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七篇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節奏,用身體表現乘坐汽車時上下顛簸的動作。

2.通過練習,整理旅遊路線圖,根據路線圖提示,做出顛簸,左轉右轉上坡下坡,進隧道出隧道的動作。

3.收集線索,匹配通行密碼,感受穿越的樂趣。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23名幼兒坐成三排,模仿公交車的座位。每個孩子衣服或者褲子要有口袋。

2.材料準備:路線拼圖ppt通行證音樂。

3.經驗準備:有坐車外出的經驗,知道遇到顛簸身體會怎樣。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代故事

有一輛旅遊巴士帶着一羣旅客出去旅遊,一路上非常的顛簸,顛得頭都暈了。他們左轉右轉、上坡下坡、進隧道出隧道,最後到達終點。

現在我是這個巴士上的乘客,請你們仔細看看我都做了哪些動作,都代表什麼意思。(教師示範)

二、幼兒學習動作

1.師幼總結歸納所有動作要素。

師:我這個乘客都做了哪些動作啊?

2.邀請孩子們一起當巴士乘客,一起旅行。

師:這次你們跟我一起也是這個巴士的乘客,一起去旅行好嗎?(表演1)

3.提出“旅行地圖亂了,請幼兒幫忙擺整齊”的任務,請幼兒帶着任務再次觀察教師動作並跟做。

師:既然是要去旅行,就得備好地圖。韓老師本來是有一張旅行地圖的,可是不小心被我弄亂了,你們願意幫我把地圖還原嗎?

4.調整分歧,最後確定正確的地圖。

師:一起跟音樂要檢驗一下這樣地圖是不是正確的。(表演2)

5.改變坐姿爲站姿。

師:如果車上的座位沒有了,我們只能站着,手拉住手環把手。(表演3)

三、遊戲

1.幼兒改變座位,變成真正的旅遊巴士。

師:老師在這邊,你們的椅子要怎麼樣?

師:我們坐的不是普通的巴士哦,它是一輛神奇的巴士,每一次進入隧道後,都會穿越到一個地方,找到一個線索,在圖上找到和線素一樣的東西就會得到通行密碼,誰的通行證和通行密碼一樣,誰就是下一次穿越的人。其實韓老師就是第一位穿越的人。我獲得了一張線索卡片(小豬佩奇)。

2.加入孕婦角色,傳遞幼兒正確價值觀,累加有人站着有人坐着,讓座等遊戲體驗。

師:有一位新的乘客也要上車了,(教師扮演孕婦),我們該怎麼做呢?(讓座)那車子的空間有限,那有些乘客就得站着了。

3.在遊戲過程中猜猜誰不見了,誰穿越了,一次調動幼兒遊戲興趣。

師:老師穿越到哪裏去了?我們一起把老師喊出來。

4.孩子穿越遊戲一次。

5.收集到線索後,完成最後一次穿越。

教案反思:

活動一開始就讓孩子體驗到了音樂活動的樂趣,跟着特有節奏感的音樂歡快的乘坐巴士去旅遊,興趣高漲。穿越環節也是亮點,結合現在的流行因素,把整節課推向另外一個高潮。但是在加入孕婦穿越時,問到孕婦上車沒有座位了我們應該怎麼坐時,孩子們沒有一點回應,都沒有讓座的意思。最後在的鼓勵下還有有不少孩子願意給孕婦讓座,傳遞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到最後一個環節了孩子們還是意猶未盡,沒有輪到自己穿越,所有作爲一個延伸環節,課後我們繼續穿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價值分析:

本次活動《流星花》是"有趣的植物"主題中的一次語言活動,它是比詩還要美的童話:靜謐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嬌百媚的睡花圖,隨季節變換顏色的流星花……這些無不引起每個人的遐思和神往。它用無比優美的詞句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用質樸傳神的語言刻畫了醜小花純真美好的心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裏的想象美麗、神奇,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啓迪他們的審美想象力。

從故事本身來看,故事《流星花》是一個比較簡短的故事,配上多媒體畫面,一方面很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容易幼兒的理解。

從幼兒角度來看,孩子們現在正處於大班階段,他們對於美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而且也會對許多事物表象的美醜進行一定的分析。但孩子們對於人其他人、事物的內在美的理解也是同樣重要的。《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爲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而這個故事也正可以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幫助幼兒理解、思考,從中瞭解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的這一真諦。

動環節分析:

第一環節先讓幼兒一起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花,回顧已有經驗。欣賞流星花,感受流星花的美麗。

接着讓幼兒欣賞、理解、思考故事,瞭解花名的由來,瞭解流星花的意義。

緊接着是讓幼兒進行討論,舉例說說自己和別人身上發生的助人爲樂的事情,從而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美,體驗助人爲樂的快樂。

最後聯繫一下現在的社會熱點,玉樹地震,讓幼兒說說自己能爲災區的人們做些什麼。

內容與要求:

1.通過理解故事《流星花》,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麗的。

2.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美,體驗助人爲樂的快樂。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重難點:

通過理解故事《流星花》,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麗的。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美,體驗助人爲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流星花》、PPT。

活動流程:

欣賞--欣賞故事《流星花》--討論: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美

活動過程:

一.欣賞流星花。

1.教師:你最喜歡什麼花?爲什麼喜歡它呢?教師播放【流星花圖片】中流星花的圖片,請幼兒欣賞流星花。

2.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自己最喜歡的花,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是什麼花,我爲什麼要喜歡它啊?

二.欣賞故事《流星花》,瞭解花名的來歷。

1、欣賞第一遍故事教師:他叫什麼花?流星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2、欣賞第二遍故事師:爲什麼大家都叫他醜小花?

師:晚上,花兒們都怎麼了?而醜小花發現了一件什麼事?

師:小丑花是怎麼做的?最後的結果怎樣呢?

教師:聽完故事後你們覺得故事中的醜小花是一朵怎麼樣的花?爲什麼?

小結:那些美麗的花兒,只想到自己,只有善良的'小丑花願意滿足老星星的願望,所以小丑花雖然長得不美但他卻是最美的流星花!因爲心地善良的花兒最美!

三.討論: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美。

1.發現自己身上的美。

教師:你是不是一朵流星花呢?舉個例子說說。

小結:原來小朋友們都是一朵朵美麗的流星花!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願意幫助別人。

2.發現別人身上的美。

師:在老師身邊也存在着很多美麗的流星花。(播放ppt)那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遇到過流星花呢?

總結:無論花兒,還是人,只要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就是最美麗的!

四.延伸:聯繫玉樹地震可以爲災區的人做些什麼。

活動反思:

亮點:

本活動選材內容具有教育價值,大班幼兒正處在審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讓他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美和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內容層層遞進,重點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懂得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幫助幼兒理解醜小花的行爲,體驗醜小花的情感,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並從故事引發到幼兒自身,再從幼兒自身牽引到周圍的人和事,使得情感得到了昇華。

不足:

1、在針對故事進行提問時,多次提問重複,導致環節不夠緊湊。並且教師也沒能抓住幼兒回答中的亮點做到有效的提升。

2、活動重點放在第三部分,建議先發現別人身上的美再牽引到幼兒自身,把發現別人身上的美和發現自己身上的美兩個環節互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欣賞畢加索的兩幅作品,初步感受作者在表現作品時的不同心情,並嘗試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我的心情》

2、各種顏色的紙及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欣賞《哭泣的女人》

感受不好的心情

我們都很喜歡畢加索的畫,今天陳老師又帶來了他的兩幅畫,其中有一幅是他心情非常不好的時候畫的,猜猜是哪一幅?爲什麼?

2、幼兒欣賞《哭泣的女人》

3、你從哪裏感覺到畫家很不開心?

4、引導幼兒從線條、色彩等方面感受。

5、平時我們人身上有沒有象畢加索畫的這樣的線條?幼兒摸摸自己的臉。畢加索爲什麼要這樣畫呢?(這是一種誇張的變形的表現手法。)

6、找找,畫家還有哪些地方用了這種誇張的變形的表現手法。

欣賞《夢》

感受愉快的心情

1、第二幅畫,你感覺畢加索畫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欣賞《夢》

3、你感覺這人在幹什麼?他和第一幅畫有哪些明顯的不一樣?

4、引導幼兒從色彩、線條、神情等方面比較。

1、 聯繫自身

大膽表現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畢加索心情很好的時候畫了《夢》,心情很差時畫了《哭泣的女人》,你想畫什麼? 怎樣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2、幼兒選擇色紙進行創作。

3、教師鼓勵幼兒用誇張的變形的方法來大膽表現。

1、展示作品

分享交流展示幼兒作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3、心情不好時,還有哪些可以使自己心情變好的方法。

4、請你把自己的好心情與客人老師去分享,把不好的心情也去告訴別人,相信你的心情也會變好一些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分析服飾的各種特徵,嘗試運用各種特徵標記記錄服飾的相應特徵。

2、積極參與討論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分析服飾的各種特徵。嘗試運用各種特徵標記記錄服飾的相應特徵。

2.積極參與討論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2張服飾特徵表格。各種不同顏色、大小、款式的服飾若干、水彩筆、鉛筆、糨糊。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服飾,學習做服飾證件。

(1)教師展示一件服飾(該服飾的顏色、大小、款式同附圖中的一件相同),引導幼兒討論該服飾的特徵。

(2)引導幼兒爲該服飾做證明(即在記錄單上表示出該服飾的顏色、大小、款式等特徵)。

2、學習在表一的各項特徵標記下勾畫出該服飾的相應特徵。

(1)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和款式三方面講述第一個服飾的特徵。

教師:這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誰能按大小、顏色、款式的順序說出這件服飾的特徵?

討論:這個服飾的特徵在表一上能夠找到嗎?可以在表一的什麼位置用“√”畫出這個服飾的特徵呢?

(2)根據討論的結果,請個別幼兒嘗試在表一中勾畫這個服飾的特徵。

(3)集體檢查勾畫的位置與特徵是否正確。

(4)遷移勾畫特徵的經驗,完成表一中其他服飾特徵的分析與勾畫活動。

3、根據表二中大小、顏色、款式的特徵正確選放服飾。

(1)教師出示服飾特徵表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表二與表一的區別。

(2)請個別幼兒表述同一排中的三個特徵,找出相應的服飾貼在表格左邊的空格處。

(3)請其他幼兒檢查所找到的服飾是否正確,爲什麼。

(4)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根據每一排的三個特徵找出相應的服飾,並說出理由。

4、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於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記錄以及合作的能力,當然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鞏固和提高的。而對於科學活動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活動中設計了合作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引導幼兒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和記錄,發現、總結“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穩穩地支撐起物體”的科學規律。

活動準備

1.學具:遊戲棒、彩泥、記錄紙、筆、玻璃球、墊片等兩人一份。

2.教具:大記錄紙一張、話筒架一個、課件一份。

(活動初,“用什麼材料作固定”很讓我費了一番工夫,經過多次嘗試後,我從電線、橡皮筋、彩泥中選擇了彩泥,因爲它是最便於幼兒操作,也是幼兒最熟悉的一種物品。而活動最後一個環節中所使用的小墊片,則是機緣巧合,在幼兒區域活動操作時偶然發現的,在實踐中又非常實用。)

活動過程

一、讓彩棒站起來

1.出示彩棒:“這是什麼?我們平時是怎麼玩的?”“誰能讓這根彩棒站起來?”(幼兒自由嘗試)

2.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懸念的環節,幾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後,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使用彩泥,並且都獲得了成功。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爲了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把彩泥頂起來”。)

二、把彩泥頂起來

1.嘗試一根彩棒。

(1)師:“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試試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頂起來。”(幼兒嘗試)

(2)示範記錄方法。

“你們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頂起來嗎?”(幼:不能)

教師示範在第二列第二行記錄方法(根據幼兒的喜好用數字或圖畫的形式記錄)、第三列第二行記錄結果(根據幼兒的習慣)。

(這裏,教師用幫助幼兒記錄操作結果的方法進行記錄講解,記錄用的又是幼兒喜歡的形式――用“√”“×”符號,或用笑臉、哭臉,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更易讓幼兒接受。因此,示範變得很自然順暢,淡化了“教”的痕跡。)

2.嘗試多根彩棒。

提出問題:“那兩根彩棒(邊說邊記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點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請你們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好嗎?”

“試一次,記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看看用幾根棒能把彩泥頂起來。”

(操作要求必須簡潔明瞭:“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合作;“試一次,記一次”――方法,使幼兒不至於漏記;“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便於發現和總結。兩句話,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統計操作結果。

“你們用幾根棒把彩泥頂起來了?”(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最少要用幾根棒?”

(在活動中我發現,總有幼兒會把棒都並在一起以至於實驗失敗的,他們也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及與同伴的對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操作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爲下面的總結打下了基礎。)

3.小結:小朋友們真棒!都把彩泥頂起來了。而且我們還發現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彩泥頂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們覺得這樣的架子可以叫什麼名字。(引導幼兒爲這樣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豐富,他們爲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貼切,能與它的特徵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腳架”或“三角架”的,這使得“三腳架”這個名字的出現也很自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

1?出示話筒架:“三腳架在我們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這個話筒架就是一個三腳架,有了它,話筒就可以穩穩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2.提問:“你還在哪裏見過三腳架?有什麼用?”

3.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4.請幼兒回家再找找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

(實物――話筒的出現,喚醒了孩子們大腦中積存的無意記憶,“晾衣架”“攝像機架”“帳篷”等等,都被一一列舉出來,可見,孩子對三腳架的運用已經有了真正的認識。課件演示的則是一些不常見的物品,如求援架、鑽井架等,爲的是拓寬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瞭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腳架把玻璃球架起來

1.“現在誰能用三根彩棒、一個墊片把這個玻璃球架起來?”“你們一起來試試吧!”

2.請成功的幼兒交流方法。

3.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樂趣。

(這個環節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遷移和提升,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由於有了前面的經驗,雖然材料發生了變化,但是孩子們還是很快就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獲得了很大的滿足。)

活動評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活動就充分體現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記錄操作結果的記錄表在幼兒的總結活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記錄方法的提示還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爲孩子創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爲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合作操做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從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也更濃了。

附:記錄表

數量

結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瞭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

3、萌發幼兒對物體膨脹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

教具準備:膨脹的食物圖片ppt、

實物準備:菊花、木耳、乒乓球、黃豆(幹、溼)

活動設計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遇水膨脹

1、 小朋友,今天有這麼多老師陪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兩種黃豆)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位小客人嗎?

幼:黃豆

師:咦,這兩種黃豆怎麼不一樣呢?

幼:有一種用水泡過了。

師:對,這是老師昨天晚上用水泡過的,你們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泡過的大,沒泡過的小。

幼:泡過的是軟的,沒泡過的是硬的。

2、 豆寶寶還帶來了它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木耳

師:小朋友,木耳是什麼顏色的?

幼:黑色

師: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們再用手摸摸,什麼感覺的?

幼:硬的

師: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們給它洗個澡怎麼樣?你們想想,洗澡後它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分組操作

師: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木耳泡過後變大了

:像黃豆、木耳這樣經過用水泡之後,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就叫做遇水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遇水膨脹現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葉、銀耳的圖片讓幼兒再次觀察膨脹前後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認識遇熱膨脹

出示玉米

師:小朋友,你們摸摸什麼感覺?

幼:硬梆梆的

師:你們猜猜如果我們把玉米放在炒鍋裏經過高溫不斷加熱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幼:變大了,變成爆米花了

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看你想的對不對,好不好?(放視頻)

師:小朋友,玉米經過高溫變成什麼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嗎?請問你們吃過爆米花嗎?吃過的是什麼感覺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師: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貪吃,像爆米花、蝦條、薯片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對小朋友身體可沒好處,所以我們平時要少吃。那像玉米這樣經過高溫加熱變大的現象是膨脹現象嗎?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熱膨脹現象呢?

幼:麪包、饅頭、豆腐、油條、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

出示癟了的乒乓球

師: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把癟了的乒乓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呢?想想辦法

幼:用手捏捏、扎個眼兒吹吹、用熱水泡泡(讓幼兒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這樣受熱以後隨着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也是遇熱膨脹。

延伸活動

小朋友,我們今天認識了什麼現象呀?一種是像黃豆、木耳那樣遇水膨脹的現象;一種是像玉米那樣遇熱的膨脹現象。你們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脹現象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分解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引導小朋友積極探索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 1---10的數字卡。

2、學具:兒童用書,幼兒自帶10根小棒。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數字101、教師:伸出小手,數數自己有幾個手指頭?(10個)2、教師:數字10怎麼寫?

3、請孩子說一說,寫一寫。

二、學習10的組成(標題)1、出示10張蘋果圖讓學生數一數(課件演示)。

2、教師:請你嘗試着把10根小棒分成兩組,有幾種分法呢?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3、請孩子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4、(演示課件)教師根據交換規律和左邊多1,右邊少1的規律在黑板上寫出10的分解式。(教師板書)5、教師,請學生分組讀一讀10的組成。

三、情境感知--看圖學習加法應用題1、出示蘋果圖。

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幅圖編出一道加法應用題出來?

2、引導小朋友用三句話表達圖片的意思。(圖上有4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問:圖上共有幾個蘋果?)3、小朋友口述圖意並說出算式,老師記錄。

4+6=10(個)四、做遊戲"找朋友"1、教師每個孩子一張數字卡,組織孩子圍成一個圓圈。

2、教師:音樂開始,當唱到"找到一個好朋友"時,請你找到和你的數字卡合起來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遊戲開始,可以讓孩子互換數字卡反覆遊戲。

五、請孩子結合兒童用書練習。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