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第二冊《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第二冊《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設計

知識目標

1.把握全文,研究探討文章主旨。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抓關鍵詞語來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領會文章主旨的能力。

2.領悟文中闡述的美學觀點,提高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執著地熱愛生活、熱愛美。

●教學重點

1.結合關鍵語句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討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繫。

2.理解關鍵語句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

1.提問法(採用追加問的方法,層層激疑,在師生的問答中,掌握各部分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討論法(給學生留出討論時間,在自由討論中,各抒己見後達成共識,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維納斯塑像”掛圖一張;多媒體投影;課文朗誦帶及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出示“維納斯塑像”掛圖

美,一個古老的話題,它伴隨着人類文明,像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那到底什麼是美呢?怎樣纔算美呢?“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女人,我們說她美;“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女人,我們亦說是一種美;建築史上的奇蹟,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我們說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在人們的眼裏而是一種美的展示,這是爲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在日本當代作家清岡卓行的《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中揭開謎底吧!

二、解題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的女神。相傳是古希臘藝人雕刻的。雕像於1820年發現於希臘米洛斯島,爲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引人注意的是她雙臂的殘缺,雖給世人帶來無限惋惜,但同時又成了歷代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永談不衰的話題。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岡卓行,以其獨到新穎的藝術感受力,從美神肩下本應伸展或彎曲的兩條玉臂的空蕩處放飛想象,揮灑筆墨,縱情謳歌維納斯極至的美麗,謳歌人類精湛的藝術創造力。

三、研習課文,探討文章主旨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

明確:作者的基本觀點是“她爲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2.具體研習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提問: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釋這種感受的?

板書: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本部分的內容。

明確:維納斯雙臂的偶然喪失卻產生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給了人們一種整體美的藝術感受。

3.具體研習第二部分。

(1)教師範讀第二部分

(2)提問:作者對復原維納斯雙臂的方案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明確:作者認爲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對恢復雙臂方案的極端厭惡。

(3)提問:用文中原話談談作者產生如上感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這一方是包孕着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格外迷人,散發着夢幻般的色彩,而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板書:復原雙臂 受到限制 失去“喪失”美感

(4)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本部分內容。

明確:作者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後的維納斯在藝術效果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遠不及“喪失”的美感。

4.具體研習第三部分

(1)學生集體朗讀第三部分。

(2)提問:假如說維納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體的其他部分,那麼她的藝術效果又將會是怎樣的?(用原文回答)

學生思考後,明確:“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3)提問:爲什麼只有失去“雙臂”,纔會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呢?

明確:因爲“雙臂”,確切些說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萬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通俗地講,失去雙手恰好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象出她以各種多樣形式出現的雙手所帶來的魅力。

板書:必失雙臂 生命光彩 纔能有夢幻曲

5.學生討論:文章三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

明確:文章第一部分從正面論述失去雙臂卻能帶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第二部分,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反而不會超越“喪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則用雕塑美學理論來側面探討米洛斯的維納斯必須失去“雙臂”纔可能存在夢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產生此效果,也就是說並不是隨意的缺失都會形成“美”。這樣更增強了作者觀點提出的堅定性。

6.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題

明確:文章通過多方面(正面、反面、側面)的論述闡明瞭“米洛斯的維納斯”“爲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這意在說明雙臂的失去雖然是一種遺憾,但更能給人帶來一種真正的藝術魅力——“缺憾”美或“喪失”美。同時,作者的新穎觀點也觸動開闊了人們對美認識的新視野。

四、結合語境,探討和欣賞文中意義深刻的語句。

學生質疑,教師激疑,師生共同探討下列句子含義。(用多媒體投影句子)

明確:結合下文來看,“美術作品命運”是指觀賞者留下回味餘地和想象空間的藝術表現手法。“某些東西”應指欣賞者對殘臂造型的美麗想象,即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如後文所說的“散發着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孕育着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暗示着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

這句話的含義主要是,由於雙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殘缺造成了神祕的氣氛,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着這尊雕像。這種“喪失”的美感與創作者是毫無關係的。藝術效果決定美術作品命運,維納斯神奇的藝術效果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使她超越時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恆,成爲不朽的傑作。

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爲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這句話。

明確:這是一句哲理性的闡釋,如果手臂完好無損,無論多麼美妙,也只是一種特定的形態,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殘缺,則能喚起人們無窮的想象,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維納斯喪失雙臂,在藝術效果上,是一種質的飛躍。

3.如何理解“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種神祕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話。

明確:這句話的含義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具有“喪失”的美感。迷人的神迷氣氛,如果一旦復原,就沒有這種美感和氣氛了,欣賞價值差遠了。

4.解讀“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

明確:作者認爲,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維納斯,遠沒有雙臂殘缺的維納斯那樣富有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從藝術性上說,應該肯定的應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

5.解讀“而揹負着美術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讚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諷刺。”一句。

明確:從前文看,人們很着重“手”的作用。而維納斯卻是因雙臂的殘缺纔有了非凡的藝術效果。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是對上述觀念的嘲諷。

五、拓展

1.老子認爲“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物之象”“大象無形”。這些哲學性的語言指一個“有”“無”相生的道理。試從本文來說說這個道理。

學生討論後,明確:維納斯雙臂的殘缺可以說是“無”,但“無”又相當於“有”,因爲她“有”無數雙秀美的玉臂。作家清岡卓行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以他獨有的藝術敏感眼光越過藝術的“實有”外在形式,窺見到藝術最深奧的特殊規律;“從虛無中見出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祕和無限的美。”

2.中國的藝術家很早就懂得虛實相生的美學原理,並以此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請同學們想一想,試舉幾例。

明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涉及內容很廣,學生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即可。如畫家在畫“深山藏古寺”時,畫面上不出現古寺而只見和尚擔水沿山道而進的情景;畫家在畫“踏花歸來馬蹄香”時,畫面上不出現一朵花,而只畫馬蹄的周圍跟了許多蜜蜂;齊白石的一幅畫上,畫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隻鳥,別無所有,卻能讓人感到環繞這隻鳥的是一個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羣星相接應的神境。

六、課文總結

清岡卓行以其敏銳的眼光重新審視了歷來爲人稱頌但又難以從正面述盡其美的維納斯,闡述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可以說這篇文章真正從藝術的角度詮釋了米洛斯的維納斯何以有“斷臂美神”“美的缺憾”“殘缺美”等神祕的雅稱。同時,文章也啓發和激勵我們對藝術的熱愛,不斷提高我們的審美素養。

七、佈置作業

假如你去買維納斯石膏像,商店有兩種:一種是雙臂殘缺的,一種是雙臂完好的。你準備買哪一種,爲什麼?試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殘缺”與“完美”的認識。

板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