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複習圓、三角形、正方形。

2、知道這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地上畫圓、三角形、正方形,每種圖形都有4種不同的尺寸,分別標1—4個點,圖形標上幾個點,圖形內就可以站幾個人。

2.作業卡。

活動過程

一、圖形遊戲

1、幼兒分成3組,每組分別站進圓、正方形、三角形內。

2、音樂響起,遊戲開始,幼兒在場內自由活動。

3、音樂停止,幼兒迅速站進自己的圖形裏,動作又快又準確的組爲優勝組。

4、各組互相輪換,再做三次,使每人都有機會站到不同的圖形裏。

二、幼兒做練習

1、將圖形分類計數,並將數量用圓點表示出來。

2、將圖形分類計數,並比較多少,找出最多和最少的圖形,並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

3、啓發幼兒動腦筋,想辦法,用所給圖形拼成適當的圖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雙腳站立由高20~25釐米處往下跳。

2、培養幼兒勇敢和克服困難的品質。

3、發展身體協調性。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活動準備:

高20~25釐米的塑料小凳子,分散在場地一端。

活動過程:

1、進行隊列練習,四隊變兩隊——兩隊邊四隊——四隊變——圓圈——圓圈變四隊。

(要求幼兒在變隊時應該大步踏步)

2、幼兒練習小鳥飛的動作,練習從小凳子上 往下跳的技能。

(提醒幼兒在學小鳥飛時,兩臂上下輕輕散動;在練習跳時前腳掌輕輕落地,雙腳應該同時落地)

3、幼兒遊戲:“小鳥找食”(在遊戲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遊戲可進行多次。

4、放鬆運動,幼兒學小鳥啄食、小鳥飛、小鳥理羽毛等動作歡快地飛回課室。

課後記錄與分析:

幼兒較好的掌握從小凳子上往下跳的技能。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兒歌,有表情地會朗誦兒歌。

2、通過觀察圖片、手指等遊戲瞭解兒歌。

3、感受同伴之間的遊戲樂趣。

4、領會故事兒歌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手指畫一張。

2、幼兒用書一套。

3、磁帶。

活動過程:

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幼兒的趣味性,然後提問幼兒故事中所包含的幾個問題。

如:故事中講述的手指媽媽有幾個寶寶,寶寶的名字叫什麼。

展示幼兒圖書,手指畫面提問有關手指的問題。

如:第一幅小孩指的哪個手指,手指叫什麼名字。

通過簡筆畫,加深幼兒對手指的認識。

如:畫個手指畫,提問幼兒手指的名字。

通過場景、變換等魔術等形式來引導幼兒玩遊戲、念兒歌,反覆練習。

放磁帶讓幼兒伴讀,之後一邊伴讀一邊作動作。

幼兒與幼兒之間分角色表演,爲鞏固幼兒對手指的認識,以至於達到會說會唱兒歌的最終目的。

仿編兒歌。

如:小手指一起伸,看看手上幾個寶。

1、2、3、4、5。

寶寶寶寶真可愛,媽媽緊緊把手摟。

大拇哥最懂事,二拇弟、四小弟都聽話。

小妞妞最淘氣,認爲自己是老小。

總是欺負大拇哥、二拇弟、四小弟。

媽媽就是中三娘,每天摟着寶寶唱兒歌去看戲。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上下來孩子們基本已掌握了兒歌的內容,並能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示。從這一活動中我覺得,對於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擬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用一些遊戲的形式。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及方式,讓孩子們喜歡、接受,學起來也更加的輕鬆。體現一個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2.幫助幼兒懂得用不正確方法玩滑梯易造成傷害。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活動重難點:

幼兒學會正確的玩滑滑梯,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小兔頭飾若干,照相機。

活動過程:

1、談話方式引出主題師:寶寶們都喜歡滑滑梯吧!

2、給每個孩子戴上小兔寶寶頭飾,老師戴上兔媽媽的頭飾。

兔媽媽:"今天天氣真好,小兔們,媽媽帶你們出去玩。"

3、向幼兒介紹滑梯及其玩法。

師:我們怎麼樣玩滑滑梯呢?請幾名幼兒滑一下。(糾正幼兒玩滑梯時的不正確姿勢。老師正確示範然後再請幼兒示範。)

4、人多的時候應該怎樣玩滑梯師:玩滑梯人多時要先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不擁擠推拉。從樓梯這邊上去兩手扶好了,一層層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樓梯,爬到頂,坐穩後,兩手扶着滑梯兩邊,兩條腿併攏,再滑下來。如果不這樣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確的動作,就會發生危險。

5、幼兒練習玩滑梯,教師指導幼兒按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1)兔媽媽:"剛纔我們看了兔媽媽滑滑梯,你們會不會象它們那樣玩?"

(2)兔媽媽:"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再玩一遍?這次,你們玩的時候,媽媽給你們每個拍張照,看誰滑的好。"(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動作,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結束活動:

讓幼兒自由玩滑梯,老師巡迴觀察,注意小兔寶寶們的安全。

活動反思:

娃娃班的幼兒由於年齡小,下學期新生人數多,在開學初心情不穩定,會大哭大鬧,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安排了滑滑梯的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穩定幼兒情緒,一方面可以進行安全教育,達到安全與遊戲的結合。上完這節安全課,幼兒大部分都知道怎樣有序安全的滑滑梯。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並能夠區分三原色,知道生活中顏色是三原色的`物品有哪些。

2、願意動手嘗試和探索顏色的變化,感知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有不同的變化。

3、對顏色的變化產生興趣和好奇,激發幼兒探索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水粉顏料,小杯子若干(每位幼兒一個)抹布,餐巾紙,礦泉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猜猜我手中的瓶子會變出什麼顏色?(口訣:瓶子瓶子變變變)

二、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

(一)、認識三原色

1、這是紅色,那麼小朋友你知道什麼東西是紅色的?

2、教師請幼兒用魔術的形式變出顏色,並提問知道什麼東西是紅色、藍色、黃色。

(二)、以遊戲的方式鞏固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介紹遊戲規則:教師出示瓶子,幼兒迅速的說出瓶子的顏色、

三、引導幼兒通過親手實驗,感知兩種不同的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1、引導幼兒理解操作內容

提問:1)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幾種顏色?他們是?(三種,紅色、藍色、黃色)

2)我這有個問題,看看那位小朋友能幫幫我,我從紅藍黃這三種顏色中隨便拿出兩種顏色,然後把他們混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

3)教師示範一次

2、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杯子,請小朋友從紅藍黃這三種顏色中隨便拿出兩種顏色,然後把他們對準小杯子,輕輕按兩下,看看變出什麼顏色?

3、相互交流實驗結果:你變出了什麼顏色?

四、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

1、提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2、教師操作實驗並做好記錄。

教師小結: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所有的顏色都混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輕鬆的遊戲環境中學習雙腳同時向前跳,發展幼兒的跳、爬、平衡等肢體動作。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嘗試,感受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助人之樂。

4、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雙腳同時向前跳,發展肢體協調動作。

難點:幼兒自由探索跳,體驗助人之樂。

活動準備

1、兔媽媽頭飾、兔寶寶頭飾、筐兩個(貼有紅白兩色標識)。

2、 錄音機、磁帶、兔子舞音樂。

3、 佈置好場地、紅白兩色蘿蔔、小橋(平衡木)、草地(綠色積木)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到活動場地。

(師扮演兔媽媽,在兔子舞的音樂中集合)“今天天氣真不錯,來來來,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玩吧”

二、 基本部分

1、 幼兒自由探索跳

“媽媽知道寶寶們最大的本領就是會跳,我們一起來跳跳吧。”

(1)幼兒自由跳,師觀察幼兒跳的動作。

(2)請個別幼兒說說、做做跳的動作。

2、學習自然輕鬆的雙腳同時向前跳。

“今天媽媽要和你們去看望兔奶奶,我發現有隻小兔向前跳得又快又穩,肯定能很快的到達兔奶奶家,我們請他來跳一跳。”

(1) 請個別幼兒示範雙腳向前跳的動作。提醒幼兒動作要領:兩腳併攏,雙腿彎曲,用力向前跳,落地輕巧。

(2) 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跳。

3、開展遊戲《拔蘿蔔》

(1)設置情景:“看,兔奶奶家的蘿蔔地裏蘿蔔都長大了,可是兔奶奶這幾天生病了,拔不動蘿蔔,這可怎麼辦呢?(情感教育)幼兒很自然地想到幫兔奶奶拔蘿蔔。

(2)交待玩法,(過獨木橋或過草地)幼兒自主選擇路線開展遊戲(發展幼兒的爬、平衡肢體動作)

(3)小兔子拔蘿蔔:幼兒把四散放在蘿蔔地裏的蘿蔔撿起來,根據顏色分別放到相應的筐中。(認知教育)

三、結束部分

說一說幫兔奶奶拔完蘿蔔的心情,體驗助人之樂。幫兔奶奶拔蘿蔔運回家返回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本身就是孩子們喜歡的一項運動,故事貫穿教學始終,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總體效果還不錯。

但由於孩子年齡小不能夠準確的表述自己的肢體動作,幼兒自由探索跳、說一說環節有點兒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好在孩子們都有跳的基礎,做跳的動作都還不錯。

拔蘿蔔環節 ,如果能引導幼兒先過小橋再過草地可能對發展全體幼兒的肢體動作會更爲理想一些。

總之,一節高質量的教學活動,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備課和有效組織。如能有效的讓孩子按老師的指令來活動 效果會更好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通過對故事的講述,讓孩子們感受故事帶來的樂趣,讓他們在遊戲中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意思,體驗同伴之間互相幫助的快樂,同時豐富孩子們的語言。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2、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彙“拉”、“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意思,體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及各角色圖片各一張(可粘貼);

2、各角色的掛飾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聽故事的願望

出示蘿蔔的教具,“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蘿蔔是長在什麼地方的?”等待孩子的回答。老師給予肯定回答。

二、教師利用道具完整講述故事

1、生動地講述故事;

2、提問“故事裏的蘿蔔是怎麼樣的呀?”“老公公在拔蘿蔔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啊?”

三、利用教具,一邊複述故事一邊提問

1、老公公是怎麼拔蘿蔔的?他一個人拔起來了嗎?老公公找了誰來幫忙呀?

2、老公公和老婆婆兩個人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

3、老公公、老婆婆和小姑娘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姑娘是怎麼叫小黃狗來幫忙的呀?小黃狗是怎麼回答的?

4、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黃狗是怎麼叫小花貓來幫忙的呀?小花貓是怎麼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花貓是怎麼叫小老鼠來幫忙的呀?小老鼠是怎麼回答的?

6、大蘿蔔有沒有拔出來?是被誰拔出來的呀?他們高不高興呀?

7、爲什麼老公公一個人拔不動蘿蔔,很多人一起就把蘿蔔拔出來了呢?

四、表演故事

請小朋友表演故事。給小朋友們帶上掛飾,設計情景。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再一次感受作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