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本文已影響 2.99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爲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係(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遊戲集鑲嵌遊戲與拼圖遊戲於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爲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遊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祕在於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複把玩。該遊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遊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於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係。遊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複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麼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麼特點?

3、你在那裏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麼工廠生產的?

4、爲什麼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複製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複製。你們能找出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複製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後,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複製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麼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於發現,樂於探索。一次,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各區角中關於鏡子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在科學區中擺弄各種鏡子(如小圓鏡和三角柱鏡子),觀看各種會反射影像的物品(如餅乾罐、鋁箔紙、鋼製品等),有的孩子在表演區中,給不同形象的洋娃娃打扮一新,和她們一起照鏡子,還有的孩子在圖書區中,觀看有關鏡子方面的圖書……,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地探索鏡子中的奧祕,我便設計了以下活動,讓孩子們到鏡子王國去尋找更多有趣的事情。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

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纔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

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並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裏進行。

2、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後集體分享探究結果,並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麼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爲什麼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斑。)

3、牆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遊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麼遊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裏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裏的哈哈鏡”的遊戲,啓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爲什麼?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裏的哈哈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爲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鏽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蠶豆的種子是綠色的,在深秋種植,到第二年收穫。

2、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噴壺等。

3、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蠶豆種子。

2、鏟子、噴壺、鋤頭、鐵杴等工具,一塊種植園地。

活動過程

1、 觀察蠶豆種子

——蠶豆寶寶的`外衣是什麼顏色的?

——什麼時候種蠶豆?(蠶豆寶寶不怕冷,喜歡生長在寒冷的冬天)

——將顆粒飽滿的種子選出備用。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這塊地能下種嗎?爲什麼?先要幹什麼?該用什麼工具?

——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鏟子、鋤頭等工具。

3、學習種植蠶豆的技能

——地整好後,怎樣下種呢?爲什麼?(用鏟子挖坑。每個坑放2-3顆豆種,蓋上土,澆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淺。深了豆苗不易長出,淺了會被雨水沖走。

——幼兒種植,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活動結束:

蠶豆寶寶已經躲在小坑裏了,我們要經常到園地關心蠶豆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認識常用的取暖用具。

增強使用取暖用具的安全意識。

大膽想並繪畫取暖用具。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取暖用具”組圖;“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組圖。

材料準備: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引導幼兒交流冬天取暖的辦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什麼辦法可以取暖?

——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和用運動的方式使身體暖和,還有什麼取暖的辦法呢?

出示組圖“取暖用具”,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常用的取暖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1.出示組圖“取暖用具”。

——你認識這些嗎?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2.交流分享使用取暖用具的經驗。

——你用過這些取暖用具嗎?它們是怎麼發熱的?

——使用這些取暖用具時要注意什麼?

(教師可根據教案中的“小知識”進行詳細介紹)

小結: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取暖用具,可以讓我們感到暖和,這些取暖用具有的需要用到火,有的需要用到電,使用不當容易引起火災,使用時需要注意安全。

出示組圖“安全使用取暖用具”,引導幼兒判斷圖中的行爲是否正確,增強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的意識。

——圖中的人使用取暖用具的方法安全嗎?

——應該怎麼做?

發放繪畫工具,鼓勵幼兒設計取暖用具。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明取暖用具,並自由發言。

——這些取暖用具都有明顯的缺點,有的'容易引起火災,有的長時間使用會傷害身體,有的很容易冷卻,不能隨時攜帶。你們能發明一些比較安全、不容易冷卻又能隨身攜帶的取暖用具嗎?(如太陽能、空氣能暖手寶)

2.鼓勵幼兒將自己發明的取暖用具畫出來,並向同伴介紹。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廢舊紙盒、紙筒、舊報紙、膠水等材料,鼓勵幼兒製作“取暖器”。

2.將幼兒製作的“取暖器”投放到角色區中使用。

附【小知識】

取暖用具

火爐:火爐裏燒的是煤或木炭。用火爐取暖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離得太近,不能用手去摸。煤燃燒時會冒煙,會產生煤氣,容易引起火災或煤氣中毒。

熱水袋:熱水袋有注水式和充電式,可以暖手、暖被窩,但比較容易冷卻。注水式熱水袋使用的時候需要擰緊塞子,用毛巾或布把熱水袋裹起來,避免燙傷;充電式熱水袋不能邊充電邊使用,避免觸電。

電熱毯:用來暖被窩,用電熱毯取暖的時間不要太長,太長了對身體不好,同時注意用電安全,睡覺的時候最好把電源拔掉。

空調:使用空調時房間裏空氣不流通,所以不能長時間開空調,需要適當通風,使用空調還很費電。

暖手寶:用來暖和手,可以隨身攜帶,但比較容易冷卻。

暖氣片:北方有統一供暖,配接暖氣片可以使用一個冬天,但不能隨身攜帶。

取暖器:使用電熱取暖器的時候,不要觸摸電源開關和取暖器,防觸電或燙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題目

中班科學活動――我做的小秋千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製作小秋千,感知小秋千擺動的幅度大小與鞦韆繩子的長短有關,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繩子、支架、橡皮泥、鞦韆板、剪刀、筆、紙。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玩一玩:教師組織幼兒盪鞦韆。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要是沒有小朋友推我,我就蕩不高。

(2)我把鞦韆拉遠一點,就蕩起來了。

做一做:小秋千。

(1)將兩根一次性筷子交叉綁緊,作爲支架,在兩個支架上架一根筷子。在筷子上繫上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2)在支架上繫上一根長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繩子短的小球擺動得快。

(2)繩子長的小球擺動得慢。

(3)繩子長的小球擺得高。

試一試:怎樣設計鞦韆,才能擺動得更高?

(1)推一下或者把鞦韆推到一定角度後放開手。

(2)鞦韆擺動時,順着擺動方向推。

(3)把繩子加長一些。

畫一畫:我的實驗過程。

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小秋千。

六、注意事項

1.幼兒製作鞦韆過程中,鞦韆中兩根繩子的長短要一致,否則造成鞦韆擺動不平衡。

2.鞦韆上的橡皮泥要固定好,免得擺動時橡皮泥掉下來。

 七、拓展思路

科學童話劇――盪鞦韆。

推一個長的空鞦韆:小鳥推、小猴推、大象推。

戴有頭飾的小朋友扮演各種小動物,教師扮演動物王國的國王大象,設計了一個盪鞦韆比賽,這個活動要求用預定的材。

八、背景資料

鞦韆是利用力學上“擺”的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鞦韆上的物體重力勢能和動能不斷相互轉化,鞦韆就不斷地來回擺動。當擺動到最高點時,動能全部轉化爲重力勢能,鞦韆運動速度爲零;當擺動到最低點時,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爲動能,鞦韆運動速度最大。在鞦韆擺動過程中,順着鞦韆運動的方向推,鞦韆獲得更多的能量,擺動幅度就越大。鞦韆擺動的快慢(頻率)――只和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

 九、參考資料

《牛津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牛津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活動點評

鞦韆這個名詞幼兒比較熟悉,從內容及題目都是符合幼兒的特點。

鞦韆是幼兒熟悉的運動玩具,利用幼兒身邊的材料自制小秋千是完全可行的。在製作過程中涉及到兩個方面的探究:一是繩子長度不同,推力相同的鞦韆;二是繩子長度一樣而推力不同的兩個對比實驗,讓幼兒感知鞦韆擺動的快慢與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塑料袋,感知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的氣體。

2、能夠從"摸塑料袋""吹紙杯"的實驗中理解空氣是具有力量的。

3、體驗自身參與探索"空氣是有力量的"這一實驗過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塑料袋1個、氣球一個、獎勵貼畫、向杯子吹氣方向的PPT圖片。

2、經驗的準備: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讓幼兒感知空氣是有力量的。

2、活動難點:幼兒自由探索空氣是有力量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導入:

通過手指遊戲"小手變變變"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剛剛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變出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那今天劉老師爲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魔法口袋,我們來看看口袋能變出什麼魔術呢?

2、活動開始:

師:(把口袋裝空氣並用手捏住不讓口袋漏氣)好了,小口袋變好魔術了,你們來看看小口袋變成什麼樣子了?裏面有沒有東西?

(幼兒自由回答)當幼兒說出空氣時,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師:好,小朋友們都很棒,那我接下來請每個小朋友都來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後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你在捏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口袋裏有空氣。

師::(口袋裏有空氣,並把手放開,讓幼兒觀察口袋內沒有空氣時口袋的樣子)空氣是無所不在的。

師:出示氣球,並往氣球裏吹氣,然後用手捏住不讓氣漏出來。請幼兒來猜想如果把手鬆開氣球會怎樣?

幼兒:氣會漏掉、氣球會飛走了。

師:驗證猜想。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是什麼力量讓氣球飛走的?

幼兒:空氣的力量。

師::原來呀我們的空氣也會產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劉老師還帶來了一個關於空氣的小實驗--會跳的紙杯,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手上有兩個疊在一起的紙杯,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如何讓上面的紙杯自己跳出來。

幼兒動腦思考後自由作答,當有幼兒說出用"吹"的方式時請幼兒嘗試方法,鼓勵幼兒進行探索。

師:那劉老師也想來試一試小朋友們說的方法,看能不能讓紙杯跳起來。

師:第二次嘗試吹杯子,並要求幼兒觀察吹的方式。結束後發放紙杯請幼兒自己用杯子嘗試。巡迴觀察、指導,並請成功把杯子吹起來的小朋友與吹的方式。探索後,請幼兒將紙杯放回原位。

觀看向杯子吹氣的方向圖片。與幼兒一起吹的方式,請小朋友進行嘗試。完吹的方式後,請幼兒再次拿起紙杯探索用哪一種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來。再次探索結束後將紙杯放回原位。

師: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爲什麼紙杯會自己跳出來?

幼兒:空氣產生的力量能將杯子吹起來。

師::我們的空氣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將我們的杯子吹起來。

3、活動結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尋找一下還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幼兒原有基礎上幫助幼兒分辨各種聲音。

2、體驗尋找、猜測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錄音帶(日常生活中聲音、說話聲、水聲、聲音來源圖片。

活動過程:

1、聲音導入法。

利用各種聲音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猜猜看是什麼聲音?爲什麼認爲是這種聲音?

2、圖片對照法。

放各種聲音請幼兒辨認,請幼兒先閉上雙眼,仔細聆聽聲音,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若幼兒無法分辨聲音來源,教師給予簡單的提示,最後展示圖片讓幼兒對照,加深印象。

3、語言描述法。

請幼兒描述各種聲音的.特色或聽起來的感覺

活動延伸:帶幼兒到戶外感受各種各樣的聲音。

帶回家的活動:

家長可與幼兒進行聲音辨別的遊戲。繼續尋找、收集各種聲音。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