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

教學重點:

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讓培根教給我們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吧。

二、授新:

1、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2、讀一讀,記一記:

怡情傅彩藻飾矯情詰難尋章摘句咀嚼狡黠倫理味同嚼蠟滯礙睾闡證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內容,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4、作者認爲讀書的目的有那些?

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

5、“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這段話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說明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比喻論證;說明讀書可以補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6、讀書的作用是什麼?

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7、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時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歸納說理、舉例論證。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這裏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類比論證、舉例論證。

9、文中還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正反對比論證。

三、教師小結:

本文主要爲我們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方法以及讀書的作用。

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說理論證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論證是論證更加形象透徹;語言精闢,句句經典。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方法指導

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上看,可分爲立論和駁論兩種。

立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

駁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的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係,否則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點與論據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繫,即所持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鋪天蓋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讀圖已經成爲時尚。有人認爲,讀圖是造成全民族閱讀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歸讀書,尤其是中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那麼我們爲什麼讀書?應該怎樣讀書?讓我們一起去課文裏找答案吧!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論》等。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福建閩侯人,新聞記者、政論家、雜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雜文集《燕山夜話》,詩詞集《鄧拓詩詞選》等。

2、生難字詞

(1)字音

狡黠(xiá)咀嚼(jǔjué)詰難(jiénàn)滯礙(zhì)

豁然(huò)相似(sì)曲解(qū)蒸餾(liú)

吹毛求疵(cī)

(2)詞義

【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

【詰難】詰問,爲難。

【滯礙】不通暢。

【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意思是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反覆朗讀,在讀中思考問題。朗讀成誦。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談讀書: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性格和彌補精神缺陷。

不求甚解:

第一部分(1):亮敵論: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樹靶子

第二部分(3~4):闡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作批駁

第三部分(5~8):闡明“不求甚解”方法可取——駁論點

第四部分(9):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讀——下結論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談讀書》中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麼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後加以歸納。

2、《談讀書》中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麼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闡述觀點。

3、《談讀書》介紹了哪幾種讀書方法?

【交流點撥】文章介紹了選讀、瀏覽、通讀、精讀、代讀(摘要讀)。

4、《談讀書》一文提出讀書有哪些作用?

【交流點撥】讀不同學科的書籍可以塑造人不同的性格,讀書還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5、《不求甚解》一文開始是怎麼提出觀點的?

【交流點撥】對一般人認爲的“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

6、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包含哪兩方面內容?“不求甚解”有什麼內涵?

【交流點撥】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要求:首先要好讀書,其次,每讀書必有所會意。“不求甚解”四字有兩層含義:一要虛心,二是讀書不要固執於某一點,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

分析比較兩篇短文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交流點撥】《談讀書》語言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用語典雅,簡約而富有智慧。《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課的兩篇短文向我們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方法、作用、態度,我們要深入體會並加以學習,方能有所收穫。

2、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

②班門弄斧;

③濫竽充數。

【交流點撥】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3、佈置作業

五、課後反思

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歸納層次,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去引導他們瞭解文章的論述思路,學生的參與性和思考積極性都很高,這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兩篇文章語言差別較大,學生也能自主發現和分析,讓我學得本課上得比較成功。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解課文內容

2、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論證方法

3、借鑑作者的經驗,學會讀書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論證方法

2、借鑑作者的經驗,學會讀書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論證方法(主要是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掃清閱讀障礙

1、檢查字詞

2、解答閱讀疑難

三、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讀課文

2、提問:本文談了關於讀書的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大致對應課文的哪個部分?

明確:講了讀書的目的(開頭部分);讀書的方法(中間部分);讀書的作用(結尾部分)

三、問題討論

討論學習第一部分

1、作者認爲讀書的目的有那些?你閱讀課外書的目的是怎樣的?作者認爲最重要的'讀書目的是什麼?

2、後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是什麼?

3、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係是什麼?(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4、“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這段話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說明了什麼?

(比喻論證,說明讀書可以補天然的不足。)

5、最後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6、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

7、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四、拓展:文中的哪句話對你有所啓示?談談你的看法。

五、小結:讀書應該有正確的目的。

板書設計

怡情

讀書的 傅彩 (比喻論證)

目 的 長才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剔,迷信書本和只限於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採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句子。

三、學習第三部分:(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1、生齊讀,提問:這段話主要講讀書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2、可分爲幾部分理解?

明確:分兩個小層理解:

①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歸納說理、舉例論證。(正面)

②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明確: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反面)

四、討論明確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多用排比,是說理論證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論證是論證更加形象透徹;語言精闢,句句經典。

五、摘抄名言警句。

六、小結

板書設計

讀書的方法 不同的書用不同的讀法 道理論證

讀書的作用 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舉例論證 類比論證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能理解和背誦關於讀書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會圈點勾畫和做讀書卡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蒐集、處理、運用信息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和品鑑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能力和品鑑能力。

教學難點:對作者富有哲理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談話式爲主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引

二、個性閱讀

1、師生互讀,並稍做點評。

2、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論述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品讀深究:

再次瀏覽課文,要求學生:勾畫你最喜歡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歡的句子,簡述理由。

同時通過談話、質疑,引領學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而定)

四、實力做證

1、給同學寫卡片

2、朗讀:

男生:讀書足以怡情,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傅彩,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長才,我要讀好書。

女生:讀史使人明智,我要好讀書;讀詩使人靈秀,我要好讀書;數學使人周密,我要好讀書。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課文內容分析

《古人談讀書》由三則文言文組成,記錄了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

第一則選自《論語》,是孔子關於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三句話。第一句寫要聰敏勤學,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第二句寫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智慧。第三句是說孔子自己讀書的時候多記多背,學習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則選自朱熹《童蒙須知》(一作《訓學齋規》),告訴我們讀書要心想、眼看、口誦。“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會看得仔細,也會讀得正確並記憶猶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常用義不太一樣,“常”是曾經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緊的意思。

第三則選自《曾國藩家書致諸弟》,告訴我們:讀書首先要立下志向,這樣才能不甘落後;其次要有見識、有見地,知道學海無涯,纔不會容易滿足;最後還要有恆心,只要持之以恆,就沒有完不成的事。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學有所成。“蓋”是用在句首的語氣詞,“斷”在這裏是“一定、絕對”的意思。“河伯觀海”的典故出自《莊子秋水》,說的是河神河伯從自以爲了不得,到認識到自己目光短淺、缺乏見識的故事。這裏用河伯觀海和井蛙窺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課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執竹簡展卷苦讀的插圖,和文章主題相互呼應。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於讀書的好處已經有所體會,能對“讀書明智”達成共識。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得了一些閱讀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藉助工具書、藉助註解、通過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等方法,關注古今異義,來理解文意。此外,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方面,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學習時,應引導學生通過利用關鍵詞的方法,實現對語文要素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恥”、“矣”等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識”,會寫“恥”、“誨”等9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4.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啓發。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2.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啓發。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推薦,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的故事嗎?誰能爲大家簡單講一講?(生講述故事)

2.我們從故事中能夠看到古人的讀書方法和讀書態度。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古人談讀書》,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請大家齊讀課題《古人談讀書》。

二、明示文體,明確學法

1.本課是文言文,由三個部分組成。今天,我們就先去學習前兩部分。

2.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學習。

(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三、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一)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前兩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前兩則,學生之間評價。教師適時引導關注“誨”、“識”、“恥”、“矣”、“豈”的讀音。重點關注多音字“識”,引導學生髮現多音字的讀音要根據字的意思來判斷。

(二)讀通語句

1.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在老師停頓的地方,用“/”作標記。

特別提示: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2.自己練習讀通語句。

四、再讀課文,讀懂讀深

(一)讀懂文意

1.自讀課文,試着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解釋前兩則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標記。

2.小組合作,互促解疑。

3.全班交流,師指導學生讀懂文意。

第一則重點關注: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要點“恥”:以……爲恥。

(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要點“知”:前面幾個“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後一個“知”通“智”,表示智慧。(滲透學法:在理解字意的時候,要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語言環境來判斷。)

(3)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要點“厭”:滿足。(滲透學法:文言文中,要特別注意古今義區別較大的字。)

第二則重點關注:

(1)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要點“漫浪誦讀”:猜一猜,怎樣讀叫做“漫浪誦讀”?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點“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

①想要馬上達到某種目的而激動不安。

②使着急。

③形容發怒、急躁。

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

⑤急迫、緊急。

⑥緊急嚴重的事情。

⑦對大家的事或別人的困難,趕着幫助。

請同學們討論,選擇“急”在本課中的正確意思。(滲透學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現在常用的意識是着急。在學習時,這種古今義差別大的字要特別注意。)

4.讀課文。文意都讀懂了,讀的時候,要讀出語氣。

(二)讀深道理

1.讀完第一則,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來介紹讀書的?

預設:

1.謙虛

2.求實

3.勤奮

板書:(一)謙虛、求實、勤奮

2.讀完第二則,交流“三到”讀書法。爲什麼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談談自己在平時有沒有做到這三點。

預設:做到了。追問:有什麼好處能分享嗎?

預設:沒有做到。追問:今後打算怎麼做?

板書:(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讀課文。道理明白了,再讀課文,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

1.學習了前兩則,你有什麼收穫?

2.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三則,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回顧學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言文的第三則。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步驟是什麼?(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二、學法遷移,自主實踐

(一)同桌互助,讀準讀通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準: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

讀通:與同桌一起讀課文,針對停頓不一樣的地方進行討論。

有問題記錄下來,全班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重點關注:

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知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二)小組探究,讀懂讀深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懂:藉助學習第一、二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讀懂文意。遇到困難,記錄下來,小組內互相解疑。

讀深:小組內用簡要的話說一說曾國藩的讀書要訣,並提煉出關鍵詞。

2.合作探究。

3.小組彙報“讀懂”。

重點關注:

(1)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斷”:猜想“斷”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證。

(2)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河伯觀海》”、“《井蛙窺天》”的故事。

4.小組彙報“讀深”。

(1)曾國藩的讀書要訣是什麼?

總結並板書:有志有識有恆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爲什麼要“有志、有識、有恆”?

預設:有志——不甘爲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恆——恆心,不放棄,能成功。

(3)曾國藩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預設: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麼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

(4)所以作者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這三點很重要。

5.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夯實基礎,認真寫字

1.出示本課9個生字,觀察並提出最需要指導的生字,全班交流書寫要點。

預設:

窺:上半部分“穴”的捺變成點,要寫的扁而寬。左下部分“夫”的捺變成點。右下部分“見”的撇要寫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

缺:右半部分“夬”稍長於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筆要在“缶”字的下面。

2.學生練寫。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鏈接曾國藩的資料。

曾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時入私塾讀書,14歲時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突出。23歲中舉,後考取進士,供職翰林院。曾國藩博學多才,一生著述頗豐,其中以《家書》(即《曾國藩家書》)流傳最廣。《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所設計內容比較廣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2.拓展讀書名言。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

五、再次讀文,讀書明智

同學們,就像我們學到的,讀書能讓我們明智,爲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許多同學都愛讀書,特別好。有的同學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做的還不夠,我們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書籍的魅力。現在就讓我們在古文的誦讀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齊誦《古人談讀書》。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分析

《談讀書》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要與經驗互補,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等相關問題。文章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談讀書的作用。開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語句點題:“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然後從正面加以闡述,要言不繁。接下來話鋒一轉,從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誤區,“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其次,談讀書的方法。他主張對不同的書分別採用選讀、通讀、精讀等不同的方法,而且應當和筆記、作文相結合,學以高產致用,還要根據個人性情和需要分別對待。

最後,作者援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觀點對讀書的益處加以強調和提升使文章立論更爲完整。

其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迭出。例如:“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狡黠者鄙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這些話都充滿了成熟的人生經驗。

培根的隨筆富有詩意,雪萊曾讚歎說:“培根勳爵是一個詩人。”《談讀書》多用簡潔短句,雖然也有句,但每個句子幾乎能獨立,似並排而立。說理上,培根喜歡用對比論證,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來論證一個問題,於是就形成了對仗的平衡句式,其中還靈活穿插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熱愛讀書,你就會熱愛生活;學會了讀書,你也就學會了生活。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品質,陶冶高尚情趣。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張揚學生個性。

3、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體驗語言意韻美和形式美,學會讀書。

教學方式

1、自主、感悟、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讓閱讀的全過程自始自終都伴隨着心與心的對話交流,並呈現出學生成長的軌跡,從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2、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快感。

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較,在合作中質疑。

教學構思

一、談話導入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你讀過哪些書?讀書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那我們看看幾百年前的先哲對讀書是怎樣看待的。

二、作家簡介

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貴族家庭,培根小時候很愛學習,13歲便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藻飾狡黠詰難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

2、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談了讀書哪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作用。

四、品讀課文

文章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智慧,富有哲理。

1、合作編寫《讀書名言精語評》。

2、採用“誦讀式”點評的方式全班交流。

先讀出句子,然後再對句子進行點評,可以從修辭、內容、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進行點評。

例句分析:

(1)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的天性是各種各樣的,這其中有應繼承發揚的,也有努力克服的,好比野生的花草,有繁茂與美麗的一面,也有瘋長破壞美感的地方。要使花草只呈現出美麗的一面,就需要人們對它們修剪、移接,而人要克服自身的弱點,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地讀書和學習,明智明理,並且不斷改進,完善自我,努力趨向人性的'完美。

(2)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

這句話實際上告訴人們讀書要有正確的心態。首先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是爲了成長,所以我們要善於從書本中學到知識,而不要用挑剔的批評的眼光看書,隨時準備和書本辯論;但我們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完全喪失自我,書本中也有不正確或偏頗的地方,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勤于思考,堅持真理,不要輕易盲從。

(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作者這句話論述了六門學科知識對人的幫助。讀書可以武裝一個人的頭腦,也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使你更聰慧、更縝密、更有修養、更……

五、拓展遷移

1、課外你還蒐集到哪些有關讀書的名言?

2、自擬一條讀書名言。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

3.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時間:

1課時

第1課時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要具體、簡要、可行、可測:

1.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

3.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自學指導

明確自學的內容與範圍,明確自學的方法,明確自學的要求,明確自學的時間:

1.學會給加點字注音

2.根據意思填詞語:

3.瞭解作者

4.怡情傅彩

(三)自學自測

學生看書、看例題、做測試題,教師巡視。(教師出示問答題或測試題讓學生檢測自學情況)

測試題:

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談讀書的目的。

1、正面論說讀書足以怡情、傅彩、長才。

2、反面論說讀書的惰、矯、迂。

3、讀書與經驗互補。

第二部分:談讀書的方法。

1、讀書要思考。

2、讀書的不同方法。

3、讀書與討論、作文的關係。

第三部分:談讀書的作用(益處)。

1、正面論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2、反面論說讀書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四)互動展評

小組交流,全班展示,教師點評:(建議教師預設)

1、聽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談讀書的?

2、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真地讀課文,請拿起筆來,把你喜歡的語句勾畫出來,大聲的讀一讀。

(五)歸納總結

引導歸納,回扣目標:

1.根據作者來談讀書,談談學生的讀書方法。

2.本文是隨筆,沒有中心論點。培根圍繞“讀書”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

3.歸納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六)當堂訓練

分必做題、選做題或思考題。必做題完不成的開小竈,巡視學困生,當堂批改學困生作業,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做到“堂堂清”。

必做題:1.1、探究課文運用的論證方法,體味其表達效果。

(1)從“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到“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2)從“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到“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3)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4)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

比喻論證道理論證

選做題:

1、課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

(1)語言精闢,表意透徹、富有智慧,用詞簡明、含義深刻。

(2)行文靈活,筆法生動,大量運用排比

思考題:

1、古往今來,名人學者遨遊書海留下了許多讀書名言以激勵後之學者。你還知道哪些讀書名言?

2、你知道哪些名人讀書的故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佚名

學習並不等於就是摹仿某些東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爾基

板書設計:

目的

談讀書方法對比論證

培根比喻論證

教學反思:

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抓住文本重點,這篇課文很有思想價值,特別是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願意讀書的人不多,能夠讀書的人也基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體會文中有關讀書名言的句子作爲重點之一,讓他們通過這一環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課前補充的一些讀書名言也是爲了突出這一重點。因爲這是一篇議論文,文體知識也應該是一個重點,我側重於論證方法的教學。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簡練、警闢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品析文中簡練、精闢的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導入

同學們是初三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闢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讀課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歡的句子,交流閱讀體會。

點撥示例:

(1)選段:“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評析:這句話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2)選段:“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評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爲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2、總結論證方法。

四、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1、小結《談讀書》一文中的內容和特點。

2、閱讀培根其它隨筆中的名言警句,並選取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六、佈置作業

圍繞課堂上談到的你所感興趣的話題提取觀點,試着給它配上論據,並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寫一篇議論文。

七、板書設計:

15、短文兩篇

談讀書(培根)

1、讀書的目的對比論證

2、讀書的方法比喻論證

3、讀書的作用舉例論證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9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俗話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小到大,我們都……誰能說說你讀過哪些書,又有什麼收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作家培根是怎麼說的。

(教師設問引疑, 以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字詞注音:藻飾 詰難 豁然貫通滯礙 傅彩 味同嚼蠟看意思說詞語:

⑴增添光彩

⑵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⑶狡詐。(狡黠)

(識記、理解生字難詞,爲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二、通讀《談讀書》,感知內容。

1、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課文圍繞“讀書”這一核心話題談了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訓練學生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

3、學生找出課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積累名言警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點出立論

三、比讀《不求甚解》,把握文意。

1、速讀課文

2、邊讀邊思考:

(1)“不求甚解”在課文中是什麼含義?

(2)課文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3)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爲比較學習打基礎)

四、討論比較

1、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點出駁論

3、談收穫

(區別立論和駁論,並歸納個人感悟。使學有所得。)

九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談讀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積累文中簡練、警闢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中簡練、精闢的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是初三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闢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作者簡介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隨筆》共58篇是英國文學中首創。

(三)、掃清生字障礙

生字:

藻()飾狡黠()詰()難滯()礙傅()彩吹毛求疵()多音字:

嚼好

(四)、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五)、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讀書的方法,用自己的話總結並談一談你的看法。

3、再讀課文,選出你喜歡的語句,說明喜歡的理由並進行簡單的賞析。(可以從語言修辭、思想內涵、表達觀點、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賞析)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歸納總結:

1、讀書目的讀書方法讀書作用

2、(1)讀書要仔細推敲

(2)對不同的.書,要不同地讀

(3)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筆記結合起來

3、示例: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評析: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六)、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你能說出幾條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故事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