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彙編1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常見的交通指揮手勢。

2、認識一些交通標誌。

3、培養幼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4、激發對交通警察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6、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習一些常見的交通指揮手勢和標誌。

難點是讓幼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

2、一些交通標誌如斑馬線,人行橫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轉右轉等

3、警帽,哨子。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並讓幼兒說說交通警察在馬路上指揮交通時都做了哪些手勢。指導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指揮交通的動作和手勢。如左轉右轉,停止,直行等。

2、啓發幼兒說說日常生活當中在馬路上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會發生什麼事?

3、出示圖片幫助幼兒認識人行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轉右轉等交通標誌。

4、引導幼兒回憶在街上見到的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爲或交通事故,討論在街上應該怎樣走,怎樣過馬路,乘車時怎樣做才能保證安全。

5、遊戲,帶幼兒到操場上,教師畫出十字路口路線,讓幼兒扮演交通警察指揮交通,其他幼兒模仿司機開車的動作,在馬路上行駛,按交通警察的哨聲和手勢停止,左轉,右轉,直行等。然後再輪流交替扮演做遊戲。

  教學反思

本人組織這次活動比較接近日常生活,所以孩子們都很認真聽並積極參與,學習興趣很高,接受能力也快,能掌握一些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手勢,懂得了一些交通標誌,教學效果不錯。在教學中設計的遊戲活動目的是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趣中練。

小百科:交通是指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及語言和圖文傳遞的行業,包括運輸和郵電兩個方面,在國民經濟中屬於第三產業。運輸有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道五種方式,郵電包括郵政和電信兩方面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娃娃上竈》,能夠聽辨並銜接好唸白、間奏部分。

2.能用聲音的緩慢、輕快來表現歌曲情緒的變化。

3.通過唱歌體驗勞動的快樂和自豪。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重難點:

學唱歌曲,能用聲音的不同表現歌曲的情緒變化。

能夠分辨並銜接好歌曲的唸白、間奏部分。

活動準備:

圖譜,幼兒會唱歌曲《郵遞員》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發聲練習《郵遞員》。

2.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二、理解記憶歌詞。

1.以遊戲的情境進入,並引導幼兒理解兩次做飯心情的變化。娃娃做飯要準備什麼?做哪些菜?味道怎麼樣?心情如何?

2.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

3.幼兒跟着老師朗誦歌詞,同時請幼兒找出歌曲中的間奏。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範唱。娃娃把做飯的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唱給大家聽。

2.通過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導幼兒解決唸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銜接。

3.幼兒完整演唱,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指導。

4.提醒幼兒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兩段歌曲的情緒變化。

5.分組演唱。

6.與同伴結伴演唱。

7.全體幼兒共同爲客人老師表演。

四、結束部分。

滲透健康常識,並引導幼兒進行歌曲的創編。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魚和肉,咱麼還可以做什麼好吃的菜啊?對了我們要多吃蔬菜,營養均衡了身體才能更健康。這樣吧,咱們一起到市場上再買一些菜,我們一邊做菜,一邊唱歌吧!騎上小車出發吧!

反思: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比較有激情,幼兒的興趣很高,圖譜的使用也比較恰當。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現才能及時的糾正出現的錯誤,才能教育活動目標更好的完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3

活動名稱:認識日曆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2.瞭解一年有12個月,有大月(31天),也有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

3.瞭解日曆的用途,能正確的查找日期。

活動重點:知道一年有12個月、365天,一個月有31、30、28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最小月是哪個月。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明確探究任務。

㈠師播放課件,幼兒認讀數字12、31、30、28、365。教讀365。

㈡提問:我們的數寶寶怎麼都不見了?他們都到哪兒去了?(房子)數寶寶爲什麼要到房子去呢?他們和房子又有什麼關係呢?聽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通過操作,幫助幼兒認識月份和星期

㈠認識月份

1.聽一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媽媽的名字叫年。她生了365個孩子,給他們取名叫日。一天年媽媽爲孩子們蓋了12座房子,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蓋好了,這個年媽媽就讓孩子們住在房子裏。

2.和幼兒一起回憶故事並提問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1、30、28或29)天。

3.找一找

⑴看看這些房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的大,有的小)

⑵大房子有幾座?(7座)小房子有幾座?(4 座)最小的房子有幾座?(1座)

⑶根據幼兒回答,師把大房子放第一排,把小房子放第二排,最小的房子放第三排。

⑷每個房子裏住的孩子一樣多嗎?先來看看大房子裏住多少個日娃娃?(31個孩子);小房子裏住多少個日娃娃?(30個孩子),最小的房子裏住多少個日娃娃?(29個孩子)。

㈡認識星期。

⑴看看每一個小房子裏的數字有什麼不同?講講紅色數字、黑色數字分別代表什麼?

⑶從星期日開始數,看看每一個星期有幾天?

⑷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日子也是用紅色標識?

⑸教師小結。

三、趣味遊戲:看誰找得快。(教幼兒查看年曆的方法,查找日期)

㈠找生日,總結查找方法。(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教師請幼兒找一找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並說說是怎樣察找的。

㈡找節日,並說出是星期幾。

四、智力搶答,鞏固練習。

五、教師介紹日曆的用途。

提問:我們認識了日曆,那日曆是做什麼用的?(鼓勵幼兒自由發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日曆是記錄或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人們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它。

六、展示日曆。

㈠出示課件,請小朋友來看看各種各樣的日曆。

㈡老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日曆,日曆可以做成各種各樣,如掛在牆上的日曆叫掛曆,放在桌子上的日曆叫檯曆,還有日曆本,電子日曆,有的手錶、手機上也有日曆等等。

七、點評活動,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可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沒有學過。爲了使幼兒學起來更容易,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曆,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於是我用講一個關於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從整個活動來看,我覺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複雜的

內容變生動、簡單的方法真的很不錯,值得在今後的活動中借鑑。

雖然現在的日曆樣式多,我在本次教學中沒有時間去說,但孩子們只要認識了典型的日曆,掌握了日曆要先看年份,再看月份、日期、星期這一方法,相信孩子們碰到別的樣式的日曆,也能慢慢看懂。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4

設計意圖:

讓孩子知道哪些聲音聽了使人覺得舒服,哪些聲音使人聽了不舒服。

活動目標:

1.感知噪聲是人們製造出來的,讓幼兒瞭解噪音害處,初步瞭解怎樣創造安靜環境的基本知識,教育孩子從自身做起,不大聲吵鬧,減少噪聲。

2.能判斷某些行爲對環境的影響。

3.用圖示方法表現噪音。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5.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張記錄頁

活動過程:

帶記錄頁→到室內外找噪音源→記錄→傾聽同伴講述自己記錄內容

活動開始,小朋友收集噪音源:他們閉眼休息聽,聽到說話聲、搬椅子聲、拉飯車的響聲、遠處混雜的聲音。老師帶小朋友到到廚房親歷幼兒園最大的噪音源,留心收集噪音製造者。王自然:我們飯堂洗碗的地方,放飯桶、蓋子,洗碗和裏面的發動機的聲音,小朋友聽到發電機隆隆的聲音,老師的一個小朋友把飯桶套飯桶、桶蓋和桶蓋互相碰撞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夾雜在一起估計有60分貝。我班的李唐朝說中午睡不着覺,這是一個原因。

黃雨舟:很多人放煙花,鞭炮,他們的聲音很噪雜。有的人放錄音機很多,喇叭的聲音很噪吵得人心煩。回到教室,就噪音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盧藝文:錄音機的聲音很大。

趙書琳:裝修房子,電鋸天天發出刺耳的噪音、機器響聲、電鑽、錘子發出的聲音把房子都震動了,我有點怕。

潘子健:我爸爸的汽車的喇叭聲音很難聽,不能亂響汽笛的。

冼妞妞:我媽媽的車也很嘈的。

陳炫昊:我們家旁邊有個高樓大廈,工人在用挖土機挖地基,很響的,嘈到我們睡覺,我早上都起不來牀。

周雄逸:許多小朋友的嘴巴在呱啦呱啦的講話。嘈嘈的,大聲嚷嚷,使咽喉發炎。

李俊良:開電視機的聲音大大的。

李品睿;大樹倒下、大炮、戰車、坦克、門鈴聲、都會有噪音出來的。

藍鈞:汽車坦克火箭嗚嗚出聲音。

榮一郎;媽媽說我睡覺摩牙,媽媽都誰不了覺,幼兒園睡覺的寢室的電風扇轉動時會響的,影響我睡覺。

王自然:我們拿錘子錘釘子。

廖鈺:開水龍頭太大了。水流聲音很響的,幼兒的老師推的翻車聲音也很響的。

李俊良:我畫的錄音機,狗叫大聲的。

汪炫櫻:你畫的小樹葉是沒有聲音的,大的樹葉纔有聲音。

鍾悅:冰箱裏和怪獸。

劉辰;火箭煙花。嘈得心煩。耳聾,有的奶奶會得心臟病的。

汪炫櫻:牀角爛了,牀倒發出噪音。

黃雨舟;地不平,開的是舊車,車開了就會發出聲音。

活動反思:

但願人們在平和的環境裏生活,別人爲製造噪音,對整天喜歡哇啦啦、走起路來踢踢踏、說起話來叫喳喳的現象影響了鄰居行爲說“不”。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遇到突發事件時,幼兒能及時快捷地撤離到安全地帶。

2、幼兒熟悉安全撤離路徑,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3、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誌、電視報道中有關緊急撤離的事例或圖片。

2、班級緊急撤離圖。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或圖片,讓幼兒感知遇到突發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煤氣泄漏、火災等)。

提問:“如果遇到突發事情時怎麼辦?”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突發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幾層樓梯、彎道情況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走,到達安全地帶最快?啓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沿樓梯兩側迅速撤離;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熟悉警報錄音,組織幼兒“實戰演習”。聽到警報聲音時,在老師的帶領下,按圖標路徑迅速撤離到戶外安全地帶。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活動反思:

爲順利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對全園老師和幼兒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緊急逃生技能,確保幼兒的生命安全,我園在9月開展了緊急疏散演習活動。

在緊急疏散演習的動員會上,園內各工作小組人員的工作職責、班級疏散順序、疏散路線、集結位置都作了詳盡的佈置。對此次演習的具體操作程序、疏散要求與注意事項作了一一說明。爲了確保演習活動順利進行,要求各班主任:熟悉疏散路線、集結位置,教育幼兒聽到警報鐘聲後,必須服從指揮,聽從命令,立即快速、安全進行疏散;疏散過程重點是在上下樓梯這一環節,各班一定要做好幼兒安全教育工作。相互間不能推撞,不能中途停下,不能中途反方向走;疏散過程中不得喧譁、嬉笑。要求工作人員按照各自的職責,迅速到達指定位置,完成好各自的任務。班級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行政教師的指揮下,迅速的撤離到集結地點,完成了緊急疏散演習任務。

整個演習過程既緊張、激烈,又有條不紊。更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讓幼兒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禦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習達到了預期目標。

但是,通過演習我們也發現了不足,如:孩子們在下樓梯撤離時,由於班級較多,各班孩子們都集中在同一個樓梯等待,我們在今後還要考慮到樓梯的分割使用;還有,孩子由危險區域出來到安全區域時,易發生二次碰撞。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對幼兒還要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6

目標:

⒈仔細觀察畫面,解讀獵狗當選最佳守衛的過程。

⒉能圍繞故事發展情節,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

⒊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⒋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有關繪本的PPT、書中小動物的圖片、“選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⒈出示PPT,樹上貼着:招聘守衛一名。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你從畫面上看到了什麼?樹上寫着什麼?聘請是什麼意思?(招工,請一個人來做這個工作)守衛是什麼意思?(站崗、保護)

⒉引導幼兒猜測。

師:猜猜看,這張招聘廣告是誰貼的?(幼兒猜後,師出示山羊圖片)爲什麼要貼這個廣告?(幼兒暢所欲言後,師出示大灰狼圖片)

⒊教師小結:現在知道爲什麼了吧,原來是爲了守衛小羊們。

二通過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⒈出示PPT2:

⑴師:來了許多招聘者,來了幾位?(教師帶幼兒一起數,按順序,共14位)誰能一下子儘可能多的說出他們的名字?(幼兒回答)

⑵師:可是山羊公公只需要一名守衛,到底該選誰呢?(幼兒暢所欲言)有沒有什麼辦法來選出來呢?

⑶師:山羊公公決定用過關的方法來選。什麼是過關?(一關關選)

⒉出示PPT3:第一關比身高。

⑴師:第一關比的是什麼?你怎麼看出來的?(比身高,師出示橫線)

⑵師:確實是比身高,這條線是什麼意思呢?(合格線:身高超過表示勝出,沒超過就淘汰)

⑶師:在這一關中誰勝出了?誰又被淘汰了呢?(引導幼兒觀察,過矮的被淘汰)

⑷師:這一關有幾個小動物勝出了?

⑸師:還需要淘汰幾個小動物?

⒊出示PPT4、5、6:第二關舉重。

⑴師:猜猜它們在比賽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幼兒暢所欲言)

⑵師:現在他們舉的都是100公斤的木頭,這次你覺得誰勝出了,誰淘汰了,爲什麼?(請幼兒講述)

⑶師:現在進行了幾關比賽?(2關)

⑷師:你覺得前兩關中誰最出色?說說你的理由。(幼兒暢所欲言)

⒋出示PPT7、8:第三關

⑴師先出示比賽結果:老虎、猩猩和獵狗贏了。

師:這次誰贏了?猜猜這關可能比的是什麼?(幼兒暢所欲言)

⑵出示接飛盤圖。

師:原來比的是接飛盤。爲什麼要比這個?(靈敏度:狗熊太笨重,所以淘汰了)

⒌出示PPT9:臨時守衛

⑴師:到現在一共進行了幾關?你覺得誰最有機會獲勝?(先請幼兒講述)

⑵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三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按順序到黑板上投票,將“選票”貼在自己支持的動物下方,提醒幼兒按順序文明投票。

師:我把三位動物請來了,現在要讓你們做評委,親自給他們投票。

⒍出示PPT10:工作狀態圖。

師:山羊公公一時不知道選誰好,就讓他們輪流當一天守衛試一試。(出示三個動物工作狀態圖,讓幼兒說說分別發生了什麼事)

師:看了他們工作的樣子,有沒有人要改變自己的選擇?

教師採訪重選的小朋友:你現在想選誰?(幼兒回答)

師:你們都想選獵狗嗎?爲什麼?(請一幼兒回答)

師:他說的你們同意嗎?(出示獵狗獲勝的圖片,給幼兒們鼓掌)

師:誰是森林的最佳守衛?(幼兒:獵狗)

三出示故事結局的PPT

⒈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獵狗獲勝的過程,它通過了哪幾關比賽?(幼兒一起回答)

⒉結合PPT完整欣賞故事。

⒊師:今天我們看的這本書名字叫做《超級擂臺賽》,回去可以和你的爸爸媽媽分享一下,好嗎?

主題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的朋友,他們之間有着天然之緣,孩子們喜歡與動物爲伍、與昆蟲對話。動物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動物世界有趣而又神祕,然而,對於大班的孩子們來講,僅僅瞭解動物的名字,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了,因此,在主題中,我們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情感爲切入點,引導幼兒瞭解動物神奇的本領,探索發現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生存狀態,從而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更是動物的夥伴探索活動“動物大世界”已經告一段落,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反覆的實踐與研究,學到了許多與自己生活經驗很接近,且書本中學不到經驗與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並會用樂器爲音樂演奏。

2.嘗試根據語音節奏,爲音樂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兒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樂器的聲響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若干,蛋糕盒兩個。

2.《雷神》音樂以及圖譜。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場。

幼兒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律動進場。

2.根據圖譜,幼兒複習《雷神》的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1)幼兒聽音樂複習《雷神》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2)幼兒分組練習,並在教師的指揮下能夠分組進行演奏。

3.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能用樂器爲音樂演奏。

(1)教師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

(2)請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敲擊樂器。

(3)讓幼兒說出各種樂器的多種打擊方法,教師歸納總結,並讓幼兒按語音節奏進行有節奏的敲擊練習。

(4)幼兒用樂器分聲部的進行演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加上大鼓進行合奏。

(1)出示大鼓,並請幼兒想想應該把它放在音樂的什麼地方。

(2)請一名幼兒上來聽音樂找鼓點。

(3)大鼓與其它樂器進行合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再次地進行合奏。

5.幼兒上臺表演節目。

(1)請一名幼兒做主持人,介紹要表演的節目。

(2)幼兒進行表演,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明確,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能夠用樂器爲音樂演奏,並能夠進行分聲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動的設計上層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8

設計意圖

該木工活動的幼兒年齡均在4—5歲半左右,以男生爲主。幼兒在國慶節“自豪中國力量”搭建活動中有用其他結構材料來搭建坦克,他們對坦克的認知和搭建經驗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但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結構遊戲中的搭建。木工活動中瑞瑞和小夥伴們拿起兩塊正方形木板釘在一起說:“這是坦克的車身。” “這個長條可以當炮筒、這個圓形的木塊可以坐輪子……”頓時木工坊的大小朋友都熱的討論開了。因此爲了滿足孩子們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我設計了“搭坦克”的系列活動,讓幼兒共同參與 “設計圖紙、尋找材料、鋸木材、組裝材料”中,鼓勵幼兒不斷思考、勇於嘗試、創作出一件件鮮活的作品,讓幼兒體驗學習、創作、合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設計圖選擇適宜的材料,綜合運用敲、釘、錘、粘等技能進行製作,發展其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2.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商量,完成坦克的創作。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根據設計圖紙選擇適宜的材料完成坦克創作。

難點:探索圓柱體與木板連接的方法。

活動準備工具類材料:羊角錘、老虎鉗、尺子、釘子、鋸子、螺絲、強力膠等。

操作類材料:各種木頭、木塊、木條、水彩筆;輔助類材料:廢舊的積塑材料、圓形木頭、繩子等。

幼兒安全保護類材料:眼罩、圍裙、手套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組織幼兒對上次操作中發現的問題展開談話。

師:小小木工們,早上好!又到了我們木工坊遊戲的時間。

問題一:輪胎怎樣釘纔不會裂開?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上次的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

師:那輪胎需要怎麼釘纔不會裂開?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可以幫。

活動過程他們嗎?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選擇適宜的釘子,以及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正確的使用錘子。)。

問題二:怎麼做履帶呢?

師:你們還遇到了什麼問題?

師:那小朋友們覺得用什麼材料做履帶合適呢?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希望等會小組討論中,你們可以嘗試用用這些好辦法來解決問題。

師:除了商量做什麼樣的坦克,我們還要商量什麼呢?

師幼小結:我們需要商量怎麼做坦克?用什麼材料製作?人員如何分工?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二、幼兒分組進行商量、討論

(一)、提出遊戲要求

1、找到自己的好朋友3人一組圍坐成圓圈進行商量,小組商量好後,請舉手示意老師。

2、每個小組推選一名隊長,遊戲結束後請隊長進行坦克製作的分享交流。

(二)、商量、討論

1、今天我們的坦克製作還是分成三個小隊,共同合作完成。先想一想你和同伴要製作什麼樣的坦克?

2、需要選擇什麼材料?怎樣製作呢?先做坦克的哪個部分後做坦克哪個部分?

(引導幼兒圍繞以上問題與同伴進行討論)從。

(三)、安全提示

1、注意工具的正確和安全使用,取放工具時不奔跑。

2、請及時將不用的工具和材料放在指定的位置。

三、幼兒分組製作坦克

重點指導:幼兒能根據設計圖選擇適合的材料,通過釘敲、粘連、切割等方式製作坦克。

四、小結、評價。

1、我們一起來欣賞下每個小組製作的坦克吧!

2、幼兒圍坐圓圈討論:

(1)我們欣賞了同伴製作的坦克,你覺得他們製作得怎麼樣呢?他們用到了那些材料?

(2)在製作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嗎?你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

活動反思

1、活動《搭坦克》主題,孩子們有着濃厚的興趣,參與性較高。老師提供的操作材料及輔助材料滿足了幼兒操作的需要。

2、在師幼互動中,老師能根據幼兒的表現行爲作出恰當的迴應,更多以“啓發”式引導,激發了幼兒探索慾望、提高了幼兒思考能力。

3、幼兒操作目的性較強,能根據製作的主題尋找或鋸出長度、寬度相同的木板進行組裝。

4、幼兒在連接圓柱體(油桶)與坦克的身體時,幼兒通過反覆的嘗試、操作找出圓柱體與坦克車身的聯結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釘子不容易釘進木頭、圓柱體會滑走等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有:幼兒對圓柱體與木板的連接缺乏操作技巧,沒有關注到材料的特點,着力點不穩;個別幼兒手部力量較弱。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認爲在接下來的木工活動中還需持續關注幼兒此方面的操作問題,併爲幼兒重新建構新的連接方法做進一步的引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牆、最大的廣場,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的秀麗山河。

3、學習安靜地傾聽故事,有感情地學講故事。

活動準備: 掛圖第7號、小朋友的書、故事磁帶。

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縮)、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簡短談話,引出故事。

1、做着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纔,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一隻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於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

1、結合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問: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2、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蒲公英爲什麼哭?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蟋蟀是怎麼勸她的?螳螂是怎麼勸她的?(幼兒跟學對話)

3、蒲公英最後遇到了誰?蒲公英是怎麼對仙女說的?

4、仙女是怎樣幫助蒲公英找到家的?

四、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請幼兒搶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麼山?(喜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廣場?(天安門廣場)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裏?(萬里長城大牆下的一棵小草旁)

教師小結:喜馬拉雅山、天安門廣場、長城,只有我們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我們中國這麼偉大、美麗,怪不得蒲公英急着要回家。

五、學習講述故事。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述故事。

2、蒲公英的家在中國,蒲公英這麼愛自己的祖國。那麼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愛不愛我們的祖國呀?

六、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1、作爲中國人我們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師也很自豪,我們的祖國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還有很多名勝古蹟和好玩的地方。

2、討論: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雲海裏飄,你還會看到什麼?(幼兒發散回答——長江、黃河、海南島、鳥巢、東方明珠塔等等)

3、師:小朋友說了那麼多好玩的地方,老師真想去看看,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坐上月亮船到雲海裏飄一飄,看一看?那老師來做仙女,請你們坐上我的船(出示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請幼兒叫出他們的名字)

七、總結:

看到祖國這麼多好地方,那麼高興不高興?我們的家鄉美不美?我們的祖國美不美?小朋友愛不愛自己的祖國?讓我們大聲地告訴我們的祖國媽媽——我們愛你。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後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麼,讓幼兒來複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後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0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合成,知道5可以分爲兩個數,兩個數合起來仍是5。

2、初步體驗總數與分出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等量關係。

3、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並正確表達。

活動重點:掌握5的分合。

活動難點:體會總數與分數之間的等量關係。

活動準備:桃子樹、蘑菇地可操作教具、記錄卡、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帶小朋友去郊外玩玩,來到了桃樹下,來到了蘑菇地裏。小朋友數一數有幾顆桃?幾個蘑菇?

二、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分別摘掉一顆桃或一個蘑菇到籃子裏

2、說一說剩下幾顆桃或幾個蘑菇,並用數字表示出來

3、觀察剩下的桃子和蘑菇與籃子裏的桃子和蘑菇之間的關係

三、完成記錄卡

幼兒自由摘取不同數量的桃子或蘑菇到籃子裏,並用數字卡片在記錄卡上表示結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認識數的組成,體驗分與合,所有的操作和練習都是把若干個實物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從數的分解體會數的組成。孩子通過這樣的活動,不斷體會分與合,感受分與合既是不同,又是有聯繫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1

一、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較多的存在隔代愛現象,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爲中心,集體主義感淡薄,還不會和同伴合作、友好相處。《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我認爲《綱要》對發展“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領域對教育內容的表述,體現了一個鮮明的價值取向,那就是取向於培養讓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這一幼兒教育的價值。而且其合作的價值在於幼兒能與人共處,認識到團結的力量集體的力量。《綱要》中又指出,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爲基本活動,所以根據實際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知識:通過摸、看、玩筷子讓幼兒瞭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點。

2、情感:讓幼兒理解團結的含義,在活動中認識合作的意義,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喜悅感。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3、技能: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讓幼兒理解團結的含義,在活動中認識合作的意義,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喜悅感。培養幼兒合作意識。2、 難點:啓發幼兒集體意識,萌發集體榮譽感。

四、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每人準備一把筷子。

教學準備:會唱《螞蟻搬豆》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1、教師講故事《快樂的筷子兄弟》,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幼兒聽後回答教師提問。(二)活動過程:

1、請幼兒分別操作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

教師引導幼兒折一根筷子。教師引導幼兒折一把筷子。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爲什麼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斷?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各種音樂遊戲,進一步理解團結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喜悅。

(1) 進行音樂遊戲《螞蟻搬豆》活動,引導幼兒理解團結的力量。

(2) 進行音樂遊戲《拔蘿蔔》的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喜悅.播放《拔蘿蔔》CD,引導幼兒理解合作帶來成功的喜悅.幼兒討論怎樣團結?共同討論有哪些角色?該如何表演?教師引導幼兒合作完成音樂遊戲《拔蘿蔔》.

3、教師總結。

六、結束、延伸活動

在活動結束之後,進行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說一說,在日常生活當中該如何合作?怎樣合作最有效?《快樂的筷子兄弟》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語言表達方面:有大部分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遊戲體驗後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願,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聽同伴分享總結後才能自己理解總結,幼兒初步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

思維品質方面:在折筷子和兩次音樂遊戲體驗後,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對教師的提問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質方面;通過本次活動,我班幼兒初步有了團結合作的意識,但還不太會把它如何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需要教師在平時一日活動中多引導。

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提煉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兒小組活動中還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個別表現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給予鼓勵,讓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散文《花樹》。

活動準備:

1.樹林背景圖一幅。

2.鳥、兔、松鼠、畫家、調色板等教具。

3.鳥、兔、松鼠頭飾各一,畫筆、顏料若干。

4.配樂散文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①出示背景圖,提問: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②這棵樹上有好多漂亮的花朵,這是一棵“花樹”。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的?讓我們一起來聽散文《花樹》。

2.欣賞散文前半部分 ①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可以配上合適的動作),提問: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它們是怎樣把大樹變成花樹的? ②操作教具,啓發幼兒分段欣賞,分別說說小鳥、小兔子、小松鼠是怎樣打扮大樹的,並用合適的動作表示出來。 ③將幼兒分成三大組,分別扮演三種小動物,邊朗誦邊表演。 ④請三位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同時播放配樂散文,及時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加以指導,可視幼兒興趣適當增加表演次數。

3.欣賞散文後半部分 ①操作教具,朗誦後半部分,並當場在“樹幹”上畫上花朵。 ②提問:畫家叔叔說了些什麼?他是怎麼打扮這棵花樹的?

4.討論活動 ①爲什麼說等到下雪的時候,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②你聽了這篇散文有什麼感覺?

5.創編活動 ①啓發幼兒討論:還有誰也會來打扮這棵花樹?它們是怎樣打扮的? 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並根據幼兒回答情況適當給以幫助、整理,引導幼兒學習同伴創編得較好的句、段。 ③假如讓你來打扮這棵大樹,你會怎麼做? ④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時,一起把花樹裝扮得更漂亮。

延伸活動:

在牆面上提供大小不一的多棵樹幹,鼓勵幼兒想像“還有什麼小動物來打扮大樹,它們在大樹上留下了什麼樣的圖案”,合作完成“美麗的花樹林”牆飾,體驗合作的愉快。

附:花樹

有誰在鋪滿落葉的地上放了一塊圓圓的、花花的東西。小鳥好奇地飛下來,在上面轉了一圈。咦,小鳥的腳丫變成了花腳丫,它得意洋洋地在樹上踩出一串花花的腳印。小兔子看見了,跑到上面打了個滾。哇,小兔子變成花兔子了,小兔子在大樹幹上蹭了幾下,大樹幹變成了花樹幹。

小松鼠搖着尾巴在上面跳了幾下,嘿,小松鼠成了花尾巴松鼠。它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大樹變成了花樹。畫家叔叔回來了,他看見圍着大樹蹦蹦跳跳的松鼠、小兔和小烏,驚奇地叫起來:“你們都成了小畫家,把這棵樹打扮得好漂亮。” 畫家叔叔撿起調色板,用畫筆刷刷刷地往樹上畫了好多漂亮的花朵,花樹更好看了。

大家都跑來看這棵漂亮的樹:“這下好了,等到下雪的時候,我們的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花樹》反思:

活動中,我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並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並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活動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也有點不適應,顯得有些拘謹。在我的引導和啓發下,再加上課件的吸引力,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了,而且還能大膽想象,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在引導幼兒觀看完課件後,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傾聽,並回答我的提問,而孩子們都只是一個勁兒地描述自己看到了什麼。我非常理解,孩子們之所以會答非所問,主要是受常規的語言教學模式的影響。我想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注重開發孩子們的智力,突破常規的影響,讓孩子們更好的發揮。

這次參加活動的幼兒大多是大一班的,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適時的與孩子進行過交流,但對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還是不夠了解;因此,對整個活動的開展是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我和孩子們都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活動難免會緊張不適應;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許多發現性的問題要問得恰到好處,問得及時、妥當,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地調整。

孩子們不能完全掌握的時候,教師的示範就是孩子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和途徑。所以,適當的示範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另外,教師還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孩子們真正投身到活動中來,從而使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使活動變得更具有效果和教育價值!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3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跑,提高身體靈敏度和協調性。

2、體驗運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跑和躲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空場地,畫一個大圓圈。

2、幼兒如圖站:

活動過程:

1、做廚師操:送菜(跑),切菜(上肢運動),炒菜(上肢運動),揉麪團,翻餅(下蹲配合手腕運動)。

2、遊戲:一起貼燒餅。

(1)遊戲站位: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面向圈心站成內外雙圈,圈內站兩名幼兒。

(2)遊戲方法:圈內兩人以猜拳決定追逃者,一人追,一人逃,被追者在圈內穿梭跑,如快被追上時站在一位內圈小朋友的前面,即爲安全,如果被追上,則互換角色。

(3)根據活動量跳着遊戲次數。

結束部分:

燒餅好了,開始賣燒餅。賣燒餅要做哪些動作說那些話?(模仿賣家動作做放鬆運動)回教室休息。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這個體育遊戲中熱情滿滿,也學到了很多,在遊戲中,幼兒會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遵守規則,鍛鍊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滿面笑容的回到了教室,笑聲在校園裏迴盪。

小百科:燒餅,屬大衆化的烤烙麪食,品種頗多,有大餅、烤餅、縉雲燒餅、溫縣古麪坊傳統(老面)燒餅、傳統燒餅、湖溝燒餅、芝麻燒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發麪堆、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油酥肉火燒、什錦燒餅、爐糉子、杜稱奇火燒、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4

活動目標

突現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爲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能簡單複述故事《大熊山》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使 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態度、習慣和技能

活動準備

故事 圖片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驗與故事情節互動

關鍵問題一:(取出剪好的一隻黑色的側面小老鼠問幼兒)這是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

分析: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對這隻特別改進過的老鼠觀察得非常仔細,分別就老鼠的表情、肢體動作、身體、臉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引導。比如,老鼠要跑到哪裏?它另外一隻眼睛哪裏去了,爲何只看見一隻?尾巴像什麼?黑色還可以用什麼詞說?這些追問打開了幼兒的思維,讓我和他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對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膽想象,從只看到一隻眼睛引發幼兒思考側面與正面的不同視角,用相近的詞彙表達同一種意思等,都是對幼兒思維與經驗的挑戰。

關鍵問題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麼?

分析:物體的變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也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自己的思維。一些幼兒堅持着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自己認定的答案上加了個字。也許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數祺祺說的“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動畫片裏看過月亮漸漸升上來又落下去的鏡頭,他還告訴我太陽下山也是這樣一點點變小的。我幫助幼兒小結了他們的想法,既肯定了堅持己見的幼兒,也表揚了因爲看到視覺對象的變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兒,因爲幼兒都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說明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

師:小老鼠會怎麼想呢?它會說些什麼?

關鍵問題三:小老鼠發現草地上睡着熊,它會怎麼做呢?

分析:熊的出現大大出乎幼兒的意料,我想,這樣的體驗會豐富幼兒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驚訝的幼兒也在思考龐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兒對結果的推測和幼兒平時的個性很吻合,膽小的幼兒認爲小老鼠會因爲害怕逃走;膽大點的幼兒會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較沉穩的幼兒則會想到“繞過去”,故事美好的結尾讓幼兒爲之緊張的心放鬆下來,友好、甜蜜的溫馨氣氛讓每一個幼兒的心情都特別舒暢。

(二)完整欣賞故事《大熊山》

關鍵問題四:(完整欣賞前向幼兒提出)一邊聽一邊給故事想個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東西,爲什麼會慢慢變大,最後才發現是一隻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只是幾個幼兒,估計有的幼兒可能沒有弄懂這個道理,我就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逐漸理解。後來的自由活動裏,我還和一些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遊戲,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幾個幼兒。反覆幾次演示、操作後,幼兒逐漸體會到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幼兒參與度。本次活動中,全班幼兒的參與、投入程度較好。活動後我仔細做了統計,一次都沒發言的幼兒有7人,在自由活動時我和這7名幼兒進行了互動。

2.幼兒的觀點。本次活動中,好幾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這種大面積改觀的現象第一次出現,我對此大力讚揚。

3.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

4.不足與調整。(1)事先設計一些環境,可以攝像,可以實景體驗,讓幼兒一起漸漸靠近,感受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變化。(2)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裏,問題四也許還可以這樣問幼兒:小老鼠幾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樣東西嗎?怎麼看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當然,哪種提問效果更好還需要在嘗試後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1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發揮想象,畫出印象中的冬天。

2、願意積極思考,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體驗完成作品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豐富幼兒有關冬季的知識。

2、白紙和油畫棒等人手一份。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冬天小畫報》引導幼兒欣賞。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季節呀(冬季)。

2、今天我們就要來畫一幅畫,畫的名稱就叫《冬天小畫報》。

二、提問式談話,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冬季的特點。

1、教師:小朋友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天氣怎樣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談對冬季的感受,如冬季氣候寒冷,颳大風,有時候會下雪、結冰。)

2、教師:那人們開展什麼運動讓自己不拍冷(人們在冬季裏進行跑步、跳繩、踢毽子、溜冰、滑雪和堆雪人等運動,通過鍛鍊讓自己的身體強健,不拍冷。)

3、教師:人們都穿什麼樣子的衣服怎樣保暖 (引導幼兒說在家裏開暖氣,在戶外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棉鞋、手套和帽子,讓身體保暖等)。

4、教師:在冬天裏,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樹木又怎樣過冬的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的知識經驗進行講述。如:熊在樹洞裏冬眠:青蛙和蛇等動物在泥洞裏過冬:大雁遷移到南方過冬:還有狗和狼等動物換上厚厚的皮毛過冬等:大樹落光了葉子,保持水分和熱量。) 教師小結關於冬季的特徵。

5、教師示範繪畫冬天小畫報。

(1)教師我們先佈置畫面,先設計好是人物。

(2)燃後在畫出相應的景物如有樹木、等等。

(3)最後畫上冬天裏的小動物這樣完整的一幅小畫報就畫好啦。

6、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我要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冬天畫出來,把自己的畫面設計好製作成冬天小畫報,小朋友們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冬天小畫報繪畫出冬季各種不同的事物。

7、發放畫紙、油畫棒讓幼兒進行繪畫。

8、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指導其合理的佈置畫面。

三、結束部分

1、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評價作品。

2、教師:請個別幼兒來講述自己的冬天小畫報,要求幼兒邊指着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述,

3、集體討論看看自己和別人的小畫報有什麼不同,試着給自己的小畫報取一個名字。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我們的美術教育不是培養畫匠,而是要培養有審美情趣,有審美理想,有審美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本活動中,我通過賞畫報、做畫報、評畫報等環節,將審美教育貫穿始終,讓幼兒從小學會審美,有一定的審美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