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案學案

本文已影響 9.07K人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案學案





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無論、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陰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




計 1、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惑,進一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自主學習法。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體現 “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導入。
②師板書課題。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c. 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指導朗讀。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
③教師引讀。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試、超”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 “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爲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爲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爲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師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教師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學生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學生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a. 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學生交流。
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學生質疑
師: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