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7篇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誌。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溼了》。

2、集體討論:(1)、故事裏的小剛怎麼啦?他爲什麼會尿溼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裏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溼褲子的感受:(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裏,就會像剛纔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裏會很髒、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纔的小朋友嗎?爲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裏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誌——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裏。

四、判斷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誌

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

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於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着,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於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我發現設計的活動存在三個大問題:首先從目標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範圍較廣,突不出活動重點,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其次,從整個活動設計環節來看,我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幼兒學會在活動中大膽表達有便意的需求,這是核心環節。可在活動中只是在第一環節中體現了一下,其它環節如:熟悉廁所環境、區分男女廁所等佔了很大的比重,給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覺。再次,活動內容偏多,在短短一個活動內,既要讓幼兒體驗尿褲子的感受,又要學習表達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環境等,不可避免地導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動在環節上還需梳理(體驗感受—瞭解原因—解決問題—鞏固練習),緊緊圍繞目標,突出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小百科:上廁所一般分爲蹲便和坐便兩種形式,蹲廁以亞洲人居多,所以叫亞洲蹲,坐便現在也成爲中國人家庭的標配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敢於大膽嘗試,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2、能夠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色。

3、能簡單說出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透明塑料瓶三個,廢舊紙杯或塑料杯若干,寬口的小盆子若干,紅、黃、藍彩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出示3個礦泉水瓶,並事先在瓶蓋上分別塗上紅黃藍三種顏色)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

——師:對,這是沒有顏色的清水。今天,我要變個魔術,把清水變成彩色的水。變變變。”(將瓶蓋朝下然後搖晃水瓶)

——師:清水變成什麼顏色了?(紅、黃、藍)

二、 實驗探究。

——師:你們想學變魔術嗎?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變顏色的魔術。

——教師用吸管吸紅色和黃色的水到空杯子中混合,讓幼兒觀察變成了什麼顏色。然後描述:“紅色和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並在黑板上用彩色紙展示“紅色+黃色=橙色”。

——教師啓發幼兒思考黃色和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紅色和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

——教師示範用吸管吸彩色水的方法:將吸管的一端插入彩色水中,然後用一隻手指蓋住吸管的另一端,不要鬆開手指,將吸管移到空杯子中,再鬆開手指,彩色水就會滴入空杯子中。

——教師讓幼兒觀察實驗用的彩色水的顏色:紅、黃、藍。然後提示幼兒實驗方法:先吸一種顏色的水到空杯子裏,再吸另一種顏色到杯子裏,最後搖晃杯子,觀察顏色的變化。完成後,再拿一個空杯子,選另外兩隻顏色進行實驗。

——幼兒自主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回憶實驗過程,說出實驗結果的變化,教師用“×色和×色手拉手,變成×色”,並在黑板上用彩色紙展示實驗結果。

三、活動小結。

——紅、黃、藍是三種基本的顏色,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會變出其他的顏色,今天我們變出了橙色、綠色、紫色(出示對應顏色卡片),還可以變出什麼顏色,大家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吧。

活動應變

1、如果有專用的吸管,最好用專用的吸管代替普通吸管,以方便幼兒操作。

2、空杯子最好準備多一些,可以讓家長幫助收集廢舊紙杯或塑料杯。

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顏色手拉手》。(詳見幼兒用書P22)

附錄:顏色相加

紅+黃=橙色

紅+藍=紫色

藍+黃=綠色

紅+黃+藍=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桔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硃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一 可愛的家

教學目的:

1.主要讓幼兒認識一些基本的生活物品,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2.初步讓幼兒瞭解數的概念,學會比較大小、高矮

3.讓幼兒發展動手能力,對繪畫、手工等美術活動感興趣。

教學準備:大、小皮球各一個,白紙每人一張。彩色筆錄音帶一盒。高矮紙筒各一個,掛圖一幅。

教學過程:

1.談話活動:出示掛圖,讓幼兒說說自己家的住房及各個房間的用途,家中有那些東西。

2.結合家中的生活物品,學習5以內數數,比較大小與高矮。教師出示大、小皮球,問幼兒那個大那個小,然後再出示高矮紙筒問幼兒那個高哪個矮。教師還可以拿幼兒和老師比較,問幼兒是老師高還是幼兒高,還可以問爸爸和媽媽誰比較高等。

3.讓幼兒聽音樂,繪畫。

4.作業,讓幼兒做幼兒用書作業,找爸爸、媽媽的物品。

5.小結。

活動二 全家福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大家庭的溫暖與快樂,懂得家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尊重。

2、引導幼兒瞭解家庭成員的稱謂和關係。

活動準備:請家長配合拍全家福照片,佈置“快樂一家人”展板。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由觀看“快樂一家人”展板。

小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快樂而溫暖的家,家是什麼呢?(複習家的散文)

這裏有許多個快樂的家庭,大家自由觀看一下,看看你認識這些家庭麼?

2、幼兒講述自己的家庭

剛剛大家都觀看我們的“快樂一家人”展板,你看到了那些人呢?你能講講你自己家裏有那些人?怎樣稱呼?通常我們在介紹朋友或家人時,要按照年齡介紹,如爺爺年紀最大,就先介紹爺爺奶奶,然後是爸爸媽媽,最後纔是自己。

那麼在你的家裏誰最高?誰最矮呢?(指着照片說)

3、講故事《愉快的一天》。

(1)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2)兔爺爺和兔奶奶住在那裏?今天他們爲什麼那麼高興呢?

(3)兔奶奶要去採蘑菇,小兔子怎麼說的?

小兔子懂得尊重爺爺奶奶,知道他們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主動幫助爺爺奶奶做事情,我們小朋友也要向他們學習,經常去看望爺爺奶奶,聽他們的話,關心他們,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三 我的好媽媽

活動目標:

1、結合三八節,引導幼兒瞭解媽媽爲孩子的成長所付出的辛苦,使幼兒萌發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2、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知道三月八日,能用簡單的話對媽媽的感謝。

活動準備:

1、邀請媽媽來園,同慶三八。

2、歌曲《我的好媽媽》磁帶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安靜的坐好,老師請兩三個家長講一講孩子的成長過程、趣事等,使幼兒體會媽媽爲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

2、老師簡單介紹三八節的來歷,引導幼兒瞭解三八節是媽媽的節日,啓發幼兒親親媽媽,對媽媽說句感謝的話,如:“謝謝媽媽,媽媽辛苦了”等。

3、遊戲:我愛媽媽。

讓幼兒和媽媽背對背坐,根據老師的提問,如:媽媽最喜歡吃什麼水果?讓媽媽先寫出來,再請幼兒說出,看是否一致。以答對的爲勝。(要求媽媽先寫。幼兒在說)

4、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活動四 我愛爸爸媽媽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2、喜歡爸爸媽媽。

(二)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有關爸爸媽媽工作的服裝或工具一件,佈置全家福照片專欄。

2、家長事先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姓名、工作、住址及電話等。

3、準備教育掛圖《社會領域活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設置問題:圖畫上有哪些人?你們家都有些誰?他們做什麼工作?你們愛他們嗎?

2、請幼兒觀看“全家福照片”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

3、爸爸媽媽模仿秀:讓幼兒穿上爸爸媽媽的服裝,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請同伴猜猜,他們是做什麼工作的。教師可爲幼兒表演攝像。

音樂遊戲:愛的禮物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說出對媽媽的感覺,嘗試用不同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二)活動準備:兒歌《小板凳》、蠟筆、圖畫紙、剪刀

(三)指導要點:

1、師以談問話的形式引入活動。

問幼兒:媽媽平時很照顧我們,我們應該怎樣跟她說話謝謝呢?

2、師與幼兒討論向媽媽表達謝意的方式。

3、教幼兒念兒歌《小板凳》。

4、與幼兒討論:除了送禮物謝謝媽媽,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呢?(如捶背、幫忙拿東西……)請幼兒回家除了送爸爸媽媽禮物外,也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捶捶背或做點其他的事。

5、協助幼兒在紙上畫上自由想畫的畫畫下來,師幫幼兒寫上給媽媽的甜甜的'話,回家時送給媽媽。

活動五 扮家家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創意的佈置家庭環境。

2、享受扮演爸爸媽媽的樂趣。

3、感受和想像音樂表現的家庭生活的情景。

二、活動準備

1、歌曲《扮家家》的錄音帶,錄音機。

2、家庭物品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聆聽音樂,想像音樂表現的家庭生活情景。

2、教師與幼兒共同玩遊戲《扮家家》,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蜜。

3、與幼兒一同討論:如果要將扮演區變成一個家,該有些什麼東西。

4、與幼兒一起蒐集材料,如布、紙箱、服裝、餐具、傢俱等。

5、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將扮演區變成一個家。

6、老師製作頭飾若干,鼓勵幼兒到扮演區參與家庭扮演。

活動六 瞧我多能幹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主動幫助家人做事的願望。

2、引導幼兒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圖片四幅、值日生胸卡2個、每人一塊舊手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進活動室。

2、師:“小朋友,新年已經過去了,我們又長大一歲了。今年是雞年,我們長大了!能幫爸爸媽媽做許多事情了!”

二、基本部分

1〉瞧我真能幹

1、師:“小朋友們,你在家都幫助媽媽幹什麼活了?”

2、師:“小朋友們,我們都長大了,都是大孩子了,想一想我們大孩子還可以幫幫媽媽幹什麼呢?(引導幼兒想想說說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棒,都可以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我想,你們的爸爸媽媽有了你們這些小幫手,一定可高興了!什麼?你不相信!不信你看看小紅一家就知道了!”

2〉學習兒歌《小幫手》

1、師:“小紅在家跟你們一樣,也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呢!(出示圖片)你們看,小紅在家都做了誰的小幫手呢?”

2、幼兒自由觀察,並說說小紅都做了誰的小幫手,幫助做了什麼?以及被幫助人的反應。並把幼兒所說的內容以一句話的形式體現出來。

3、教師示範朗誦兒歌《小幫手》,並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小幫手》。

3〉遊戲形式反覆掌握兒歌

1、師生對句形式:

爺爺( ),我拿( )。 奶奶( ),我拿 ( )。

媽媽( ),我拿( )。爸爸( ),我來 ( )。

大家都把我()。我是家裏的( )。

2、男女對句形式:如兩組隊員,一組隊員說上半句,另一組隊員說下半句。

4〉瞧我多能幹

1、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棒!在家裏都能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小幫手,再也不當小皇帝了!那在幼兒裏應該怎麼做呢?你能幫老師做什麼?(引導幼兒積極發言,爭做班級的小主人,不做班級的大懶蟲。”

2、表揚個別平日裏表現良好的幼兒,鼓勵幼兒都向他們學習,制定班級小小值日生制度,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班級各種制度的管理。

三、結束部分

1、師:“小朋友,通過今天我們一起做遊戲,我才知道,原來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這麼棒,早就不做小皇帝,改做自己的小主人了!(豎起大拇指)”

2、師:“看來,我也得加緊努力,多學一些本領,我也要做自己的小主人!對,我看到外面的大型玩具髒了,我可要去幫小朋友們擦得乾乾淨淨,那樣,小朋友們就可以高高興興的玩了!可是――那麼多玩具,我什麼時候能擦完呀?小朋友等級了怎麼辦?

 四、活動延伸: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較學會新的生活技能。

活動七 我真可愛

活動過程

1、看一看

(1)找夥伴:引導幼兒說說是怎樣找到小夥伴的,以及眼睛還能看見什麼。

(2)討論:怎樣正確地保護眼睛。

2、聞一聞

(1)提供裝有香水、醋、茶葉等各種材料的瓶子,請幼兒聞一聞,說出瓶中裝着什麼。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鼻子還能聞到哪些氣味。

(2)教師講述故事《奇奇的鼻子》。

3、嘗一嘗

(1)引導幼兒互相觀察,看看嘴巴里有什麼。

(2)請幼兒分別品嚐糖和鹽,並說一說它們的味道,感知舌頭能品味,牙齒能咀嚼食物。

(3)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說說嘴巴還可以幹什麼。

(4)討論:怎樣保護嘴巴。

4、聽一聽

(1)讓幼兒傾聽收錄機裏播放的敲鑼打鼓聲、飛機轟鳴聲等,說一說聽到了什麼聲音。

(2)遊戲:傳悄悄話。

(3)師生共同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愛吃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初步瞭解這些有特殊味道的蔬菜有什麼作用。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生活習慣。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導入情景,充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認識這些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能大膽嘗試吃這些蔬菜。

活動準備

胡蘿蔔、芹菜、香菇、電磁爐、調味料、每人一個碗,一個勺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認識三種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小客人。小朋友看看它們是誰?給他們打個招呼吧!

依次出現:胡蘿蔔,芹菜,香菇。讓幼兒同它們打招呼。並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這些蔬菜,用手摸一摸這些蔬菜,用鼻子聞一聞這些蔬菜。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子?有什麼味道?

二、認識這些蔬菜。

這些蔬菜客人經常到我們的餐桌上。有的小朋友喜歡吃,有的小朋友不喜歡吃。它們今天來有一些話想對你們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教師表演情景劇,介紹出這些蔬菜的名稱,有哪些營養,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教師可以一邊表演一邊提問:“經常吃胡蘿蔔我們的眼睛會怎麼樣?多吃芹菜會怎麼樣?香菇是什麼樣子的?吃多了有什麼好處?

三、嘗一嘗,真好吃!

我們知道了這些蔬菜對我們身體有這麼多的好處,現在我們就把它們做熟,一起嚐嚐看。

教師用電磁爐將這些蔬菜煮熟,放入調味料,分給每一位幼兒。

鼓勵幼兒大膽品嚐。

四、活動延伸。

創設區角,進行“小餐廳”的遊戲,請幼兒分別扮演餐廳服務員和用餐的客人。加深對這些特殊蔬菜的認識。

教學反思

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挑食、偏食成了許多兒童中存在的普遍現象。身爲教師在充分了解幼兒的飲食特點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設計這次活動,其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容易被幼兒接受。同時,採用情景表演的形式,以幼兒樂意接受的“蔬菜客人”的方式呈現,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符合小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及接受能力。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清晰、具體,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過程的三個環節緊緊圍繞着目標,環環緊扣,層層深入。通過因發行去嗎,積極感知及自身體驗讓幼兒自己體會到這些食物的好處,從而加深對這幾種蔬菜的認識,使幼兒健康態度明顯轉變,健康行爲得以強化。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摺紙的興趣。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沿着紙邊對齊摺紙大炮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教師演示用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練習一遍《請你學我這樣做》

2、當做到大炮的時候教師因停下來,問:剛剛你們學鍾老師做了一個什麼呀?(大炮轟、轟、轟)

3、教師出示事先製作好的大炮,

師: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呀?(幼兒進行觀察)

師:你們想不想看看鐘老師的大炮會發出什麼聲音嗎?

二、聽聽紙大炮的聲音:

師:紙能夠發出像一樣的聲音,你們相信嗎?

師:教師出示自制的紙大炮,捏住兩個角,用力抖脘向下一甩,發出“砰”的響聲。

師:我們讓紙大炮發出更響的聲音,怎麼樣?教師以積極的情緒激發幼兒對紙大炮的好奇和製作願望。

三、製作紙大炮。

師:那我們一起做個紙大炮吧!

教師講述摺紙大炮的過程,幼兒跟隨教師摺疊。教師控制好摺疊的速度,儘量讓每個孩子看清摺疊方法。

四、玩玩紙大炮吧。

1、啓發幼兒探索讓紙大炮發出聲響。

2、教師告訴幼兒讓紙大炮發出聲響的方法:抓牢兩個角,用最快的速度向下甩。

3、幼兒自由玩紙大炮,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比較誰的紙大炮的發出的聲音響,誰的聲音輕。

4、怎麼樣才能讓紙大炮的聲音變得響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教案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得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瞭解啄木鳥以及喜鵲、貓頭鷹的不同本領。

2.樂於模仿啄木鳥捉蟲子的神態、動作,探究其捉蟲子的過程。

3.懂得要保護鳥類。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課件《啄木鳥捉蟲子》。

2.彩色紙、水彩筆、膠水、橡皮泥、剪刀等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果園裏有一棵老蘋果樹生病了,它該找誰來幫它治病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蘋果樹請醫生》。

二、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小蘋果樹請醫生》。

2.小蘋果樹請了哪些醫生來治病?結果怎麼樣?

三、分段理解故事,瞭解啄木鳥醫生及喜鵲、貓頭鷹的不同本領。

1.教師播放課件【誰能治病】,請幼兒說說誰能給老蘋果樹治病,啓發幼兒討論喜鵲、貓頭鷹的不同本領。

2.教師可分別點擊“貓頭鷹、喜鵲、啄木鳥”,請幼兒瞭解它們的本領。

3.教師小結:喜鵲和貓頭鷹都是益鳥,喜鵲會捉樹葉上的蟲子,貓頭鷹會捉老鼠,但是它們都不會捉樹幹裏的蟲子!

四、模仿啄木鳥捉蟲子的神態,探究其捉蟲子的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視頻欣賞】,請幼兒觀察啄木鳥捉蟲子的神態和模樣。

提問:啄木鳥長得什麼樣?是怎樣捉蟲子的?它的爪子和尾巴的都有什麼用?

2.小結:啄木鳥的嘴巴很長,能將樹木啄出洞並捉出蟲子。啄木鳥捉蟲子的時候,爪子和尾巴都能幫它保持身體平衡,人們稱它是“森林醫生”。

3.請幼兒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模仿啄木鳥捉蟲子的神態。

五、懂得要保護鳥類。

1.教師播放課件【保護鳥類】,討論,哪些小朋友做得對?你會怎麼做?

教師點擊畫面中的“喇叭”,請幼兒欣賞。

2.教師播放課件【保護鳥類】“小結”,請幼兒完整欣賞,懂得保護鳥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