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實錄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實錄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實錄及反思

  一、師生活動

(課間播放優美的詩歌朗誦錄音,使教室裏充滿文學的韻味,營造一種詩意的學習氛圍。)

 二、營造氛圍,從細節做起

師:前面我們學過了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現在有哪些同學能夠充滿感情的爲我們背誦這首詩?

(衆生舉手。指名背誦,兩名至三名。)

師:剛纔欣賞同學們的背誦,最感動我的一句就是“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今天我們要學習戴望舒的一首詩《我用殘損的手掌》,與艾青的《土地》一樣,詩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熱烈。我們來聽一遍課文錄音,注意一些字的讀音和朗讀的節奏。

(示範性的朗讀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也爲學生學習提供最佳指導。)

(生聽讀詩歌,師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聽過一遍之後,同學們體會到這首詩中包含着什麼情感?

生1:詩中包含的是愛國的情感。

  三、整體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礎

師:是總體的把握。是一首愛國詩。具體說呢?

生2:我感到詩人很悲哀。

師:“悲哀”一詞似乎不夠準確啊。

(有生補充:悲憤。教師肯定。)

生3:其中還含有激動、欣喜的感情。

師:看來,詩中不止含有一種情感。怎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詩人抒發的情感呢?我建議大家找到一條詩人抒發感情的線索,順藤摸瓜。

生4: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那就應該順着他摸索的順序去看他抒發了什麼情感。

師:很好。我們就按他說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這首詩朗讀一遍,注意看詩人用他殘損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別在上面寄託了什麼情感。讀完在書上做勾畫批註。

(生朗讀,讀後勾畫批註。)

生5:詩人手掌摸索到的有“這一片湖”“長白山的雪峯”“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因爲這些地方都已經被毀壞,都沾滿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憤的。

師:關鍵詞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準確。請其他同學補充。

生6:還有“遼遠的一角”。可看出詩人這時非常欣喜。因爲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陰暗的,而這裏卻是“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將驅散陰暗,帶來蘇生”,所以他是很高興的。

師:顯然,本詩的情感呈現出一種前後的對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調的,低沉傷痛;後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調的,高昂,憧憬。回顧一下,我們剛纔讀的時候,有沒有讀出這種情感啊?

(生雜說:沒有。有很多人開始小聲試讀。學生自讀。)

師:我來聽聽同學們這時候的朗讀是不是有進步了。請一位同學爲我們表演一下。

(指名讓一個學生讀。)

師:好多了!總的來說把握住了兩種情感,但一些具體的句子處理的還不夠準確。下面同學們就要想想辦法讓自己的朗讀更有情感更有節奏感一些。我建議大家分組來讀。合作學習的時候,同學們要弄清楚詩人藉助那些形象來抒發了什麼情感,在語言上哪些句子讓我們很喜歡。讀一讀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韻味,看看是不是讀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讀,也可以輪流讀,每個人都要讀到。

  四、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由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師在小組間巡迴解疑。)

師:請各小組讀一讀我們最欣賞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生7:(讀“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恆的中國!”)這一節是我們很喜歡的。首先,從感情上來說,它很高昂,能夠給人以鼓舞,讓人讀起來就能感到一種力量。

師:打斷一下,你認爲這種力量是什麼?“遼遠的一角”具體指什麼?

生7:我們查過資料,“遼遠的一角”應指延安。有的資料上說的是解放區。(其他同學紛紛點頭)這種力量就是一種愛國的力量,詩人相信我們國家雖然現在災難深重,但還是有希望的。

師:好!同學們課前查閱資料做的不錯。

(適時肯定學生並進行學法指導,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