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子部儒家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八 雜類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禹入聖域而不優",優,裕也。言入聖域恰好,更不優裕。優裕,謂有餘剩。漢儒見得此意思好。〔賀孫〕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八 雜類

爾雅是取傳注以作,後人卻以爾雅證傳注。〔文蔚〕

爾雅非是,只是據諸處訓釋所作。趙岐說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在漢書亦無可考。〔泳〕

陳仲亨問:"周書雲:'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今周書何緣無之?"曰:"此便是那老子裏教句。是周時有這般書,老子爲柱下史,故多見之。孔子所以適周問禮之屬,也緣是他知得。古人以竹簡寫書,民間不能盡有,惟官司有之。如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到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義剛〕

汲冢古書,堯憂囚,舜野死,尹篡太甲,太甲殺尹之類,皆其所出。

誠之常袖呂不韋春秋,雲其中甚有好處。及舉起,皆小小術數耳!〔璘〕

書坊印得六經,前面纂圖子,也略可觀。如車圖雖不甚詳,然大概也是。〔義剛〕

七書所載唐太宗李衛公問答,乃阮逸僞書。逸,建陽人。文中子玄經,關子明易,皆逸所作。〔揚〕

問山海經。曰:"一卷說山川者好。如說禽獸之形,往往是記錄漢家宮室中所畫者,說南向北向,可知其爲畫本也。"〔方子〕

素問語言深,靈樞淺,較易。〔振〕

柳文後龍城雜記,王銍性之所爲也。子厚敘事文字,多少筆力!此記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詩文中不可曉知底於其中,似暗影出。僞書皆然。

杜牧之燕將錄,文甚雄壯。

省心錄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

程泰之演繁露,其零碎小小議論,亦多可取,如辨"罘罳"之類是也。某頃因看筆談中辨某人誤以屏爲反坫。後看說文"坫"字下,乃注云"屏也",因疑存中所辨未審。後舉以問泰之,泰之曰:"存中辨是。然不是某人誤,乃說文誤耳。"洪景盧隨筆中辨得數種僞書皆是,但首卷載歐帖事,卻恐非實。世間僞書如西京雜記,顏師古已辨之矣。柳子厚龍城錄乃王性之輩所作。〔必大〕

金人亡遼錄、女真請盟背盟錄,汪端明撰。〔僩〕

洛陽志說道最好,文字最簡嚴,惜乎不曾見!〔義剛〕

指掌圖非東坡所爲。

砥柱銘上說禹"掛冠莫顧,過門不入"。掛冠,是有個文字上說禹治水時冠掛著樹,急於治水,今記不得是甚文字。世間文字甚多,只後漢書注內有無限事。

警世競辰二圖僞。〔道夫〕

邵公濟墓誌好。〔方子〕

吳才老協韻一部,每字下注某處使作某音,亦只載得有證據底,只是一例子。泉州有板本。〔淳〕

近世考訂訓釋之學,唯吳才老洪慶善爲善。〔僩〕

稱平。者,自他人稱平。之;稱去。者,人之本號。〔道夫〕

周貴卿問"折衷"之義。曰:"衷,只是中。左傳說'始、中、終',亦用此'衷'字。衷是三摺而處其中者。"〔義剛〕

問"折衷"之"衷"。曰:"是無過些子,無不及些子,正中間。"又曰:"是恰好底。"〔節〕

"折衷"者,折轉來取中。衷,只是箇中。〔節〕

中,如字,即其中也。中,音衆,則是當之義,謂適當其中也。如"六藝折衷音衆。於夫子",亦謂折當使歸於中之義。中與所以謂之中,音衆。以適當其中如字。而異也。〔振〕

"淳、醇"皆訓厚。"純"是不雜。

先生曰:"期,極也。古人用期字,多作極字。周昌雲:'心期期知其不可。'言極知其不可。口吃,故重一字也。"〔銖〕

謂之,名之也;之謂,直爲也。〔方子〕

複復,指其上"復"字,扶又反,再復也。〔方子〕

尚衣、尚書、尚食,乃主守之意。秦語作平音。〔淳〕

"魏,大名也。""魏、巍"字通。"魏"字,篆文亦有山字在其中,是有大義。因是名爲"大名府"。〔揚〕

舅子謂之內兄弟,姑子謂之外兄弟。〔揚〕

因說:"外甥似舅,以其似母故也。"致道問:"形似母,情性須別。"曰:"情性也似。大抵形是個重濁底,佔得地步較闊;情性是個輕清底,易得走作。"〔賜〕

古者姓、氏,大概姓只是女子之別,故字從"女"。男則從氏,如"季孫氏"之類,春秋可見。後世賜姓,殊無義理。〔端蒙〕

氏,如孟孫叔孫季孫是也。姓則同姓,後世子孫或以氏爲姓。今人皆稱張氏李氏,謂從上下來,只是氏了。只有三代而上經賜姓者爲姓,如姚如姒如姬之類,是正姓。唐時尚有氏不同而同出者,不得爲婚姻。〔揚〕

沈莊仲問:"姓、氏如何分別?"曰:"姓是大總腦處,氏是後來次第分別處。如魯本姬姓,其後有孟氏季氏,同爲姬姓,而氏有不同。某嘗言:'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竊恐'諡'本'氏'字,先儒隨他錯處解將去,義理不通。且如舜生於嬀汭,武王遂賜陳胡公滿爲嬀姓,即因生賜姓。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後,駟氏本子駟之後。如此之類,所謂'以字爲氏,因以爲族'。"〔文蔚〕

姓與氏之分:姓是本原所生,氏是子孫下各分。如商姓子,其後有宋,宋又有華氏魚氏孔氏之類。周自黃帝以來姓姬,其後魯衛毛聃晉鄭之屬,各自以國爲氏,而其國之子孫又皆以字爲氏。如魯國子展之後爲展氏,展禽喜是也。如三家孟仲季爲氏,或因所居爲氏,如東門氏之類。左氏曰:"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天子自因生以賜姓,爲推其所自出而賜之姓。如舜居嬀汭,及武王即位,封舜之後於陳,因賜姓爲嬀,此所謂"因地以賜姓"也。"諸侯以字爲諡",只是"氏"字傳寫之訛,遂以"氏"字爲"諡",無義理;只是"以字爲氏",如上文展氏孟氏之類也。杜預點"諸侯以字"四字爲句斷,而"爲諡因以爲族"爲一句,此亦是強解。看來只是錯了"諡"字。至孫,方以王父之字爲氏,上兩世爲承公之姓也。〔卓〕

自秦漢以來,奴僕主姓。今有一大姓所在,四邊有人同姓,不知所來者皆是奴僕之類。〔揚〕

同異之理,如同姓本親,以下去漸疏;異姓本疏,他日婚姻卻又親。○陰陽,相涵之理也。○萬物,聚散之理也。〔方〕

適母與所生封贈恩例一同,不便。看來嫡、庶之別,須略有等降,乃爲合理。〔砥〕

因說諱字,曰:"漢宣帝舊名,何曾諱'病己'?平帝舊名亦不諱。虜中法,偏旁字皆諱。如'敬'字和'儆'字皆諱。"〔淳〕

"見人名諱同,不可遽改,只半真半草寫之。"揚曰:"只是寫時莫與太真,說時莫太分明。"〔揚〕

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揚〕

先生因說詩中關洛風土習俗不同,曰:"某觀諸處習俗不同,見得山川之氣甚牢。且如建州七縣,縣縣人物各自是一般,一州又是一般。生得長短大小清濁皆不同,都改變不得,豈不是山川之氣甚牢?"〔燾〕

因論南方人易得病,曰:"北方地氣厚,人皆不病。叔祖奉使在北方十五年已上,生冷無所不食,全不害。歸來才半年,一切發來,遂死。更有一武臣,代州人,嘗至五臺山,有一佛殿上皆青石,暑月每於石上徹日睡,全無病。如來南方睡,如何了得!"〔揚〕

諸生入問候,先生曰:"寒後卻剗地氣痞。西川人怕寒。嘗有人入裏面作守,召客後,令人打扇。坐客皆起白雲,若使人打扇,少間有某疾。生冷果子亦不可吃,才吃便有某疾,便是西川之人大故怕寒。如那有雪處,直是四五月後雪不融,這便是所謂'景朝多風'處。便是日到那裏時,過午時陽氣不甚厚,所以如此。所謂'漏天'處,皆在那裏。恁地便是天也不甚闊,只那裏已如此了,這是西南尚如此。若西北,想是寒。過那秦鳳之間,想見寒。如峨眉山,趙子直嘗登上面,煮粥更不熟,有個核子。時有李某者,凍得悶絕了。"莊仲雲:"不知佛國如何?"曰:"佛國卻暖。他靠得崑崙山後,那裏卻暖,便是那些子也差異。四方蠻夷都不曉人事,那裏人卻理會得般道理恁地!便是那裏人也大故嶢崎,不知是怎生後恁地!"〔義剛〕

搉場中有文字賣,說中原所在山川地理州縣邸店甚詳,中亦雜以虜人官制。某以爲是中原有忠義之人做出來,欲朝廷知其要害處也。

關中,秦時在渭水之北居,但作離宮之類於渭南。漢時宮闕在渭水之南,終南之北,背渭面終南。隋時此處水皆鹹,文帝遂移居西北,稍遠漢之都。唐都在隋一偏,西北角。唐宮殿制度正當甚好。官街皆用牆,居民在牆內,民出入處皆有坊門,坊中甚窄。故武元衡出坊門了,始遇害。本朝宮殿街巷,京城制度,皆仍五代,因陋就簡,所以不佳。唐田兵官制,承宇文周有些制度,故較好。舊東京關中漢唐宮闕街巷之類圖,今衢州有碑本。〔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