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端午”本叫“端五” 爲避唐玄宗諱而改名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端午佳節即將到來,今天再說幾個與端午節有關的話題吧。

“端午”本叫“端五” 爲避唐玄宗諱而改名

首先,剛從“端午節”的百科詞典裏看到,說是“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也就是端五。雖然從史籍上說,“端午”二字最早已見於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卻是直到唐代,因唐玄宗生日在八月五日,一代名臣、宰相宋憬爲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纔將“端五”正式改爲“端午”的。

於是,從唐玄宗開始已有不少詩文提到“端午”。他在《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了皇宮端午日的`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在《端午三殿宴羣臣》詩中寫道:“穴枕通靈氣,長絲繽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

還有就是關於端午節吃糉子的事情。過去小時候在湖南老家吃的都是三角涼糉,三角形狀(也是其一直的原始形狀),用翠綠的糉葉層層包裹,不放各種肉類、糖果等餡料,保持原汁原味,清新鮮嫩,柔和細滑,涼爽可口,別有一番感覺,多少年後回憶起來仍很美好。可如今的糉子,各種形狀、大小,各種餡料、色彩,雖然是種類和內容豐富多了,卻覺得太濃太膩,還不如原汁原味。再說是紀念端午節,祭祖憑弔的日子,你過於饕餮葷腥,那也有些不夠應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