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五年級作文:植樹節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導語:本站編輯組專門爲大家整理了關於五年級的植樹節作文,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習進步,學業有成!

五年級作文:植樹節

  篇一:

今天是植樹節,我雖然沒植樹,但今天卻過得很有意義。也許你會說,連樹都沒種,會有什麼意義呢?你聽我講講!

今天中午,爸爸從學校接我回來,對我說:“今天風大,太冷了,所以咱們不種樹了!”

“爲什麼?今天是植樹節呀!”我說。

“ 植樹節不一定非得植樹呀!你知道爲什麼植樹嗎?植樹是爲了綠化環境 ,遮風擋雨。如果多種一棵樹,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沙塵暴。如果不植樹你實在過意不去,那你就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撿垃圾啦等等,你都可以做。你也可以組織同學們一起,成立一個‘環保隊’``` ```”

聽到這些話,我點了點頭。於是見到垃圾就趕快“消滅”。

現在你知道我這有意義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了吧!

  篇二:

今天,我們踏着春光,乘着大巴來到寶巖春遊。以往的春遊、秋遊都是除了吃就是喝,除了喝就是槍戰,可這次不同,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植樹。

來到寶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的參天大樹,鬱鬱蔥蔥,一簇一簇的新葉賞心悅目。放眼望去,一輛觀光用的小電瓶車和一輛讓遊人參觀的大火車相互輝映,一動一靜讓人浮想聯翩。繼續往前走,只見有幾個班的同學已經在植樹了,再往前,來到一個已經挖好的坑旁,一棵樹苗已經插在其中,旁邊有一些泥土,一把鉄楸橫躺在地上。

王老師首先發話:“這就是我們要植的樹,10年之後你再來看看它,肯定會懷念今天的。現在,每人用鉄楸把泥土剷倒楊梅樹的根上,直到把它的根埋在土底下爲止,每人鏟一下。”說完,王老師帶頭幹了起來,一下、兩下、三下......“好了,接下來誰?”老師問道,同學們一個接着一個,鏟泥的鏟泥,照相的照相,各司其職。終於輪到我了,我擄起衣袖,拿起鏟子,朝旁邊所剩不多的泥土發動攻擊,用力一插,再往上一擡,緊走兩步,把泥土運到樹根邊上,輕輕一倒,泥土順勢滑向樹根,我用鏟子的背面使勁地拍打兩下,樹好像挺直了很多。我想20、30年後這顆小樹苗長大後碩果累累的樣子,一個個果子有甜又酸,它見證了我們成長的歷程,一個個故事有苦有樂......

這次植樹讓我想到:一棵樹的成長和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相似,所謂“十年樹人,百年樹木。”小樹的成長要經歷雨打風吹,要汲取來自大地母親的營養,要不斷地向上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而我們要歷經無數的磨難和挫折,要努力向老師、向書本、向他人學習知識,要不斷地勇於競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要不斷地和困難鬥爭,豐富自己的經驗,成爲國家建設的棟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攻克它,你就是強者,你就是勇士!

小樹與我們共同成長,小樹與我們共歷風雨,小樹與我們同見彩虹!

  篇三:

冬去春來,轉眼間又一個3.12植樹節到了,學校開展的“我植樹,我快樂”活動也拉開了序幕。

這一天,我校師生聚集在曲江公園門口,一股十足的幹勁充滿全身,一進入公園,是一片開闊的場地,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人們坐在路旁的椅子上閒聊,正在練秧歌兒的大爺,大媽們也停住了快樂的腳步,用讚許的目光看着我們,哦,少先隊員做了好事了!聽了這話,每個人心裏都美滋滋的,信心倍增,幹勁十足!

按照老師的吩咐,我們班分成了12個組,每組至少4人,最多6人。選好了植樹地區,大家便開始分組行動,你們在這地,我們在那頭。老師剛一說開始,我們開始挖坑了。坑挖好了,拿來樹苗,扶正了,我就往裏邊填上細土,再加上幾個超大份量的土塊,再挖出一個碗狀的邊緣。我拎了一盆水,正欲倒下,只見小夥伴說,慢着!說完,只見她捧了一把又一把水,輕輕灑在樹周圍。啊!大功告成了,再看着同學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臉上流着顆顆汗珠。

回去的路上,同學們紛紛駐族回眸,只見小樹搖着樹枝,彷彿跟着我們道再見!看着綠蔭蔭的一片,大家欣慰的笑了!

我們也算是爲我們的自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了。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的好吧。

  篇四:

今天,是難忘的一天。因爲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在校園湖的南邊植樹。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我們那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迎着陣陣春風,排着整齊的隊伍向校園湖南邊的空地走去。

植樹活動開始了,我們栽青桐樹。同學們有的兩人栽一棵,有的三人栽一棵,我與趙婉、趙小鳳三個栽一棵。植樹的坑已經被工人挖好了,我把樹苗放在坑裏扶正了,趙婉和趙小鳳用鐵杴培土。我兩手小心翼翼地扶着小樹苗,趙小鳳不停地挖土,把挖的土放到樹坑裏。趙婉幹得更賣力,我非常佩服她。當時,我聽到老師正在給同學們發盛着水的桶。趙婉連忙說:“我去提一桶水。”說完,她走了過去,不一會兒就提來了一桶水。我擡頭環視了同學們一眼,這才發現,大家和我們一樣,都幹得熱火朝天,都像一隻只勤勞的小蜜蜂各自不停的工作者。我向老師借了一個鐵杴,同他們一起培土。我們你鏟一下土放進坑裏;她鏟一下土放在坑裏,雖然眉頭上都沁出了汗珠,但是誰都不說累。趙婉說:“今天真有意義。”趙小鳳說:“這可是我第一次植樹。”我說:“我回去一定要寫一篇叫《難忘的植樹節》的作文。”我們談着幹着。我突然發現樹坑裏有幾塊石頭,便用鐵杴往外鏟。不料,我剷出的土一下子蹦到了桶裏,水變得渾濁了。我說:“完蛋了!”趙婉說:“沒關係,這樣照樣可以澆樹。”

這時,土已經培好了。小樹挺立在那裏,好像在對我們說:“小主人們,我口渴了,再給我點水喝吧!”我們倆把水倒在了培好的土上,小樹咕咚咕咚地喝起來。

小樹栽好了,我們會心地笑了。這時,我們要走了。我們彷彿聽到小樹在對我們說:“再見了!”……

  篇五: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這一天老師帶領我們去小河邊植樹。小河離學校不遠,我們排着長長的隊伍,扛着鐵杴,拎着水桶興高采烈地朝目的地出發。一路上同學們難以掩飾出來植樹勞動的喜悅,說說笑笑。

來到小河邊,老師首先我們做示範,老師說,坑不能挖得太深,也不能挖得太淺。坑挖太深,不利於樹根的有氧呼吸,坑挖得太淺的,掛大風時就很容易把樹掛歪。老師挖了個一尺深的坑,長和寬都是一尺,然後我們把樹苗放進去,一個同學扶着樹苗,老師用鐵杴填土,填好土,然後用雙腳踩實,最後我們打了一桶水澆在上面。就這樣,我們按照老師的教導,你一鐵杴我一鐵杴的就勞動起來了,大家勞動的不亦樂乎。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150棵楊樹苗都被我們栽好了,好像兩排小衛士守候在小河邊。老師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我們每個人應該盡的義務,這些樹木能給夠給我們淨化空氣、防風固沙。我們每個人的心理也是無比高興,因爲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

  篇六:

星期六早上,我正在家寫作業,突然聽到樓下的昭佳喊:“梓啊,不早了,該走了。”我聽了,哦,我今天是要和昭佳去植樹的啊,我怎麼給忘了啊。想完,我就拿早就準備好的工具,匆匆的下樓去了。

我們先去花木場買好樹苗,然後到花園的空地上,到了那裏,早就有很多人在那裏植樹,個個拿着自己精心挑選的樹苗在種。我們也找了一快地方,先挖好一個坑,然後昭佳扶樹,我來填土,填好了,我就跑去拿水,昭佳接過水,爲樹苗澆水。

就怎樣我們用了一個下午,終於把樹種好了。雖然很累,但是,看到樹苗在微風中微笑,我們很開心!

  篇七: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我們學校組織了植樹活動,我早早的就來到了曲江公園跟同學老師們會合。

只見曲江公園內綠樹成陰,鳥兒們早已在枝頭開起了演唱會,晨練的老人們一個個精神抖擻。眼前的這一切是那麼的和諧,那麼的美好,似乎都是爲了迎接我們的到來而精心準備的,現在就等我們來爲它添上一片新綠了。

與其他同學會合後,我們便同老師一起去領樹苗,我所在的小組一共領了4棵樹苗。隨後我們便小心翼翼地把小樹苗搬運到植樹區。

來到植樹區,我們先選了一個能夠讓我們心愛的小樹苗吸收到足夠養分,照到足夠陽光的地方,然後便開始挖坑了。剛開始我們還不會使用鐵鍬,只得笨拙地,一點一點地把土挖開,體育老師見了便過來幫忙,只見他三下五除二就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剛挖好,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把桂花樹苗放進坑裏,將它扶正。

終於開始填土了,我們用小鏟子輕輕地把土一點一點地填進坑裏,生怕一不小心就傷害到小樹苗,把它給弄疼了。填好土,我們又把樹苗旁的土踩實,再用小鏟子剷出一個壩來,好讓小樹苗喝得飽飽的。

“啊,終於大功告成了!”隨着一聲感嘆,我們終於幫小樹苗們安好了新家。看着我們辛苦了一上午的勞動成果,我的心裏如打翻了蜜罐子一般,不知有多甜。微風吹來,我彷彿聞到了桂花盛開時那濃郁的香味,看到了桂花盛開時那繁星點點的美麗景象。

今天真是個快樂的植樹節,因爲我學會種樹了。

  篇八:

世界上有植樹節,首始美國。起初只是在內布拉斯加州,後很快風行全美,其他許多國家紛紛仿效。由於各地氣溫殊異,四月五日左右的清明節,北方較寒,尚可植樹;而南方已草木萌動,樹木一經移栽,有礙生長,故須另擇日期。民國十七年(1928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中有人提議,孫中山先生是領導推翻幾千年封建王朝,創立民國的偉大元勳,功懸日月,名垂千古,以他的逝世紀念日三月十二日爲植樹節,無論意義與時令均甚合宜。這一提議遂獲得通過。並確定蘭花爲首都市花。

1930年3月12日,這一天在南京的國民政府要員齊集南京東郊中山陵,參加第一次“國父逝世紀念植樹儀式”,以後亦每年舉行。但由於當時政府倡而不力,始終未能推廣開來。

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綠化造林取得了很大成績。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更進一步確定,將3月12日定爲全民植樹節。現在每到這一天,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黨政軍民,工農商學,紛紛出動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形成了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的羣衆自覺活動。全國許多城市還選了市樹、市花。南京選雪松爲市樹、梅花爲市花。3月12日植樹節,已深入人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