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

第二課時

一、交流平臺。

回顧本單元詩歌,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

1.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奏感。

2.詩歌常常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着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着新綠。

3.很多詩歌包含着真摯的情感。

教師小結: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二、識字加油站。

1.小組合作:

(1)藉助工具書,識字,認識詩人的名字。

(2)介紹詩人:小組內集體討論對於詩人的瞭解,互相補充,並記錄。

(3)把不瞭解的詩人記錄彙報。

2.彙報:

(1)學生認讀生字。

(2)小組彙報詩人情況,教師補充。

三、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彷彿塗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

(2)白霧與遠天晴空連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藍、青蒼,一碧萬頃。

(3)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麼醉人啊!

教師小結:這幾句話都是描寫事物顏色的句子。

第一句話是描寫白樺樹的顏色的。銀霜指的是白樺樹白的像塗了銀霜。

第二句話是寫白霧的白中透着天空的淡藍和青蒼的顏色。

第三句話是寫草灘的綠、菜花的黃及湖水的藍的。

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

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

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着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裏閃着晶亮的雪花。

2.讀一讀,注意加點部分,再仿照着寫一寫。

(1)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加點的詞語的好處。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羅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怎樣的可愛呢!

融冶的風,

飄揚的衣袖,

靜悄的心情。

這些詞使描述的物體更加形象、具體。

(2)仿寫詩歌。注意讓詩歌更加形象、具體。

學生仿寫彙報:

夏天的花,

多麼的絢麗啊!

紅的似火,

粉的如霞,

白的如雪。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

(1)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2)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

(3)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於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英】華茲華斯

2.學生體會上述詩句,教師引導。

3.拓展:你還知道其他描述詩歌的句子嗎?

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迪斯雷利

只有美,對詩來說是不夠的,詩應該打動人心,引導聽者靈魂到詩的意境。——〔古羅馬〕賀拉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2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與巴金爺爺一起去欣賞海上日出,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二、精讀第二、三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筆勾畫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變化的詞語,並展開想象。

課件出示: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着那裏。

(一片淺藍、轉眼間、一道紅霞、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2、理解“目不轉睛”“知道”的含義以及在文中說明了什麼?

(說明作者通過多次、細緻地觀察、瞭解了日出前天空、雲霞的變化規律。)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插圖,學生觀察並作詳細描述。

投影圖1:天空還是一片淺藍

投影圖2:(覆蓋片)天空出現紅霞

投影圖3:(覆蓋、抽拉片)在天水相接處出現太陽的小半邊臉,紅紅的。然後,太陽一跳一跳地往上升。最後,定格爲本課圖1的景象。

4、默讀第三自然段,討論:太陽升起時的顏色、亮光有何變?

課件出示句子1: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裏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

思考:日出時太陽的形狀、顏色和亮光各發生了怎麼的變化?(小半邊臉—圓東西)課件演示

(紅——深紅)

(沒有亮光——奪目的`亮光)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

(1)讀句子,縮句。

(2)再擴句,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從所填詞中體會到了什麼?(太陽在上升的過過程中很費勁、很吃力的樣子)

課件出示句子2:

“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

從“衝、跳”這兩個詞體會到什麼?(“衝”體現了太陽上升時有力量、勢不可擋、“跳”體會到太陽衝破雲霞,如釋重負、可愛)

總結:1、顏色:紅得很、紅得可愛、深紅;

2、亮光:沒有亮光、發出奪目的亮光、;雲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3、上述內容從色彩和亮光方面讓學生體會到海上日出的“壯觀”。

課件出示句子3: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着那裏。(日出前天空、雲彩的顏色)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日出時的動態美)

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日出後)

觀察順序: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

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使人頗感壯觀。

三、總結、擴展

1、聯繫全文思考:爲什麼作者感嘆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晴朗的天氣還是有云的天氣,太陽都能最終衝破雲霄,給世界以光明,所以這樣感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的熱愛。)

2、日出日落其實是很平常的事,爲什麼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寫得很細緻傳神、變化萬千呢?

(由於作者善於觀察並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多方面地展開描寫。)

3、要獲得豐富的作文內容,寫好文章還要講究方法,聯繫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4、作者運用語言有什麼特點?

 四、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來寫。

那我們觀察日落、颳風、下雨等自然景象時,有XX前、XX時、XX後的順序,用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自然景觀記錄下來。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3

一、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請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覺得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伽利略是一個(善於思考的)科學家。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爲辯論家;15歲時就對裏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衆的眼裏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後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關於思考。

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

(反思:雖然閱讀課以學生的朗讀體悟爲主,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棄講解。由於考慮到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對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利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推出兩個結論的這一教學難點比較吃力,於是,在突破難點時,採用列算式來理解:,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瞭。同時這種方式也學科間的知體現出學科知識是相通的)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這些關聯詞了嗎?你能不能不看課本,說一說伽利略思考的過程?

出示 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

(讓學生用這樣的關聯詞語來說,能夠令他們感受到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試驗?

(無數次)

2)他的實驗成功了嗎?

(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說明伽利略帶着上面的問題,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那句話的確說錯了。)

3)爲什麼要作公開試驗?

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當時,衆都信奉亞里士多德,並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這裏可以結合作業本,令學生指導,信奉意義,信奉的反義詞是懷疑作業本還是要用起來,以後備課一定要記得連作業的內容一起備進去。)

總結:伽利略爲了追求真理,反覆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並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爲了公佈自己的試驗結果。

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那麼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爲了公佈自己的試驗結果嗎?

再次朗讀朗讀第五自然段。

得出結論:之所以要公開試驗,就是要向權威挑戰。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默讀課文思考:當時人們是怎樣崇拜亞里士多德的?人們又是怎樣議論伽利略的行爲的?

讀課文2、5段,對比人們的不同態度。

總結:面對衆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三、昇華情感

1、 出示最後一句話。

說一說,你怎麼理解這句話。從課文中你學習到了什麼?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爲

要敢於質疑,勇於挑戰。)

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師總結。

出示: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於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練筆:

伽利略終於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上塔前,人們對伽利略充滿懷疑,那麼現在當伽利略走下比薩斜塔得時候,人們又會說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後》爲題寫一段話,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精煉準確的語言。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和體驗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三次試驗表、仿生學小資料。

 四、課時設計: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課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通過( ),解開了蝙蝠 祕密,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 ),解決了飛機( )的問題。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啓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間是怎樣飛行的?(指生彙報)

3、邊……邊……說明什麼?你能說個句子嗎?

4、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蝙蝠也能靈巧地避開。這裏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強調了什麼嗎?你能試着說一句話嗎?在說完之後同學們說一說它強調了什麼。

(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5、指導朗讀。

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6、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說)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三、小組合作,解密科學家的試驗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節課的預習作業,把你填好的實驗報告單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問題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試驗次數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3.彙報交流。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說一說)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僅僅這三次試驗能證明這個結論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6)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

你能說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嗎?在這裏去掉行嗎?爲什麼?

“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1.生齊讀第7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說說。

3、提問,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 )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老師邊聽學生填空,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蝙蝠飛行原理圖。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爲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們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句子: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C從“反覆、終於”你感受到什麼?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二者聯繫。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說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畫得對嗎?那請你說一說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3、對比兩個示意圖,得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脫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說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六、總結昇華,激趣拓展

1、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啓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啓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啓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說。

我從( )身上得到啓發,想發明( )。

 七:作業佈置:

師:回顧全文,科學家發現問題(第1、2段),提出疑問(第3段),在經過試驗解決問題(第4、5、6段),最後得出兩種事物的聯繫(第7、8段),讓讀者一目瞭然就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課下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啓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設計我又在兩個班進行講課,效果顯著。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填寫的實驗報告單,由於報告單由三次試驗的三行改成四行,學生討論更是熱烈,而且大都能說出老師爲何又設計了四行。小組活動有序、省時,爲下面的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說、畫、講蝙蝠和雷達的關係時也顯得容易多了。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5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讓我們來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描寫貓的。

 二、自學第一自然段。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貓的性格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你能從哪些語句中讀出貓的老實、貪玩、盡職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並用“____”劃出有關語句。

2.朗讀交流。

注意讀出詞語和句子語氣:

(1)“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重點詞:“屏息凝視”寫了貓捉老鼠的專心負責、全神貫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來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貓盡職精神的讚揚之情。

(用“詞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視”)

(2)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重點詞:任憑:寫了貓的古怪。

3.引讀: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它老實在——

它貪玩在——

它盡職在——

4.小節:“老實,貪玩,盡職”集於貓的一身,的確寫出了貓的性格古怪。

5.你能用“雖然……但是……”這個轉折關聯詞或“不但……而且……”這個遞進的關聯詞把這三個或其中兩個詞語連起來說說大貓的古怪嗎?

(1)貓雖然很貪玩,但是有時也很老實,而且也很盡職。

(2)貓雖然老實,而且盡職,但是有時候也很貪玩。

(3)貓不但老實,而且盡職,但是又很貪玩。

6.齊讀第一自然段,體會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三、小組學第二自然段。

1.過渡:貓的性格古怪表現出的第二點是它——(師指板書)

生齊讀: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

2.小組學習第二自然段,提要求:

(1)貓的溫柔可親表現在哪些地方,請你用朗讀表示出來。

(2)哪些語句表現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請你在朗讀中用語氣表示出來。3.交流朗讀。

(1)貓的溫柔可親:

①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癢。

②跳上桌來,在稿子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③豐富多腔地叫喚。

④咕嚕咕嚕給自己解悶。

(2)喜愛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

理解“蹭”:

①“蹭”是什麼意思?(磨、擦)

②請大家讀句子,說說你從這個“蹭”字中讀出什麼味道來。

③剛纔大家都讀得很認真,這個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讀懂了嗎?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老師來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誰來演貓呢?生表演。

④你們覺得剛纔那位同學演得怎樣?誰願意再來演一次。

⑤你們看,這隻“貓”的.動作是多麼的溫柔可親啊,分明像一個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嬌)

⑥師小結:是啊,當貓的身體接觸到作者的腿時,作者所感覺到的不是貓碰了他,而是貓像一個溫柔可親的小孩在親暱地蹭着他。由此可見,作者對貓是多麼喜愛啊!誰能把作者的這份喜愛之情讀出來呢?

⑦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把貓留下的腳印比喻成“小梅花”。淘氣的貓在寫作的乾淨的稿紙上任意踩踏,老舍非但不冒火,反而讚賞它是“踩印了幾朵小梅花”,表達出老舍的愛貓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小結這一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貓的性格中又一對矛盾高興與不高興的表現來寫,寫得細緻、逼真,說明作者和貓的關係親近,作者非常喜歡貓。

5.齊讀第二自然段,把老舍愛貓的語氣讀出來。

 四、集體學第三自然段

1.師:老舍不僅喜愛貓的“老實、貪玩、盡職”,而且喜愛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現,還喜愛貓既膽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老舍對貓既疼愛又讚賞的感情。

、品詞品句體會“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第二部分),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1.你認爲這段文章哪些詞句體現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反覆自由地朗讀。

2.交流:

(1)詞語:

更——特別的喜愛,“更”在這裏有遞進作用。(讀好詞句)

淘氣——頑皮。把小貓當作了孩子。(讀好詞句)

絕不會——嬉鬧的貓把家裏搞得枝折花落,老舍並不生氣,反倒覺得它們生氣勃勃,天真可愛。(讀好詞句)

(2)句子:一根雞毛……枝折花落。

板書:

屋裏——耍個沒完沒了——摔、跌、撞

院子裏——花草遭殃

請你用詞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是啊,滿月的小貓是多麼的淘氣調皮、生氣勃勃、天真可愛,所以更可愛,令人更喜歡。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自由讀第四段,讀出你更喜歡小貓的感受來。

 六、總結全文。

1.老舍筆下的貓你喜愛嗎?爲什麼?

老舍筆下的貓不像貓,倒像——(小孩子)。老舍把貓當作小孩子來寫,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它的淘氣、可愛,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2.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的喜愛之情也表達出來。

3.這節課,我們不是依靠老師的分析講解,而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探討、練習,讀懂了這篇課文,提高了學習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那精美的語言所陶醉。老舍對生活是多麼熱愛啊,即使是身邊最普通的小動物——貓,也是如此喜愛。

七、佈置作業。

課外尋找有關老舍的資料,如老舍原名什麼?爲什麼取名叫“老舍”?寫過哪些作品。閱讀老舍的作品。

板書設計

古怪

老實貪玩盡職

高興不高興

膽小勇敢

淘氣

屋裏:耍摔跌撞

院子裏:花草遭殃

對貓的喜愛

教學反思

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理解、朗讀,領悟到貓貪玩、盡職之後,學生很容易能夠在先前的板書中找到與之相關的對貓新的認識——古怪。這樣的設計爲理解貓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導,又爲更好的理解另外幾處貓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鋪墊。同時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學生自己對貓的喜愛,並使本節課體會到的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得到實際運用。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6

一、朗讀詩歌,頻度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節。

課件出示: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樺,

彷彿塗上銀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頭,

雪繡的花邊瀟灑,

串串花穗齊綻,

潔白的流蘇如畫。

1、自由朗讀。

2、“塗”“披”字的運用好在哪裏?(一個“塗”字準確地表現出樺樹主幹上一層潔白的細皮;一個“披”字把樺樹擬人化了,表明樺樹對一身潔白的喜愛,突出白樺的高潔。)

3、作者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白樺?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是雪後的白樺,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毛茸茸的雪枝比作串串綻放的花穗、流蘇。)

4、雪後的白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雪後的樺樹它傲寒挺立。)

(二)學習三、四節。

課件出示:

在朦朧的寂靜中,

玉立着這棵白樺,

在燦燦的金暉裏,

閃着晶亮的雪花。

白樺四周徜徉着

姍姍來遲的朝霞,

它向白雪皚皚的樹枝

又抹一層銀色的光華。

1、集體朗讀。

2、第三節寫了白樺靜中有動的氣質美,從哪些動詞中體現它的動態美的?(“玉立”和“閃着”兩個動詞突出靜靜挺立的白樺不失一種特別的動態美。)

3、如何理解“徜徉”一詞?(“徜徉”的本意是閒遊;安閒自在地步行。“徜徉”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準確而細膩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過程。)

(三)整體感悟。

1、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白樺樹”?(作者從白樺樹的特點、枝葉、氣質、朝霞裏的白樺樹幾方面進行描寫的。)

2、這首詩前兩節和後兩節重點描寫什麼?(這首詩前兩節重在描摹白樺的外在形象,後兩節重在表現白樺的內在氣質。)

3、白樺是本詩中心意象,通過作者的描寫,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通過白樺我們瞭解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白樺樹肅穆、純淨、聖潔,寒冬中挺立,又有格外的堅定,毛茸茸又顯得溫暖活潑。我們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體會現代詩的`特點。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配樂朗讀。

結合白樺從形式、韻律上談談現代詩的特點?

白樺採用四行一節的形式,各節偶句押韻,全詩押通韻,讀來音韻迴環和諧,如一首歡快的小夜曲。

再讀詩歌冰心的《繁星》。小節:現代詩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不是很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爲若干小節。

2、從詩歌內容上體會現代詩的特點?

《白樺》是對自然景物的讚美;《繁星》是對母親的愛。

小節:現代詩歌的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三、詩歌朗讀。體會現代詩歌的美。

男女比賽讀,自由朗讀,小組比賽讀,個人配樂讀。

板書設計

白樺

外在形象

內在氣質

讚美大自然

教學反思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爲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

在這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圖片、想象感受到詩中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裏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等突出描寫的景物,感受白樺純潔、朦朧以及寧靜的美,體會高尚人格與高潔之美。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一課時的時間還真是不夠用,有的環節該細緻由於時間關係就變得草草收場,就像是流於形式走過場,比如說指導朗讀的過程,學生練讀的過程,還有就是指導背誦、學生練習背誦的過程,另外學生練筆這一環節由於課上時間不夠,只能作爲課下作業了。

所以,在今後的現代詩歌學習中,對於詩歌的朗誦與韻律的體會教學,我將會更加合理的進行教前準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繫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具: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複習鞏固

聽寫新詞,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評議

二、探究賞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進行。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問題。

3、師巡視,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組:

什麼是巨人?

說說“當我們領到巨人的身份證,纔有資格在時代的舞臺上微笑”一句話的意思。

學完這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4、針對以上問題再次展開討論,師指導

5、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師評議、點撥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創新

1、出示多媒體課件---古代人的生活情況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術,學生學生在對比中說一說科學的力量。

2、未來社會將是怎樣的?科學將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3、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用事實證明“能上銀河摘星,可入龍宮尋寶,改天換地的‘盤古’傳人,天天把新的神話創造”這句話。

四、課堂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道雖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2、瞭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解決問題

1、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別對他們做了什麼評價?

2、孔子的學生們各有各的優點,孔子跟他們相比,感覺自己怎樣?

3、聽到孔子這麼說,子夏很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爲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 那就讓我們跟子夏一起去問問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們的疑惑。

4、就2、3段的內容,再進一步啓發學生,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遊戲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不但受到學生的`敬重,也受到後人的尊敬,被稱爲“萬事先師”,他爲什麼享有這麼高的盛名呢?

四、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麼?

板書設計:

孔子和學生

有教無類

“萬世先師”

因材施教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9

一、複習導入

1.指名朗讀課文。

2.講主要內容。

二、朗讀感悟,交流探究

1.探究第三段

(1)體會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這個自然段,並沒有具體地寫蟋蟀的住宅的情況,只是交代了作者爲研究,才又“搜索”它們的巢穴的。這是爲下文寫蟋蟀住宅的內外情況作了一個簡單的交代。)

(2)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寫蟋蟀住宅的特點的?(內、外)

(3)外部和內部各有什麼特點?(外部:①向陽②隱蔽③乾燥④有門⑤有平臺;內部:①簡樸②清潔③乾燥④很衛生)

(4)蟋蟀的住宅從內到外給你以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後歸納

(溫暖:朝着陽光;安全:草叢中隱藏、隧道彎彎曲曲、不碰門口半掩着的草叢;便於排水、乾燥:堤岸;衛生:仔細耙掃門口、收拾平坦,牆壁光滑;簡樸:沒有什麼佈置。)

(5)理解“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一句。(這是個泥人句。“當……時候”這個介詞結構,專用表示時間,然後再寫出這個時候,蟋蟀已經勞動結束,可以在平臺上“彈琴”,實指它“叫”。在這句話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發出的聲音比喻爲“彈琴”,又將蟋蟀洞穴門口的平地稱爲“平臺”,讓讀者感到,這座住宅的設計是很講究的,它不僅能藏身棲息,而且還具備休閒娛樂的功能──勞動之餘,四周靜悄悄之時,住宅的主人操琴彈奏,享受生活的樂趣。這種形象的語言也反映了昆蟲學家對昆蟲的特殊感情。

體會“主人有的是……平整”一句。(是說它很勤勞)

(6)理解“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一句。(用“偉大的工程”來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誇張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來作比較,說是“偉大的工程”卻一點也不爲過。蟋蟀的整個身軀是那麼的柔弱,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和後腿,與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塊、踏地、推土、鋪土、修整等工程相比,這是多麼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也是人們爲之驚訝的超凡舉動。)

2.探究第三段

(1)分層:第一層(7):寫建造的時間和怎樣建造。

第二層(8):工作速度快,不知疲倦。

第三層(9):長時間修整。

(2)感悟探究

①動工的時間如何?將第一句話用“當……時候”改寫。(當十月來臨,秋冬初寒的時候,蟋蟀就開始造房子了。)

②如何建造?說明什麼?(說明它是使出全身的勁進行挖掘的)

③進展如何?累了怎麼辦?

“我一連……不耐煩了”說明什麼?(說明蟋蟀挖掘的時候很有耐心,不停地工作,能吃苦耐勞。)

④怎樣修整?“即使……只要……還……”一句何意?(從秋天開始建造,到冬天還在整修,說明蟋蟀建造住宅非常認真,一點也不馬虎。[也就是開頭說的“不肯隨遇而安”]可見它住宅出名是靠它認真辛勤勞動得來的。)

(3)小結:對於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從三方面介紹的:①動工時間;②怎樣挖掘;③不斷修整。

三、全文總結

1.“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設疑:作者不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不覺得有點太誇張了?爲什麼?提出問題後,要求學生潛心讀書,引導學生從朝着陽光、傾斜的隧道、深度和寬度、隱蔽的門口、平坦的平臺、光滑的牆壁、清潔乾燥的屋子內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種聰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陽,能排水,大小要適宜,住所要簡樸、衛生。然而,它們用來建築這座住宅的工具卻又是那樣柔弱的一對前足和一雙後腿,讓學生從這種明顯的反差中體會到,蟋蟀能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絕不誇張。充分體會到這一點之後,我們不禁也要發出感嘆:“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2.中心:《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通過作者介紹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讚揚了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我們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3.寫作手法: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如“專家”“主人”“大廳”“臥室”“彈琴”“唱歌”“修理”“休息”等。這樣寫可以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也便於表現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

四、佈置作業

1.摘抄佳句。

2.選讀《昆蟲記》。

板書設計

出名原因:唱歌 住宅

住宅選擇:慎重 不肯隨遇而安

外:向陽、隱蔽、乾燥、有門、有平臺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點 吃苦耐勞

內:簡樸、清潔、乾燥、很衛生

時間:十月

建宅過程 進展:快

整修:長時間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二、三段的學習,瞭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

2、能應用讀懂兒童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閱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銀色飛機和航天飛機的對話。

教學準備:

課件、知識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現在老師先檢查你們詞語的掌握情況,出示詞語。

高興

羨慕

擔憂

惋惜

驚喜

龐然大物

雄壯威武

一掠而過

專程來往

你覺得哪個詞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慕、憂、惋)

2、咱們用半分鐘的時間把這些詞記住,等會兒請大家默寫出來。

3、學生默寫後,進行校對。

二、自主合作,深究課文

1、同學們,這是一篇兒童科普文章,我們讀這篇文章要學什麼?怎麼學?

2、同學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再現銀色飛機與航天飛機的兩次見面情景。我們先默讀課文,認真自學,想想你能讀懂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等會兒到小組中討論,可以運用知識盒中的.資料解決某些問題。

許多同學都能邊讀邊想,做點記號,找到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請教其他同學。小組重點討論一兩個部分,等會兒用各種形式彙報。

3、彙報交流

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請各小組彙報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各種形式,老師建議大家先來彙報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1)第一次見面

a、生讀對話

b、評一評。

c、爲什麼把這幾個詞讀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飛機的快。

〔快〕

d、航天飛機是一掠而過,該怎麼讀他說的句子呢?

“再見吧!”越來越輕,好像聲音從遠處傳來。

現在老師和大家合作,我讀敘述語,你們讀航天飛機,你發現了什麼?

e、從這組對話的寫法上看,你能發現航天飛機飛得快嗎?

f、爲了表現航天飛機的速度快,作者把說的話寫在一起,把第二句的敘述語放在後面。以後在表達速度快或情況緊急等都可採用這種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點是“雄壯威武”,指名讀,讀出了航天飛機的雄壯威武。

“銀色飛機爲結識了這樣一個新朋友而感到高興”。

a、讀

b、銀色飛機感到高興的原因是什麼?

c、把這個句式換成“因爲……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銀色飛機的心情變化來寫的。讀讀下文,你還發現了什麼?(羨慕擔憂惋惜)

e、選一個詞語說說心情變化的原因。在說羨慕原因時播放課件,演示課件。(航天飛機飛出大氣層情景)

f、選擇一兩句讀讀,讀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讀。

g、引讀。你把老師的心讀得癢癢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讀,好嗎?

(3)航天飛機作用

“他專程來往於地球和空間軌道之間。”

a、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b、下面老師請個同學來演示一下航天飛機的作用?

他演示得對嗎?(不止一次,是多次,這就是“專程”,指名學生板書航天飛機的作用。)

c、有一個詞直接告訴我們“能去能回”——來往

d、3、4兩句話講航天飛機爲人類做同一件事,請兩位同學一起讀,大家邊聽邊想,能從這兩句話中找到兩個字,合起來類似“來往”這樣的詞。(接送)

e、從資料中查明,航天飛機的作用不止這些,請大家說說你知道航天飛機現在有哪些作用?將來還可能會做什麼事?

f、大家真像一個個科幻家。航天飛機的作用說得完嗎,這有待於大家不斷去研究,去探索,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航天飛機的歷史也將寫上嶄新的一頁。

(4)第二次見面

a、讀

b、朗讀時你注意了什麼?

c、銀色飛機爲航天飛機還能回來嗎感到擔憂之時,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飛機,心情自然格外驚喜。

4、經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已瞭解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請大家看着板書以第一人稱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飛機……)

5、說說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寫的。

作者把兩架飛機當作人來寫,會說話,有複雜的心情變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變成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

三、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一個月後,航天飛機經過維修保養,補充燃料,又請來兩個僕人——助推器和一個管家——燃料箱,再次點火上天,與銀色飛機相遇。兩機相見,他們會說些什麼?怎麼做呢?請找兩個夥伴說說第三次機見的情景。自由準備指名一組說。

把第三次見面的情景寫下來,注意提示語位置。

板書:

航天飛機

外形

雄壯威武

特點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衛星、做實驗、接送病人……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1

課堂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燬、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堂教學重點:

1、瞭解被稱爲“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瞭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後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堂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於理解。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瞭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生,你們瞭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隻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對於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瞭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交流讀後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爲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爲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着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後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着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繫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老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麼意思?”

老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鬥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裏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裏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着呢。夜鶯倒是隻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塗的樣子,卻有着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羣衆,又痛罵了敵人。從字裏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充當“嚮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麼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四人小組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爲什麼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着?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爲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後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⑴齊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從孩子的嘴裏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麼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讚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課堂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爲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爲本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着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老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鬥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着小夜鶯,。”

設計意圖:老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讚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佈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2

一、預習提綱、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找出文中描寫陳嘉庚言行的語句,抓住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所畫出的語句,有的放矢理解內容。

二、展示彙報交流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裏知道了些什麼?

2.彙報交流。

3.指名讀第1、2自然段。

①說說陳嘉庚給你留下的印象;

②陳嘉庚的成功是怎樣才得來的?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陳嘉庚爲什麼要辦學?他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

②找出描寫陳嘉庚行爲、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然後把自己的體會與同桌或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③集體交流,指名彙報。老師相機出示有關句子,指導讀出正確的`語氣和感情,互讀互評。

④文中的插圖是對照課文的哪部分內容的?看插圖,談談你看後的感受。

4.齊讀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從此,陳嘉庚一邊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邊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回家鄉,興辦學校。”

讀一讀,認真體會帶點的詞,用一句話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三、朗讀全文,感受陳嘉庚的愛國之情

四、反饋檢測

1、想一想陳嘉庚爲什麼要辦學?

2、陳嘉庚做出了哪些貢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3

一、教學要求

(一)聯繫實際,理解課文。

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爲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熟讀課文,分析內容。

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

(三)學懂課文,掌握生字。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掃興、挖苦、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疑惑、輕蔑、轉敗爲勝、目瞪口呆”等詞語。

詞語註釋——

掃興:正當高興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興致低落。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在課文中是說田忌此時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錯誤地理解了。

疑惑:懷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有打算。在課文中,是說孫臏經過對主客觀情況的分析,已有轉敗爲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用尖刻的話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課文指齊威王嘲笑田忌賽馬輸了。表現出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裏的意思。文中指齊威王只憑馬力不善智謀的盲目驕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動,嘴說不出話來。形容齊威王吃驚而發愣,覺醒過來爲時已晚了。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全文,感知課文大意。

第二課時:逐段講讀、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

第三課時:研究寫作方法,如何表達中心思想。

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過程:

1.解題入手,理清脈絡,感知全文。

(1)主要寫什麼?(賽馬)

(2)“田忌賽馬”是寫誰和誰賽馬?

(3)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比賽的結果怎樣?

(4)教師邊提問邊板書

2.分段講讀

【第一段】首先放手讓學生根據板書自讀課文,然後提問:

(1)田忌爲什麼都失敗了?體會“垂頭喪氣”是寫田忌一敗塗地的情緒。

(2)你認爲田忌要怎樣才能賽過齊威王?組織學生議論,各抒己見,最後讓學生帶着求知慾望學習第二段。

【第二段】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講解體會三個人的對話。提問:

(1)孫臏是根據什麼安排出場順序的?

(2)孫臏想出的比賽方法是什麼?

板書設計

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後,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突出孫臏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質。

(3)齊威王爲什麼失敗?講解描寫齊威王情緒變化的語言,指出他盲目驕傲自滿,只憑馬力、不善智謀。孫臏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安排了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才取得勝利的。

(4)齊讀最後一小節後,啓發思考:

第二次比賽,馬還是原來的馬,田忌爲什麼能戰勝齊威王?

讓學生統觀全文從第一次賽馬田忌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來領會以強賽的方法不當,必然要失敗。孫臏的賽法是在不同等馬出場順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幫助孫臏準備再賽。最後田忌按着孫臏的指點,終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

(5)從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賽馬的勝利,你認爲孫臏是怎樣的人?(善於觀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謀善斷的人)

(6)說說你還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7)教師總結: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是智力的比賽,不是力量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齊威王的`失敗是不善於動腦思考的失敗。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總結後完成全部板書。

3.通讀全文,每讀一段後說出段意,讀全文後明確本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板書設計

三、提示

(一)講讀重點:

1.全文抓住“賽馬”這一線索進行講讀。

2.第一段抓住賽馬失敗的原因講讀。第二段抓住再賽轉敗爲勝的原因講讀。第三段抓“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一句講讀。同時講清比賽方法。

(二)教法建議:

教學時,可以圍繞“賽馬”這條主線抓住三個“順序”安排教學步驟:

1.抓情節發展順序。緊扣題目,從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勝利”三個層次,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田忌賽馬”的故事情節發展順序記敘的。

2.抓馬匹對應順序。根據“初賽失敗”和“再賽勝利”的原因理清出場順序,使學生明確馬匹對應順序的改變才轉敗爲勝的。

3.抓再賽勝利的輸贏順序。根據馬匹對應順序、理清輸——勝——勝的順序。明確田忌是在孫臏賽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點後取得再賽勝利的。

(三)朗讀建議:

1.(老師)講前讀:讀全文,粗知課文主要內容;分節讀,要扣住教師提問讀。

2.(老師)講後讀:分角色讀“孫臏獻策”部分,要讀出兩個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讀田忌和齊威王的對話,要讀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齊讀每次比賽結果的語言。結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學中要結合講解反覆讀。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4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文章深析,整體把握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1)對於一些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在屋前搭一個瓜架是不夠的,你找找還有什麼?(花)

朗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誰被這些花給陶醉了?你來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生讀)

(2)出示句子: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課件出示圖片)

①“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說明什麼?(這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非常美麗,風光優美)

②樸素和華麗是一組反義詞,爲什麼說“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鄉村風光本是樸素的,鮮花的開放卻使之增添了許多明麗的色彩)

③請你爲上面看到的景象起一個恰當的名字。(門前鮮花圖)

④再讀上面句子,想象門前鮮花圖的美麗,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喜愛。)

2.出示句子: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我們從門前來到屋後,那裏有什麼?(竹)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獨特在哪裏?誰來讀讀?(課件展示圖片)

(1)你從中讀懂了什麼?(春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機勃勃)從哪個字可以體會出?(是從“探”字中體會到的)

(2)探出來與長出來有什麼不同?(“探”字用擬人的手法讓人感到嫩筍的迅速長勢,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裏探出頭,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機。)

(3)你能邊讀邊做這個動作嗎?

(4)多可愛的一羣小筍芽啊,告訴老師你探出頭來想幹什麼?你用充滿好奇、調皮地語氣讀讀(點擊不同圖片)

(5)於是它們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畫面啊!請爲它起一個恰當的名字!(屋後春筍圖)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看一羣小雞在一羣母雞的率領下正走進我們的視野。

出示句子:

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1.讀句子,我們看母雞率領小雞覓食,體現了什麼?(說明母雞是一位負責、慈祥的雞媽媽)

2.我們再看雄雞,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又像是一位父親保護自己的家人。

3.這一幅“雞羣覓食圖”,通過寫小動物,我們體會到了什麼?(雖然是描寫雞羣覓食,卻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在綠樹蔭下,會見到一羣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1.朗讀句子,從“遊戲”一詞上,你體會到了什麼?(鴨子生活的自由、快樂)從“從不吃驚”一詞中感受到了什麼?(在鄉下,動物和人們和諧相處的氛圍)

2.請帶着我們豐富的想象再讀讀這段話,感受這幅“鴨子嬉戲圖”的自由、輕鬆、和諧。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自由讀句子。

1.傍晚,你看到了什麼?(紅霞、微風、歸巢的鳥)

2.在這樣的風光中,人們院前,邊吃飯邊高談闊論,你感受到了什麼?(自然、和諧)

3.請你爲這幅圖命名。(門前晚餐圖)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秋天的晚上,人們在紡織娘織織織呀的叫聲中進入夢鄉,你們聽!(聽夾雜着紡織娘叫的催眠曲)聽着這樣歌聲入眠,一定是一種享受啊。

讓我們想象“夜晚睡夢圖”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美好。

三、課文總結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作者把鄉下人家寫得多美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同學們,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生活、享受生活,一定也能寫出這麼優美的文章。

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屋前瓜架圖

門前鮮花圖

屋後春筍圖

羣雞覓食圖

鴨子嬉戲圖

院落晚餐圖

夜晚睡眠圖

自然、和諧

令人嚮往

教學反思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現在就教學過程的呈現情況、學生學的情況以及學生從這節課的收穫情況,來反思本節課的教學。

自認爲本節課教學過程完整,詳略得當,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從課堂中有所收穫。但對於語文教師來說,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在默讀課文,梳理畫面這一環節,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的不夠巧妙,存在牽着學生的思維走的問題,沒有充分體現學生自學自悟、自主探究。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雲。

局報

2、指明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着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着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划進去了嗎?這兒爲什麼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於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苟,令人歎爲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着的密切關係。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爲科學終身奮鬥的信念。

重點句段交流,並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牀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裏的“如此”指什麼?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着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麼?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隻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麼?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麼?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爲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後,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後,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爲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爲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爲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捨,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