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初一上冊《空城計》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教材分析】

初一上冊《空城計》優質教案

《空城計》是初一年(上)小說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它節選自我國著名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第95回,課文雖然是節選,但情節相對完整,情節發展的脈絡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利於藉此讓學生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看電視劇和閱讀小說的形式,對於《三國演義》裏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較爲熟悉,而且,小說的故事性較強,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本文,應大膽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⒈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⒉瞭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內涵的理解。

⒊瞭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⒋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繫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⒉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⒈瞭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PPT、MP3及視頻片段)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幻燈片一)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空城計》一文,出自《三國演義》的第95回。《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小說是我們上初一剛接觸的文體,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

  二、結合單元說明,瞭解小說的基本知識。

【說明】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小說這種文體有個粗淺的概念。同時,提示學生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如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三、激情導入《空城計》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謀士們鬥智、猛將們鬥勇的故事,一個個的英雄組成了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今天就讓我們走入《空城計》,感受一段緊張曲折,扣人心絃的故事,領略一下文中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頻mp3(約3分鐘).

【說明】欣賞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同時,引導學生看幻燈片《臨江仙》的內容,體會歌詞中那種慷慨激昂、悠遠灑脫的情懷。既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遠古時代的那場戰爭,又使學生產生興奮的學習心情。

 四、請學生介紹本文的故事背景,教師予補充

【說明】佈置預習時,要求學生看《三國演義》第95回,瞭解孔明施空城計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情節。

 五、檢查預習,解釋劃線的詞的意思。

【說明】《空城計》一文語言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爲下面的學習掃清字詞障礙。檢查字詞的解釋,也有利於督促學生做好自學活動。

 六、複述小說故事情節

指一名學生複述後,其餘學生評議複述效果並提供示例。(演示幻燈片六)

【說明】複述小說故事情節,教師要強調學生把小說的幾個要點說出來,如主要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讓學生評議複述效果,有利於培養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提高課堂參與意識,做課堂的主人。

  七、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

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把關鍵語句組合後再進行壓縮提煉。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出示幻燈片七、八、九)

明確:

⒈開端(第1段) 先概括爲“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 再提煉成“司馬兵臨西城”

⒉發展(第2段)先概括爲“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⒊高潮(第3、4段) 如上,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⒋ 結局(第5、6段),諸葛亮爲衆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說明】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前面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孔明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

  八、圍繞《空城計》進一步分析故事情節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教師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第4題明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爲孔明深深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爲深深瞭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於“弄險”,並且一舉成功。

【說明】所設計的四小題,題與題之間環環相扣,能較好的揭示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前三小題大部分同學都能從文中找出答案。第四題難度稍大,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教師適時酌情肯定,以保護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九、佈置作業

【說明】改編課本劇,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爲排練課本劇要一段時間,故課本劇的演出,可利用以後的時間,加以展示。

  第二課時

教師概括上節課的內容,引入第二課時。

  一、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主,那麼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呢?

【說明】第二課時以分析人物形象爲主。對於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學生可能還比較茫然,故先教給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爲下一教學環節做鋪墊。

  二、聯繫課文看課件視頻,試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特點。

看視頻的時間大約9分鐘,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看完後,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

【說明】設計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第71集孔明施行空城計的視頻片段,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藉助視頻的聲音、圖像,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鬥智鬥勇,以及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諸葛亮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看出他的足智多謀;在司馬懿兵臨西城,衆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看出他的處亂不驚、臨危不懼;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看出他的神機妙算。

司馬懿本身並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着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只不過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爲孔明想暗算他);剛愎自用(驕傲自負,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結果被孔明空城計嚇退。)(演示幻燈片十五)

2、通過對比映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兵臨西城時,魏軍十五萬,蜀軍二千五百軍,兩軍兵力懸殊,西城危如累卵。衆官盡皆失色,襯出孔明的臨危不懼;司馬中計時,司馬昭年輕氣盛,襯出司馬懿老謀深算、多疑自負。孔明釋計時,衆官無不駭然,而孔明撫掌而笑,說明衆官的愚見,襯托孔明的高見。(演示幻燈片十六)

3、從文中找出描寫諸葛亮“笑”的句子,並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

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輕鬆、故作姿態的表現。即使神機妙算,他這時候心裏還是有些吃不準,他可能在尋思:“你會上我的當嗎?”

撫掌而笑——是他覺得如釋重負,或許正在慶幸:“你果然中吾計矣!”

拍手大笑——則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司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還是我略勝一籌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演示幻燈片十七)

4、人物形象歸納明確:(出示幻燈片十八、十九)

 三、探究拓展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不要求統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演示幻燈片二十)

【說明】所設計的三道探究題,能激發學生的擴散思維和求變思維,體會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㈠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知道中計後,會怎麼想,怎麼說?

如,“懿悔之不及,仰天長嘆曰‘吾不如孔明也!’”

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

生討論。不會用,因爲司馬昭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如果諸葛亮施用“空城計”,反而會弄巧成拙。諸葛亮會用其他計策對付司馬昭。

㈡見課後練習四,欣賞京劇《空城計》片段,結合課文內容,替司馬懿寫一段唱詞迴應孔明。(唱詞可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示幻燈片二十一)

示例:馬謖紙上談兵,被我奪走街亭,只是小勝。今我十五萬精兵,殺到你西城。但見城門大開,街道打掃淨,你又城上閒彈琴,莫非其中有詐。你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裏面必有埋伏又有兵,如我把城進,正中你的好計策。罷,罷,罷,我暫且引兵去。

  四、小結

 五、佈置作業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稱爲“智絕”。除“空城計”外,請你再敘述二個能體現其“智絕”特徵的故事,字數各150字左右 。

【說明】這道作業的設計,是爲了加深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智慧形象的理解,同時也強化學生概括小說故事情節的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