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小滿節氣的特點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此時,農事活動的重點是防治蟲害、預防暴雨。此時民間也有不少應時習俗。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滿節氣的風俗特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滿節氣的特點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爲小滿。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大多可以直接顧名思義,唯獨“小滿”聽起來有些令人費解。古人的解釋是:“鬥指甲爲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這是說大麥、冬小麥等籽粒漸漸長大,但尚未飽滿,所以叫小滿。

後來,中國南方地區的一些農諺有不同說法,賦予了小滿新的寓意:

”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裏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爲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一說小暑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

苦菜秀:

《埠雅》以茶爲苦菜。《毛詩》日:“誰謂茶苦?”是也。鮑氏日:“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日:“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此苦萊宜言英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謂苦蕒菜。

靡草死:

鄭康成、鮑景翔皆雲:靡草,萃茵之屬。《禮記》注曰: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草之枝葉而靡則柔而靡。”謂原爲小暑至,後《金史志》改麥秋至。

《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爲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華南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華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幹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六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七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華南中部夏旱更爲嚴重。

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澆好“麥黃水”,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以增強麥子的長勢,同時還應採取一些有效的防風措施預防乾熱風和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的襲擊。南方宜抓緊水稻的追肥、耘禾,促進分粟,抓緊晴天進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曬。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女個節氣,從氣候特徵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容易有暴雨、雷雨大風、冰雹等激烈天氣出現。

小滿以後,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注意防暑工作。

小滿節氣之後更是疾病容易出現的時候。要有“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比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開秧門是水稻生產的重要民俗活動。按照舊俗,到小滿開秧門這一天,浮樑很多農戶的主人往往在凌晨到了田頭,拿着紙和香在田滕上繞一週,然後在四角上燒紙裝香禮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些地方開秧門,農家如同辦喜事一樣,買魚稱肉做豆腐,以豐盛的飯菜招待來幫助插秧的人。開秧門,象徵着一年農事的正式開始,所以禁忌也就特別多。例如,插第一行秧時忌開口,認爲開了口以後要傷筋;講究拔秧扎秧把時,合攏處要留缺口,也就是留秧門,反之則不吉利;有的地方在下田拔秧時,作興左腳先下,先拔兩三根秧苗,用其根鬚擦手指,否則會發“秧風”,或手指屈伸不靈,或要發癢。

關秧門一般在夏至左右。關秧門要求進行得順利,一定要下午未時末結束。

關秧門這天晚上,一般農戶都要加餐打牙祭,置酒慶賀。緊張勞動了很長一段時日,關秧門後一般都要安排歇息一兩天,放鬆一下後,再投人田間管理。

在插秧中也有許多俗規。有些地方插秧時,人與人之間禁忌隨便傳遞秧把,俗稱這樣做會使兩人之間產生矛盾,必須把秧丟在水田中再揀起。有的地方禁忌拋秧時,把秧拋在別人身上,若被甩中,俗稱“中秧”,即爲遭殃。解忌的方式是:“中秧”者不開口,打秧者高喊討彩話,同田幹活的人也幫襯說說吉利話。在插秧人的排列順序上,下田栽第一排禾時位置在那裏,那麼在同一阪田裏的位置都不能改變,如果隨意變動就會腰痛。這個規矩不僅在插秧時用到,在耘田、挖地、捍草時也同樣適用。其用意主要是防止個別撿便宜活幹的人投機取巧行爲的發生。

水稻生長期長,期間最忌稗草、霸根草和夜含滕草叢生,這些草水旱不怕,繁殖很快,它們會吸收大量肥料,長勢迅猛,往往危害水稻的生長。傳說這三種草原是三個幹盡壞事的惡人,玉帝罰他們變作三棵草,希望他們改過後再投胎做人。可是他們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報復農民,於是成了農民斬草除根的對象。於是民間流傳下來“罵三草”的風俗,即在下田耘禾時罵道:“三草精,害世人,斬你頭,除你根,父不了,有兒孫。噓!噓!噓!”據說,罵三草後,耘田時便能除盡雜草。

在浮樑,殘害農作物的野獸常爲野豬、豪豬。舊時,爲了保護水稻雜糧不受侵害,有些農民便組織狩獵隊除害。過去組織狩獵,有一祭二擇三鼓四忌的風俗。一祭是打獵前先立祖師壇,祭祀祖師爺祈求保佑狩獵平安、爲民除害成功。二擇即選擇紅沙或大破日,選擇雪天或晴天。三鼓即捉住或獵殺的獵物,四腳尚未捆好時,見者人皆分得一份,第一槍打中獵物的人分雙股,獵犬同人一樣分一股。四忌即一忌出門打獵碰見婦女,二忌婦女摸獸頭,三忌說笑話,四忌放空槍。傳說狩獵祖師是鶴五大人,他在打獵時褲子曾被荊棘撕破,赤身露體羞見婦女和亂說亂笑,所以在狩獵時,要注意四忌。另外,驅趕野獸、麻雀時,農人利用水力在田傍口或流水坑中安裝竹梆,日夜不停地敲擊發聲,使野獸麻雀受驚逃走。也有很多農家在田頭地角搭棚,夜晚守在棚中敲梆、燃放鞭炮,一驚野獸,二嚇鬼神,守護莊稼。

也有一些地方割禾時忌婦女坐在禾斛上休息,說是裹讀五穀神,來年要歉收。忌用鐮刀敲禾解,說是驚動五穀神,罰你割禾時割破手指。去山裏勞動忌吹口哨,忌呼同伴姓名,說是被鬼聽到會有禍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