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導語: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

  篇一、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

柳絲髮出了嫩芽,小草偷偷地鑽出土壤,樹上的葉子也撐着笑臉,只有桃花、杏花耐不住寂寞穿着新衣服東瞅西望,似乎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尋找人羣中的情哥哥

春天來了,帶着清明節一同來了。清明節應該出門踏青、上墳祭祀。馬路上車輛像馬拉松比賽的隊員一樣,急急忙忙地跑着。大街上行人都拎着籃子,鋤頭去看望祖先。

咱家也這樣,4月4日早晨,天氣晴朗。我、爸爸、媽媽和奶奶帶着祭祀用品到半山公墓去祭拜。車離公墓園五百米時,路兩旁已停滿了車輛,可見大家都是有孝心的孩子。

我們走上公墓臺階,一股香燭的氣味撲鼻瀰漫而來。我們沿着臺階,找到了祖先的墓碑。奶奶擺上了幾個可口的家常小極,鯽魚、香乾青菜……倒上清水和紅酒,然後點上香燭。向祖先叩拜,獻上幾句虔誠的`默禱。這位祖先是媽媽的爺爺,生前愛抽菸,爸爸特意爲他點上兩根香菸,表示對爺爺的哀思。在墓前,奶奶訴說着當年的往事和現在的快樂生活,希望祖先也能夠知道我們現在的情況。奶奶用鮮花代替了往年的炮竹,這樣既環保,又減少森林火災的隱患。我把鮮花插在墓碑前,讓鮮花陪伴着祖先。臨走前,奶奶還送上了“金元寶”,希望他能在天堂富有、快樂地生活着。

  篇二、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人們都會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大家對先人的思念之情,而今年我卻發現了一股邪氣。

我們全家回老家給奶奶掃墓。我們步行上山時,發現山路被封了,一些人在收過路錢,每人二十塊,不交就不讓過去。爸爸氣憤地準備打110,媽媽急忙攔住他說:“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罪這些人幹嘛呢?20元又不是什麼大數字,給他們就是了。你不想想:我們走了,他們要是來破壞墳地怎麼辦?”爸爸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交完錢上山的路上,我一直忿忿不平地想:這些人想錢想瘋啦?這種招都能想出來?他們就不怕遭報應?

來到奶奶的墳前,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然後我們點上香燭,把摺好的錫箔元寶、紙錢燒給先人,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念與祝福。

爸爸媽媽在給奶奶的墳培土,我就四處走走、看看。我驚奇地發現別人家的祭祀用品五花八門:有紙糊的別墅、奔馳,他們說是要給老人過過好日子;還有紙糊的美女,他們笑着說是要給老爺子享受享受;更搞笑的是,還有一家請了一個“大仙”作法,“大仙”在那兒又蹦又跳的,而那家人都跪在地上頂禮膜拜……

我覺得這也太不應該了,盡孝道應該是在老人活着的時候對老人好一點,而不是在人死後擺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封建迷信,這些不僅褻瀆了先人,也玷污了清明節的“清明”。

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既是民族習俗,也是人之常情。文明的掃墓的方式很多——有送上一束鮮花,以此寄託哀思;借培土之機,在墳旁栽上一棵樹,既莊重節儉,又綠化環境。

我希望警察能管管那些收所謂“過路費”的村民,我還希望大家能夠文明掃墓,讓清明節真正變得“清明”起來。

  篇三、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時祭祀和掃墓的日子。

今天,我和媽媽準備好祭祀要用的東西,便出發了,路上人來人往,到處都是車和人,我想:掃墓有那麼好玩嗎,怎麼這麼多人要來。

我和媽媽來到祖母的墓前,我望了望身旁,發現有好多人在自己家的墓前哭哭啼啼,看得我忍不住眼淚都流下來了,望着祖母的墓,我把自己親手摺好的星星灑在了墓前,不禁想:祖母以前對我那麼好,好吃的都給我,好玩的也買給我,唉。

接着,我來到了一個又一個人的墓前祭拜,我的腿累的快要走不動了,便跟媽媽說:“媽,我腿痠死了。”媽媽聽到,拿了一罐飲料給我喝,便走開了。我想:真是的,以後只來祖母的墓,其他的就不來了。

清明節,就是這麼無趣!

  篇四、清明節五年級記敘作文

清明節到了,大街上不乏捧着白色菊花前往掃墓的人們。

說到清明節,這裏還有一段悽美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奸臣想謀取王位,它們殺死了國君的大兒子和小兒子,唯獨二兒子——重耳逃了出來。重耳一路又累又餓,差點死掉了,他手下有一個名叫介子推的隨從,從腿上切下一塊肉煮了給重耳吃,使重耳恢復了體力。十幾年後,重耳重整軍馬,殺回晉國,除掉奸臣,自己登上了國君位置,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晉文公登位後,開始封賞將士,金錢、布匹和田地,還有官位。後來有一個人提醒晉文公,說他忘了一個人。晉文公這纔想起介子推,於是他立刻下令請介子推過來做官,可是介子推不肯。晉文公就親自帶人到他家鄉,哪知介子推卻帶着他的母親一起逃進了附近的綿山上,說什麼就是不肯出來。有人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在綿山三個邊上點起大火,只有一個口留着,希望大火能把介子推逼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沒有出來。他們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

晉文公很傷心,便下令把綿山改名爲“介山”,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不準生火燒飯,有人又把這一天稱爲寒食節,又爲清明節。

第二年,晉文公帶來百官上山祭奠介子推,卻見昔日燒焦的那棵柳樹又發出了新芽,這讓晉文公大爲感動,以爲介子推在天有靈,便折些柳枝帶回來王宮……

也有說,這故事感動了上天,每年的清明節老天都會下雨,有人在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兩千年過去了,清明故事漸漸形成了一些習俗,這一天人們掃墓祭祖,上山踏青,在自己門上插一些柳枝,並一直流傳至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