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水幼兒園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26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水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幼兒園教案15篇

水幼兒園教案1

教學目標:

在“烏鴉喝水”的故事情境中欣賞歌曲,感受歌詞的合轍押韻,瞭解敘事性歌曲的風格。

感受烏鴉喝水的急切心情,尋找喝到水的原因。

認知準備:初步瞭解水的特性。

材料準備:音樂

活動重點:感受歌詞特點。

活動難點:附點節奏唱準確教學過程:

複習歌曲:小海螺

重點複習二聲部演唱

聽聽故事:烏鴉喝水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烏鴉喝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中的烏鴉想了什麼辦法喝到水?

欣賞歌曲:烏鴉喝水

欣賞歌曲旋律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音樂有幾段?音樂給你什麼感覺?

小結:音樂有兩段,旋律給人有跳躍、詼諧的感覺。

欣賞教師演唱

——小烏鴉可能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你聽到歌曲裏是怎麼唱的?

分析歌詞

1)瓶口小,頭太大,水又淺,伸不下。

2)銜石子,請放下,三四五,六七八。

——這首歌曲的歌詞有什麼特點?——解決重點

小結:這首歌曲的歌詞就像兒歌一樣,既很押韻,而且字數也一樣,基本以三字爲一小句,唱起來朗朗上口又跟人感覺很有趣。

水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的:

1、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能變成冰,也能變成水蒸氣。

2、仔細觀察實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並主動提問。

3、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預先讓幼兒在家做結冰實驗,將冰帶到幼兒園。

2、幼兒收集關於雨、霜、雪、露、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瞭解有關常識。

3、酒精燈、盛水容器、火柴、玻璃、冷水、熱水、記錄卡

4、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冰)

1、這是什麼?

2、這都是小朋友在家做的,你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教師:原來冰是水寶寶變出來的。

小結:水遇冷會變成冰。

[對於大班孩子來說,直接用孩子自己與家長的勞動成果導入,更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操作部分

(一) 冰想變成原來的水寶寶,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願意嗎?

1、介紹操作卡一:看誰得到的方法多。

2、操作引導幼兒用熱水、冷水、太陽、手、火等方法,驗證並記錄。

[“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孩子獲取的經驗將更有價值。]

3、幼兒講述,教師記錄(教師操作“火加熱”的方法)

[“火加熱”這一操作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危險,老師幫助驗證是非常有必要的。]

4、通過這些方法冰爲什麼會變成水呢?

小結:冰遇熱會變成水。

(二)水寶寶真調皮,一會兒變成冰,一會兒又變成了水,水寶寶繼續加熱,它還會變成什麼呢?

1、幼兒假設結果

[“

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孩子要敢於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去操作,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演示實驗:點燃酒精燈,將盛冷水的容器放在三腳架上燃燒,要求幼兒觀察水的變化。

3、提問:發現水有了什麼變化?水汽是從哪裏來的?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燒開水、煮飯等)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小結: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二) 幼兒比較操作:冷水、熱水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組爲單位的,爲了讓孩子“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蒸氣變成小水滴的現象?(下雨、對着冷玻璃哈氣)

小結:水蒸氣遇冷會變成小水珠。

三、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水”的奇妙變化

[增加科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利用箭頭理解“水->水蒸氣->雲->雨”

(二)看課件“科學說明”

四、擴展

(一)水還可以變成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資料。

(二)說說水的作用

教師:水有這麼多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通過擴展部分,可以豐富幼兒的經驗,也使孩子平時注意收集各類資料,增加學習的主動性。]

五、結束部分

教師:既然我們知道了水的本領很大,它能夠不斷變化。又有那麼多的作用,也知道要節約用水。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們還要去玩一玩水,還要設計一些傳單去發給社區中的人們,讓大家都來節約用水,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活動延伸:

科學室

活動:誰是水的好朋友

水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生長也需要水。

2、瞭解淡水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認識相關的節水的標記。

活動準備:

1、有關水資源的錄象

2、掛圖

3、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水的的用途。

1、看錄象,瞭解水的用途。

2、出示池塘的乾涸、土地的龜裂、萬物枯萎的圖片。

討論:

1)、這些地方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2)、如果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城市沒有水會怎麼樣?

二、瞭解水資源是有限的,懂得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1、觀察地球儀,找找淡水在哪?

2、討論:淡水越來越少了,應該怎麼樣保護淡水?

1)不污染水源

2)節約用水

三、認識中國節水標記,學習自己製作節水標記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水幼兒園教案4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總是對好吃的食物特別感興趣,那些造型漂亮、形象卡通的零食對他們永遠有着無窮無盡的吸引力。因此,在《甜津津的河水》這一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故事中,小熊和其他的動物就好像小朋友一樣,看到甜甜的棒棒糖大家都想吃,看到別人想吃自己的棒棒糖下意識的想把它藏起來,它們的每個想法、每個動作都與我們的小朋友無異,這更讓小朋友全情的投入到這個故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理解“分享”的含義。

2、學說故事中的語言,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課件《甜津津的河水》PPT。

2、大棒棒糖一根,小棒棒糖若干,一次性杯子幼兒人手一個,大的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棒棒糖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以神祕的口吻):寶貝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棒棒糖)它是什麼形狀的呢?(圓圓的、圓形)

2、你們看一看這根棒棒糖,它還有很多漂亮的顏色呢!它有哪些顏色呢?(請幼兒說一說顏色)

3、師引導:你們說得真好!這根棒棒糖五顏六色的,你覺得吃在嘴裏會有什麼味道呢?(引導幼兒根據不同顏色說出不同的水果味)

4、小結:寶貝們說的好棒喲!棒棒糖不僅好看,還有不同的味道呢!

二、欣賞故事:《甜津津的河水》。

過渡:小熊也有一根這樣的棒棒糖,你們看!

故事演示(PPT1——PPT7):教師講述故事

1、小熊在河邊做什麼?它遇到了誰?

2、(幼兒說,教師出示相應的PPT圖片,根據幼兒說的動物引導他們學習對話)

3、 小魚,螃蟹,小烏龜都遊走了,小熊感到很孤單,他是怎樣喊的?(學習對話)

4、爲什麼小熊覺得很難過?(大家都沒有來)

5、一個人吃棒棒糖真孤單,一個朋友也沒有,真難過呀!寶貝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幫小熊嗎?(幼兒討論講述)

6、小結:你們真聰明,想到這麼好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好朋友們有沒有回來。

三、再次欣賞故事

1、演示PPT8至結束。

小熊真開心呀!好朋友們都吃到甜甜的棒棒糖了!

2、學習分享。

寶貝們,你們有了好東西會怎樣呢?(和朋友分享)

小結:分享就是好吃的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好看的一起看。和朋友分享是件快樂的事哦!

3、師: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甜津津的河水》(幼兒重複)。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教師帶領幼兒講述故事(講到對話時鼓勵幼兒一起講述)

四、活動結束

師:寶貝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好東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這裏有一些棒棒糖,我們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甜甜的味道吧!

水幼兒園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9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難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做試驗用的長頸瓶子、小石子、生字卡。

200x年5月29日第十五週星期四第一節

第一課時

一、引入: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4、指導學生讀長句子。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教學生字

1、讀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自學課後筆順表,並描寫。

3、指導學生寫字。

4、師範寫生字,生描紅,仿寫。

教學後記: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生興趣很濃,生字能很快學會。

20xx年5月29日第十五週星期四第二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認識烏鴉。

2、板書課題,讀課題。

3、你讀了課題後有什麼疑問?

二、新授: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自己提出來的問題。

3、認讀9個生字。

4、認讀生字詞。

三、看圖、讀文、探究

1、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引導觀察,然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讀第1自然段。

(3)評議。

(4)過渡:烏鴉想到好辦法沒有呢?

2、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圖,引導觀察,然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課文怎麼寫的,自由讀一讀第2自然段。

(3)比較句子,哪種說法更恰當。

3、朗讀全文。

4、想想用什麼話來誇一誇烏鴉。

四、背誦練習。

1、出示兩幅圖,請學生看圖背誦。

2、自由背誦。

五、書寫生字。

六、總結

七、教學後記:學生積極主動地想到更多喝水的辦法,並用自己的話來誇誇烏鴉。

水幼兒園教案6

幼兒園中班環保主題活動:

水主題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用處。

2、指導情節水對人體健康的主要性,瞭解水是怎樣受到污染的,以及污水的海處。

3、做到保持水的清潔及注意在提倡生活中節約用水。環境設置:

1、通過觀察水、玩水等各種活動,把認識水,飽和水源、節約用水等教育滲透欲日常各活動中。

2、潔合格科教學、遊戲、外出觀察等活動進行。

3、根據主題需要設置室內環境及各區材料,通過多種有趣的.活動,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節約用水的情感。家長工作:

1、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水的圖片,如海洋、下雨、河流、井等。

2、請家長帶幼兒觀察骯髒的河流及乾淨的小溪。

3、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水的作用。教學活動:

活動:玩水(在玩水中認識水的特性)。

常識:認識水;水從哪裏來;認識水的主要用處。

實驗:植物生長需要水。

兒歌:《一滴水》、《水的作用大》《我是節水娃娃》。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傷心的小水滴》

外出觀察:骯髒的湖泊與乾淨的湖泊;水變髒了。

音樂:《快樂的小水點》

談話: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體育遊戲:送水

目的:1、發展平衡能力,鍛鍊手臂力量。

2、教育幼兒節約水資源,不浪費水。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水桶、兩隻大水桶。

玩法:幼兒分成兩組,手提小水桶站好。遊戲開始:兩組幼兒一個接着一個提着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達終點,將水倒進大桶裏,然後返回站到隊尾。以不將水灑出,並先將大桶住滿水的一組爲勝。

智力遊戲:水的祕密

目的:讓幼兒知道水有浮力。有的東西能浮起來,有的東西能沉下去。從而教育幼兒要節約水。

準備:盛有水的大盆若干只、幼兒每人有木片、鐵片、小石頭、樹葉、塑料片等。

玩法: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一盆水。讓幼兒圍着水盆,把木片等各種東西放到水裏。觀察哪些東西浮起來了,哪些東西沉下去了。

表演遊戲 小水珠找家

目的:通過表演,讓幼兒知道池塘、小河、大海裏的水都會變髒的,變髒的水是不受歡迎的。

準備:1、分配角色 小水珠、池塘、小河、大海、小朋友們。

2、錄音機、故事磁帶。

玩法: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分別扮演小水珠、小河、大海,其餘幼兒扮演小朋友們,進行表演。

語言遊戲 誰在水裏遊

目的:1、讓幼兒練習對答問題的能力。

2、知道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我們要節約用水。

玩法:有老師提出一動物的名字,請幼兒回答是否會在水裏遊。如師問:“金魚?”答:“水裏遊。”師問:“老鷹?”答:“不會水裏遊”。

規則:回答必須正確。說錯的要受罰,罰唱一隻歌或停止遊戲一次。

編輯:boluo

水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

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水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夠有興趣地掌握故事梗概

2、通過故事瞭解水的特性

3、學會比較事物特性,並能自己嘗試編故事

活動準備:

1、 已有的關於水的經驗

2、酒精、綠茶、牛奶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通過談話,讓幼兒自然地想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並引起水娃娃找媽媽的故事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

師:那張老師我也很喜歡聽故事,你們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

可以讓個別幼兒上臺講故事,教師也可以自己帶領幼兒一起回憶故事。

師: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我們真替小蝌蚪感到開心。可是……可是我們又有幾個水娃娃也在找媽媽了,看看我們的水娃娃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自然過渡到講故事的環節)

二、教師講述故事。(儘量讓幼兒參與進來)

師:一天,大頭兒子正在河邊開開心心地玩耍,突然,幾個淘氣的水娃娃對大頭兒子說:“大頭兒子,你帶我們出去玩玩吧,我們整天呆在河裏悶死了,我們想到城市裏去長長見識!!”大頭兒子還在猶豫,可是幾個水娃娃又趕緊說道:“你就帶我們去吧,你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會滿足我們願望的!” 就這樣,大頭孩子答應了他們,幾個水娃娃和大頭兒子離開了小河,來到了城市裏,開開心心地玩了好幾天。一天,幾個水娃娃對大頭兒子說:“我們想媽媽了,你帶我們去找媽媽吧!?”大頭兒子又在猶豫,只聽水娃娃們說:“大頭兒子,你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肯定會滿足我們願望的!” (這裏可以讓幼兒自己猜猜水娃娃會怎麼說,教師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麼對大頭兒子說的) 大頭兒子答應了他們,首先把水娃娃們帶到了酒廠,酒精媽媽開心地對他們說:“好孩子,你們跑哪兒去呢?可把我想壞了!”幾個水娃娃輕輕地搖搖頭說:“你不是媽媽,我們的媽媽喝起來不是辣的,也沒有酒味。”(這裏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瞭解酒的特性,) 大頭兒子又把水娃娃們帶到了生產綠茶的工廠裏,茶媽媽激動地說:“孩子們,你們可回來了!”幾個水娃娃又重重的搖搖頭,說道:“你不是媽媽,我們的媽媽不是綠色的!”(這裏也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適當引導) 大頭兒子和幾個水娃娃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工廠,突然一個水娃娃開心地叫道:“媽媽,媽媽,我們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幾個水娃娃說:“那不是媽媽,媽媽是透明的,那個是牛奶!”(讓幼兒自己發揮)大頭兒子在一旁開心地說:“你們可都是聰明的水娃娃,你們的媽媽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現在我就把你們送回家!” 最後,大頭兒子把水娃娃們都送到了小河媽媽的懷抱裏,並答應下次還帶他們出來玩。

三、教師引導幼兒複述故事,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們,是誰帶水娃娃到城市裏玩的??

2、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一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3、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二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4、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三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水的特性——無色、無味、透明。

四、根據故事表演遊戲

準備好道具,即酒精、綠茶、牛奶、水,讓幼兒表演,講師講述。(共九個角色,教師扮演講述者)

五、活動延伸

師:你們知道水娃娃還會變魔術了,怎麼變的了,下次張老師再告訴你們(引起下節課,水娃娃變成氣體和小冰雹)

水幼兒園教案9

  學習活動:

小花小草要喝水

  活動目標:

嘗試用小容器澆水,激發寶寶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數學“3”卡片。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澆水嘗試——結束部分。

  一、激發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乾乾的,渴了,小草小花對朱老師說:“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歡歡班的寶寶和朱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澆水嘗試

1、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麼東西呀?

幼:水、水桶。

師:現在朱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麼呀?(水桶)這水桶是什麼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麼形狀的呀?(圓圓的)

師: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隻什麼顏色的水桶呀?幼:藍色的

師:朱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隻什麼顏色的水桶呀?幼:黃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隻水桶?

幼:1、2、3,3只水桶

師:對了,是3只水桶(出示數字3)這是3、3、3

師:哎呀,這3只水桶還不夠呢,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水桶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隻水桶吧。

2、師:寶寶,我們看看這隻大桶裏有什麼呀?(幼:水)對了,朱老師先到大桶裏舀水了,然後拿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彆着急,急了要嗆的。”“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彆着急,急了也要嗆的。”

3、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

  三、結束

1、寶寶我們休息一會兒,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謝謝我們寶寶了。我們怎麼說(幼“不用謝”)我們寶寶給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許多汗,看看額頭上是汗,小臉上淌着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我們寶寶澆好花,喝口開水解解渴。

遊戲活動:聰明的小狗

活動目標:初步學習聽信號手膝着地爬,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鈴、小狗頭飾、自制肉骨頭

活動過程:

1、老師戴着頭飾:寶寶我是誰呀?(狗媽媽)那你們就是我的寶寶了。今天我的寶寶要跟媽媽學本領了,我們先來練練身體吧:今天天氣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媽媽做遊戲,點點頭,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發現一根肉骨頭,啊嗚啊嗚吃個飽。搖搖尾巴轉個圈,我是聰明狗寶寶。

2、寶寶你們要聽着小鈴的聲音來學本領的

“叮呤呤”我們向前爬

“叮---呤--呤”我們倒着爬

“叮呤—叮呤”我們要轉圈爬

在遊戲時老師邊提醒邊和寶寶一起爬,並鼓勵每位寶寶參與遊戲活動

3、寶寶,我們看,前面有什麼呀?(肉骨頭)快我們去拿肉骨頭吃。我的寶寶玩累了,打個滾,洗個澡,衝一衝,搖一搖,洗得乾乾淨淨回家嘍!

水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給一些物品加水,觀察和探索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況,描述自己發現的變化。

2.觀察比較乾溼物品的區別,使用吸收水短語,並對吸水與不吸水物品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自主發現和積極思考,將經驗延伸到生活中,尋找其他吸水物品。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況,並描述發生的變化。

難點:區分比較乾溼物品區別,並且思考自主分類。

活動準備

準備:分類盒

水中浸泡有變化物( 麪包 餅乾 葡萄乾 軟糖)

水中浸泡無變化物 (石頭 硬幣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活動過程

1.水的魔法

(1)謎語引出水

老師:“小溪裏散步,池塘裏睡覺,江河裏奔跑,大海里舞蹈。”

幼兒猜一猜,結合自己經驗,說說水是什麼樣。

老師:喜歡玩水嗎?你玩過的水是什麼樣的?

幼兒:無色 無味 透明 會流動(鼓勵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孩子們眼中的水,真好玩兒呢。

2.水的魔術

老師:孩子們,老師這裏有兩個杯子,老師來變個小魔術,請你們看看,水去哪兒了?

老師將一塊泡沫藏於不透明茶杯裏,(茶杯倒一倒,讓幼兒看一看茶杯裏沒有水。)

老師把水緩慢倒進茶杯裏,泡沫吸收了水,再把茶杯倒轉,(配合神祕的表情和誇張語言)沒有水從茶杯裏流出。(孩子們很專注的盯着杯子,不可思議的神情。)

提問:咦,老師倒入杯中的水去哪兒了?(引起幼兒興趣和思考,有的孩子要求看一看杯子,摸一摸杯子,沒有發現祕密。)

幼兒:興致盎然,開始討論和猜測。(老師傾聽他們想法)

老師:哦,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呀。 哦,原來你的答案是這樣的呢。

老師:你們想知道其中魔法吧,那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活動裏一起去探索尋找答案——水去哪兒了?

3.認識物品

老師將準備的物品呈現桌面上

老師:孩子們,你們見過這些東西嗎?

在哪裏見過呢?

幼兒1; 我見過桌上的黃豆,媽媽用它打豆漿。

老師:哦,生活中你真愛觀察。

幼兒2: 我見過石頭,去河邊玩耍的時候。

老師:嗯,很留心周圍的事物喲。

幼兒認識各種物品。

老師:看來孩子們都很不錯,能認出它們。

老師讓幼兒預測水倒入某些物體中會出現哪些變化,幼兒大膽預測,老師傾聽孩子的想法。

4.探索水的魔法

講清操作的規則與要求,幼兒將不同的物體放入分類盒子裏。倒入適量水浸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提問:你放入了什麼?

看到了什麼?有什麼變化呢?

請幼兒運用語言描述新外觀,鼓勵幼兒用手試試,物體質地是否發生改變,大聲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兒1:我放入了麪包,倒進水後。我發現麪包在水裏變大了。(驚喜的看着水裏麪包,繼續期待變化。)

幼兒2:我放入了塑料玩具,倒進水以後,玩具漂浮在水面上。

老師:那玩具本身有什麼變化嗎?

幼兒2;(認真看了看)好像沒有什麼變化哦。

老師:孩子們真用心哦,請你們繼續觀察自己的物體吧。

分組交流:自己的哪些物體吸收了水?

哪些物體沒有吸收水?

請個別幼兒回答,相互看一看水裏物體的變化。

5.比較乾溼物體

(1)例:幼兒比較水中麪包與乾麪包 比較水中石頭與幹石頭

老師:說說水的魔法,使哪些東西變化了?變成了什麼樣呢?

思考:怎麼樣使變化的物體,脫離水的魔法呢?

幼兒1:我把水倒掉就可以啦。

老師:那你試一試吧。

幼兒1:小心翼翼倒出水,似乎還若有所思。

老師:你確定變化的麪包脫離水的魔法了嗎?

引導讓幼兒試着擠壓物體,看能否擠出吸收的水分。

利用生活經驗,有的孩子說:餅乾要去烘乾纔可以 軟糖可以曬乾呀 黃豆通過炒幹就行了唄。

(2)使用“吸收水”短語說一句話。

老師:孩子們,請你們用“吸收水”來說一句話吧。

幼兒:麪包吸收了水,水藏到了麪包裏。

集體回顧開頭魔術

老師:孩子們還記得剛纔變的魔術吧,你們想知道奧祕吧。(老師吸引幼兒注意力,拿出茶杯,取出茶杯裏的泡沫舉起),讓幼兒回答,水去哪兒了?

幼兒:哇,老師讓我來試試捏捏泡沫吧。(幼兒明白,原來是泡沫吸收了水。)

(3)請幼兒將吸水和不吸水物體分類,放在分類墊上。

老師: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了哪些物體吸水與不吸水啦,吸水和不吸水物體都有家哦,請把吸水的放在藍色墊子上,不吸水的放在紅色墊子上吧。

老師小結:孩子們都特別能幹,看看桌子上我們分類的物體吧。

水中浸泡有變化物體(豆類 麪包 餅乾 葡萄乾 軟糖)

水中浸泡無變化物體 (石頭 硬幣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生活中還有許多能吸水的物體哦,接下來比比誰能找到它們呢。

6.尋找吸水物

老師; 生活中哪些物體能吸水呢?

幼兒區域角里尋找並嘗試,(毛巾 紙巾 棉花 防雨布 餐盤 玻璃杯等 )自主探索。

活動總結

通過小魔術的導入,孩子們充滿了興趣。帶着天生的好奇心理,孩子自主投入探索操作活動中,孩子們探索過程一直是觀察者,一直是自己興趣的引導,十分積極主動,他們帶着問題去思考,自己去發現結果。

老師的適時引導和介入,幫助孩子深入的去仔細區分與觀察。較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課程延伸尋找吸水物體,便於經驗的鞏固,環節由有趣到自主,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孩子跟着問題去尋找答案

水幼兒園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沉浮。

3、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講述。

二、活動準備: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綿、沙、棉花、小石塊、積木、朔料玩具、白紙、一個熟ji蛋一生ji蛋。

三、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1、出示兩個大盆,裏面裝有水讓幼兒自由在周圍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種積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裏,老師:這些東西怎樣?它們有沒有沉到水下?爲什麼會漂浮在水上?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

3、把小石塊、沙投放到水裏,老師:這些東西又怎樣呢?爲什麼會沉到水裏?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4、把棉花、海綿投放到水裏,引導幼兒觀察。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1、幼兒人手一籃積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嘗試。

2、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探索過程。

(三)討論、擴展經驗。

1、老師出示一張白紙,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樣啊?爲什麼浮在上面”老師慢慢用水弄溼白紙,看看白紙慢慢沉到水裏。

2、老師出示一生ji蛋,投放到水裏,看看它怎樣?又出示一熟ji蛋問:它會怎樣呢?

(四)小實驗:會游泳的蛋寶寶

水幼兒園教案12

設計意圖

因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總是喜歡在盥洗室裏玩水,發現了孩子們對水很感興趣,於是最近在開展“好玩的水寶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特別喜歡,尤其對科學區的“水道”以及滴管、量杯等工具進行裝水特別喜愛,但在遊戲過程中移動水的時候,因爲工具的不合適浪費了很多時間。於是便設計了“幫水寶寶搬家”的活動,爲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環境,讓幼兒不斷的體驗、嘗試、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去裝水、運水、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做到了在玩中學,讓幼兒從中獲得快樂。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感官感知水的特性(無色、無味、透明)

2、能夠使用並選出適合的工具幫水寶寶搬家

3、願意參加水寶寶搬家活動,體驗玩水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使用多種工具成功幫助水寶寶搬家

難點:對不同的工具進行比較選出合適的工具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在主題活動下、科學區中已自由探索水的特性。

2、能夠區分物體大小。

物質準備:

1、“水媽媽”錄音2、3個透明杯子(裝有水、牛奶、果醋)

3、“水寶寶們”4、不同大小的塑料杯、碗,各種塑料餐具

5、滴管、各種量杯6、小籃子、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吸引幼兒注意,調動活動氛圍

1、通過請幼兒幫忙的形式,提高幼兒參與性

師: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水媽媽”,她好像遇到什麼事情了,我們一起問問她:水媽媽,水媽媽,發生什麼了?(播放錄音)

錄音:水寶寶,水寶寶,你去哪了?水寶寶?我的孩子水寶寶不見了,你們可以幫幫我嗎?

師:我們一起把水寶寶找出來好不好?每個小朋友面前都有三個杯子,水寶寶就藏在其中的一個杯子裏,大家想想用什麼辦法幫助水媽媽找到水寶寶,

(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並給予指導

提問:你怎麼知道這裏面藏的是水寶寶?你是怎麼找出來的?水是什麼顏色?什麼味道的?

小結:水是沒有顏色,聞起來沒有味道,嚐起來也沒有味道的。

二、幫水寶寶搬家

1、教師情景延續,引出搬家活動

師:水寶寶都找到了,水媽媽怎麼好象還有心事,我們一起問問她:“水媽媽您怎麼還是不高興?”

水媽媽錄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沒辦法幫他們,怎麼辦呢?師:我們小五班的小朋友們可以來幫水寶寶搬家嘛?

水媽媽錄音:那太好了,真是太謝謝小五班的小朋友們了。

師:那小朋友們打算用什麼辦法水寶寶搬家呢?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生活經驗2、教師介紹材料

師:水媽媽發現小五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她也爲我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來看一看有沒有你剛剛說到的呢?

出示各種材料,引導幼兒說出其名稱。孩子幫水寶寶搬家時,可以用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兩手捧水等,看誰想的辦法好…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工具我們已經拿到了,你來試一試幫水寶寶搬家吧,看看哪種工具可以更好的幫水寶寶搬家。

三、結束

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幫水寶寶搬的家,你在幫水寶寶搬家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四、活動延伸

今天幼兒園裏搬水寶寶搬家最棒的工具是娃娃家的大碗,那你家裏有什麼工具可以更好的幫水寶寶搬家呢?小朋友回家可以找一找,拿到幼兒園我們來比一比。

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區域遊戲時繼續尋找適合水寶寶搬家的工具。

活動總結

以故事情境“尋找水寶寶”的方式導入,把水擬人化,賦予他們感情、思想,孩子們從活動一開始就全身心的投入,激發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生活,以幼兒生活經驗爲基礎,擬人化的情境貫穿其中,孩子們在活動中感知、操作,在活動中發展,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內容。但在活動時由於沒有前期規則沒有講清楚,導致孩子們搬家過程中將部分水寶寶遺漏在地上,造成地面溼滑,幼兒行動不便。這就要求老師在活動前將問題考慮全面,制定好活動要求,做好前期活動準備。

水幼兒園教案13

“初夏的清晨,小草在寧靜的朝陽下身上閃爍着晶瑩的露珠,如水精靈般的魚兒在河水裏悠遊,一個頭帶粉紅蝴蝶結的小女孩坐在河邊,兩隻胖胖的小腳在清澈的水裏和魚兒嬉戲着……”看着照片中的自己和那美麗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那個美麗而乾淨的地方…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已經是一名光榮的幼兒老師,看着照片,看着越來越被污染了的周圍環境,我是多麼的想讓孩子們也能和兒時的我一樣,和嫩綠的小草爲伴,與清澈的小河爲友……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之所以要設立這樣的節日,我想那是由於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日益遭受破壞,兒時的小河已不是那麼的清澈如初,對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爲全世界人類最關注的問題。做爲一個幼兒教師我有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環保意識,何不借此契機,開展一個以環保爲主題的環保活動,並以此做爲獻給地球媽媽的禮物!環保的範圍很寬,針對班上小朋友對水特別感興趣的這一特點我們把這一次的環保活動的主題確立爲:水—我們的好朋友。

圍繞着這個主題,我們開展了以下的幾個活動:

  一、認知活動—有趣的水

通過這個活動讓小朋友瞭解到了水的特性。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特別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比如老師在問小朋友水有沒有顏色時,小朋友中分成了兩派,發生的爭執,一部份小朋友說水是白色的,一部分小朋友說水是透明的。老師爲了讓小朋友明白水是透明的,特別做了一個實驗,讓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了水不是白色的,是透明的。

  二、實驗:“浮與沉”

通過實驗,小朋友知道了水有浮力,一些小朋友還爲積木能不能沉下去爭論了很久。

  三、討論活動:“沒有水我們會怎樣”。

李昊川說:“沒有水我們就會渴死。”

夏月月說:“洗衣服需要水,水能夠沖掉衣服上的髒東西,沒有水我們就沒有乾淨的衣服穿。”

王家鵬說:“沒有水就不能洗手、洗臉了,我們就會變成大花貓。”

周羽萱說:“沒有水就沒有乾淨的車子開。因爲沒有水洗車了。”

這次討論小朋友各抒其見,通過這次激烈的討論,小朋友都明白了我們離不開水,而且知道了平時要多喝水才能少生病,特別是平時不愛喝水的小朋友一下就變得愛喝水了。

  四、參觀活水公園。

活水公園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以“水”爲主題的公園。小朋友通過參觀厭氧沉澱池、浮萍池,再次知道了水對人類的重要性,不僅人離不開水,小花小草也離不開水,還有好多小動物都需要水。通過在公園裏參觀了環保示範點,小朋友學到了很多環保的小口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去參觀魚池,小朋友

知道了水是魚的家,我們不能往水裏丟垃圾,破壞小魚的家,如果水太髒,魚兒就會死亡或者變異。

  五、小朋友與家長一起參加放生活動。

我們請到全班小朋友的家長來園同我們一起參加放生活動。每個家長都從不同的地方帶來了很多各式各樣的魚等水生動物,拿到幼兒園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將這些本來快要變成美味家餚的魚放進了府南河,還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用廢舊材料製作了各式各樣的環保標牌掛在河邊提醒路人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有用漫畫表現的,有用生動的語言表達的,如:“請讓我在水中呼吸,不要讓我在水中窒息”“謝謝你給我的愛,我會加倍的還給你”等。還有些家長在放生的時候不斷的教育孩子要保護水資源,不能往水裏亂丟東西。由此可見,這次活動影響力是很大的,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舉行這樣的活動是多麼的有意義。也許這次環保行動我們只盡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力,但是我們卻感染了許多人。

歌裏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人人都環保,我們的河流一樣是清澈的,地球依然是美麗的。這次我們感染了家長、小朋友,相信他們也會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水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2.瞭解水與人的關係。

3.培養動手能力。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4小盆水,4大空盆,吸管、湯勺、布條、毛巾、塑料袋、杯子、海綿、棉花、漏斗、筐子,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1.猜謎語: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開,洗臉刷牙洗衣做飯,都要用到它。

2.生活中見過哪些水?

(1)你在哪裏看過水?是什麼水?

(2)你喜歡水嗎?爲什麼?

二、實驗“幫水寶寶搬新家”

1.出示小盆水:水寶寶住的地方太擠,他們要搬到大房間裏。

出示大的空盆:怎樣幫水寶寶搬家?

2.猜測與記錄。

一起來看一看、猜一猜,哪些東西能幫水寶寶搬家,哪些東西不能。

提供材料,幼兒猜測哪些物體能運水、哪些物體不能運水,可以用“√”表示能運水,用“×”表示不能運水。

3.自由選擇運水工具,驗證結果。

(1)每樣東西都要試。

(2)把能運水的與不能運水的東西分開放在筐子裏。

(3)不要弄溼衣服。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三、說說自己的發現

1.相互交流,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幫水寶寶搬家?

將操作的結果用“√”表示能運水,用“×”表示不能運水、記錄在驗證欄中。

重點示範孩子們不能確定的東西。

2.哪些材料會吸水?

3.用什麼物品運水快?什麼物品運水多?

四、根據記錄表,討論不同物體的運水方法,再次操作

1.請幼兒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強,哪些材料的運水速度快。

3.你是怎樣幫水搬家的?發現了什麼?你認爲哪種搬家的方法好?爲什麼?

延伸活動:

回家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它不僅能運水,而且還能搬得多,搬得快。

活動反思:

通過讓孩子們猜測、嘗試來驗證哪些東西能夠搬水,哪些東西不能搬水,目標的達成比較好。在活動中孩子們能夠邊玩邊思考,在玩水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逐一嘗試,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充分體現幼兒爲主體地位,使幼兒在玩的同時瞭解一些科學現象,掌握一些知識技能。

不足之處:

實驗記錄表的猜想結果與驗證的結果要一致。

水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制泡泡水,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2、嘗試自己動手用洗滌用品調製泡泡水,體驗與同伴一起吹泡泡的快樂。

3、嘗試學做記錄。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泡泡的特性(易爆、透明、七彩色)難點:製作泡泡的材料配方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泡泡水、洗衣粉、洗潔精、洗衣液、洗手液、膠水、糖、水

2、一次性杯子和碗、桌布、吹泡泡工具、礦泉水瓶、籃子、桌子

3、記錄卡人手兩張,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吹泡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入活動

看,今天藍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泡泡水)那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的遊戲吧!

2、討論

泡泡水是用什麼做的?(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說)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調製泡泡水

1、介紹製作泡泡的材料

今天老師也爲大家準備了調製泡泡水的材料,介紹如何打開瓶蓋及使用方法。

2、幼兒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這裏有一張記錄卡片,你每用一種材料,就用筆在這張記錄卡上打個勾記下來。

3、嘗試用不同料材製作泡泡水,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

爲什麼欣欣吹得出來?爲什麼鈞豪吹得多?你加了什麼?(吹泡泡比較多少)

藍老師也想調一杯,首先,想加材料,比如洗潔精、洗衣液、最後再慢慢添加歲,要注意哦,不是水加得越多,吹得泡泡就會越多,主要是材料的粘稠度。

小結:有的材料加的多,有的材料要加少一點,水太多了,所以有的小朋友調製的泡泡吹得多,有的吹得少。

三、第二次試驗調製泡泡水1、提出製作方法的要求

你們再來試試看,看誰做的泡泡水吹得更多。2、幼兒根據教師要求再次調製泡泡水,觀察結果

兩次記錄對比,發現第一次和第二次有所不同。其實你們這些方法都很可以調製出泡泡。水可以放少一些,效果會更好哦。

四、結束部分

1、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進一步觀察泡泡,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2、活動延伸:帶着第二次調製的泡泡水到戶外吹泡泡。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是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這節中班科學活動的教案設計中,綜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我能把握大的框架和步驟,

準備的材料都很齊全,孩子們興趣盎然,很快就導入課程。能完成教案目標,讓孩子在探索實驗中得到成功和快樂的情感體驗,每個孩子都能吹出泡泡,只是吹的泡泡有多有少,在自主操作中,瞭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係,還有每種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對接下來的動手調製泡泡環節有所鋪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要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到更多知識”而本節課的選材也正是迎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其樂融融的場景,達到了教學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