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導學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導學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瞭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願望及願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用典的特色

  教學設想:

1.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範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鬱的豪放詞風。

2.注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坡詞豪放,有鐵板銅琶之稱,看下面對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 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隨鴻雁南飛

問:該對聯寫的是誰?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辛詩的豪放風格,與東坡齊名;

對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誠;

繼承蘇武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爲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於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於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導入二:同學們是否都看過《射鵰英雄傳》?其中有兩位男主人公——郭靖、楊康。他們的名字由何而來呢?是爲了牢記北宋的“靖康之變”,記住力抗金兵。而到了南宋呢,金的侵略更是肆無忌憚,而統治者卻採取了躲避苟安的態度,導致南宋偏安一隅的狀態,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就這樣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就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懷古傷今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解作者及背景

 三.朗讀、疏通字詞,明確韻腳:

1.風流:

這裏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餘韻。在古詩文大抵是如此意思,

變通:“數風流人物”“千古風流人物”……

2.“英雄難覓孫仲謀處”是倒裝; “烽火揚州路”是倒裝句。

變通:多情應笑我 獨立寒秋……

3.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4.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裏引申作草率馬虎。

5.北顧:回頭向北望。

6.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找出韻腳,並在朗讀中體會。 --------左、住、虎、顧、路、鼓、否。

 四.賞讀 上闋:

1.上闋寫了哪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是能夠建立功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託了什麼情懷?

(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爲什麼?

(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更表現了“事在人爲”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於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嚮往他的英雄業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採用”的意思。)

4.小結:

上闋:歌頌追慕英雄及其功勳業績,感嘆“時無英雄”。 這一段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蹟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下闋: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塗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麼?

(借鑑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贏得”能否用“落得”來代替?

明確:比較體會強烈的諷刺意味;“倉皇北顧”(想象這一場景),匆忙而慌張,回頭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並諷刺其可悲的結局。

4.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

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瀰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後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5.作者寫佛狸祠一幕景象,表達什麼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於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6.最後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麼?

(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7.小結: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願望和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五.歸納全詩: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績的嚮往,有着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六.品味鑑賞: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並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對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爲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並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 ------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

------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

------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2、找出詞中涉及的人物及作者的用意。

--孫權:“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們綿綿不斷的今古興亡之思: 物換星移,滄桑屢變,神州大地上幾番分合,幾番易主。在這幅歷史畫軸面前不禁從江山聯想到人事,於是引出與京口有關的第一個典故: 孫權。他曾多次於此拒強敵於江北,但這樣的英雄現在卻不復存在了,就是連昔日的繁華與功業也都被歲月的風雨消磨殆盡。這決不僅是對孫權一個人的評價問題,它已成爲抗戰派與投降派鬥爭的焦點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孫權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對南宋政權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極大不滿,是對長期以來投降主和派的強烈譴責。

--劉裕:繁華已逝,蕭條滿目,於是引出了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典故: 劉裕。人們傳頌着那斜陽照射的草樹之間,那平常的巷陌之內,就是劉裕當年生活過的地方。雖然荒涼,但它畢竟孕育過這樣的英雄,這是對英雄的嚮往,這是民族的驕傲;劉裕雖然偉大,他生活戰鬥過的地方而今變得如此荒涼,這又是對英雄的哀嘆,對不肖子孫的譴責。“萬里”指被敵人佔據的中原地區。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劉裕曾在京口住過,兩次從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業。作者登臨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們,借古諷今。作者借讚揚孫權、劉裕,諷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劉義隆:這裏引用第三個典故: 劉義隆。劉義隆是劉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險北伐,結果大敗,北魏軍一直追到長江邊,幾乎遭到覆滅的危險。劉義隆只落得倉皇北顧,“北顧涕交流”。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啊! “贏得”二字沉痛萬分,悲憤之至。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張浚北伐,在符離集遭到大敗。作者希望當局接受歷史教訓,不要輕舉妄動。引用這一典故有力地證明了辛棄疾在北伐中有正確的戰略思想及講求實際,他力主用兵又決不苟同韓奼胄之冒進。

--拓拔燾:從拓拔燾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詞從懷古轉到傷今。這一句指自己南歸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過去了,當時的慘象記憶猶新( 指1162年金兵對南宋發動進攻,佔領了揚州一帶地區,“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這種辛酸的場面時刻縈繞在作者心頭。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對揚州路,想起劉義隆的歷史教訓,自然又涌上心頭,作者將它寫出來也是爲了警告統治者切莫重蹈覆轍。這裏使用第四個典故:拓拔燾。作者寫下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徵,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卻早已忘掉這一點,在那裏歡天喜地地祭社。這是多麼令人怵目驚心的不協調,在這“喜慶”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與恥辱。作者寫此情景在於從反面激勵人們只有收復失地,光復祖廟,才能使同胞免除災難,同時也是指責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復失地。

--廉頗:這裏使用第五個典故: 廉頗。但作者一片復國的熱情誰能理解呢! 他雖身居抗戰前線卻並未受到重用,政敵在時刻窺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機會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頗。辛棄疾雄心一似廉頗,但在更爲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在更爲腐敗的政局中比廉頗還不得意,竟連人過問都沒有。“憑誰問”三字包含着屈原式的“荃不察餘之中情”的悲憤與感慨。懷念廉頗,正說明壯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麼辦法呢?

 七.比較閱讀: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

結構上均爲“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爲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爲把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傑”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爲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八.課外延伸:

1.“春女思,秋士悲。”是古代文學的一大主題。

“秋士悲”的類型有:懷才不遇、老大無成、小人排擠、不受重用、人老珠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2.《聲聲慢》《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進一步認識婉約派和豪放派區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