剝了幾顆糖。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

(四)通過歌表演“豬你生日快樂”,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生共同參與歌表演,表演結束,與狗寶寶道別,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願意到別人家做客,不哭鬧、不亂翻別人的東西

2、會禮貌熱情地接待客人,會說禮貌用語。激發幼兒樂於助人爲樂的美好情感,提高他們的健康意識。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桌椅、玩具、水杯、水果

2、幼兒用書12-13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讓愛住我家》進入場地。

2、模擬電話,引起幼兒興趣。——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叮鈴鈴——”“喂,您好!這裏是小一班!”……“哦!知道了!”

師:小朋友們,電話裏說,知道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都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待會兒這位神祕的小客人要來我們班做客哦!小朋友們歡迎嗎?

二、基本部分:

(一)客人來我家——引導幼兒懂得基本的禮儀。

1、教師提問:你家裏來客人你該怎樣做?

引導幼兒說出——掃地、拖地、準備茶水、水果、糖果、圖書、玩具等。

(二)教師邀請寶寶來做客小朋友。

(1)——學習如何招待客人

“現在我邀請兩個小朋友來我家做客哦!”

(老師扮演小主人、幼兒扮演客人)

情景表演(1):主人邊整理客廳邊說:客人要來了,我把客廳整理乾淨。客人敲門主人請客人進來時,客人向主人問好。主人請客人坐下,請喝水,客人說謝謝!

教師小結:主人對客人說“歡迎到我家做客”。

逐步深入——我這裏有玩具,請你們一起來玩吧!(兩位小客人自由發揮)

師幼一起點評:

你認爲主人做得怎麼樣?小客人哪裏做得好?能不能爭搶玩具?能不能動主人家的東西?

師小結:小朋友們非常棒!

(2)——學習做禮貌客人。

情景表演(2):主人請客人玩玩具,客人有禮貌地說謝謝,並能一起友好地玩,客人不隨便動主人家裏的'東西。

教師:主人請客人玩玩具,客人說了什麼?他們倆是怎樣玩的?主人家裏還有許多玩具,客人動了沒有?

教師小結:怎樣做有禮貌的小客人,不爭搶玩具,不動主人家的東西,做文明小客人。

(3)——學習如何告別。

情景表演(3):玩了一會兒後,客人要走了,有禮貌地謝謝主人的招待,和主人道別,並邀請主人下次到自己家做客。

教師提問:客人要走了,對主人說什麼。

幼兒小結:說再見和邀請下次再到我家做客。

(三)神祕客人模擬表演:歡迎來做客——鞏固幼兒禮儀。

請一名配班老師扮演熊媽媽,幼兒招待小客人。

“咚咚咚!”——配班老師扮演的熊媽媽敲門。

“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呢?”老師激起幼兒興趣。

教師在一旁提醒幼兒注意:客人對主人說些什麼?主人對客人說些什麼?應該怎樣招待客人?客人要走了,主人對客人說些什麼?

4、分組進行表演,教師隨機指導。

幼兒創編各種角色進行表演,如:小熊、小青蛙、小鳥等等。

5、請幼兒觀看幼兒用書12-13頁進一步體會如何當小主人,鞏固理解做客和待客禮儀。

三、結束部分:

教師鼓勵小朋友的表演很棒,對幼兒在家裏來的客人提出禮儀希望。

 四、活動延伸

請家長將孩子在家的表現記錄下來,或是照片,或是錄像,和小朋友們互相學習。

小百科:主人是接待賓客的人。與“客人”相對。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講講做做玩玩,學習穿襪子的正確方法。

2、認識腳趾、腳跟。

3、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能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願。

活動準備:

1、 課前讓每個幼兒腳上穿一支襪子,老師穿上一隻襪子(有襪跟的,厚的)2、 場地上放着每個幼兒的另一隻襪子(打亂撒在地上)3、 場地上幼兒的座位上貼好小圓點活動過程:

一、幫助襪子找朋友1、進場音樂,學高人,矮人走,帶幼兒進活動室,一起做小腳遊戲:小腳丫,小腳丫,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一碰,腳跟碰一碰。

2、讓幼兒發現他們的小腳上都只有一隻襪子,進而引出幫襪子找朋友這一環節。記住在找以前要先看看,和你自己腳上的襪子比一比,要找到最合適的'朋友。

3、 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麼樣的呢?”

(2)、“爲什麼它們兩個是好朋友?”

(3)、“爲什麼要兩隻兩隻做好朋友?”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並適時指導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範穿襪子的正確方法:拿起襪子瞧一瞧,找到襪跟別弄錯,襪跟朝着下面放,小腳用力往裏鑽,腳趾鑽到最前面,腳跟放到襪跟上,我的小腳真舒服。

遊戲:碰一碰“恩,你們真棒,給我們的襪子找到了朋友,那現在我們也去找個朋友做做遊戲吧。”(彈碰一碰的遊戲音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去海邊遊玩的相關準備內容。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準備材料。

3.體驗情境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安全的戲水

2.遊戲卡

3.圖片--帳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邊的'用品。

 活動過程

一、操作-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物品,粘到遊戲卡上。

1.教師:想一想,去海邊應該帶些什麼東西?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揹包,還有很多小粘貼,

請你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東西,然後粘到小揹包上。

二、講述

1.展示小揹包,請幼兒講一講去海邊準備帶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都想帶什麼東西去海邊?帶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2.小結:去海邊的時候,要帶很多東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

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3.瞭解去海邊遊玩的安全。

課件:安全的戲水

(1)教師:你們和誰去過海邊玩?在海邊都做了什麼?

在海邊遊玩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小結:我們在海邊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個人亂跑,

游泳時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三、體驗-教師將活動室創設成海邊的情境

1.請幼兒想象自己在海邊,模仿穿泳衣、塗防曬霜的動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2.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穿上泳衣,再塗點防曬霜,一起去海邊玩吧。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能主動歸還。

2.能辨別不良的行爲習慣。

3.養成不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故事《別人的東西我不拿》(見資源包)。

活動過程

☆傾聽1.講述故事《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小朋友認真聽聽故事裏都說了什麼?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紅紅哪兒做得不對?爲什麼?

紅紅哪兒做得對?爲什麼?

小結:紅紅能把幼兒園的汽車還回來,所以她很誠實,是個好孩子。

☆討論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家裏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嗎?

教師: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東西不能拿,在家裏,爸爸媽媽的東西可以拿嗎?

小結:如果家長沒同意,家裏的東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裏的物品時,也要徵得家長的同意。

2.討論什麼情況下可以把玩具帶回家。

教師:如果你喜歡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帶回家,應該怎麼辦?

小結:如果徵得對方的同意是可以帶回家的。

3.討論借別人的東西要不要還。

教師:如果你借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

小結:借東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髒、弄壞,要及時主動歸還。

☆情境表演幼兒兩人一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禮貌的借玩具。

教師: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樣向他借玩具。

活動建議

本活動是有關個性與交往方面的社會活動,活動中通過傾聽故事展開一系列的討論,重點讓幼兒理解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不良的行爲。

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創設問題的情境,討論時,也應鼓勵、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一些行爲觀念不正確的幼兒,一定要及時幫助其轉變觀念。在操作的環節,教師要帶領幼兒仔細的觀察操作單上的內容,引導幼兒進行講述,幼兒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幫助他們理解操作單上的內容。

本活動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動和家庭活動中,當發現幼兒有不良的行爲時應及時給予糾正,並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要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幫助幼兒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資源包

故事別人的東西我不拿遊戲結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裏了,可紅紅喜歡小汽車,想把它帶回家:"小汽車,跟我回家吧。"於是,紅紅帶着小汽車回家了。半夜時,小汽車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來。"嗚--,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紅紅醒了,看到小汽車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紅紅把小汽車還回了幼兒園。紅紅說:"以後,我再也不拿幼兒園的東西了。"

小百科:別人的東西不能要,這是我們孩提時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漱口的方法,並知道飯後,睡前要漱口。

2、學習"漱口"的正確發音。

二、活動準備:漱口的溫開水、杯子。

三、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解釋什麼是漱口?爲什麼要漱口?

1、師:我們出東西時,有一些很小的東西躺在牙縫裏,這些小東西會生出很多小蟲子,躲在牙縫裏,這樣牙齒便蛀掉了,牙齒就很疼,東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縫裏的小東西趕走,就不會生出蛀牙齒的小蟲子,怎麼樣才能把這些小東西趕走呢?我們有一個好辦法:吃完東西以後,睡覺前要漱口,嘴裏的小東西就會被趕走,牙齒就不會蛀掉。

2、幼兒學說:吃飯後睡覺前,要漱口。

(二)教幼兒正確漱口的'方法:

1、念兒歌:含口水,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牙齒乾淨白又白。

2、師示範:先喝口水,然後閉上嘴,兩腮鼓動,最後輕輕地把水吐出來。共三次。

3、幼兒臨空練習:老師邊念兒歌邊指導幼兒練習,重點檢查幼兒兩腮鼓動的聲音,最後念兒歌一遍。

4、幼兒操作練習:(在盥洗室)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閉上眼,接着,兩腮鼓動,提醒幼兒不能把水嚥下去,也不能噴出來。最近後把帶有飯屑的水輕輕地吐出來(幼兒反覆練習3-4次)

5、複習兒歌1-2遍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木偶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麼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纔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遊戲:

(1)“鈴... ...”來電話了,

教師示範接電話:“喂,您好,... ...再見。”

(2)“鈴... ....”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遊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徵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遊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感受過新年的快樂。

知道元旦節是幾月幾號。

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禮物盒。

各種顏色的球。

新年帽若干。

音樂《新年好》。

活動過程

1、教師戴着新年帽進教室,說說今年是元旦節,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頭一天。

2、教師給每位幼兒發一頂新年帽,我們來一起迎元旦吧!再給幼兒講新年老爺爺來了,要給我們送來了新年禮物。

3、幼兒圍觀做,引導幼兒看地中間的禮物盒,說說禮物盒的顏色。

4、我們來拆開一個禮物盒,說說是什麼禮物?禮物是什麼顏色的?

5、讓幼兒猜猜沒拆開的禮物盒裏會裝着什麼樣的'禮物。

6、遊戲:每個幼兒選一個禮物盒,再拆開禮物盒,教師引導讓幼兒說說禮物盒是什麼顏色?拆開禮物盒後是什麼禮物?說說禮物是什麼顏色的?

7、請每個幼兒照樣子說一說,做一做。

8、說說過新年的好,新年老爺爺送的禮物是不是很好看啊!

9、說說球的玩法,然後,教師說:“孩子們我們一起和球做遊戲吧!”

10、放音樂《新年好》,大家一起玩球。

小百科: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作爲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紅綠燈,知道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交通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1.課件、幼兒用書。

2.紅綠燈標記。

教學過程1、幼兒看書,直接進入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書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看書片刻。

(3)教師:這是在什麼地方?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4)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在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起,他們手拉着手,準備過馬路。

2、引導幼兒認識馬路上的紅綠燈,並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1)教師:馬路上除了交警叔叔,還有誰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呢?它們有幾種顏色,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

(2)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是紅綠燈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大家都知道要紅燈停,綠燈行。

3、引導幼兒知道上街時要緊跟大人,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1)教師:街上車輛很多,我們上街時要怎麼做才安全呢?

(2)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小結:我們一定要有大人陪伴上街,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看清紅綠燈以後再過馬路。

4、教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書上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吧。

(2)幼兒看書,教師將這首兒歌念給幼兒聽1~2遍。

(3)教師對兒歌進行簡單的提問,然後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讀,最後請幼兒試着自己念一念。

5、組織幼兒玩"紅綠燈"的遊戲,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玩法:幼兒扮演各種車輛,教師手拿紅綠燈標記。 "車輛"(幼兒)在室內行駛,教師出示紅燈時, "車輛"(幼兒)停;出示綠燈時, "車輛"(幼兒)行。

教學反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