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一、判斷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是”(或“非”)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

句中“是”“非”,和現代漢語判斷詞“是”“非”同義。但是,這種用法不大常見。文言文往往用別的詞或結構方式來表示判斷。

(一)用其他判斷詞表示判斷

例如:

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滅吳》)

翻譯:這是我的罪過啊。

句中“則”譯爲“是”,即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

此外還有:“即”“乃”“皆”“本”“誠”“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樑將即楚將項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賤人。

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採用“……者,……也”的方式構造判斷句

例如: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爲:廉頗,是趙國的優秀的將領。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譯爲:妻子認爲我美的原因,是私愛我。

句中判斷詞“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結構表示出來的。當然,這個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言語中,其結構變化十分靈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斷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2.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

3.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譯爲: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結構助詞。)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

4.用“……,……”表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爲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這樣的句子,稱爲被動句。

現代漢語中常用“被”表示被動關係,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譯爲: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在文言文中,被動句往往用“……爲……所”和“……見……於”及其相應的變式結構來表示。例如:

(一)“……爲……所”

1.“……爲……所”

(巨)偏在遠郡,行將爲人所並。(《赤壁之戰》)

2.“……爲……”

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過秦論》)

3.“……爲所……”

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鴻門宴》)

(二)“……見……於”

1.“……見……於”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2.“……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於……”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三)省略被動標誌的被動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爲:大王您被矇蔽,很嚴重啊。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

譯爲:荊州的百姓歸附於曹操,是被兵勢所逼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