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北師大《蜘蛛》教案

本文已影響 2.3W人 
北師大《蜘蛛》教案
《蜘蛛》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螫刺shì 甲冑zhòu 繃緊bēnɡ 鉗子qián 積蓄xù
詫異chà 擒住qín 詛咒zǔ zhòu 束縛fù 毅然yì
厭倦juàn 臃腫yōnɡ 顢頇mān hān 膩煩nì 作嘔ǒu

2. 形似字

3. 需掌握的多音多義字

4. 詞語
昆蟲:節肢動物的一類,身體有頭、腳、腹部組成,頭部有口器、觸角等,胸部有三對足,有氣管呼吸。發育大多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階段。如蜻蜓、蜜蜂、蚊子、蒼蠅等。
遭遇戰:敵對雙方在行進中相遇而發生的戰鬥。
計窮智竭:計謀和智慧用完了,沒有法子可想了。這裏的窮和竭都是盡、完了的意思。
詫異:驚訝奇怪。
量力:估計自己力量或能力的大小而行事。
領地:這裏指動物爲自己圈定的活動場所。
陷阱:鋪着野獸的深坑或害人的圈套
驚懼:吃驚而懼怕。
精疲力竭:用盡了全部精力。
死於非命:遇到意外的災禍而死亡。
逃遁:逃走。
臃腫:這裏指身體肥胖,行動不靈便。
顢頇:糊塗而馬虎。
自負:自以爲了不起。
膩煩:厭煩、討厭。
信仰:對某種宗教或主義等尊敬、信服而奉爲言行的準則。
賭咒:發誓。
訕笑:譏笑。
溫存:殷勤地撫慰、體貼。
癡胖:又呆笨,又肥胖。
暢心快意:心情舒暢而快樂。
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害於所恨的人。現指咒罵。

5. 作者
左拉(1840~1902),法國作家。生於工程師家庭,7歲喪父,生活困頓。1857年和母親隨外祖父遷居巴黎,讀完中學便當碼頭工人。這期間發表中短篇小說集《給妮儂的故事》(1864)和長篇小說《克洛德的懺悔》(1865)、《馬賽的祕密》(1867)。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從而成爲“人和人的情慾的審問官”。這期間左拉寫了中篇小說《黛萊絲?拉甘》(1867)和《瑪德萊納?菲拉》(1868),均受到社會的冷遇。1868年開始,他模仿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醞釀創作連續性大型作品《魯貢——瑪卡爾家族》的宏偉計劃。經過25年勤奮寫作,終於完成了這部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鉅著。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主義理論的影響。左拉繼而又寫了長篇小說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虛妄,闡發通過科學改良社會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爲受冤屈的猶太血統軍官德雷福斯伸張正義的鬥爭,招致反動當局的迫害。流亡美國時開始寫作的《四福音書》只完成三部。左拉的小說創作和自然主義理論深深影響了19世紀後數十年的法國文學。
哥爾斯密(1730—1774),又譯哥爾德斯密斯,英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曾就學於都柏林大學和愛丁堡大學。1759年給一家小刊物《蜜蜂》撰稿時,才作爲文學批評家和散文家初露鋒芒。哥爾斯密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說《威克菲爾德的牧師》、詩歌《荒村》和喜劇《委曲求全》。作爲英國優秀的散文家,哥爾斯密寫了大量散文小品。如《世界公民》有意識地模仿法國啓蒙作家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假託一個旅居英國的中國人的通信,諷刺英國社會的虛僞和矯揉造作。它的文體接近口語,流暢自然,充滿了幽默和智慧,是英國散文的傑作之一。

(二)學習目標
《蜘蛛》
1. 知識與能力:①積累詞語,並學會運用。
②朗讀文章,感知內容。

2. 過程與方法:
①學習本文說明性文字與敘述描寫文字各佔一半,文風清晰生動的特點。
②品味科學小品的特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運用誇張描寫的筆調體現生命的頑強。

《貓的天堂》
1. 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本課中的生字詞。 ②能複述故事。

2. 過程與方法:
①體會兩隻貓的形象意義,把握文章主題。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家習作風格。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害怕艱辛,貪圖安逸,乞討施捨,必喪失自由、尊嚴和人格,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

三. 教師建議
《蜘蛛》
這一篇也是寫小動物的,學習時要注意文體的特點,它顯然和前面幾篇有根本的不同。前幾篇都是文學性的散文,作者獨特的情感同化了對象,用人的心理來代替蟲子。這當然是不科學的,但卻是很藝術、很動人的。而這一篇則不同,是比較客觀地寫蜘蛛的,而不是借之來寫人的。雖然有些感性,用了許多情感性的話語,但對於蜘蛛的描述,卻是客觀的、科學的,至少沒有爲了審美情感犧牲太多的客觀性。

《貓的天堂》
在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習過一系列寫動物的文章,每篇文章在觀念上、寫法上都不太一樣,可以說風貌各異,但有一點可以說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以寫實的筆法寫動物。而這一篇卻不同,一開頭的題目就是:貓的天堂。這顯然是虛擬。天堂是人的觀念,貓是不存在天堂的問題的。全文以貓的第一人稱自述,就更是虛擬了。最後的結尾又來了一句,單獨成一段:“我說的是貓的事。”這不是廢話嗎?顯然不是,因爲文章寫的是貓,但實質並不是貓。與其說是一篇寫實性質的小說,不如說是一篇寓言,或者寓言性的小說,小說性的寓言。

四. 課文講解
《蜘蛛》
(一)課文主旨。
作者通過長期觀察,詳細記述了蜘蛛捕食、結網、產卵、爭鬥等一系列活動。說明蜘蛛是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具有頑強的生存能力,有許多值得研究探討的方面。

(二)文章思路。
文章開頭的五個自然段,就和文學性散文的寫法不同,不是抒情和描寫,而是說明其軀 體的特點,其身體就是爲了戰鬥,不是爲了和異類,而是和它自己的同類。文章相當系統 地說明,它的頭覆蓋着堅硬的甲冑,軀體裹着柔韌的皮殼,腿末的強壯可與龍爪相比,腳爪 之長如同長矛,它的眼睛、嘴巴都帶有武器的特點。接下去作家就以記敘爲主了。他看到蜘蛛織一張網要花三天工夫,這是很科學的。又發現另一隻沒有自己的網的大蜘蛛前來霸佔,兩隻蜘蛛之間發生了搏鬥,這也爲讀者提供了知識:並不是每一隻蜘蛛都是自己織網的。

(三)寫作特點。
文章用感性的乃至略帶誇張的語言,表現蜘蛛之間的殘忍爭鬥,但是觀察到蜘蛛網到黃蜂,卻沒有當作美餐,作者的洞察是蜘蛛的“量力的原則”,對於不能制服的對手,就乾脆釋放,而且把破損了的網放棄。所有形象的、略帶誇張的描寫,都是爲了這一點相當客觀的發現服務。吸引讀者的主要不是作者的情感,而是作者對蜘蛛生存策略的發現。每一發現,都是一種智力的勝利。讀者在這樣的文章裏所享受的,不同於文學性文體的情感的審美,而是心智的聰慧。
作者的行文,帶領着讀者,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現。蜘蛛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做網,其體內的資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到一定的時候就枯竭了,它的生存就不再依靠網,而是依靠隱藏和突然襲擊,有時則是依靠霸佔其他蜘蛛的網。霸佔和反霸佔的鬥爭有時長達三天之久,有相當形象的描寫,但這種描寫,是服從於說明耗盡體內儲存的蜘蛛的生存策略。在文學與非文學的交織中,讀者興味被調動起來,繼續獲得動物科學知識:蜘蛛善於保存體能,當蒼蠅落入羅網時,它並不急於吞食,而等待蒼蠅掙扎到精疲力竭之時,纔去捕獲。這其間所用的詞語,諸如(避免引起)“蒼蠅更大的驚懼”、“俘虜奮力逃走”、“耐心等待”、“俘虜的無效掙扎”、“精疲力竭”、“玩弄於股掌”、“勝利品”等,其功能,都不過使過程更爲有趣。用類似的手段,作者又讓讀者逐漸得知:雌蜘蛛比雄蜘蛛體大,蜘蛛如何用網將卵包起,偶遇外侵,爲了保護後代,不惜犧牲生命;小蜘蛛在長大以後,自己織網,能夠在三四天不得食物之時還能繼續長大,但是在老了以後,失去捕食能力,往往就死於飢餓。所有這些知識,之所以有趣,就是因爲它與人類的經驗相異,對於習慣於以自己的經驗來想象生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知識、想象和智慧的開拓。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凡是與人類相異者均津津樂道,而不是像文學性散文那樣把人類的感情賦予動物。作者的行文原則是,凡與人類相類者大抵省略了。讀文章,不但要注意其重點表述的地方,而且要想象出作者省略了的地方。這樣才能化被動爲主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