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夏完淳《別雲間》教案

本文已影響 3.35W人 

 教學目標:

夏完淳《別雲間》教案

1、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誦並背誦這兩首古詩, 2、 過程與方法: 能夠正確賞析古詩,領會文中的內涵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有感情朗誦全文並理解大意。可以通過反覆朗誦和小組討論法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難點:

能夠賞析這兩首詩歌,品味詩歌語言的妙處

 教學方法:

教法:情感體驗法、學生自讀法,點撥法

學法:誦讀法、小組討論法、查閱資料法

 教學過程:

夏完淳,抗清英雄,這首詩是他被捕之後,押解離鄉之前所作。雲間,松江的古稱。

  一、作者介紹

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愛國作家、抗清將領。明代末年,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愛國作家,他們組織了既是文學團體又是政治團體的文社,如“復社”“幾社’等。他們積極參加抗清鬥爭,並寫出了一些內容充實、慷慨激昂,閃爍着強烈民族精神的光輝詩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歲參加抗清活動,隨“幾社”領袖陳子龍在太湖起兵,後事政被俘,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他的詩文充滿了濃烈的戰鬥生活氣息,表現了抗清的決心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風格悲壯激越。其代表作除《別雲間》外,還有哀悼陳子龍的長詩《細林夜哭》和散文《獄中上母書》。

《別雲間》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以表達抗清的鬥志爲主要基調,同時也含有對江山爲外族侵略的悲憤,面對死亡的無懼無悔,對故土的眷戀,人雖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堅定信念。

 二、詩詞簡析

雲間,是作者的家鄉。這首詩就作於他在雲間被捕時。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寫自己參加抗清起義已經整整三年;而今壯志未酬卻身陷敵手的經歷。“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飽含血淚,悲壯淋漓。“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作者已抱定必死的決心,放心不下的只是正在遭受清兵蹂躪的父老鄉親。“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等到魂魄歸來的那一天,詩人要重掌抗清的大旗繼續同敵人戰鬥,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戰鬥精神。

1《別雲間》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爲抗清而死的決心和意志?有“泉路”“毅魄”“靈旗”幾個詞語。其意義都與‘死後”有關,不過沒有絲毫的畏懼,更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抗清事業的悔恨,而是充滿了戰鬥的豪情、英雄的氣概。

2、《別雲間》中哪兩句用奇特的想象抒發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3、《別雲間》一詩的題目有何深刻含義? 從字面上看是別故鄉,而詩人內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條龍,從此將要從雲間消失了。

主題思想《別雲間》是詩人在故鄉被清兵追捕時所作的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全詩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決心,表現了詩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忱。

 三、思路結構

《別雲間》全詩緣事抒情。敘事上,由遠及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首聯:寫自己抗清的經歷和現在的遭遇。頷聯:作者將個人的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表達了對清軍入侵中原的強烈義憤和對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慮。頸聯:表明詩人就義之前的思鄉之情。尾聯: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鬥志和對抗清事業的必勝信念。

 四、本詩通過被捕離鄉時情懷的抒發,表現了作者對即將永別的故鄉的依戀和自己誓死不屈的決心。文章始終圍繞“別”字抒情述懷,是本詩的主要藝術特點。一、二句寫再別。作者過去三年別家鄉是爲作“羈旅客”而別,即爲抗清事業而奔走。而今天是作爲被捕囚犯而別的。三、四句寫別情。因前後“別”時的處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時之別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復。而這次別後則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對破碎河山流不盡自己傷心之淚。五、六句寫死別。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別,和前次別不同。前次離別故鄉,是懷着慷慨的心情參加抗清,別還容易,而此次卻難了,此去必當一死,死後家鄉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戀憂慮。七、八句寫別後。作者別後成了鬼魂,也還關心着故鄉,與還要歸來在空中看後繼者率領部隊起來抗清。作者將別時的感受層層寫來,絲絲入扣,真摯地表現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這一結尾,它感情由悲而壯,格調由低沉而高亢,顯示了詩人的沖天豪氣。“又”字充滿感嘆之情,顯得極爲悲苦。

  五、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能些大義凜然的正氣之詩?自己也試着寫一首看看能寫出什麼韻味來。 例: 大江歌罷掉頭東 ----周總理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