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一年級作文

語文作文教學應從一年級說話起步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作文教學應從一年級說話起步,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作文教學應從一年級說話起步

筆者認爲,低年級說話訓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來高年級作文水平的高低,甚至影響人的一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可按“練句、連句”的程序進行,即一年級主要以會說一句話,說好一句話,寫通一句話,表達一種意思爲主;二年級進行“連句成段”的句羣訓練。一年級“練句”,從能寫一句話到寫好一句話。小學生作文訓練起始於一年級“口頭作文”,即說話訓練,而最根本的還是以寫話爲目的的“聽說一句話”訓練。如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結束後,在原來大量的“聽說一句話”訓練的基礎上,我們提倡學生用漢語拼音寫話。教師重在鼓勵學生動筆,一方面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寫完整通順的'句子,一方面以豐富多彩的生活爲內容進行一日一句的寫話訓練。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動筆寫即可,遵循“起點低、坡度小、寫生活”的原則,重表揚,不批評。等到學生能寫一句完整的話後,進而提出適當的要求。

到一年級下學期則分階段進行“寫好一句話”的訓練。

1.練寫“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個記敘文的要素的句子(見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練寫之初,可用課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學生認識“四素”句。如:“一個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邊放牛。”(《王冕學畫》)教師將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地方?做什麼?

夏天的傍晚王冕湖邊放牛

(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這樣,學生一般就能理解什麼是“四素”句。老師即可引導他們按照這樣的形式寫句子。學生會寫後,又可進一步引導他們認識諸如“爸爸吃過午飯後立即趕到醫院值班”(人、時、地、事)、“星期天,公園裏有許多老人在下棋”(時、地、人、事)的句式,並且讓他們練寫。練寫“四素”句,其內容依然是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四素”句要素齊全,意思完整,內容比較具體,反覆練習,可爲以後的作文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2.練說、練寫“10句”。

即“看”“聽”“說”“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我看見一隻小鳥落在草坪上。(“看”句)

奶奶聽到一陣敲門聲。(“聽”句)

李奶奶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說”句)

他想:我的筆哪兒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興。(“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在”句)

他是我的好朋友。(“是”句)

雨傘被哥哥拿走了。(“被”句)

媽媽把我的書包補好了。(“把”句)

我家門前有一棵大樹。(“有”句)

以上10句的練說、練寫,指導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練習:先練說,後仿寫,再以生活爲內容創寫新句。訓練時務必從簡單到複雜,一句一句地練習到位。通過一段時間練寫“10句”,優等生便可以逐步進行“連句”訓練。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可繼續強化練句,到二年級可進入“連句”的訓練。

二年級“連句”,從寫好一句話到寫好一個句羣。“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這是大綱對二年級作文的主要要求。毫無疑問,一年級的“練句”爲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礎。“寫”的前提是“觀察”。“連句”的關鍵就在如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因爲“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才能按一定的順序思維,有了一定順序的思維也纔會有按一定順序的表達,即意思連貫的表達。

如何在一年級“練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連句”訓練呢?

1.引導學生向課文學習。在講讀課文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熟讀、背誦一些句羣,體會其內在的聯繫,在頭腦中積累一些句羣的範式。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簡單事件,按事件的變化過程寫話。

3.出示圖畫,提示觀察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等),要求學生按觀察順序寫話。

4.引導學生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一會兒……一會兒……”“有……有……有……”等進行“連句”的訓練。

5.開展“續句”遊戲:請兩組同學,每組四五人,以同一句話開頭,分別續說,每人說一句,看哪組續得好,再把好的句羣寫下來。

6.調整排列錯亂的句子順序。

通過以上不同方式的“連句”訓練,學生將會不斷地從寫好一句話向寫好一個句羣過渡,順利達到大綱的要求,而爲數不少的學生在寫好一個句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片斷作文訓練。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從一年級抓起,重點應抓好說話、寫話訓練。寫話的“內容”來自於生活,把話寫“完整”靠“練句”,把話寫“連貫”則靠“連句”。因此在整個低年級寫話訓練中,“練句”是基礎,“連句”是關鍵,“生活”是源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